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

當然,張居正的驛站改革雖然偏於剛、強,失於柔、巧,但起碼比一心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好。

歷史上的1629年,19歲的崇禎皇帝也幹了一次驛政改革,不過急功近利的崇禎甚至連張居正的耐心還不如,只希望以一攬子的大刀闊斧改革,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所以他的手段與張居正有兩大區別:

張居正的驛政改革雖然也強硬,但至少着眼點還是減輕民衆的負擔,至於後來節省了上百萬兩銀子,反倒只是附帶的好處。而崇禎身爲天子,卻只是盯着這驛政改革所得的幾十萬兩白銀下手。因此,他默許了官吏們對民間的攤派,而只是要求官吏們把這筆資金的一大部分上交用於軍費,可謂捨本逐末、鼠目寸光。

此外就是剛纔說過的,崇禎在改革的執行上操之過急,缺乏耐心。他在沒有任何前置工作的情況下,一刀切的下令裁減全國驛站規模的60%!要知道,嘉靖時期和張居正的改革都是徐徐進行、逐步推進,均耗時數年。而崇禎的改革,卻要求各地在幾個月內立刻完成!

這你還不失敗,誰失敗?

按照高拱、郭樸他們對張居正的看法,張居正做事都還太急了,那換成比張居正還急了好幾倍的崇禎,能不壞事?

治大國如烹小鮮,就好比煎雞蛋,你那火太大、太急,蛋肯定得糊啊!

試想當年紅朝太祖那樣的偉人,又擁有無可比擬的威望和效率足夠高的行政隊伍,最後都在一個“急”字上失了手,你大明哪一點都比不了人家,還能不出事?

高務實思來想去,大明驛站之所以成爲盤剝當地百姓的毒瘤,關鍵還是在於它有盤剝的權力,想要消除這種盤剝,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讓它失去這種權力。

但這個權力收回雖然容易,可收回之後還能維持驛站的作用就難了。

現在驛站有“盤剝”百姓的權力,許多偏僻之地的驛站都難以爲繼,年久失修都是小問題,規定應該擁有的車、馬、驛夫等通通不達標,一旦有事,效率完全無法確保。那麼試想一下,它如果還失去了盤剝的權力,這驛站設與不設,只怕是根本沒有區別了——什麼事都做不了啦。

但高務實畢竟是幹過基層幹部的,他很敏銳的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問題:大明的驛站實際上相當於後世那些“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算起來倒也是國有,但國家實際上不管你的吃飯問題,反而賜予你某些特權。

換做是誰,也得把這份特權用到極致啊,要不然上哪吃飯?

世無孔子,良心固然是個好東西,可畢竟不能當飯吃,餓死不是嗟來之食的人,永遠是少數。

很好,這下子總算搞清楚問題的根源出在哪了——還是那位太祖皇帝朱元璋。

沒錯,這個看似方便實則腦殘的法子,就是這位真正打心眼裡同情農民的洪武大帝搞出來的。

簡直令人智熄。

所以大明的驛站改革,朝廷固然必須收回驛站盤剝地方百姓的權力,可是同時也必須負擔起驛站的正常花銷來。

那麼這一來就出現了兩個大麻煩:

第一個大麻煩是,朝廷現在窮得就差當掉底褲了,迄今爲止高拱都還在爲嘉靖朝還賬,哪有錢負擔驛站的開銷?

第二個大麻煩是,朝廷爲什麼要負擔各級官員出行的費用?哦,你說大家都是皇帝的臣子,出差當然要皇帝出錢?沒錯,可就算要負責,按理說朝廷也只需要負責中樞層面的官員出行纔對,憑什麼你地方上的官員出行,也要中樞財政負責?你地方上上繳中樞的稅款才幾個錢啊?朱元璋當年可是把林林總總加在一塊的老大一筆稅款都留在了地方,根本沒有要求你們地方上上繳中樞的!

這個情況要讓高務實來類比,就好比他是某南方省份的某市某縣某鄉鎮官員,他現在要去北方某地考察學習,難道他這筆差旅費能直接找財政部報銷去?

多大的臉啊朋友!

問題清楚了,根源也找到了,現在需要的就是想辦法解決了。

咋一看,這是個死循環:朝廷需要驛站——朝廷沒錢負擔驛站——朝廷給於驛站特權——驛站盤剝當地百姓——官員盤剝沿途驛站——朝廷還是需要驛站——朝廷繼續縱容驛站盤剝百姓。

說到底,這其中的根源還是在於一條:朝廷真的需要驛站。

別的不說,光是全國的公文往來,如果沒有驛站,就全部都得抓瞎。那也就意味着朝廷的統治力被全面切斷了,這還得了?

而且這承擔全國公文傳遞的功能,即便高務實這種穿越者,也不敢亂出主意說成立一個私企來操辦——誤了軍情、急政,哪個私人承擔得起這樣的責任?別說這私企的“法人”本人了,真要是誤了大事,怕不是連十八代祖墳都得讓朝廷給刨了,這可不是什麼法治社會,鞭屍、刨祖墳什麼的,真幹得出來。

好吧,驛站既然無可替代,那就只能想辦法滿足驛站所需的資金。

高務實對於現代財務也不是很懂,但他覺得,財務最根本的就是收入和支出,要想朝廷能養活驛站,無非增加收入而減少支出。

增加收入可以從之前驛站“盤剝”當地百姓這一點上來想辦法,首先弄清楚大明眼下的驛站對於當地的盤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水平,在朝廷把驛站的盤剝權收回之後,由朝廷直接從當地收取另一筆稅款,單獨走賬,不能讓驛站自己負責,最好也不要讓當地官府負責。

當然,既然要減輕當地負擔,這筆稅款一定要比之前驛站的盤剝來得輕,否則就是做了白工。

可是這又涉及到一個行政效率的問題,如果單獨再設一個部門負責此事,就成了機構重疊,即便不是重疊,至少也是機構臃腫,同樣是在增加開支。

而減少開支這一項,最關鍵的則是杜絕經過驛站的各級官員消費和勒索,這也是張居正當年改革的主要着力點。不過張居正的問題在於,他抓死了這筆錢,不讓官員拿,所以各級官員對此都很不滿。

高務實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憤青,不會去說“這錢你們本來就不該拿”這樣的廢話——人家拿了兩百年了,現在你說不該拿他就心悅誠服的不拿了?就算孔夫子親自來,他們也不會心服的。

所以這筆錢得補回去,但朝廷中樞財政不能去補,否則還是做白工,只能讓地方財政去補——譬如各地官員上任,可以改爲該官員到任後,由其所任的地方官府報銷他的上任差旅費。

當然,這個差旅費必須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不能你說你路上花了多少,我地方財政就給你報多少,得定下規矩,根據你的品級、旅途長短來嚴格計算。

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85章 議定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22章 覆滅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221章 抵京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95章 破虜(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215章 大燈泡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83章 避蟲湯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35章 蟻穴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94章 無間道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64章 出宮第144章 內因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99章 借刀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99章 借刀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
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85章 議定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22章 覆滅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221章 抵京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95章 破虜(下)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215章 大燈泡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83章 避蟲湯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35章 蟻穴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94章 無間道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64章 出宮第144章 內因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99章 借刀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99章 借刀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