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核心所在

信心滿滿的朱審烜,接受了裁撤陝西衛所軍隊的任務。

蘇天成一手創建出來江寧營,這樣的功績,給予了朱審烜很大的動力和刺激,他也想着,能夠通過這次裁撤陝西境內衛所軍隊,打造一支強悍的軍隊。

大明崇禎十年三月末,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正式開始了。

這注定是一場引發多方關注的事宜。

兵部左侍郎徐爾一坐鎮陝西,協調指揮,皇上、朝廷、後金都密切關注這件事情。

各方的心思都是不一樣的,皇上需要的是完全的成功,如果陝西能夠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通過裁撤衛所軍隊,重組陝西境內的軍隊,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打造出來一支與江寧營相媲美的軍隊,那就是大明朝的福氣了。朝廷裡面的大臣,有看熱鬧的,也有痛恨的,希望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遭遇失敗,那樣他們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彈劾蘇天成了。

最爲冷靜的還是後金,皇太極時刻注意,范文程派出的人,好像沒有取得什麼成績,大明朝各地的衛所,沒有反應,多年征伐的他,知道軍隊乃是國家之根本,內外交困的情況之下,敢於對軍隊動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心,雖然說只是陝西一地的動作,但引發的波瀾是很大的,爲此,他還專門和孔有德等人商討過,分析了諸多的情況,所有人都認爲,大明朝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不會去的成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動盪。那個時候,流寇重新開始肆掠,大清也可以趁機進攻,削弱大明朝的實力,江寧營顧此失彼,不可能兼顧到方方面面。

裁撤陝西衛所軍隊的事宜,剛剛開始,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負責裁撤衛所軍隊的。居然是漢中府知府、晉王朱審烜,偏偏坐鎮陝西的徐爾一也同意了這樣的安排,這令人大跌眼鏡。

一時間,朝廷裡面,數不清的彈劾奏摺,涌到了朱由檢的御案上面。

彈劾的理由都是差不多的,藩王歷來是嚴禁執掌軍隊的。如果開了這樣的先例,輕則導致割據情況的出現,重則培養了造反的力量。

朱由檢壓住了所有的彈劾奏摺,按兵不動,他接到了蘇天成的密摺,在這封密摺裡面。蘇天成詳細說明了情況,用很大的篇幅,闡明瞭一個觀點,那就是要趁着這次裁撤衛所軍隊的時機,最大限度的加強皇權。削弱臣權,如果說這次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自己負責,遭遇到的困難可能更多,蘇天成建議,通過一系列的事情,讓皇室宗親慢慢開始建立一些功勳,這些皇室宗親依靠着功績,來日能夠進入到朝廷六部,甚至是內閣,將會成爲皇上最有利的依靠,至於說擔心藩王謀反的事情,這不過是朝廷某些大臣找到的理由,仔細分析藩王謀反的原因,可以發現,這一切都是取決於皇上本人的,若是給予藩王過大的權力了,自然存在問題,如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氛圍和條件。

密摺裡面,還有一份朱審烜寫下的血書,表示誓死效忠皇上,忠於皇室。

內閣次輔孫承宗看見了這封密摺,孫承宗的態度,是完全表示支持,建議皇上可以靜觀其變,若是陝西裁撤衛所軍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就可以趁機提拔晉王朱審烜,而且可以再一次的啓用部分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裡面。

皇上沒有任何的動靜,朱審烜有了最大的底氣,開始忙於裁撤衛所軍隊的事宜了。

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陝西境內的衛所軍隊,包括寧夏衛、寧夏前中後衛、左右中屯衛、榆林衛等,名冊上面顯示,有軍士三十萬人左右,實際統計的情況,也有軍士十一萬多人,大部分都是邊軍,這樣的情況統計,也顯示出來,衛所軍官,吃空餉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有些衛所,基本上沒有什麼軍士了。

裁撤這十一萬人,不是簡單的解散了事,需要從中間挑選出來二萬到三萬人,通過招募的形式,重新組建,重點是駐紮在邊關,這一部分的軍士,軍餉必須要保證,戰鬥力必須要提高,要能夠打戰,至於說軍官,更是要嚴格挑選,絕不能夠濫竽充數。

餘下的軍士中間,挑選出來兩萬人,補充到府州縣巡檢司,加強地方上治安力量。

至於說府州縣巡檢司,人數上面有嚴格的要求,縣一級巡檢司的軍士,不準超過一百人,州一級的巡檢司,不準超過一百五十人,府一級的巡檢司,不準超過兩百人,巡檢司軍士,原則上要由具有一定實戰經驗的軍士組成,至於說招募的那些無賴混混等人,一律開革。

士紳富戶家中的護院,統一規定標準,不準超過五十人,建議這些士紳富戶,招募護院的時候,儘量考慮被裁撤的衛所軍士。

如此一來,衛所被裁撤的軍士,能夠消化六萬人左右。

剩下的五萬人,悉數轉爲民戶,分給土地耕種,老老實實的生活。

重新組建的邊軍,包括巡檢司的軍士,一律實行招募制度,年齡要求在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這些被招募的軍士,一樣擁有耕地,身份爲農戶,陝西境內,消除軍戶,也就是說,通過這次裁撤之後,陝西境內不存在軍戶了。

方案明確了,想要做好這些事情,那就不是嘴上說說了。

朱審烜的身份不同了,而且皇上下了聖旨,朱審烜裁撤衛所軍隊的時候,持有尚方寶劍,凡是犯上作亂者,可以先斬後奏。

所以說,各地衛所軍官和軍士,根本就不敢亂動。

裁撤衛所軍隊,順利的地方是軍士支持,得知他們消除了軍戶的身份,成爲了農戶,而且還要分給耕地的時候,絕大部分的軍士興高采烈,特別是那些年紀大的軍士,恨不得給蘇天成和朱審烜磕頭了,難的是軍官的安置。

重新組建的邊軍,不超過三萬人,需要的軍官不超過一千人,衛所那麼多的軍官,百戶千戶遍地都是,這些百戶和千戶,絕大部分都是世襲的,祖祖輩輩都是軍官,這一下他們不能夠做軍官了,豈不是沒有活路了,要求他們成爲農戶,那是不大可能的。

朱審烜暫時沒有顧及這些軍官,大刀闊斧的裁撤衛所,時間必須要抓緊,蘇天成提醒過他,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衛所佔有的官田,數量巨大,這次耕地必須要分下去,要種上糧食,只要種上了糧食,精心護理了,到了七月份,收穫的季節,陝西的情況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洪承疇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他需要做的是具體的事情,組建三萬人的邊軍,需要他帶着江寧營的將士去考覈挑選,不管是衛所軍隊,還是邊軍,對江寧營將士都是心服口服,自覺接受挑選,要知道,新組建的邊軍,不僅分給了耕地,每月還有一兩銀子的軍餉,這足以養活家人了,所以說,除開年齡不合適的軍士,其餘軍士都是卯足勁了,想着進入到新組建的軍隊之中。

軍隊組建之後,包括訓練的事宜,也要負責。

更爲具體的是府州縣的巡檢司軍士的組建和開革的事宜,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地方上不能夠保持安穩,必將釀成大的動盪,這也關係到地方上財政的壓力。

江寧營分爲了一百多個小組,每組二十到三十人,到府州縣去指導巡檢司的開革和招募事宜,洪承疇親自帶着兩千軍士,負責組建新的邊軍。

徐爾一一直都守在陝西,這一次裁撤衛所軍隊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蘇天成等人拿出來的方案,考慮的很是細緻,徐爾一有着奇怪,不知道蘇天成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將裁撤衛所軍隊和地方上的巡檢司建設結合起來,這樣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動盪,軍隊和地方上一起行動,矛盾能夠得到很大的化解,至於說衛所軍官安置的事宜,徐爾一認爲,蘇天成的提議是很不錯的,在咸陽開辦訓練營,所有軍官都進入到訓練營,通過爲期三個月的培訓,合格的軍官,安排到邊軍之中,甚至是江寧營之中,不合格的軍官,那就對不起了,回家去種田,已經給你機會了,你自己不爭氣,怪不到他人。

朱審烜和洪承疇有着各自負責的重點,但徐爾一必須關注全局。

他每天都要寫出來奏摺,送到朝廷去,奏摺詳細彙報了裁撤衛所軍隊的進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

至於說蘇天成,重點的注意力,還是在春耕上面。

裁撤衛所軍隊之後,空出來的耕地,必須要分下去,必須要保證播種,牛二等人,帶着一千多熟悉玉蜀黍和甘薯種植的農民,分散到各地指導,要求大家種植,陝西境內的水田不是很多,以種植小麥、玉蜀黍和甘薯爲主,只要克服了乾旱的問題,基本上能夠保證糧食的豐收,而且這次糧食的豐收,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互市的市場,需要大量的糧食。

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85章 行動(2)第347章 榮耀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280章 變化(1)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283章 太子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章 交易第406章 募捐(2)第885章 對決(7)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86章 行動(3)第165章 劉鐵漢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83章 廷辯(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77章 郡主來了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60章 剿匪(2)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56章 出發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384章 說情團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880章 對決(2)第817章 爭執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67章 迅雷(2)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790章 偶遇1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191章 稱帝(3)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9章 忠告第108章 恩榮宴第22章 青樓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
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85章 行動(2)第347章 榮耀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280章 變化(1)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283章 太子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章 交易第406章 募捐(2)第885章 對決(7)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86章 行動(3)第165章 劉鐵漢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83章 廷辯(1)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77章 郡主來了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60章 剿匪(2)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56章 出發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384章 說情團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880章 對決(2)第817章 爭執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167章 迅雷(2)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790章 偶遇1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191章 稱帝(3)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9章 忠告第108章 恩榮宴第22章 青樓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