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

劉綎與劉馨兄妹自那日高務實與凌雲翼衝突之後,便一直客居於見心齋。

ωωω¸тTk án¸¢〇

高務實的見心齋別院此前曾經大規模擴建過一次,現在劉氏兄妹並不是住在見心齋新主樓守心樓,而是住在原見心齋東南方向靜翠湖邊一處精緻客院。

此前見心齋的擴建,由於北有碧雲寺,南有香山寺,所以南北方向的擴建比較受限,因此高務實基本是以見心齋、眼鏡湖爲北界往東和南兩個方向擴建。以後世的範圍來說,大抵西至玉華山莊,南到香山飯店、翠微亭,而東擴就大了,一直到香山派出所一帶。

見心齋別院現在的佈局,是西邊爲山景園林,東邊爲學堂和丁營。東西兩邊加起來,佔地面積已經達到一千四百多畝。

山景園林不必說了,這年頭豪門鉅富誰家沒幾處着名的園子,跟人閒聊時都不好意思開口,高務實雖然沒打算跟南京的魏國公府相比,但在京師附近也還是需要撐個門面的,所以早幾年就開始擴建見心齋,尤其是西面這一塊,被他當做園子用。

東邊的部分就到了山下,山下的優點是平整,所以被用來建學堂和修“兵營”。兵營當然不能真叫兵營,只能是家丁宿舍加上演武場、武器庫等等,這個無需多介紹,總之此處單從建築規模而言,可以常駐三千以上的護衛家丁,若是應急的話,住個五六千也不成問題。

當然,實際上高務實在此駐留的人馬最多時也就五百人,再多就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了,畢竟這裡是京師郊外,肯定比不得他在開平三大廠那邊的武莊家丁規模。

五百人就沒問題了,京中那些頂級勳貴們,哪家不能隨時拉出五百人以上的家丁來?不缺高務實這一家——何況他就算目前沒有官職在身,在世人眼裡也肯定是文官系統的,明朝的特點是文官一般不會被懷疑圖謀不軌。

兵營不值一哂,但學堂方面就值得一提了。雖然被高務實冠以“京華工匠學堂”這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但這個學堂其實是高務實非常用心打造的,思路類似於後世的大學城。

數術、礦業、冶鐵、木工、醫藥,五大門類,除了數術看起來偏重理論更多一些之外,其餘四門都是典型的實用學科。即便是數術,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課程教實用數學,商業上的記賬之類不用提了,後世經常讓人頭疼不已數學應用題那也是常規操作。

每個門類除了教學區,還有實踐區,這其實是題中應有之義,要不然木工教學怎麼教?肯定不能光說不練呀。

不過最有意思的實踐區還得數醫藥類,因爲醫藥類的實踐區分成了兩塊,在學區附近修了個藥堂,名字直接惡趣味照抄——同仁堂。而該堂的首席坐診醫師便是去年剛剛寫完《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同時他還是京華工匠學堂醫藥科的負責人。

學區附近主治大病,小病實習就要去京城之中了,高務實在京城之中開設了三家“京華同仁堂”,北城東、西各一家,南城一家,既賣藥也治病,還兼顧學員隨堂實習。雖然中醫的藥堂醫館一貫有看資歷傳承的風氣,但同仁堂因爲有李時珍的坐鎮,再加上“京華”的金字招牌,倒也逐漸打響了名氣。

劉綎兄妹今日就從靜翠湖邊的客院下了山來,去京華工匠學堂的醫藥科參觀。

“所謂病因,《黃帝內經》中將之分爲陰陽兩類,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漢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則把病因分爲三類,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另有房室、金刃、蟲獸所傷。宋時名醫陳無擇又提出另一種三因學說:外所因、內所因、不內外因。

我則將病因分爲四類,其一爲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風寒暑溼燥火以及癘氣。其二爲內傷病因:包括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以及飲食失宜、勞逸失度。其三爲繼發病因:包括痰飲、瘀血、結石。其四位其他病因:包括外傷、寄生、胎傳、諸毒、醫過。”

臺上授課之人,正是因爲《本草綱目》而名聲大噪的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他是湖北蘄州人。嘉靖十年中秀才,因三次鄉試未中,決心繼承父業,探究醫藥。嘉靖三十一年開始編寫《本草綱目》,於萬曆六年完成《本草綱目》編寫(編成時間有爭議,本書取萬曆六年說)。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附圖1000多幅,可謂中醫藥物學的空前巨着。

而且李時珍絕非只懂醫藥學,他除了其代表作《本草綱目》外,還着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十種著作,着實是醫學大家。

劉綎兄妹在外頭仔細探究,發現李時珍的這一堂課,下頭的學生大約有七八十人,都在一邊聽一邊記錄,不過他們的記錄很奇怪,所用的並非毛筆,而是一種黑黑的管狀物。

劉氏兄妹二人皆善射,目力自然極佳,凝神望去,發覺此物似乎與木炭有些相似。其實這些學員手中拿的就是高務實“發明”的炭筆,高務實當初送給戚繼光的兵器圖冊,也是用炭筆畫的——高務實只在小學時期的興趣班學過一點粗淺的素描,要讓他用毛筆畫圖,那可就有些爲難人了。

中醫科的課程,劉綎和劉馨都聽不大懂,但他們光從這所佔地巨大而且嚴整的校舍看出來,高務實對醫學的重視是遠超他們想象的。

“馨兒,你覺得如何?”劉綎問道。

劉馨思索着道:“高公子花偌大力氣,建這麼大的學堂,又滿天下蒐羅名醫前來互相研討和授課,我總覺得他絕不是單單爲了同仁堂的生意。”

劉綎擺了擺手,道:“他是爲了什麼,這不重要,我想問的是,咱們的百寶續命散到他手裡真的就能賺大錢麼?他那同仁堂雖然在京師已經小有名氣,但畢竟一共也才三個鋪子,一年能賣多少藥啊?”

“大哥是在擔心這件事?”劉馨搖了搖頭,微笑道:“我猜……對於百寶續命散這劑藥,高公子恐怕並沒有多麼看重民間市場,他的着眼點應該是邊軍。”

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42章 纖幫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95章 破虜(中)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238章 暗流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295章 成婚嘍!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216章 準備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35章 蟻穴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208章 剿殺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116章 陽謀!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98章 曙光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35章 密奏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
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42章 纖幫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95章 破虜(中)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238章 暗流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295章 成婚嘍!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216章 準備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35章 蟻穴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208章 剿殺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116章 陽謀!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98章 曙光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35章 密奏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