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攻堅之戰(2)

(感謝john01b、不滅星晨的打賞,謝謝了。)

閒暇時光,蘇天成得以回家,與家人團聚。

蘇家的府邸,早就是京城官員注意的地方了,蘇天成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提拔是遲早的事情,前來結交的官員,自然是不少的,好在蘇天成不屬於任何的一個黨派,他的恩師徐爾一、傅友亮以及翁同章等人,雖然屬於各自不同的羣體,但蘇天成一直都沒有能夠打上什麼烙印,這也是因爲蘇天成過於的傑出,沒有哪個人敢說完全控制蘇天成。

蘇天成在家裡的時間,足不出戶,等候自己孩子的降臨。

蘇明劼和蘇明玥都還小,朱審馨和春屏,都有些溺愛,蘇天成回家之後,對兒子和女兒的要求還是嚴格的,也不止一次的和朱審馨和春屏說到這件事情了,那就是一定要嚴格要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小孩子一定要嚴格教育。

轉眼十天時間過去了。

太監終於來到了府邸,這一次,是通知蘇天成直接到官驛去。

蘇天成知道,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到了京城了,他的任務,是說服三人,要知道,讓皇室子弟出來做事情,這三人不一定是贊成的。

來到客棧,太監沒有進去,走到門口就返回宮裡去了。

進入房間,蘇天成看見,孫承宗、劉宗周、黃道周三人,正在高談闊論,臉上帶着笑容,三人曾經在一起通力合作,爲了辦好中興學社,之後,孫承宗負責剿滅流寇事宜,劉宗周跟着到了河南府,創辦中興學社。黃道周留在了江寧縣,繼續鞏固中興學社,說起來,三人有一年多時間沒有團聚了。

“晚輩拜見諸位大人。”

看見蘇天成進來,三人停止了交談,卻沒有站起來迎接,似乎缺少了以前的拿着親熱。

蘇天成注意到了。桌上有着一個信函,這正是自己上奏的摺子,看來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都已經看過這個摺子了,而且態度肯定是反對的,否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蘇天成暗暗嘆氣。按說孫承宗等人,創辦了中興學社,思想上的認識,已經有些不同了,但看見了這個奏摺,依舊是反對的意見,可見推行這件事情。難度有多大。

“坤元,你來了,老夫和劉大人、黃大人剛剛到京城,宮裡的公公送來了這個奏摺,老夫正與兩位大人討論,我們想不到,你居然提出來了這樣的奏摺,老夫也知道。你到這裡來的目的,既然來了,就敞開了說,關鍵是要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爲什麼提出來這樣的建議。”

孫承宗剛剛說完,劉宗周也開口了。

“坤元。你應該知道,藩王禁止參政,這是先帝立下的規矩,不能夠破壞的規矩。我大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藩王之亂,歷歷在目,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朝廷纔有了藩王不能夠參政的規矩,你應該是知道的,不知道爲什麼提出來這樣的建議。”

黃道周微微點頭,沒有說話,看來意見也是一致的。

蘇天成沒有馬上開口,他知道,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一定是仔細看過奏摺,有着一些想法的,他需要清除,孫承宗等人,究竟是什麼樣的看法。

果然,劉宗周再次開口了。

“坤元,你的這份奏摺,我們仔細看過了,寫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並非一無是處,所以我們纔想着聽聽你的想法,你的學識出衆,有着非同一般的認識,不會輕易決定一件事情的,之所以提出來這樣的奏摺,肯定是經過長時間考慮的,創辦中興學社幾年的時間了,我們的認識,和以前也不一樣了,只要你說的有道理,我們還是能夠接受的。”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弄清楚了孫承宗等人的態度,他感覺到,事情有了希望。

“晚輩寫這封奏摺,確實經過了長時間的考慮,可以說,晚輩在決定創辦中興學社之前,就想到了這件事情了。”

孫承宗等人很是吃驚,他們愈發覺得,蘇天成的想法是深遠的,他們看了奏摺,蘇天成說的確實有道理,而且例證是充足的,絕非信口開河。

“諸位大人擔心藩王作亂的問題,這是實際情況,但這不是什麼大事情,只要制度到位了,能夠很好的客服,今日是在客棧,晚輩就直說了。”

“縱觀我大明朝的幾次藩王作亂,發人深思,晚輩總結了,爲什麼會出現這些叛亂,爲什麼會致使朝廷動盪,說到底,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爲這些事情,牽涉到很多的忌諱,文武大臣不敢私下裡議論,以至於無人去總結,總是將板子打在了造反的藩王的身上,故而採取了最爲愚笨的辦法,禁止藩王參政。”

“這方面的總結,晚輩在奏摺裡面,已經說到了,諸位大人也看到了,晚輩不想重複了,只是想着強調一點,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想着造反的,他們中間,有着不少的人才,還是想着爲朝廷和國家做出來貢獻的。”

“晚輩建議藩王出來做事情,最爲重要的原因,是改變目前朝廷的格局。”

“在三位大人的面前,晚輩不會有多少的隱瞞,說出來的話語,可能會很是激烈,晚輩的想法,也是讓諸位大人明白晚輩的出發點。”

“自萬曆年間以來,我大明朝的境況每日愈下,不復往日的輝煌,這裡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黨爭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且是最爲重要的問題。晚輩所認爲的黨爭,不僅僅是爭權奪利那麼簡單,還蘊含這更深的含義,那就是限制皇權。”

“皇權和臣權永遠是對立的,這是不可能調和的兩個方面,三位大人在中興學社這麼多年,應該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依照晚輩的總結,皇權穩固、臣權輔助,國家處於上升的狀態,國富民強,皇權削弱、臣權強大的時候,國家混亂,人民困苦,遭遇外來的侵襲。”

“不說本朝,就說令人矚目的唐朝,貞觀之治,就說皇權高度鞏固的時期,唐朝末年,皇權喪失殆盡,致使了王朝的滅亡。”

“王朝的興盛不能夠簡單的用一個或者兩個方面來概括,歷史學家做出來了很多的總結,譬如說劉大人提出來的慎獨,就是一種解決的辦法,通過提高統治者的綜合素質,來很好的署理政務,晚輩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首先提出來,藩王和藩王子弟參政,改變目前的狀況。”

“晚輩建議創辦中興學社,有一層目的,就是要削弱復社和東林書院的作用,這是因爲晚輩覺得,復社和東林書院,創辦初期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發展到後來,已經成爲了黨爭的源泉,沒有具體的政治主張,一味的限制皇權,甚至以與皇上爭執爲榮。”

“晚輩尤其感覺到不能夠理解的是,發展到後來,皇上的衣食住行,時時刻刻都受到大臣的監控,若是皇上吃的好一些了,或者是納妃了,總是有大臣跳出來反對,要求皇上要清心寡慾,要操勞家國大事,難道說這些大臣,自身不納妾,不吃好的、不穿好的,難道說身爲朝廷裡面的重臣,注意到的是皇上的衣食住行是本質工作嗎。”

“晚輩通過自身的觀察,認爲臣權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了,因爲這個原因,致使朝廷裡面的黨爭越來越厲害,黨爭的方向,早轉向了控制人才,每次的科舉考試,被招納的人才,還沒有進入朝廷的時候,就成爲了某個集團的人才,有了集團強大的保護,士紳富戶以及朝廷官員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個個都是富得流油。”

“此等情況下,出現了什麼樣的情況呢,國家貧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崇禎元年以來,這麼多年時間過去,事實以及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諸位大人若是不能夠理解,那麼晚輩的做法,江寧縣和河南府的情況,諸位大人總是看在眼裡的。”

“晚輩出動士紳富戶的利益,要求他們做出來貢獻,晚輩改變賦稅的結構,與民休息,一切的做法,都是在限制官僚集團的權力。”

“晚輩得到的支持是非同一般的,在江寧縣和河南府,都是有着不一般的支持,加之這兩個地方不大,故而晚輩沒有遇到多少的困難,但若是想着在我大明的省府州縣推開,恐怕是天大的難度。”

“可這些事情不做,我大明朝就難以振興,外有韃子虎視眈眈,內有流寇作亂,如此危機的情況下,若是我大明還不想着改變,後果如何,是不用多說的。”

“晚輩想到的很多,但做事情必須一步一步來,首先就是讓藩王參政議政,進入朝廷做官,讓他們爲大明朝的發展,做出來自身的貢獻,當然,他們進入到朝廷之中,對黨爭會形成巨大的衝擊,這方面,晚輩不想空說,讓事實來說話。”

屋裡很是安靜,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都在仔細思考蘇天成說出來的話語,劉宗周拿起了信函,再次仔細看起來,結合蘇天成所說的話語,再次看這份奏摺,他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深意。

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84章 說情團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9章 收穫季節第847章 慘敗(5)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623章 行刺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773章 海戰(3)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12章 失意人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3章 痛下殺手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00章 殿試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481章 準備第119章 秦淮河(3)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034章 聖旨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30章 山海關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23章 行刺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398章 燧發槍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845章 慘敗(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238章 變故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
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84章 說情團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9章 收穫季節第847章 慘敗(5)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623章 行刺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773章 海戰(3)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912章 失意人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3章 痛下殺手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00章 殿試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481章 準備第119章 秦淮河(3)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034章 聖旨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30章 山海關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23章 行刺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398章 燧發槍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845章 慘敗(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238章 變故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