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

遼東的形勢表明,征伐即將開始了,作爲江寧營都指揮使,洪承疇想到的自然是更多的,江寧營已經有十一萬多將士了,不過他這個都指揮使,真正率領的將士,只有在遼東的三萬人,登州、萊州和青州,本來有六萬八千江寧營將士,這次蘇天成再次徵召了一萬五千將士,總數超過十一萬人了,這已經是一支龐大的軍隊了。

留在遼東,這是蘇天成做出來的決定,洪承疇也想着,能夠在遼東建功立業,畢竟登州和萊州,主要的任務還是恢復重建,暫時不會參與到征戰和廝殺之中的,儘管說蘇天成離開了遼東,但遼東的一切,暫時沒有多少的變化,江寧營依舊是遼東的老大。

可這一切,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發生變化了,陳新甲入主遼東之後,採取了最爲有效的措施,那就是提高邊軍和榆林營軍士的軍餉,這一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拉攏了邊軍軍官的心,也令邊軍軍士更加的服從陳新甲的指揮。

開年之後,洪承疇明顯感覺到了,江寧營慢慢被邊緣化了,雖說陳新甲和錢謙益沒有直接插手江寧營的事情,但也基本沒有關注江寧營,多數的戰術佈置,與江寧營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了,自己參加的諸多會議,陳新甲和錢謙益兩人說的,基本都是遼東的局勢,說到的都是邊軍和榆林營的事宜。

洪承疇給蘇天成寫信,隱隱反應了這個方面的情況,但蘇天成沒有做出來明確的指示,只是要求洪承疇牢牢控制江寧營,或許將來守衛關寧錦防線的。還是江寧營。

最近一段時間,蘇天成的要求突然多起來,主要是有關遼東的諸多變化,任何細微的變化,都要及時寫信。這令洪承疇還是有一些欣慰的,他知道,蘇天成還是關心遼東局勢的。

至於說蘇天成對遼東局勢的分析,洪承疇自然認爲是有道理的,在他的內心裡面,一直都是崇拜蘇天成的。

洪承疇是一個很傲氣的人。輕易是不會服從誰的,現任內閣首輔楊嗣昌的父親楊鶴,當年擔任三邊總督,指揮剿滅流寇戰鬥的時候,採取的是以招撫爲主的戰略,可洪承疇堅持自身的看法。以鎮壓爲主,不會輕饒那些已經投降的流寇,因爲洪承疇認爲,流寇賊心不死,投降不過是想着喘息,一旦機會合適,就會再次造反。後來楊鶴因爲招撫的決策失敗。被免去了職務,洪承疇更是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跟隨在蘇天成身邊這麼多年了,鐵一般的事實,令洪承疇真心感嘆,自己比不上蘇天成,儘管說蘇天成年輕,但人家就是能夠做出來睿智的決定,就是能夠帶領江寧營將士,剿滅流寇。打的蒙古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臣服,讓後金韃子不敢覬覦關內。

蘇天成的能力,洪承疇是真正見識過的,而且蘇天成做出來的每一項決定,事實證明都是正確的。剿滅流寇的時候,蘇天成堅決不同意放過流寇的首領,全部都予以斬殺,但打敗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之後,蘇天成反而給予這兩個部落諸多的優待,特別是在安寧堡和靖邊開展互市,如今的發展局勢,證明這個決策是非常偉大的,朝廷不用擔心寧夏、大同、榆林等地的邊防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已經成爲大明邊關的堅定守護者。

蘇天成進入遼東之後,果斷決定拿下大淩河城,鞏固了關寧錦防線,在這個基礎上,蘇天成沒有決定對後金韃子發動進攻,而是埋頭致力於遼東的建設,這一決定,令遼東迅速穩定下來,開始出現了興旺的景象,寧遠城內和錦州城內的商賈雲集,交易火爆,最大限度的證明了遼東的穩固,試想一下,若是遼東時時刻刻處於危險之中,商賈豈會到這裡來做生意,那不是自己找死嗎。

對於蘇天成的要求,洪承疇歷來都是服從的,當然了,蘇天成也有要求,必須要理解執行每一項的決定,不能夠盲目的服從。

前不久,蘇天成的來信,要求洪承疇在陳新甲和錢謙益的面前,闡明遼東進攻的戰術佈置,這說明蘇天成是贊成對後金韃子採取有限進攻的,這是洪承疇第一次發現,蘇天成在原則性問題上面,做出來了調整。

但洪承疇的建議,作用似乎不是很大,陳新甲和錢謙益,對於有限進攻這個概念,很是不滿意,雖然沒有直接批駁,但看他們的態度,也是不贊成的。

在遼東的高層,誰都清楚,陳新甲在籌備對後金韃子的進攻事宜,在做着最後的準備,大家也知道,這是皇上同意的,對後金韃子展開攻擊。

有關戰術佈置方面,洪承疇也想着,希望江寧營能夠參加這一次對後金韃子的戰鬥,既然蘇天成已經認同了對後金韃子展開有限的攻擊,那就不會反對江寧營參戰的,誰知道在蘇天成的來信之中,嚴格要求了,江寧營必須要死守大淩河城、錦州城、寧遠城和山海關,這幾個地方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遼東的邊軍、榆林營軍士,超過十五萬人了,這些人去征伐後金韃子,足夠了。

洪承疇有些不理解這裡面的意思,甚至是有些不滿意了,自己參加了太多的廝殺,留在遼東,就是要和後金韃子面對面廝殺的,否則還不如跟對到登州去的。

還有令洪承疇頭疼的問題。

江寧營監軍秦三德,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以前蘇天成在遼東的時候,秦三德是完全支持蘇天成的,也是服從決定的,但陳新甲來到遼東之後,很快和秦三德搞好了關係,秦三德的立場開始變化,後來錢謙益來到遼東,與秦三德的關係也是不錯的,錢謙益這樣的大儒,能夠主動放下身架,和秦三德交往,令秦三德受寵若驚了。

太監雖然有着不錯的權勢,但因爲身體的缺陷,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士大夫看不起的,人家表面上對你不錯,骨子裡是鄙視你的,但陳新甲和錢謙益對秦三德的確是不錯的,蘇天成在遼東的時候,要求秦三德關注邊軍的事宜,陳新甲來到遼東之後,依舊要求秦三德多多關注邊軍的事宜,一年多時間過去,秦三德很少關心江寧營的事情,重點的精力,都放到邊軍之中去了。

江寧營有着嚴格的規定,監軍在這裡面,是難以討好的,要說剋扣軍餉等事情,想都不要想,也不敢做,這方面,蘇天成是無情的,不管是誰,違背了這個原則,基本都是斬首,在江寧營沒有什麼油水,秦三德轉而關注邊軍了,洪承疇清楚,秦三德肯定是得到了大量好處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麼盡心。

至於說對於遼東的決策部署方面,秦三德更是維護陳新甲和錢謙益。

這也是令洪承疇感慨的地方,當初蘇天成離開遼東的時候,爲什麼要求秦三德關注邊軍的事宜,實際上成爲邊軍的監軍,看來是有深意的,蘇天成還特別囑託他洪承疇,必須要牢牢把握江寧營,言下之意,有些時候,就算是秦三德做出來了什麼決定,或者是提出來什麼建議,也要他洪承疇同意的。

這就是先見之明。

邊軍的軍官,出現的變化,更加的令洪承疇詫異和佩服。

蘇天成離開遼東的時候,要求洪承疇特別的注意祖大樂,沒有提到祖大壽和祖大弼,當時洪承疇還有些奇怪,但事實的情況,令洪承疇不得不服。

祖大壽和祖大弼,是完全擁護陳新甲和錢謙益等人的,唯有祖大樂,不是很在乎,依舊對江寧營有着不一般的情懷,數次要求加入江寧營,哪怕是做普通的軍士,雖說這個要求,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蘇天成和洪承疇都要考慮到,邊軍是不能夠和江寧營有着太多糾纏的,若是這些驍勇的將軍,悉數都進入江寧營了,朝廷會怎麼看,皇上會怎麼想。

遼東的局勢,慢慢出現變化,這些變化,洪承疇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幾乎每天都要給蘇天成寫信,說到這裡面出現的一些變化,也分析遼東即將出現的戰事,一直到二月份的時候,朝廷的敕書來了,敕書的內容,就是同意邊軍在遼東,展開對後金韃子的攻擊,陳新甲爲這次戰役的主帥,錢謙益、洪承疇等人,協助陳新甲,服從陳新甲的指揮。

陳新甲接到敕書之後,沒有馬上召集相關人員,進行戰術部署。

這令洪承疇更加的不安,看來陳新甲恐怕已經考慮好了所有的作戰部署,只是沒有告訴任何人,這樣的情況,不是很正常,征伐後金韃子,這麼大的事情,陳新甲不和衆人商議,自己就思考出來了多有的作戰部署,這也是不嚴肅的,想想當初蘇天成進行每一次戰鬥的時候,都是召集衆人商議,大家甚至會出現爭論的。(未完待續。。。)

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07章 授官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793章 都不笨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845章 慘敗(3)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20章 雪中送炭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10章 廷議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42章 人市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818章 挑撥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22章 準備(1)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647章 夜襲(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2章 破局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70章 發榜(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67章 歸屬第236章 擴軍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3章 新科會元第247章 協調會(1)第65章 現實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183章 定局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648章 夜襲(3)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15章 在路上(2)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698章 大遷移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16章 理還亂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371章 探究第3章 痛下殺手第883章 對決(5)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92章 偶遇(3)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
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07章 授官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793章 都不笨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845章 慘敗(3)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20章 雪中送炭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10章 廷議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42章 人市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818章 挑撥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22章 準備(1)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647章 夜襲(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2章 破局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70章 發榜(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67章 歸屬第236章 擴軍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93章 新科會元第247章 協調會(1)第65章 現實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183章 定局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648章 夜襲(3)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15章 在路上(2)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698章 大遷移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16章 理還亂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371章 探究第3章 痛下殺手第883章 對決(5)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92章 偶遇(3)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