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

洪承疇的運氣不錯,多爾袞最終做出來了決定,用三萬滿八旗軍士前來衝鋒,這就令他的壓力大大減小了。

兩聲炮響幾乎是連在一起的,多爾袞麾下的正白旗和鑲白旗軍士聽到了炮聲,開始朝着戰場衝去,不過炮聲尚未完全落下,另外的一聲炮響出現了,這是江寧營發起衝鋒的炮聲,就在滿八旗發起進攻的同時,早就準備好的江寧營另外的三萬大軍,也開始衝鋒了。

這三萬大軍就是衝着後金韃子去的,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不讓後金韃子增援,他們的任務也就是與後金韃子展開廝殺。

山峰之上的陳新甲,臉色終於變化了,一直都很是沉穩的他,這個時候也忍不住了,就算是傻子也看出來蘇天成和江寧營的打算了,江寧營已經分爲幾路人馬展開進攻了,各自的職責是不一樣的,但明顯可以感覺到,第一波衝鋒針對五萬大同邊軍的,是傾盡全力的,目的就是打垮這一路的大軍,只要這五萬大軍出現了崩潰的局面,整個戰役的格局就要發生重大的變化。不過陳新甲也有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蘇天成既然做好了準備,爲什麼首先進攻的江寧營將士,遲遲不願意大規模的推進呢。

多爾袞的臉色也變化了,其實幕僚提出來建議的時候,多爾袞已經想到這一點了,作爲大清國的主要對手,蘇天成豈能沒有其他的安排,豈會用幾萬人迎戰十數萬的大軍,肯定是有其他安排的,這種分兵作戰的模式,多爾袞是清楚的,那就是以一路大軍爲主。另外的幾路大軍,負責的就是阻止增援,只要承擔主要進攻的那一路大軍,徹底擊潰了對手,戰局很快就會出現決定性的變化。

江寧營的驍勇,多爾袞已經親眼見到了,他幾乎可以斷定,憑着聯軍的力量,想要徹底剿滅這一股的江寧營大軍,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給予江寧營重創,但前提條件也是明確的,那就是五萬的大同邊軍,能夠死死抵抗住江寧營的進攻。爲另外的兩路大軍爭取到時間,若是首先迎戰的五萬大同邊軍很快出現崩潰的局面。戰局就難以扭轉了。

猶豫再三之後。多爾袞沒有下達全線出擊的命令,這是一個令他後悔終生的命令。

更加慘烈的廝殺開始了。

滿八旗在火炮進攻的過程之中,沒有遭遇到太多的損失,加之前方廝殺慘烈,軍士的鬥志被激起來了,故而衝鋒的時候。顯得很有氣勢,與迎面而來的江寧營將士的氣勢,不相上下,這就註定了一場慘烈的廝殺必將出現。

江寧營組建之初。蘇天成的主要心思,還是阻止流寇的壯大和後金韃子的聲勢,兩個主要對手,流寇已經被江寧營剿滅了,剩下的就是後金韃子了,至於說和明軍展開的廝殺,這是以前沒有計劃的,只不過隨着局勢的變化,蘇天成稱帝了,所以纔要進行這樣的廝殺。

也就是說,後金韃子纔是江寧營的主要對手。

洪承疇率領的三萬大軍,與後金韃子廝殺的時候,感覺和氣勢都是完全不同的,下手也是毫不留情的,應該說和明軍之間的廝殺,那是屬於內部的爭鬥,一些明軍放下武器之後,江寧營的將士不會趕盡殺絕,但面對後金韃子就不一樣了,不管你是不是放下武器,一律都是殺無赦。

方圓五里地的範圍之內,出現了兩個大規模的戰場,十幾萬人在這裡廝殺,天空中看不見飛鳥,陣陣的黃沙都帶有了血腥之氣。

江寧營與後金韃子很快膠着在一起了,雙方的傷亡都在增加,可沒有一個人後退,都是拼命朝前衝鋒,都是與對手展開不要命的廝殺,隨處可見落馬的軍士,相互抱在一起,拼命撕扯,想着置對方於死地,雙方廝殺過去了半個時辰了,依舊看不出來高低。

山峰之上的陳新甲,接到了多爾袞的請求了,要求做好準備的另外五萬大同邊軍,這個時候應該出動了,已經過了未時,冬天的特點是晝短夜長,酉時天基本就黑了。

陳新甲暫時沒有理睬多爾袞的請求,從目測的情況來看,他知道多爾袞沒有全面出擊,但這不能夠說多爾袞的安排是錯誤的,從大半天的廝殺之中,陳新甲已經感覺到了,這場重大的戰役,不可能在一天時間之內,就決出勝負,或許多爾袞這種保存實力的做法,在戰鬥推進到後面的時候,可能是正確的做法。

五萬的大同邊軍,陳新甲暫時不想動用,從江寧營的排兵佈陣來看,肯定還有一路大軍,等着這五萬的預備隊,若是在這個時候,將預備隊拉上去了,那就是排出來了所有的兵力,萬一不能夠取得戰局的優勢,後面就真的不好說了。

慘烈的廝殺已經令陳新甲適應了,他命令傳令兵,給王道直下命令了,不管遭遇多麼慘重的傷亡,都必須要頂住,絕對不能夠出現崩潰的局面,這是底線,若是出現了潰敗的局面,影響到整個的佔據了,陳新甲不會饒了王道直,儘管王道直的身份不一般,他也會拿出來尚方寶劍的。

陳新甲從初期的震驚,慢慢變得冷靜起來,他果斷的做出來了決定,今日的戰鬥,不會派出五萬的預備隊了。

主動撤出戰鬥的,居然是江寧營,這令所有人感覺到吃驚。

這是蘇天成做出來的決定,當然做出來這個決定,蘇天成也是經過了認真思索的,第一天的戰鬥,基本目的已經達到了,至少給予了五萬大同邊軍重創,可與此同時,江寧營的傷亡也是不小的,若是繼續堅持下去,對來日作戰是非常不利的。

江寧營的軟肋很是明顯,從兵力上面比較,明軍和後金韃子佔據了很大的優勢,至少還有七萬的聯軍沒有動作,可江寧營只有一萬將士了,這就是江寧營做大的軟肋,盧象升率領的四萬大軍,至少還需要兩日的時間才能夠趕到,所以說第一天的廝殺,不能夠傷了元氣,否則接下來兩天的時間,就難以堅持下去了。

對於江寧營的主動撤退,陳新甲、王道直和多爾袞都是猝不及防,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從戰局上面來看,江寧營佔據了不小的優勢,若是堅持下去,說不定王道直率領的五萬大同邊軍,都難以堅持了,面對這樣的局勢,江寧營爲什麼會全線撤退。

撤離戰鬥的同時,依照慣例,雙方都要打掃戰場,將陣亡將士的遺體帶回去,這是規矩,不需要商議,大家默默遵照執行。

對這種局面不適應的,是多爾袞,在他交戰的思維裡面,勝利者才能夠打掃戰場,失敗者是沒有資格的,至於說戰鬥沒有結束的時候,雙方就繼續的廝殺,只到決定出來了勝負。

戰場上的情況是慘烈的,收拾戰場的軍士,情緒都不是很好,但雙方都沒有繼續交手,忙着收斂自家兄弟的遺體,將一些身負重傷的兄弟擡回去醫治。

這一幕給予了多爾袞巨大的震撼,他親自參與了打掃戰場的事宜,這在以前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身爲後金的親王,怎麼可能做這些事情。

多爾袞詢問了江寧營的將士,爲什麼這樣做,得到的回答令他沉思了好長的時間,一名江寧營的軍官開口說了,這是皇上的要求,戰場上必須要尊重對手,慘烈的廝殺之後,也不能夠忘記了自身的文明禮儀。

這個回答,令多爾袞真正的感覺到後怕了。強大從什麼地方體現出來,軍隊的驍勇只是一個方面,江寧營的將士能夠尊重對手,能夠在慘烈的廝殺之後,還體會出來大度的胸懷,這樣的軍隊,誰可以戰勝。

也正是因爲這次參與了打掃戰場,令多爾袞萌生了退意,他認爲大明朝廷的覆滅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是不可能避免的,大晉王朝必定要徹底的取代大明朝廷。

至於說大清國的退路,多爾袞暫時沒有想到那麼多,可能也是因爲這後面的事情,不好設想,不管怎麼說,目前的情況之下,大清國恐怕難以與大晉王朝抗衡,唯一能夠着力的地方,就是趁着這個時機,在遼東有一番作爲,儘量多的佔領土地,而且入關對大明諸多地方進行大規模的劫掠,以此來集聚財富,增強實力。

在滄州的作戰還是要繼續的,但作戰的思路必須要發生改變,不能夠與江寧營面對面的硬拼了,這樣下去,正白旗和鑲白旗將遭遇到重創,畢竟滿人不多,滿人勇士更是需要戰火的培養,讓諸多的勇士在滄州丟掉性命,太可惜了。

回到營地之後,多爾袞見到了陳新甲派來的傳令兵,這一次他沒有客氣,告訴傳令兵,自己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等到處理完畢之後,直接到滄州城去。

傳令兵沒有想到多爾袞是這樣的態度,楞了一下之後,轉身離開了,反正他不能夠進入到後金韃子的軍營裡面,任務已經完成了,而且親自見到了多爾袞,至於說多爾袞的態度,那可不是他能夠左右的。(未完待續。。)

第413章 羣英會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10章 囑託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596章 怪異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07章 授官第579 天降神兵(1)第108章 恩榮宴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94章 邀請函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187章 行動(4)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66章 迅雷(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995章 整合(3)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0章 發榜(2)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59章 剿匪(1)第866章 兩重天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98章 燧發槍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510章 刺激(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3章 新科會元第703章 遠見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118章 硬骨頭(3)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5章 馬市賣馬第420章 頭疼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
第413章 羣英會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10章 囑託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596章 怪異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07章 授官第579 天降神兵(1)第108章 恩榮宴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94章 邀請函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187章 行動(4)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66章 迅雷(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995章 整合(3)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0章 發榜(2)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59章 剿匪(1)第866章 兩重天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98章 燧發槍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510章 刺激(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3章 新科會元第703章 遠見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118章 硬骨頭(3)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5章 馬市賣馬第420章 頭疼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