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

孫承宗的去世,對楊嗣昌的打擊,同樣是很大的,他能夠出任內閣首輔,依靠的就是孫承宗的推薦,雖然說皇上也有這層意思,但自己的資歷不夠,內閣裡面的那麼多大臣,自己都比他要強,特別是內閣次輔唐世濟,理所當然是出任內閣首輔的。

孫承宗去世之後,楊嗣昌第一時間趕到了孫府,弔唁孫承宗大人。

內閣首輔的調整,意味着朝廷的政策,也要做出來相應的調整,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明朝內閣的職責,決定了這種必然。

明朝實行的是內閣負責制度,在皇權和臣權博弈日益激烈的明朝,內閣首輔的職位,舉足輕重,很多的時候,皇上提出來的建議,會遭到諸多大臣的激烈反對,譬如說開海禁,譬如說開闢皇莊等等,皇上需要依靠內閣,來貫徹自己的思想,朝廷中間的大臣,需要內閣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內閣處於這樣的情況下,權勢日益大了。

當然,皇上是清楚這一點的,在內閣裡面,會扶持起來不同的勢力,內閣意見真正統一的時候,還是在萬曆年間,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的時候,那時候上下是統一的,自從張居正之後,內閣一直都不可能完全統一的,這也是皇上不願意看見的,若是下面的重臣,意見都完全一樣了,豈不是將皇上架空了。

楊嗣昌出任內閣首輔以來,很快就面對諸多的給事中和御史的彈劾了。這些人彈劾的主要目標,就是蘇天成。他們認爲孫承宗去世了,蘇天成失去了支持,以前很多的事情,就要翻出來算算賬了。

讀書人都是有着自身的骨氣的,也可以說是書生意氣。

書生意氣這東西,不知道是好是壞,不好怎麼界定。曾經有人專門總結了書生意氣,爲什麼說到意氣。總是點到了書生,說來說去,大概也只有書生纔有可能意氣用事的,政治家不能夠意氣用事,如果這樣做了,要不然就是天下大亂,要不然就是自取滅亡。商人不能夠意氣用事,否則有可能陪個精光,農民沒有辦法意氣用事,爲了溫飽苦苦掙扎,老老實實種地,沒有辦法一起用事。至於說到軍人,軍令如山倒,更不能夠由着自己的意氣來,軍官要是意氣用事了,那就是血流成河。甚至毀滅了自己的國家。

如此說來,書生意氣似乎不是好東西了。但也不一定,書生意氣裡面,有最爲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真實,不爲利害所動,不爲世故所困,不會爲世俗的議論所左右,依然保持着本性,哪怕是碰的頭破血流,哪怕是身首異處,也不會在乎的。

在朝廷裡面,給事中和御史被視爲比較典型的書生意氣,他們有着自身獨立的認識,對誰不滿意了,對誰做的事情不滿意了,不管你是什麼地位,不管你是不是大權在握,也是要彈劾的,正是因爲給事中和御史的這種作用,皇上總是非常看重的,也是努力保護給事中和御史的,讓他們敢於大膽的說話。

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制度,可惜的是,書生意氣最大的問題,也就在於不諳世事。

所謂世事洞明皆文章,人情練達即文章,世道是複雜的,絕不會由着意氣來的,書生意氣,一旦被權貴所綁架,所造成的破壞也是巨大的。

朝廷裡面,就存在這樣的問題,那些給事中和御史,不管遇見什麼事情,都是要爭論一番的,有些時候,政策是需要越辯越明的,可惜他們鑽進某個牛角尖裡面,一味的爭執,一葉障目,因爲很小的一點弊端,就否定了整個的政策。

這就是書生意氣的可悲之處,追求完美,可惜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

給事中和御史彈劾蘇天成,主要還是針對陳年舊事了,也就是蘇天成在陝西裁撤衛所軍隊,在江寧縣和河南府限制權貴的利益,盤剝士紳富戶的利益,當然,他們不會明說,只是提出來蘇天成侵佔了百姓的利益,至於說蘇天成做出來的那麼多成績,在他們看來,不算什麼的,他們必須要堅持真理,必要要堅持祖制,不能夠破壞,他們是站在衛道士的高度,集體討伐蘇天成的。

楊嗣昌很清楚,這些御史和給事中,完全是一派胡言,若是要求這些給事中或者是御史到江寧縣、河南府或者是陝西省去了,恐怕是弄得一團糟,更不用是剿滅流寇和抵禦後金韃子侵襲的事情了。

楊嗣昌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多年的磨練,他的身上,早沒有了書生意氣了,要不然也不會出任內閣首輔了。

接到這些彈劾奏摺的時候,楊嗣昌很是爲難。

蘇天成對於大明的作用,那是不用多說的,不管是如今的遼東、邊關,還是正在重建之中的登州和萊州,蘇天成都是舉足輕重的,不客氣的說,若是蘇天成出現什麼問題了,遼東和邊關的優勢,很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化爲烏有,大明朝也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陷入到困境之中,遺憾的這些給事中和御史,根本不管蘇天成的重要作用,在他們看來,盡到自身的職責,反正你蘇天成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責罰,甚至殺頭也不過分。

對於這樣的書生意氣,楊嗣昌是非常反感的,若是朝廷被書生意氣左右了,那是自取滅亡的事情,那等於是自斷經脈,任由敵人來進攻的。

可楊嗣昌非常的聰明,他不會輕易否定這些彈劾。

原因也是很簡單的,爲什麼在孫承宗病逝之後,或者說是在自己出任內閣首輔之後,這些彈劾的奏摺,紛紛都出現了,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進入內閣之後,楊嗣昌注意到了,內閣裡面,並非是鐵板一塊,首輔和次輔之間的觀念,就有些不一樣的,而且皇上的態度很是奇怪,在討論到蘇天成的事情的時候,都沒有明確的表態,時間長了,楊嗣昌自然知曉了,功高震主啊,不管是誰,不管爲朝廷建立了多大的功勞,但你的權力太大了,就是問題了。

如今的蘇天成,就遇見這樣的問題了。

蘇天成就任薊遼督師,手裡掌握的軍隊,超過六十萬人了,雖說進行了一些裁撤,但現在還是有四十萬左右的,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隨時可以威脅到皇權的隊伍,特別是江寧營,驍勇異常,若是有什麼風吹草動,朝廷裡面,沒有哪支軍隊能夠和江寧營抗衡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皇上有着一些擔憂,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一面是蘇天成的重要作用,一面是皇上的擔憂,面對這樣的局勢,皇上的內心都是很煎熬的,出任內閣首輔的楊嗣昌,當然要看一看風向了。

和蘇天成接觸這麼長時間了,楊嗣昌感覺到,蘇天成有着不一般的睿智,看透了很多的事情,最爲關鍵的是,蘇天成沒有造反的意思,自始至終都沒有體現出來這樣的意思,而且還在想辦法維護皇權,打壓臣權,從這個方面來說,只要皇上稍微思考一下,就不會疑心了。

可惜的是,總是有些想法,會左右皇上的。

所以,剛剛上任的楊嗣昌,很快明白了,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必須要做出來選擇,是按照孫承宗大人以前的做法,還是慢慢的轉變方向,開始限制蘇天成的權勢,這是他必須要決定的,也是皇上等候的。

出任內閣首輔之後,楊嗣昌也是懷着一片雄心的,想着大明更加的強大,能夠滅掉後金政權,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這樣自己也能夠名垂青史了,如同孫承宗大人一樣,受到後人的敬仰,所以,在如何對待蘇天成的問題上面,他是偏向於孫承宗的做法的。

但自己的這種選擇,是不是可以得到皇上的賞識,自己是不是能夠施展胸中抱負,還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突然出現的這些彈劾奏摺,就說明了問題,皇上不可能不知道,孫承宗大人的屍骨未寒,朝廷裡面就出現了這樣的聲音,想必孫承宗大人是不甘心的,這明明是自毀長城的做法啊,若是按照那些給事中和御史的彈劾奏摺做了,罷免蘇天成的官職,甚至是投入到監獄裡面,可以想象,後金馬上會趁着動亂之際,大肆進攻,關寧錦防線、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登州和萊州的建設,都將陷入到混亂之中,甚至出現毀滅性的後果。

難道那些給事中和御史都是那麼幼稚,看不懂這裡面的緣由嗎,爲什麼這個時候,提出來彈劾的奏摺。

分析了諸多的情況之後,楊嗣昌感覺到,這恐怕都是皇上處於矛盾的心裡,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的應對,也可能是大明出現了暫時安寧的局面,皇上有些猶豫了,想着要轉變方向了。接下來就是自己的選擇了。

思考了幾天之後,楊嗣昌做出來了重要的選擇,不管怎麼說,他是內閣首輔,若是也意氣用事了,導致大明朝遭遇到毀滅性的結局了,那他就是千古罪人,那些給事中和御史,拍拍屁股,轉而開始彈劾他了。

第1157章 算計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405章 募捐(1)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268章 敵情第510章 刺激(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201章 軍心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0章 連環計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698章 大遷移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885章 對決(7)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6章 鄉試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13章 離去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846章 慘敗(4)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53章 預判第497章 內訌(2)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684章 都會算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584章 情報戰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78章 補償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846章 慘敗(4)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65章 現實第228章 信守諾言
第1157章 算計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405章 募捐(1)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268章 敵情第510章 刺激(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201章 軍心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0章 連環計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698章 大遷移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885章 對決(7)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6章 鄉試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13章 離去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846章 慘敗(4)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53章 預判第497章 內訌(2)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684章 都會算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584章 情報戰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78章 補償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846章 慘敗(4)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65章 現實第228章 信守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