第116章 進軍瓷器

天下任何事,要想有所成就,必要潛心精研,最怕的就是想當然。

就如同高務實一般,他在今日之前,對於瓷器全無瞭解,只知道中國瓷器天下無敵,但瓷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譬如當下的瓷器發展、流行風潮乃至於所需原料、技藝要求等等一概不知。

而今日張氏給他介紹的三位“大匠”,則很是給他科普了一番——其實還是皮毛,因爲稍微講細一點他就聽不懂了。

細節毋庸贅述,總之高務實弄清楚了幾個關鍵點:大明的瓷器產業,最巔峰的時期是成化朝,此後雖然花樣變化漸多,新的技術也有出現,但相較於成化時期而言,整體處於越來越粗製濫造的趨勢。

“粗製濫造”是三位大匠的說法,其實哪怕三位大匠拿出了早已精心準備的一些歷朝瓷器給高務實指點着看,高務實也覺得差別不大——確實,如按照大匠們所言,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顯;正德以後,嘉靖、隆慶及近期的萬曆朝瓷器,則接痕明顯,胎體更爲厚重粗糙,官窯所產的還略微好一點,民窯所產的,這種情況越發嚴重,多有“火石紅”的現象,大匠們稱之爲“黃溢”。

只是,高務實覺得大匠們的要求似乎過高了一些,甚至有點吹毛求疵的嫌疑。不過他是個相信專業的人,所以對於這種說法,還是抱持肯定的態度。

三位大匠,一人姓餘,兩人姓陳。姓陳的兩位大匠來自於禹州本地,乃是一對兄弟,算起來是宋時鈞窯技術的傳人。但據他們二人表示,由於鈞窯衰落已久,他們只能掌握大體技術,而有些獨特的技藝可能已經失傳,他們也只是在族中老人口中聽過製造之法,能不能仿製成功還在兩可之間。

不過張氏對他們二人的手藝十分推崇,生怕高務實聽了這兩個老實大匠的話會失望,連忙告訴兒子說她曾經讓這二位試製過兩批,雖然的確達不到鈞窯的巔峰水平,但基本還是可以達到當年鈞窯的普遍水準的——鈞窯原本就少,而且專出精品,所以這個“普遍水準”其實已經是很高的水準了。

高務實表示認可,但沒有過多置評。

姓徐的那位大匠則來自於景德鎮。與宋朝時瓷器行業的全面開花不同,明代的瓷器之都已經穩穩的落在了景德鎮,其餘地方名瓷雖然也都有各自的強項,但不管是論規模、論全面還是論掌握獨特技藝之多,景德鎮都是當仁不讓的霸主。

而這位徐大匠,即便是在景德鎮,也是技藝極爲出衆的一位。只是這位大匠有兩個悲劇:一是他只善於技術,而不善於經營,導致他家祖傳下來的私窯明明質量極佳,但卻被競爭對手擠兌得利潤日薄,眼見得連祖產都要守不住了;二是他只有一個獨子,偏偏這個獨子吃喝嫖賭五毒俱全,就是不務正業,在外頭被人設局,欠了一屁股的印子錢,生生把徐大匠給搞破產了。

印子錢就是高利貸,理論上來說大明律是嚴禁的,但實際上……這都萬曆朝了,大明早就已經進了中晚期,還有幾條法律能正兒八經當真?況且能放高利貸的人都是什麼身份,哪裡是他們徐家能夠應付?

所幸高務實的母親張氏正好派人在景德鎮物色有本事的大匠,得知這一情況,立刻打着新鄭高家的名頭把這件事給兜了下來——巧得很,時任江西布政司左參政李純樸高拱門生,由他出面說和,張氏把徐大匠一家欠的錢本息齊清還完,徐大匠則帶着他傢俬窯的幾個族人及弟子全部投入高家門下。

陳家兄弟因爲鈞窯沒落已久,在鄉里只能燒些普通瓷器混口飯吃,窮得早就談不上什麼大匠尊嚴了;徐大匠更不必說,理論上他現在欠高家的錢他三輩子都還不完。

張氏出身鉅商大賈之家,在做生意方面可不會講什麼人情,二話不說就把他們三位全都收爲家丁了。

家丁其實就是奴僕,甚至更直白一點說,就是主人家的奴隸。

這裡需要稍稍解釋一下,明代奴僕又稱奴婢、臧獲、家奴、家僮、僮僕、家人、義男、義女、義婦等等。

大明早期,真正的奴隸主要來源於戰俘和罪犯家屬,他們的身份是法律認定的,但這種奴隸數量當然很有限。洪武時期,朱元璋曾一再頒佈法令,禁止民間自發的良人奴僕化,反對人身買賣,或者私債准折而壓良爲賤;並且規定功臣勳貴和官員蓄奴的數量。

但規定只是規定,勳臣貴戚和官員們都可以找漏洞避免:比如奴契上不寫賣身爲奴,只寫被某某收爲義子、義女,朝廷就只能乾瞪眼——高陌、高珗爲什麼都姓高?他們最開始的時候,奴契是在高務實的大伯高捷手裡的,名義上他們都是高捷的義子,既然是義子,當然得跟“義父”姓了。

主人家對於這一類的奴僕或者說家丁,擁有任意處置的大權——因爲他們實際上是主人家的財產。

還有一種則稍有不同,是屬於僱工性質的奴僕,只不過這個僱工的僱傭期有點長——僱傭一輩子,且沒有跳槽的權力。此前張四維轉給高務實的三慎園三管事,如沈立安、韋希旻等,就都是這一類的奴僕。

前一類義子義女型的奴僕,主人家可以對其生殺予奪;而後一類的,則達不到生殺予奪這個層面,然而朝廷對這一類奴僕的認定一直沒有準確說法,通常來說,主人家只要不直接殺人,其他情況朝廷基本是不問的。

事實上,主人家就算真殺了,朝廷或者說官府會給於的懲罰也十分輕微,對於勢力強大的那種主人家,這種懲罰忽略不計就好。

然而明朝家奴對主人家的犯罪,在大明律中是有非常明確、非常嚴苛的規定的。比如說“凡奴婢毆家長者皆斬,殺者皆凌遲處死,過失殺者絞,傷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以及“凡奴婢罵家長者絞。若僱工人罵家長者,杖八十,徒二年。”

義子義女類的家奴哪怕罵主人一句,就要絞死;如果敢動手打了主人,斬首;如果更厲害,殺了主人,那沒得商量,直接凌遲處死。

僱工類的家奴也沒強到哪去,罵主人一句,就要杖八十,坐兩年牢……

爲何明朝後期打仗全靠家丁?原因當然不止一條,但這一條必然不能忽視:主人家對家丁生殺予奪啊!你一個家丁不聽主人家的話,人家說殺就殺了啊!

現在這三位大匠就是僱工性質的高家家丁,因此高務實的決定,就相當於他們的聖旨了。

高務實聽完三人的講述,看了母親一眼,微微皺眉地道:“孃親,您給兒子一句實話,您讓兒子搞禹窯,究竟是隻爲了賺錢,還是……有更大的期望?”

張氏目光一閃,又堅定了下來,看着高務實,道:“務實,高家也好,張家也罷,都是北人,咱們不能光看着南瓷耀武揚威呀!你現在要錢有錢,要勢有勢,爲什麼咱們高家就不能爲振興北瓷做點事呢?”

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42章 纖幫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235章 臨別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95章 破虜(下)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16章 陽謀!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209章 加銜第130章 故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0章 高夫人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89章 封賞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40章 瞭解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
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42章 纖幫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235章 臨別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95章 破虜(下)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16章 陽謀!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209章 加銜第130章 故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0章 高夫人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89章 封賞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40章 瞭解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