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

廣西的高務實卸任北歸之時,燕京的朝廷重臣們也在爲高務實的封賞而傷腦筋。

皇帝的意思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明擺着是要讓高務實“回京重用”的,但問題在於,一般而言經過“調外任”的官員,其升官的路線就變了。

通常來說,翰林清貴的升官路線,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坐着冷板凳慢慢熬資歷“升級”,通常會長期充任日講官,順帶的在大比之年放出來做考官,久而久之,最終調吏部或者禮部爲侍郎——這是入閣前的準備,要麼直接以侍郎入閣,要麼升禮部尚書入閣。

但外任官員則不同,通常只要外任了,很可能就會一直外任,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往上爬,最後因功上調爲侍郎回京,運氣好的話,比如任侍郎時年紀還不算很大,五十來歲的那種,也還有機會能入閣,倘若是五十好幾甚至六十左右才做到侍郎,那通常就最多幹到尚書,入閣是很難的了。

高務實現在是巡按御史,品銜不高實權大,肯定是不能當同級的七品知縣看待,其升遷從正常來說,倘若外放某省,最起碼是從四品的按察副使,極有可能兼兵備道;

也有可能品級上再高一點,做某省的左右參政,參政是承宣佈政司下左右布政使的副官,從三品官銜,但實權不如兵備道;

倘若運氣再好一點,直接上左右布政使也不是沒有舊例的,不過高務實的年紀實在太輕了,布政使理論上是一省行政一把手,恐怕不太可能給他這個年紀的人。

如果更牛逼一點,比如個人名望極高、朝中有元老重臣力薦而且皇帝還很看重,從巡按御史直接提巡撫,那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巡撫”本身沒有級別,它只是個差遣,論本身級別的話,最低能讓人以正四品的都察院僉都御史來兼任巡撫。

而都察院的特點是它這部門裡頭沒有五品官,正七品往上就只有一個正六品的都察院經歷——這個類似於檔案辦公室的主任。再往上,就直接跳到正四品的左右僉都御史了。

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一省是很尋常的事,比如張任這個廣西巡撫,就是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任的。

這就是封建統治、人治社會的特點了,規矩當然要有規矩,但是規矩畢竟是皇帝定的,如果皇帝非要破例,而內閣重臣們又不駁回,那就什麼都可以。

對於心學派的大佬們而言,高務實如果按照外官的升官慣例,最糟糕的結果就是直接升右僉都御史巡撫某省——這個最糟糕是對他們來說的。

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皇帝明擺着不想把高務實當外官看待,他非要把高務實繼續當做翰林清貴來用,所以申時行老早就試探性的提出,讓高務實去做廣東右布政使,被皇帝二話不說就否決了。

得額外提一句,申時行讓高務實去做“廣東常務高官”(粗略類比,不必糾結)可不是爲高務實好,因爲高務實把廉州府劃回廣西等事,讓廣東官員們對他頗爲不喜,再加上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劉堯誨是心學派的大佬,跟高務實又因爲八寨的安置而有齟齬,高務實真要去做這個廣東右布政使,肯定處處受制。

皇帝駁回了,申閣老卻毫不氣餒,又推薦了一次,這次是以高務實上回稟奏時,提到緬甸異動、要求雲南方面重視,推薦他爲雲南巡撫。理由很好說:熟知西南邊情,辦事練達,處置果決。

誰說申閣老沒氣魄來着?

瞧瞧人家這大手筆,二十歲都還差點的巡撫他就敢推薦!

不過換個角度看,情況就不同了:申閣老是何等不樂意讓高務實回京任職啊!

要知道高務實回京任職的話,十有八九是去翰林院或者詹事府坐冷板凳,看起來可不會有什麼實權的,然而申閣老就覺得,他就算回京坐冷板凳,對心學一派的危害卻比當雲南巡撫還大!

這就好比是個毒瘡,長在腳上哪怕病變了,頂多就是那隻腳受影響,但倘若長在腦子裡……哦豁,完蛋。

申閣老看得極其明白,別人在翰林院和詹事府是坐冷板凳、熬資歷,他高務實可不是,只要讓他回京,他就一定能隨時影響皇上的一舉一動!

更何況,他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只是給他“官復原職”怕是說不過去吧?然而即便他只是官復原職——他被“降”爲巡按御史之前,可是已經得了日講官的差事的。

別人去做日講官,無非就是隔三差五給皇帝講講課,幹不了什麼別的事,也影響不了皇上什麼,可你讓高務實去試試?

不用試,根本不用試!

申閣老腦子裡已經能夠腦補那個畫面:皇上但凡有點什麼“疑難雜症”,拖都要拖到高務實“上課”的時候去問他!

嘿,他高務實以前做伴讀、觀政的那會兒,就被人戲稱是“小閣老”,如今要是再讓他做了日講官,那該是什麼了?

隱閣老麼?

那還要內閣幹嘛!

日講官,是翰林清貴們走向閣臣的捷徑,申時行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他自然不敢想辦法毀了這條路,而且也做不到,所以他只好想辦法讓高務實別走這條路,哪怕拿一個巡撫來換,申閣老都堅定不移。

申時行這次的推薦上去,皇帝也猶豫了,一任巡撫啊,這可是混資歷的絕佳位置。

雖然對於別的官員來說,一任巡撫幹完,說不定又調任別處繼續幹巡撫,官運一般的那種,有時候能連着到幾個省輪流做巡撫,在巡撫這一級蹉跎十年二十年都不奇怪。

可是,那是對於別的官員來說的,高務實既然是他朱翊鈞早就確定了的輔臣,一任巡撫做完,回京就是侍郎啦!

比方說雲南巡撫這種位置,按高務實在廣西的做派,以及他關心緬甸局勢的這種趨勢,讓他去做這個巡撫,幾乎擺明了會打仗。而在朱翊鈞看來,安南這麼要命的地方,務實也是說拿下就拿下,區區緬甸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到時候,給個兵部侍郎簡直理所當然。

而他本身是以文名著稱的,又有兩大戰功在手,這個侍郎又能幹幾天?還不是隻要等兵部尚書出缺就能頂上,然後再找個機會,那就入閣啦!

前後估摸着就只需要五年多的時間,他二十五歲之內就能入閣,創造大明官場的神話!

創造這個神話,朱翊鈞是完全樂見其成的——瞧瞧朕欽點的“二百年來真魁首”,就是這麼厲害!這豈不是一場君臣相得的好戲麼?

所以皇帝就猶豫了。

然而內閣方面又是另一幅景象。郭樸得知申時行推薦高務實爲雲南巡撫的時候,先是愕然楞了一會兒,然後就沉吟不語,最後搖頭道:“拔苗助長,非其時也。”

張四維也是捻鬚盤算了半天,才道:“確實不妥,求真原是‘天上神仙’的路數(指一甲進士及第),因事外放本已不妥,如今好容易得了事功,正好回來重入翰林,怎能繼續外任?此於名聲不妥。”

張四維的意思是,我這外甥天生就是在中樞做“天上神仙”的路數,老外放是個什麼道理?

大明的風氣擺在這裡,外官實權再大,也不如翰林清貴的名望。他蒲州張家以前是個商人之家,到了他這裡才逐漸提升了門第,因此對這種事看得極重——就好比高務實的母親張氏,其他方面都好說話,但只要涉及到門第問題,就很固執了,這是同一個道理。

許國倒是有不同意見,他沉吟了一會兒,才道:“我倒是覺得,求真如果去做這個雲南巡撫,說不定倒也有好處,譬如說剛纔鳳磐公提到的事功——求真這次已經有一個實際上的滅國之功了,可惜這次沒法明說,恐怕不能按滅國之功來給封賞。

但如果他在緬甸再來一次安南之戰,這個滅國之功可就不好抹殺了……畢竟安南是內屬,而緬甸可是外藩。屆時,說不定他能和王新建(王陽明,新建伯,追贈新建侯)一般,拿個世爵也是有可能的。”

這個倒是張四維沒有考慮到的,所以他這麼一說,張四維立刻就猶豫了。

世爵啊……雖然武臣的世爵不太值錢,但文臣的世爵可就值錢了,而且是異常值錢!

實際上,現在武臣的世爵都不好拿,李成樑三天兩頭“大捷”,到現在也就混了個流爵。而戚繼光等人,剿了不知道多少賊,抗擊蒙古(左翼)十年,打退蒙古人也不知道多少回,甚至連個流爵都沒撈到呢。

大明的爵位有多難撈,由此可見一斑,連武臣都難拿,何況文臣的?

郭樸卻看得比較開,道:“官大官小,爵有爵無,對於皇上而言,都是小事,因爲只要皇上肯給,總是能找到理由給的。所以老夫還是覺得,不必因爲當前的一點好處,就忘了最要緊的事——那就是皇上的態度。”

還是快退休的人能夠跳出利益窠臼看問題,張四維被郭樸一提醒,也點頭道:“然也,只要求真能回京,其他的事情都好說,不必急於一時。”

----------

感謝書友“落雨曉春風”和“單騎照碧心”的打賞,謝謝;感謝書友“沈楊”、“北伐蒼穹”、“暗黑伯爵”的月票鼓勵,謝謝!

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284章 設計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95章 成婚嘍!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73章 厚道人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90章 去遼陽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96章 地雷陣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68章 揭謎(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15章 封爵?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221章 抵京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08章 隱情(上)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05章 禁衛軍!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57章 財迷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235章 臨別第008章 淡化處理
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284章 設計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95章 成婚嘍!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73章 厚道人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90章 去遼陽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96章 地雷陣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68章 揭謎(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15章 封爵?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221章 抵京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08章 隱情(上)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05章 禁衛軍!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57章 財迷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235章 臨別第008章 淡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