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

雖說兩派官員正因爲高務實的事大打口水仗,通政司收奏疏收到手軟,但下面打歸下面打,上層或者說頂層的大佬們見了面,相互之間倒是沒有多大的火氣,都是笑眯眯地打着招呼。

這倒不是幾位閣老涵養特別到位,而是這件事雖說跟高務實這位特殊人物有關,但也正因爲特殊,實際上幾位閣老心裡都跟明鏡似的,現在皇上根本不可能因爲這點破事處理高務實。

先前漠南之戰的大功都還沒賞呢,現在又幫皇上一舉逼得李太后交還大權,這樣的功勞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少不了要重賞,怎麼可能因爲這點事挨罰?

心學一派之所以這次不能不出來鬧這一波,也無非是保個氣勢,畢竟心學一派目前在民間和士林,相比於實學仍然是佔據明顯優勢的,只是這十多年來在朝堂高層鬥不過罷了。

但倘若這次高務實指使錦衣衛抓人抓到他們頭上,他們仍然無動於衷的話,此消彼長之下就有可能出現由上到下的實力變化,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導致逆轉,這當然不是心學一派的官員所樂見的。

張四維等人當然也同樣瞭解這一點,所以雙方看似口水仗打得激烈,其實對於頂層大佬們來說,無非是相互演戲,根本沒有到真正決勝負的時刻,而如今既然朝廷有事,那演戲這茬就不妨趁勢停了,反正都有臺階可下。

如果說這一波互演到底有什麼收穫,那就是再一次證明皇上對高務實的寵信,可能……至少跟當年先帝與高拱之間差不多,想拆散恐怕不太現實。

既然如此,動他還不如找機會動張四維呢,畢竟他高務實要入閣,怎麼看也還遠。

幾位閣老都到了,張四維擺手請他們都坐下,然後環顧了一眼,不疾不徐地問道:“今日請諸公前來所爲何事,想必諸公都已經瞭解……”

他微微一頓,面現憂色:“漠南之戰所去不遠,本以爲圖們經此一敗,不說一蹶不振,至少也要安分十年,誰知此獠竟然大破常規,反而變本加厲起來,先劫薊鎮輜重,再破鎮西鐵嶺,儼然大患依舊……未知諸公對此,各有何高論?”

張四維以下,申時行、許國、餘有丁、潘晟四人互相對視一眼,都不忙着說話。

文臣就是這個破派頭,講究什麼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張四維自己也是文臣,當然也知道這幾位的心思,不由微微一笑,目光轉向申時行:“瑤泉可有良策教我?”

申時行溫和一笑:“元輔,圖們此舉雖然頗出意料之外,然則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他這般作爲,無非是以攻代守,以期挽回聲譽,穩定內部罷了。非要說起來,我倒覺得他接下去不會再有什麼主動出擊了,我大明只需鎮之以靜,觀其自敗即可。”

“哦?”張四維眼珠一轉就猜到申時行這麼說的用意了,笑了笑道:“不見得吧,就算深入遼東這種事,或許只要提醒李成樑注意就能避免再次出現,但圖們只要不斷地襲擾戚繼光的後路,至少這大寧城可就守不下去了,而襲擾這數百里的補給線,對圖們而言可謂輕而易舉。”

這個問題確實如張四維所言,相當之棘手,因爲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源,在於當年大寧都司的整體內遷。

永樂元年,大寧都司內遷保定,使得兀良哈部得以有機會佔據大寧原址,導致遼東、宣府無法聯絡,也讓燕京以北、西、東三邊防衛出現漏洞。這僅僅是大明北邊防務衰退的開始,這種內遷危機是一種持續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大明其他北部屯衛的內遷廢棄。同在永樂元年,朱棣以東勝衛孤遠難守爲由,分調左、右衛所於盧龍、遵化,東勝衛遂遭廢棄,再無經營可言。開平衛同樣亦是如此,永樂初開始內遷,到宣德五年,因蒙古犯邊,永寧衛守將棄逃宣府,宣德帝朱瞻基派薛祿築永寧衛五堡,以便守禦,但因開平、赤城破敗,無法供給永寧衛,只好將開平衛南徙於獨石堡,這就等於放棄漠南蒙古的經營,使得燕京城時刻暴露於蒙古勢力的威脅之下。

相對比洪武時期,永樂、宣德年間,其前線從空間上就後退了三百多裡,從而導致了明朝國防上的缺陷性。

正統朝以後,宣府、大同,成爲最前線的軍事要塞,外長城成爲第一防線,這也就意味着,一旦宣府軍士無法擋下蒙古騎兵,蒙古騎兵便可從居庸關長驅直入。

同樣,在燕京以西的地區,本可依賴大同鎮,但自興和守禦千戶所與開平衛內移後,大同鎮失去了東北方的屏障,再加上東勝衛內移後,大同的西北方出現漏洞。在東北、西北屏障皆失之下,大同如同孤城。

不過幸好,經過高拱主持的俺答封貢,和此次高務實的漠南大戰,正面土默特部的宣大一線,算是徹底解除了威脅。

然而高拱的“西懷東制”戰略,至此也還只是完成了一半,薊遼這邊的麻煩還遠遠談不上解決。

早前永樂時期,在那種主動收縮防線局面下,朱棣爲了再度羈縻兀良哈部,先採取懷柔的方法,遣使招撫,當時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對於兀良哈三衛各部來說,爲了獲得大寧地區的駐牧權,其時叛時附,並同蒙古阿速特部的阿魯臺經常聯兵進攻明朝。

朱棣在攻打阿魯臺時,曾率軍隊打擊支持阿魯臺的兀良哈三衛,兀良哈部雖受到一些傷亡,但並沒有完全被消滅,只能說被明軍暫時壓制住了。

而且前文也曾說過,朱棣一生中的數次北伐,雖然聲勢浩大,但與洪武時期相比,既沒有擒獲韃靼、瓦剌各部的核心領導人物,也沒有從戰略上將蒙古各部擊敗。

而當朱棣死後,大明就停止了對北方的遠征,蒙古各部得到休養的機會,逐漸南下入侵。洪熙年間,曾有大臣建議將東勝、高山等十衛所遷回故地,修堡屯兵,可惜朱高熾只有老成之相,並無安邊拓疆之大志,未予採納。

好在這個時期的兀良哈雖然偶有犯邊,但仍對大明稱臣納貢。

到了宣德、正統年間,兀良哈三衛大舉南遷,其主體部分已逐漸由原駐牧地遷至接近經濟、文化較發達的遼東漢族地區的遼河流域,並逐漸南遷至長城腳下,不時騷擾,讓大明顧此失彼,疲於奔命。

宣德初,兀良哈部南下的節奏已經到了能在薊州鎮附近的灤河河畔放馬遊牧了,但宣德皇帝採取守成之治,不願開戰,只是一味地告誡,並設置了萬全都司,提高宣府的防禦力,彌補開平衛內徙至後獨石堡的缺口。

在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大明邊防鬆馳,御警薄弱。兀良哈三衛從西拉木倫河到遼河流域全面展開攻勢,向南推進。

“土木之變”後,大明更是畏首畏尾,基本不再採遠征策略,要麼是採取撫綏策略,讓兀良哈三衛得以遊移於潢水、大寧一帶,再就是自己只能在薊州、密雲後衛、隆慶衛、開平衛等地派駐重兵,以防兀良哈三衛叛亂。

此時的長城以北,完全成了人家的草場。而如今,爲了配合高務實的漠南大戰,戚繼光出兵佔據了幾百裡之外的大寧城,然而這大寧城卻是個孤城,也不像土默特那邊一樣開始了種植農業,根本就是無根漂萍,只能依賴薊遼方面提供物資支持才能守住。

但這大寧城既然離長城這麼遠,蒙古騎兵攻堅不行,劫掠一下輜重隊難道還不行了?所以張四維這一說,就把申時行的所謂“鎮之以靜即可”徹底駁回了。

----------

感謝書友“talin”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75章 追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28章 恩憲?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30章 故事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216章 準備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235章 臨別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75章 追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49章 不急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
第075章 追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28章 恩憲?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30章 故事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216章 準備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235章 臨別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75章 追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49章 不急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