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羣英會

江寧營將士抵達安邑。

必須要做出來選擇了,大軍下一步究竟向什麼地方前進。

蘇天成、孫傳庭、畢懋康、熊子健和各營的千戶,齊聚在中軍帳。

作爲蘇天成的隨從,王大治和柳敬亭也在中軍帳裡面。

山西平陽府,是蘇天成的家鄉,到了這裡,衆人都有着一番別樣的心思,如果能夠在平陽府打一個大勝仗,這是最好的,蘇天成能夠在家鄉露臉,這比衣錦還鄉更加榮耀。

蘇天成可沒有想那麼多,一路上的行軍,江寧營沒有麻煩地方官府,更沒有提到糧草補給的事情,自帶的糧草很是充足。之所以要加快行軍速度,也是因爲時間的要求。

張獻忠帶領的五萬流寇,絕大部分都是新兵,行軍的速度自然要慢一些的,這是蘇天成的優勢,必須要抓住的優勢。

衆人都在沉思,三條線路,全部都提出來了,必須是做出來決定的時候了。

斥候早就派出去了,可路途遙遠,短時間不可能獲得情報,若是完全依靠斥候的情報,時間上也是來不及的。

中軍帳裡面,沙盤早就做好了,平陽府城各州縣位置都標註出來了,白色的粉末代表了官道,白色的旗幟代表了流寇從陝西進入山西平陽府的方向。

白色旗幟插到了吉州的位置。

從吉州出發,同樣有三條線路可選,通過太平、曲沃往翼城方向前進,進入澤州,通過洪洞進入岳陽,左右觀望選擇。通過蒲縣、汾西,進入沁州。

現成的情報是沒有的,江寧營必須做出來決定,選擇前進的路線。

熊子健站在沙盤旁邊,首先介紹了情況。

他跟隨蘇天成行動。名義上負責後勤運輸,實際上也是江寧營的參謀長。

在介紹情況的過程中,熊子健將自己的預測和想法也說出來了,經過了幾年時間的磨礪,特別是在五軍都督府那段時間,熊子健的進步還是很快的。

衆人詳細聽取熊子健的情況介紹。

熊子健認爲。張獻忠最大的可能性,是通過洪洞進入岳陽,這條線路,進可到澤州、沁州和璐安府,若是形勢不好,也可以退回去。回到陝西。

他的理由,流寇習慣於流動作戰,一定會選擇於己有利的戰術,加之流寇隊伍龐大,需要糧草,這種情況下,多半是不會冒險的。

熊子健的這種認爲。是很有道理的,多年來,流寇都是遵循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活動的,兩次出現的意外情況,一是進攻中都鳳陽,遭遇慘敗,二是圍魏救趙,殲滅朝廷近兩萬將士,去的了勝利。這兩次的情況,與流寇造反九年時間比較。微不足道。

熊子健說完之後,孫傳庭首先發表了意見。

“蘇大人,畢大人,諸位兄弟,我覺得熊大人說的是有道理的。流寇下一步的行軍路線,對於江寧營接下來的戰備,尤爲重要,我贊成熊大人的預測,江寧營應該前往岳陽集結,就算是流寇不選擇這條線路,江寧營也可以居中做出來決定。”

衆人紛紛開始發言,幾乎都是贊成這個意見的。

畢懋康沒有發言,他對於戰術方面的情況,不是很熟悉。

蘇天成依舊是眉頭緊皺,他總是覺得,自己還有什麼地方沒有想到。

待到衆人都說完之後,蘇天成看着身邊的柳敬亭,突然開口了。

“敬亭,說說你的看法,不要有什麼顧慮,大膽說就是了。”

柳敬亭很是吃驚,這是江寧營諸位大人討論重大事宜,自己發言,能夠說什麼啊。

“大人,屬下對行軍打戰事宜,都不熟悉,確實沒有想到什麼啊。”

“不用想那麼多,就說你的第一感覺,直覺是最爲重要的,正是因爲你對行軍打戰不是很熟悉,所以纔要你說的,思維不能夠固定啊。”

衆人都不說話了,蘇天成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是否定了熊子健的意見。

大家都是按照常規的形態,來推斷流寇下一步的活動路線,也就是說,這樣的選擇,附和兵書的要求,若是朝廷裡面的將軍來指揮,多半是這樣的選擇。

但衆人忽略了一件事情,張獻忠會不會按照常規出牌。

大家都看着柳敬亭。

柳敬亭的臉慢慢的紅了。

“大人,屬下憑着自己的想法說,要是屬下來選擇,不管有多少線路,哪一條線路對自己最有利,遇到的抵抗最少,就選擇哪一條路線。”

蘇天成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

柳敬亭點醒了他,這兩天的時間,他一直都思考的一個節點,終於找到癥結了。

蘇天成臉上露出了微笑,慢慢開口了。

“諸位,敬亭說的很好啊,最有利的路線,纔是流寇會選擇的路線,依我看,張獻忠會選擇通過蒲縣、汾西,進入沁州,接下來進入遼州。”

蘇天成說出來這番話之後,衆人大爲吃驚,在先前的討論過程中,這條線路,被衆人認爲是最不可能的線路,主要是路途遙遠了一些,流寇不一定能夠經得起這樣的長途跋涉。

蘇天成慢慢走到了沙盤面前。

“諸位,製作這個沙盤,主要目的是讓大家熟悉位置,一眼能夠觀察戰場局勢,但沙盤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不能夠被沙盤左右了思想,孫大人和熊大人的考慮,確實有道理,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應該是正確的,可我們忽略了兩件事情,一是張獻忠這個人的性格,二是流寇造反這些年來的戰績。”

“張獻忠脾氣暴躁,作戰勇猛,乍一看,似乎沒有多少的謀略,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他以前就是邊軍,對朝廷大軍的作戰思想,有所瞭解,與朝廷大軍對峙這麼多年,若是沒有一定的智謀,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依我看,張獻忠這人,桀驁不馴,不會按照常規出牌哦,他肯定預測,江寧營會直插岳陽,居中觀察。”

“剩下的兩條線路,我之所以選擇沁州的路線,是考慮到流寇以前的戰績。”

“諸位應該還記得,崇禎五年十二月,紫金樑和張獻忠攻打沁州和遼州,攻陷遼州州城,知州李呈章戰死。”

“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思考,張獻忠究竟會選擇哪一條行軍的路線,剛剛敬亭說到了最有利的想法之後,我突然醒悟了,張獻忠曾經攻下了遼州,在他的眼裡,遼州是最好的活動之地,在遼州,張獻忠曾經取得輝煌的戰績,再次進入到山西,張獻忠會按照自己最爲熟悉的線路來活動,我想,他肯定在做夢,再一次的攻陷遼州。”

“好了,這是我的看法,不過我的看法,只是小部分的意見,對張獻忠行軍路線的預測,非常關鍵,牽涉到江寧營此次征戰的戰果,如果我們能夠準確的預測,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傷亡,也能夠取得最好的戰績。”

一直沒有開口的畢懋康,此刻開口了。

“蘇大人,下官對於行軍作戰,也不是很熟悉,剛剛聽到孫大人、熊大人預測了情況,下官也感覺到,太過於中規中矩了,這好像是朝廷軍隊作戰的思路,流寇未必會這樣選擇,剛剛聽蘇大人說了,下官感覺到很有道理,若是我指揮作戰,肯定會選擇熟悉的線路,況且張獻忠曾經攻下了遼州,流寇有五萬人之衆,若是攻下了遼州,能夠得到最大的補給,壯大自身的實力,也會對朝廷剿滅流寇的安排,造成沉重的打擊。”

小半個時辰之後,衆人統一了思想。

其實這主要還是蘇天成的意見,蘇天成身爲江寧營衛指揮使,有着最終的決定權,對江寧營的戰績,承擔直接的責任。

“諸位,江寧營下一步的行軍路線,稍微改變一下,經過平陽府城之後,從霍州直插沁州武鄉,這一戰,我們在武鄉打。”

“不要以爲流寇什麼都不知道,他們一樣會觀察,看看江寧營是什麼動靜,所以說,從現在開始,江寧營的行軍路線,必須要保密,不能夠讓其他人知道江寧營的所有安排,包括地方官府,糧草要備足,不能夠麻煩地方官府,若是有欠缺,趕快到平陽府城購買。”

“到達平陽府城之後,我會聯繫官府,要求他們做出來宣傳,江寧營將駐紮在岳陽,居中觀察調度,讓這些消息,傳到流寇的隊伍之中。”

“江寧營這次的選擇,頗有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如果我們預計錯誤,流寇將在平陽府城肆掠,江寧營徒增勞累和奔波。”

“從今日開始,江寧營前軍中軍和後軍,合併前進。”

“我們的時間不多,到達洪洞之後,大軍改爲晚上行軍,儘量隱蔽行蹤,十天之內,必須要趕到沁州武鄉縣,不能夠耽誤。”

安排佈置完畢,孫傳庭、畢懋康和熊子健等人留下來了。

“回到平陽府了,我還是要回家去看看,今日我帶着一百親兵出發,趕赴平陽府城,熊子健跟隨我一同到平陽府城,行軍事宜,請孫大人負責,後勤保障至關重要,熊子健到了平陽府城,缺什麼購買什麼,我會提前聯繫官府,要求他們做出來宣傳,離開平陽府城之後,我們不會聯繫地方官府了。”

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05章 募捐(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57章 算計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18章 造勢第201章 軍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28章 上任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155章 識趣第87章 禮部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37章 安排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6章 下狠手(1)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188章 行動(5)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493章 宿命論(2)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185章 行動(2)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282章 後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700章 提醒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117章 硬骨頭(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59章 收穫季節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1章 鹿鳴宴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26章 眼藥水
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05章 募捐(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57章 算計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18章 造勢第201章 軍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28章 上任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155章 識趣第87章 禮部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37章 安排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6章 下狠手(1)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188章 行動(5)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493章 宿命論(2)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185章 行動(2)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282章 後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700章 提醒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117章 硬骨頭(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59章 收穫季節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1章 鹿鳴宴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26章 眼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