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

距離進攻南直隸的時間,還有接近兩個月,這段時間之內,蘇天成可不會閒着,他重點關注了相關措施的落實,也就是他心目中的新政,必須要開始逐步的貫徹落實下去了。

福建和浙江完全按照山東的模式進行了大規模的變動,衛所被全部裁撤了,土地收歸官府所有,軍戶制度被徹底廢除,包括匠戶制度也不存在了,賦稅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發展商貿成爲各地官府的一大重要職責,至於說士紳富戶的特權,開始受到限制。

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還是官吏的俸祿有了很大的改變。

當然,隨着俸祿的提高,官府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裁撤,南方的各級官府,因爲一些特殊的原因,官吏的人數是比較多的,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數百人,官員是固定的,可吏員非常的多,還有一些沒有俸祿的衙役等等,這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體現,官員需要衆多人來服侍,需要體現自身的尊嚴,可這一次的裁撤,一律按照總體的要求進行。

府州縣的巡檢司保留下來了,力量得到了增強,巡檢司的主要職能,也就是維護治安,緝拿盜賊等等事宜,而且這些事宜成爲了巡檢司的主要職能,若是地方上面的治安不好,巡檢司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按說對官府進行大規模的改變是有些難度的,可這一次進行的很是順暢,因爲各級的官吏都清楚,這個決定是蘇天成做出來的,而且蘇天成帶頭執行了,蘇天成已經自立爲德王,朱審馨也成爲了王妃。但居住的地方依舊是在登州的薊遼督師府,家裡的人員沒有增加,更沒有按照以往的規矩,大規模的擴充督師府的房屋,據說有人提出來了這樣的建議,但遭遇到蘇天成的反對。而且還警告了衆人,不準擴建督師府。

上行下效,既然蘇天成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了,下面還有什麼好說的。

官員是基本贊成此舉的,他們的俸祿得到了大規模的提升,養活家人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就算是討上幾房的小妾,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再說官場上的清明。也讓那些願意做事情的官員,能夠有用武之地了。

至於說都察院、刑部以及大理寺分支機構的設立,對於諸多的官員來說,是巨大的震動,所有的官員都知道都察院是幹什麼的,和朝廷的那個都察院有着很大不同了,都察院可以直接處置三品一下的官吏,若是被發現玩忽職守了。或者是貪腐了,下場肯定是很慘的。

另外的一個改變。就是大明律的修改,這一點也是蘇天成堅持的,主要就是對死刑的修改,以前的死刑多種多樣,最爲厲害的就是凌遲處死了,可蘇天成直接要求了。非常諸多死刑的方式,一律改爲斬首示衆或者是懸樑自盡,不存在其餘的死刑了,包括喝毒酒的方式都被去掉了,也就是有身份或者功名的人。懸樑自盡,尋常的百姓大多斬首示衆。

此外牽連家人的做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限制,除非是謀反,餘下的罪行一律都不牽涉到家人,也不準牽涉到家人,明成祖朱棣那種將官宦家眷送到青樓去的做法,被完全廢止,蘇天成明確指出來,這是對官宦家眷的侮辱,是不人道的做法。

士農工商所謂的等級限制,開始得到鬆動,當然這個鬆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轉變過來的,老百姓需要時間去適應,可這裡面的改變,老百姓完全能夠體驗到的。

所有的變動,幾乎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有關,其中老百姓最爲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朝中爲官的官員,包括部分重要的吏員,不準擁有土地,而且朝廷和官府將嚴厲打擊囤積土地的行爲,這對於老百姓來說,等同於爆炸性的消息,很多的老百姓剛開始是不敢相信的,如今這世上,最爲值錢的就是土地了,官吏身份尊貴,居然不準擁有土地,太稀奇了。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老百姓開始相信了,因爲官吏真的沒有土地了。

新政體現出來的總體要求,就是對老百姓的管理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寬鬆,對官吏的要求更加的嚴格,官府在鼓勵老百姓耕種等方面,必須不遺餘力,而且官府還要注重發展商貿,促使一些老百姓從土地上面走出來,能夠有其他的掙錢方式。

老百姓還有一點不是很適應,那就是知縣大人、知州大人和知府大人不直接審理案件了,以前的放告制度,出現了一些改變,刑部和大理寺設在府州縣的分支機構,直接負責放告和審理案件的事宜,巡檢司基本都是服從這些分支機構的領導了。

不過不適應也不行,必須要慢慢的適應。

跟隨這些新政的實施,是大規模的人口重新登記造冊,土地重新丈量登記造冊,這是一項浩繁的工程,短時間之內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好在有以前的檔案可以查詢。

山東進行這些方面的動作的時候,朝廷沒有特別的注意,畢竟最開始進行的是登州、萊州和青州等地,這些地方几乎成爲了一片廢墟,不管推行什麼樣的政策,朝廷都不是很在意的,之後這些改變擴充到了山東其餘的府州縣,也是因爲張溥沒有專門的宣傳,故而還是沒有引起特別的注意。

但這一次的情況不一樣了,福建和浙江等地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這引發了巨大的震動,首先感觸到的就是南直隸。

僅僅從一個方面來說,就足夠引起衆人的關注了,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的知縣,每年能夠拿到手的俸祿,平均下來是一千五百兩銀子,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朝廷管轄的知縣,每年的俸祿也就是一百兩銀子左右,還要算上所有的收入,當然了,貪腐的銀子是不能夠算的,可諸多的讀書人爲官,首先想到的還是做事情,並非是貪腐,拿着朝廷給的那點可憐的俸祿,官吏要是不貪腐了,就真的有些活不下去了。

浙江和福建的新政正在大規模的推行,兩地還算是平靜的,但在南直隸等地方,卻引發了巨大的震動,這種震動,就連蘇天成都沒有想到。

很多激烈的爭論開始出現了,特別是在政治氣氛相對寬鬆的南京,很多的讀書人開始激烈的辯論,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贊成的人認爲這樣的官府纔是真正能夠做事情的官府,反對的人主要源於對士紳富戶的限制,以及新政的不少舉措,違背了儒家思想。

這種表面上的爭論,其實體現出來了官吏內心的想法。

蘇天成的有一番話,在南京城內早就傳開了,蘇天成這番話的大意就是一個人生下來,不管你是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的尊貴,很多的東西都是要自己去爭取的,世上的好處不能夠讓你一個人佔盡了,又想着過上奢華的生活,又想着不做出來貢獻,還想着不受任何的約束,那世上豈不是亂套了,任何的事情發展,都必須有着自身的規律,活着世上就要遵守規矩,就要自我約束,特別是各級的官吏,掌握權力的同時,就要想到爲老百姓做事情,爲朝廷效力,若是時時刻刻都想着自身的利益,那還是不要做官的好。

蘇天成的這番話,幾乎得到了一邊倒的支持,有趣的是,在南京的東林書院,對於這番話是頂禮膜拜的,認爲這是至理名言。

新政開始促使了南直隸官吏的分裂,這種分裂是體現在內心的,有很多的官吏是贊同蘇天成的這番做法的,從內心裡面傾向於這樣的。

從南直隸到浙江和福建,道路沒有封鎖,蘇天成表現出來了大度,根本就沒有做出來任何的限制,反而是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在大軍駐紮在徽州府等地之後,開始封鎖官道了,不準兩邊的百姓往來,不過這難不住諸多的讀書人個商賈,他們想方設法的到浙江去,感受新政帶來的變化,更多的人到山東去,體會山東的繁華,體會那裡的老百姓富足的生活。

有一件事情,蘇天成還是做出了限制,那就是人口遷徙的問題,山東的人口基本上飽和了,不能夠進入更多的人了,如今有不少的農戶,開始朝着浙江和福建遷徙,故土難離,要知道老百姓做出來這樣的選擇,是有些無奈的,剛開始蘇天成沒有過分的限制,但後來也開始考慮限制了,畢竟他的目標是整個的大明王朝,若是人口都朝着某幾個地方傾斜了,將來統一了中原之後,豈不是要再次進行人口遷移了。

朱審烜、楊嗣昌、範景文以及徐爾一等人,完全贊同蘇天成的決定,他們認爲這種大規模的遷徙活動,不能夠無限制的蔓延下去,否則今後的事情,還是要他們來操心的。

南直隸出現的這些變化,朱由菘和秦三德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他們主要關心的還是軍隊的事宜,左良玉被秘密的處決了,但二十萬大軍的總兵大人,還是左良玉,只不過副總兵、副將、參將等全部都調整了,包括部分的遊擊將軍和守備都軍官,也進行了調整,二十萬大軍還處於磨合期,他們需要關心大軍的磨合事宜,其他的根本顧不上。

等到他們明白這裡面的影響的時候,早就沒有機會扭轉了。(未完待續。。)

wωω ◆тt kΛn ◆C 〇

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646章 夜襲(1)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17章 爭執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48章 協調會(2)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792章 偶遇(3)第1166章 迅雷(1)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879章 對決(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424章 屠殺第1167章 迅雷(2)第1173章 歹毒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809章 前兆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820章 面對面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256章 悲愴第843章 慘敗(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52章 北平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2章 青樓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81章 幕僚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424章 屠殺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368章 碰撞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581章 尊嚴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256章 悲愴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79章 借銀子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章 破局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18章 大比武(3)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993章 整合(1)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54章 遼東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413章 羣英會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56章 下狠手(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06章 禮儀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40章 機會來臨
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646章 夜襲(1)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17章 爭執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48章 協調會(2)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792章 偶遇(3)第1166章 迅雷(1)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879章 對決(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424章 屠殺第1167章 迅雷(2)第1173章 歹毒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809章 前兆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820章 面對面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256章 悲愴第843章 慘敗(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52章 北平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2章 青樓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81章 幕僚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424章 屠殺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368章 碰撞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581章 尊嚴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256章 悲愴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79章 借銀子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章 破局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318章 大比武(3)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993章 整合(1)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54章 遼東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413章 羣英會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56章 下狠手(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06章 禮儀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40章 機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