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

翰林院的一把手叫做翰林院學士,也可以叫翰林學士,當今翰林學士是禮部尚書潘晟兼任,這是高務實知道的。但有一個問題,以禮部尚書兼任翰林學士的潘晟其實是並不怎麼來翰林院管事的。真正翰林院管事的那位,應該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掌院事”,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常務副某某。

翰林院侍讀學士按理說應該是定員兩人,但實際上由於經常有加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官員存在,如今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實有四位,分別是陳思育、許國、餘有丁、何洛文,這還不算上個月剛剛退休致仕的姚弘謨。

而現在真正的翰林院“常務副”,也就是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其實是陳思育,按理說今天接見高務實的應該是這位纔對。至於許國,他是內閣的東閣大學士,同時餘有丁是禮部左侍郎,何洛文是禮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讀學士對他們幾位而言都只是兼官,掛名的那種。

然而聽曾朝節剛纔的話,他說的是“掌院部堂”,那表示現在要見高務實的,竟然是潘晟,這就很詭異了。不過高務實隱隱猜到了潘晟要見他的原因,可能這位實在很想在致仕之前進內閣混一圈。

畢竟,閣老和部堂,那可真是聽起來都不在同一個檔次,以潘晟的資歷和年紀,有這個心態完全可以理解。

曾朝節朝高務實笑了一笑,當下領高務實來到內堂。進入翰林院內堂,一擡頭,就見牌匾上書有“玉堂”二字。所謂玉堂,本是來自道家的說法,唐時稱居翰苑者,如凌玉清溯紫霄。

須知普通人進士及第,可以叫登瀛洲,而翰林是進士中的進士,是以登瀛洲已不足以形容翰林之清貴,於是要稱登玉堂,畢竟玉堂乃是神仙居所,而鼎甲三人被官場視爲“天上神仙”,庶吉士被視爲“半路修仙”,反正都是位列仙班的,“玉堂”完全合適。

高務實跨入內堂,這就算是登玉堂了。

唐宋以來玉堂上都設有視草臺,翰林學士草擬製書即稱爲視草。視草臺,就是翰林學士爲天子起草或修正詔諭之處。到了現在視草臺只具形式,不具實際意義,仍代表着翰林學士代天子制詔,爲王者言的權利。

視草臺前設有公座,乃正官掌院學士,侍讀,侍講學士座位。本來內堂裡也有內閣大學士的公座,且是大堂之中,而掌院學士反要側坐在旁,故而明朝的翰林學士也可以稱閣臣爲中堂。

公座而下分別擺着兩排交椅,這乃侍講廳,檢討廳的翰林公座。待商量議事時,各位翰林就依官位尊卑,入官年限依座次而坐,誰坐在哪裡,不得有誤。

此時一位身穿大紅紵絲飛魚服的正坐在翰林院學士的公座之上,朝着高務實微微露出笑容,正是潘晟潘部堂。

但在他身邊,卻還有一人,正坐在侍讀學士掌院事的位置上,身穿緋色官服,一臉嚴肅。

高務實心道:原來不是潘部堂侵了陳掌院的權,而是兩人一同接見——這麼高的規格麼?

不過想歸想,他卻已經上前參拜道:“翰林院修撰高務實,拜見大宗伯、光學士。”

潘晟與陳思育微微頷首,潘晟畢竟是名義上的正官,微笑道:“高修撰,本部堂今日本不該來,不過待會兒確實有事要和你說,因此就不請自來了。”

高務實忙道:“大宗伯百忙之中能來坐堂,學生感激不盡。”

潘晟又笑了笑:“我的事待會兒再說不遲,且請陳掌院先給你說一說翰林院的規矩,這也是入翰林院必須知曉的第一件事。”

高務實點頭稱是。

陳思育仍是一臉嚴肅,微微點頭道:“高修撰是這一科科試魁首,乃同科進士裡的翹楚,聖上也多有讚譽,但你既入了翰林院,就需得知道這裡都是你的前輩,務需保持尊敬,知曉禮數。道遇前輩,譬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你當引馬迴避;科深前輩,立馬讓過;科近前輩,分道而行,略後一馬背……”

高務實心道:陳掌院這意思,怕是擔心我挾聖眷和元輔門生之威不尊前輩?

陳思育卻不理他,又繼續道:“本院史官、講官升遷,雖由內閣題請,但卻由掌院出考語,再送中堂看定,故而不要以爲背後有閣老撐腰,就心存僥倖,不用心辦事,否則不待九年考滿,這三年在本官手上的考評,就休想得好。”

高務實聽了陳思育這話,就知道這是在敲打自己了。

他沒露出絲毫不滿之色,畢竟他高務實也不是第一次混職場了,這新進衙門,上司給你這一頓“殺威棒”,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是爲免新人不知分寸。

陳思育見高務實只是老老實實聽着,並無桀驁之色,面色稍霽,但還是繼續警告道:“要想本官給出上評,就需好好辦事,本官自會看在眼底,若是不實心用事,本官也會看得出來,不可心存僥倖,以免自誤。”

“下官明白。”高務實規規矩矩的回答道。

陳思育點點頭,顯然對他這番俯首帖耳的表現尚滿意,於是讓小吏給他上茶。

氣氛有所緩和,高務實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又朝潘晟潘部堂望去。

潘晟卻不像陳思育那般嚴肅,一直面帶笑容,這會兒見高務實朝他看來,才微笑着道:“高修撰,你身爲史官,自是以纂修典籍爲主,不過穆宗莊皇帝實錄已經修成,倒是不必多慮了。眼下當務之急,乃在於《大明會典》。”

聽到大明會典四字,高務實微微擡起頭,露出凝重之色。

《大明會典》是一部明代官修的專述有明一代典章制度的典制體史書。其始纂於弘治十年三月,嘉靖時有過兩次增補,到現在已經有些年頭了。

“萬曆二年四月,禮部覆禮科給事中林景暘復申前請補輯所缺事例入會典,但皆未允行。究其原因,是當時嘉靖、隆慶兩朝實錄尚未告成,史官披閱校正,日不暇給,爲防止顧此失彼、事難兼理,重修會典一事只得推遲。”

潘晟說到此處,臉色也沉凝了不少,又道:“至萬曆四年六月,穆宗實錄業已進呈,世宗實錄編纂將畢。於是十六日,時首輔高文正公等奏請重修《大明會典》,並就籌備事宜上疏陛下。六月二十一日,皇上下令重修會典。”

潘晟說的這些,高務實其實也是知道的,只是記不得這些具體日期罷了,是以面色也很平靜,只是做出一副傾聽之態。

潘晟見他一句也不多問,心中暗讚一聲“果然穩重”,又道:“此事當時由高文正公親自出任總裁官,大學士馬自強,禮部左右侍郎兼侍讀學士汪鏜、林士章,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申時行、王錫爵充修輯《會典》副總裁官,陣容浩大。可惜高閣老、馬閣老相繼辭世,汪、林二位少宗伯先後致仕,申瑤泉入閣、王荊石(王錫爵)丁憂,會典竟至乏人主持。更不要提各地缺員嚴重,翰林院不少負責編纂的官員紛紛調離,以至於現在會典編纂缺人極其嚴重,仍在崗者不如此前三成。”

高務實這下不得不答話了,道:“大宗伯的意思,是要下官充任纂修官?”

潘晟笑起來,但卻一點沒客氣,而是肯定地道:“是纂修官,但要實際負起責來。”

高務實頓時有些愕然。

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277章 逆轉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217章 臺灣島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08章 剿殺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85章 成交第122章 覆滅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102章 利用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17章 意外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17章 意外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
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277章 逆轉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217章 臺灣島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08章 剿殺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85章 成交第122章 覆滅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102章 利用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17章 意外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17章 意外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