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大明中樞的中樞,紫禁城內已經有不少宦官宮女提前忙活開了。今日不比往日,宮內最忙的地方竟然是平日裡稍顯冷清的文華殿。

文華殿始建於永樂十八年,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於紫禁城東部,並曾一度作爲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爲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

文華殿初爲皇帝常御之便殿,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後因衆太子大都年幼,其實並不能參與政事,尤其是到了嘉靖帝,這位指望長生不老的皇帝根本不肯冊封太子,於是在嘉靖十五年時又改爲皇帝便殿,後爲經筵之所,建築隨之改作黃琉璃瓦頂。嘉靖十七年,又在殿後添建了聖濟殿。

總的來說,文華殿是皇帝聆聽翰林學士經筵進講、太子進學、監國的殿宇,同時也是皇帝偶爾臨御的便殿。

文華殿主殿爲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華殿,南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開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次間、梢間均爲檻窗,各開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東西山牆也各開一方窗。殿前出月臺,有甬路直通文華門。後殿曰主敬殿,規制與文華殿略似而進深稍淺。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本仁殿、集義殿。

大明設有“文華殿大學士”一職,理論上的職責是輔導太子讀書,當然實際上這是個虛差,文華殿大學士乃閣老之一,當然並不會直接給太子做老師。

順便提一句,有明一朝的大學士,通常以中極殿(華蓋殿)大學士爲首輔,建極殿(謹身殿)大學士爲次輔,剩下的幾位閣老按照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並遷轉,文華殿大學士排在第三位,可見分量不低。

東華門內的協和門東北整片都是以文華殿爲主體的建築羣,建築宏麗,但殿貌簡單。文華殿堂內無匾,東西配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齋。

因爲文華殿靠近輔臣辦公機構內閣,皇帝如果理政勤奮,便會經常在文華殿思考政務。譬如仁宗就曾在奉天門的西牆上,張貼重要官員名錄,到了英宗時則改在文華殿,張貼中央和地方文武官員姓名,孝宗也是如此。不過到了隆慶這兒,這位皇帝雖然也依舊照辦,但他來文華殿的時間是很少的——畢竟在隆慶看來,自己只需要用對輔臣,天下大勢就基本算是盡在掌握,作爲皇帝反倒無須事事關心。

文華殿後的小殿,名爲玉食館,而西北則有一座簡陋的木製小屋,名爲省愆居。之所以是個簡陋的木質小屋,是因爲每當國家遇到重大災難時,皇帝必須在這裡修省。不過這地方的象徵意義遠高於實際意義,歷史上幾乎是到了崇禎年間,因爲邊亂和國內戰亂不斷,崇禎皇帝多次來省愆居苦修,想通過反省自己的過失來消彌戰亂,而在他之前,這房子差不多算是白建的。所以高務實一貫認爲崇禎是個無力挽狂瀾之能,卻真有勵精圖治之心的皇帝。

按理說,有明一朝的太子,最早在五歲、最遲不過十三歲,都必須開始系統地接受儒家經典的薰陶,專業用語叫做“出閣講學”。太子的出閣講學儀式,類似於皇帝經筵進講的儀式,同樣在這文華殿舉行。此後每天由皇帝選派的太子師傅,在文華殿的東廂房輔導太子講讀。

而皇太子在十四歲前後,照例要舉行標誌着成年的冠禮,這冠禮儀式舉行的地點也同樣是在文華殿。

甚至皇帝病重時,皇太子有時候會受命在文華殿代理皇帝視朝。譬如明憲宗病危時,就曾“命皇太子暫視朝於文華殿,文武百官朝皇太子如常儀。”

今日文華殿這般熱鬧,當然是有原因的:皇帝將攜太子及太子生母皇貴妃李氏一同臨御文華殿,而由京中三品文臣自行舉薦的家中五服之內子弟,則將在他們的親自遴選之下,產生一名太子伴讀。

這其實是大明建國以來的頭一遭,當年只有朱元璋曾經在國子監選用了些高材生做太子朱標等人,但是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是這些國子監的高材生都是成年人,說是伴讀,其實更多的是在扮演老師的角色;二是這一制度到後來逐漸就變成了現在的經筵進講,只不過挑選的層次更加拔高,基本都是從翰林院選拔,是正經的老師,通常稱作經筵日講官之類,也加別的稱謂,如侍讀學士。

但這一次因爲挑選的只是些“小毛孩子”,也不是要他們給太子講學,只是單純的“陪讀”,所以受選者的年齡被限制在“與太子相仿”。

相仿當然是個非常不準確的詞彙,但由於皇帝聖意就是這麼表述的,下面的人只好“自行領悟”。通常來講,年齡肯定不能超過太子三歲,否則……哪怕放在民間孩子身上,也根本聊不到一塊去。但由於太子的年齡也擺在那兒,比太子小三歲就更不用考慮了——話都不見得說得清楚,你還陪讀個甚?

再加上國丈爺李偉私底下傳出的消息,大家一致認爲皇帝這是在明確的暗示衆臣:不要給朕送來太多人!

這一點大家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咱們這位皇帝陛下一貫不耐細務,萬一人多得把個文華殿都塞滿了,可想而知皇帝陛下的心情能多差。雖然文官們並不怎麼畏懼這位遠不如其父霸氣的皇帝,但他們也有畏懼的人——譬如說高拱。

也不知道是從哪流出來的消息,說高拱有個叫高務實的侄兒,前不久出京往別院去,路遇百里峽響馬打劫。這位高閣老的侄兒竟以童子稚齡,沉着冷靜地指揮家丁抵抗了許久,恰巧碰到前狼山總兵劉顯父子領着二十餘名家丁路過,兩相配合之下,居然打敗了數倍於己的響馬羣盜。

這已經夠了不起了,卻不想此後更加離奇:高務實對劉顯說“願借民壯,助將軍畢全功於一役,爲京畿除此巨害”,隨即贊畫謀略,呈以制敵之法。而劉顯也是藝高人膽大,居然真的應了,點起高務實提供的兩三百民壯便前往征剿百里峽。

也不知道是高務實贊畫的計略真的厲害了得,還是劉顯威名震天動地,反正經過一陣大家都不清楚詳情的操作之後,百里峽巨寇居然就降了……

隨着順天巡撫劉應節的上表,劉顯在京中名頭大振,高務實也隨即聲名鵲起——他是沒有親自帶兵去剿匪,可人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能做到這個程度,誰那麼不要臉還好意義多說什麼?

再聯繫到高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大家心裡多少有了個底,眼下就看今天的遴選到底是個什麼情形了。

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06章 弒嶽(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6章 推辭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225章 三策(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08章 隱情(中)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55章 缺朝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295章 成婚嘍!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
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06章 弒嶽(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6章 推辭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225章 三策(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08章 隱情(中)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55章 缺朝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295章 成婚嘍!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