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

朝廷的聖旨下達之日,鄧輝、藍橋正、柳敬亭等人,早就來到了登州,他們是跟隨運送糧食的隊伍過來的。

蘇天成必須要和衆人交談,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便於衆人今後的操作,接下來,他還要考慮到搬遷的問題,必須要讓一部分的人遷徙到登州和萊州,這樣才能夠解決基本問題。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兩個問題,第一是土地的問題,如今這個時代,土地是根本,不管是士紳富戶,還是普通百姓,看重的都是土地,登州和萊州的土地是很不錯的,可惜被後金韃子劫掠之後,這裡的土地無人敢於耕種了。第二是城池的建設問題,這需要投入大量的白銀,重新建設諸多遭遇毀壞的城池。

兩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操作好了,登州和萊州的問題,很快就能夠得到解決。

新上任的鄧輝等人,來到了一片廢墟的登州府城。

蘇天成正在這裡等候。

看到衆人都到齊了,蘇天成沒有囉嗦,指着登州府城開口了。

“這裡的情況,你們都看到了,登州和萊州的情況,你們也知道了,多餘的話我也不想說了,如何重新振興登州和萊州,讓這裡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你們的任務了,我給你們的時間,只有一年,一年之內,必須建設好這片廢墟,沒有多餘的時間,接下來,我還有更多的安排。”

“鄧輝,藍橋正,你們的責任非同一般,登州和萊州,就交給你們了。”

“柳敬亭,你深知老百姓的苦楚,也應該清楚該做些什麼事情。”

“劉崇三,你是本地人,清楚這裡的情況。我們多次交談,該做些什麼事情,我也不過多的強調了。”

“想要建設好登州和萊州,不是嘴上說說的事情,你們有很多的具體事情,需要紮紮實實、沉下心來做,你們需要吃苦。若是高高在上,不體察民情,不能夠掌握真實情況,登州和萊州就沒有希望。”

“後金韃子入侵,大量的士紳富戶被殺,人口大幅度的減少。這裡成爲了我大明百姓恐懼的地方,如此關鍵的時刻,你們到這裡來了,就要挺起腰桿,吃苦是必須的,我也是知曉的,不過你們吃苦了。皇上和朝廷也是清楚的。”

“目前最爲重要的是兩件事情,第一是有關耕地的分配問題,第二是城池的建設問題。”

“關於耕地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用兩個月的時間,重新丈量土地,進行重新的分配,凡是有人拿出來地契。官府一律收購,接着分配給百姓,要求百姓種植耕地,這是一項浩繁的工程,也是你們必須要面對的大事情,做好了這件事情,登州和萊州就穩定了大半。具體的要求是,用一個半月的時間,丈量耕地,逐一登記造冊。與戶部的底冊進行對比,確定耕地的面積,接下來用半個月的時間,各級的官府,重新分配土地。”

“登州和萊州,必須要遷徙大量的人口,這件事情我來辦理,凡是遷徙到這裡的人口,官府也要負責登記,弄清楚人口,按照人口的多少,劃分耕地。”

“重建城池的事宜,重點考慮三個地方,第一是登州和萊州的府城,第二是蓬萊城池,具體採用的辦法,不妨招募老百姓進行修築,官府拿出來銀兩,做工的百姓能夠得到收入,就能夠緩解災害造成的影響,至少他們能夠自給自足,不需要官府過多的救濟。”

“你們必須要記住,完完全全的救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關鍵是要求老百姓動起來,這就是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區別了,官府總是給予老百姓救濟,不能夠解決根本的問題,要給老百姓機會,讓他們勞作,自己掙銀子生活,要讓他們種地,能夠收穫糧食,要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這就是你們最關鍵的任務了。”

“登州和萊州的位置非常重要,這裡將成爲我大明最爲重要的海防線,將來,我們還要在這裡建立起來強大的水師,我們要將這裡建成爲最爲重要的海上貿易基地,要讓這裡成爲我大明最爲富裕的地方之一。”

任務安排之後,蘇天成決定在這裡呆上一個月的時間,前期的事宜,需要大量的銀子和糧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外界大力的扶持,登州和萊州自身是無法起步的。

戶部和工部的官員很快來到了登州和萊州。

朝廷決定撥付兩百萬兩白銀,救濟登州和萊州,這點銀子肯定是不夠的,但也是朝廷能夠拿出來的極限了,蘇天成很是理解,這恐怕是孫承宗極力爭取的結果,孫承宗馬上就要致仕了,提出來的意見建議,皇上一定會尊重的。

登州和萊州的秩序,主要依靠蘇天成帶來的兩千江寧營將士維持,但這樣的情況,不能夠持續過長的時間,鄧輝和藍橋正上任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構建府衙的架子,官員配備不是很大的問題,關鍵是吏員和衙役的配備,缺乏了這些人,照樣是難以做好所有事情的。

想着在登州和萊州招募,困難很大,多爾袞在登州和萊州肆掠的時候,劫掠了絕大部分的青壯,那些不願意屈服的青壯,或者是士紳富戶,一律都斬殺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只能夠從江寧營將士裡面,抽調人員,這些被抽調的人員,立刻轉變了身份,成爲登州和萊州府衙的吏員。

首先進行耕地的丈量,這件事情的進展,很是順利。

絕大部分的士紳富戶被殺,全家幾乎沒有什麼人了,地契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所以耕地的丈量,進行的很是順利,只不過登州和萊州的地盤很大,雖然工作進展順利,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完的。

蘇天成參與了一天的耕地丈量工作,做這件事情,很是辛苦,好在登州和萊州屬於平原地方,山地很少,土地的丈量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江寧營將士天不亮就帶着乾糧出發,沿途丈量,各縣也抽調了人手,參與其中,測量土地的江寧營將士,悉數都帶着帳篷,測量到什麼地方,天黑之後,無法做事情了,就在那裡安營紮寨。

劉崇三和柳敬亭分別負責登州和萊州的土地測量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蘇天成說出來了對登州和萊州未來的展望。

其實在一片廢墟上面建設,只要銀兩充足,更好做事情,相關的制度,都可以重新明確,譬如說着根本的土地政策,按照人口的數量,重新進行劃分,就算是有人拿出來地契,官府亦可以用很低的價格收購,畢竟這裡的耕地,無人願意耕種了,真正的有錢人,僥倖保住了性命,都想着搬離這個地方,不願意繼續留在這裡了。

這就是蘇天成的機會,他必須將登州和萊州,打造成爲相對公平的地方,將來他還要在蓬萊城建設大規模的軍港,在威海和萊州建設大規模的商貿港口,依靠着朝廷的銀兩,無法完成這些事情,只能夠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逐步來想辦法解決。

穩定了登州和萊州,第一步就是要在威海建立起來第一個大型的商貿港口,大明的海禁是名存實亡的,因爲海禁,鄭氏家族得到了無數的好處,富可敵國,只要蘇天成在威海建立了大型的商貿港口,允許在威海港口實施海運和海上貿易,可以想象,無數的貨船將會涌向這裡,威海將立刻成爲最爲繁華的港口之一。

走好了這一步,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很多了,在蓬萊城建設大明朝最大的軍用港口,在萊州建設另外的一個商貿港口,銀兩就有了充足的保證。

蘇天成的這些想法,僅僅告訴了鄧輝。

鄧輝算是蘇天成的嫡系了,要不是蘇天成,鄧輝不可能有如今的地位,更不要想着能夠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成爲正牌的進士,鄧輝的頭腦不錯,有着一定的遠見,得知了蘇天成這些安排之後,眼睛裡面迸射出來了光芒。

但做好這一切,先期的投入是巨大的,朝廷撥付的兩百萬兩白銀,不可能做好這麼多的事情,好在登州和萊州滿目瘡痍,可以操作的空間巨大。

九月初,駐守在寧遠的一萬江寧營將士,抵達登州。

這一萬江寧營的將士,將駐紮在登州和萊州,原來登州和萊州存在的衛所,悉數廢除,不再設立,登州和萊州的防衛,由江寧營正式接手負責,江寧營指揮僉事、左僉都御使羅昌和指揮使、左僉都御使馬華彪,奉命調往登州和萊州。

這一次的調整,震動了整個的山東,誰都知道江寧營的驍勇,如今江寧營進駐登州和萊州了,可以說安全是得到了保證了。

不過這樣的震動,也僅限於官吏之間,普通的百姓還是不清楚的。

蘇天成早就在安排遷移人口的事情了,這方面他是有些私心的,至少要將登州和萊州打造成爲自己的地盤,以備將來發生不測。

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85章 行動(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0章 連環計第793章 都不笨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752章 大度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13章 誤判?(2)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09章 刺激(1)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48章 辯解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915章 朝貢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509章 刺激(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15章 朝貢第1173章 歹毒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629章 巡視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71章 鹿鳴宴第792章 偶遇(3)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
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85章 行動(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30章 連環計第793章 都不笨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752章 大度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13章 誤判?(2)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09章 刺激(1)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48章 辯解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915章 朝貢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509章 刺激(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15章 朝貢第1173章 歹毒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629章 巡視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71章 鹿鳴宴第792章 偶遇(3)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