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

(感謝john01b的打賞,謝謝了。)

路過山西,快要進入陝西省的時候,蘇天成終於和江寧營大部隊會合了。

蘇天成的心情是複雜的,到一個落後的地方去上任,肩負重任,他沒有休閒的時光。

和洛陽比較起來,西安的名氣更大,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大都市,周、秦、漢、隋、唐等朝代,都建都在西安,這幾個朝代,也是中華文明輝煌的時刻,史記描述西安爲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從一個方面說明了西安的繁華和重要。

這樣的地方,經過幾百年之後,卻頻臨貧困的境地,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

蘇天成出任陝西省巡撫,引發的轟動是很大的。

朝廷中間的轟動,不需要多說了,關鍵是在陝西省,引發了各方的騷動。

邸報到達陝西省的西安府,消息迅速傳開,短短几天時間,陝西所轄的府州縣,幾乎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在信息很是落後的明朝,是很罕見的情況。

蘇天成到達陝西出任巡撫,江寧營隨之進駐陝西,這一切預示着什麼,誰都是清楚的。

最先引發警覺的,還是陝西境內的流寇。

流寇主要集中在漢中府和鳳翔府,他們的首領更加的明確,號稱有三十萬大軍的流寇,最高首領是闖王高迎祥,接下來是羅汝才,之後就是闖將李自成了,至於說其餘的首領,一年多時間以來,慢慢的沉寂下去了,因爲處境的艱難,流寇必須要抱成團。

張獻忠帶領大軍離開陝西,進入山西,遭遇到了江寧營的阻擊。導致全軍覆沒,張獻忠本人被生擒,押赴京城斬殺,這件事情在流寇中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江寧營進入北直隸,抗擊韃子,高迎祥認爲振興士氣的時刻到了。命令大軍出擊,準備趁着這個時機,再一次的拓展活動的空間,想不到孫承宗帶領大軍,牢牢的防守住了各處的關隘,沒有與他們正面交戰。這令高迎祥很是苦惱。

北直隸傳來消息,江寧營剿滅了三萬韃子,牢固的護衛了京城,這個消息,令高迎祥等人,更加的心焦,感覺到自身的活動空間。不斷的被壓縮。

流寇隊伍裡面,主張投降的人也慢慢開始增多了,面對這樣的情況,高迎祥與羅汝才、李自成等人商議之後,沒有采取強壓的態度,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算是穩住了隊伍,沒有導致崩潰。

高迎祥能夠穩住局勢。與陝西省各級官府和官吏有着很大的關係。

多年以來,因爲陝西的流寇猖獗,官府和官吏早就形成了固定的認識,視老百姓爲洪水猛獸,他們的眼裡,任何的一個農民,都是流寇潛在的發展對象。官府和官吏對老百姓的態度是惡劣的,這也導致了百姓與官府長時間的對抗。

陝西當地流傳的民謠,也很好的說明了高迎祥的地位,“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迎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高迎祥能夠堅持,與這種態勢有着很大的關係。

但蘇天成來到了陝西,這種堅持,面臨了再一次的危機。

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在李自成等人的支持之下,高迎祥下定了決心,採取繼續對抗的方式,就算是蘇天成到陝西來了,也沒有什麼可怕的,關鍵還是在於堅持,江寧營確實厲害,驍勇善戰,蘇天成也有着不一般的本事,但高迎祥起兵已經好多年了,得到了陝西境內老百姓的支持,陝西境內的各級官府和官吏,認識是不會改變的。

高迎祥甚至想到了,也許蘇天成在江寧縣與河南府能夠好好的做事情,但到了陝西省來了,會碰釘子,會栽倒在自己的腳下。

在這種思維的主導下,高迎祥召集流寇的大小首領,召開了一次至關重要的會議。

這樣的會議,先後舉行過兩次,分別在崇禎四年和七年的時候,一次是在山西平陽,一次是在河南滎陽,那兩次的會議,聲勢很是浩大,可不長時間過去,這樣的聲勢不存在了。

紫金樑、老回回、張獻忠等人,先後命喪江寧營之手,這些重要的首領,在義軍中間,有着不一般的影響,不過,他們先後遭遇了江寧營,結果都是一樣。

如此的關鍵時刻,再次召開這樣的會議,目的是統一思想。

軍隊中間,對於江寧營,有着不小的恐懼思想,這是很不利的形勢,必須要扭轉,否則,蘇天成和江寧營到達陝西之後,隊伍很自行的垮掉的。

高迎祥、羅汝才和李自成自然是爲首的,餘者掃地王、革裡眼、左金王、過天星、闖塌天、射塌天、革裡眼、左金王、治世王、爭世王、滿天星、混十萬、改世王等等,基本都成爲了陪襯。

高迎祥也不會想到,這次的會議,令李自成大出風頭。

開場白之後,氣氛很是壓抑,不管怎麼說,蘇天成和江寧營進入陝西,已經成爲事實,江寧營進入陝西,目的是什麼,根本不需要說的,流寇大小首領中間,近五成的人認爲,還是早日投降,不管朝廷怎麼處置,至少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高迎祥沒有能夠說出來慷慨激昂的話語,輪到李自成開口說話了。

李自成站起身來,看了看衆人,抱拳開口了。

“各位兄弟,蘇天成和江寧營進入到陝西,對於我們來說,的確不是好消息,這樣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承認,要面對,有的兄弟,因爲這件事情,想到了投降,投靠朝廷,接受招安,這也是能夠理解的想法。”

“不過,我們今日召開這次會議,目的就是要打消這等的想法。”

“或許有兄弟認爲我狂妄,義軍如何能夠抵抗江寧營,可我的看法不一樣,蘇天成也是人,江寧營成立不過幾年的時間,就算是他們有着不一般的戰鬥力,可我們義軍也有着自身的優勢,至少在陝西省是這樣的情況。”

“我們習慣於流動作戰,時分時合,神出鬼沒,看看朝廷的軍隊,雖然說數量上很是龐大,但明軍的統帥與武將之間,有着不小的矛盾,都是想到保全自身的實力,而且他們的軍紀敗壞,軍隊腐敗,根本就沒有多少的戰鬥力,這也是我們義軍能夠堅持這麼多年的原因。”

“江寧營確實厲害,但他們只有五萬人,我們義軍有三十萬之衆,只要我們上下齊心,還懼怕江寧營嗎。”

“我有一些建議,希望諸位兄弟能夠同意,從今日起,我們義軍要有着嚴明的紀律,在每一次征戰的過程中,軍士不準收藏黃金白銀,繳獲的所有物品都要歸公,大家共同使用,行軍的過程中,不準住民房,不準騷擾百姓,所有軍士自帶帳篷宿營,在平日的生活中,軍士不準損害莊稼,若有違反,嚴懲不貸,我們要堅持公平交易,維護農民利益。”

“我們必須嚴格堅守操行,不準濫殺人,不準姦淫婦女,我一直都認爲,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只要我們能夠堅持紀律,我們就一定能夠堅持下來,蘇天成和江寧營沒有什麼可怕的。”

。。。。。。

李自成的話語,引發了很大的震動,衆人聽得很是仔細,臉上的表情也各不相同。

高迎祥的心情很是複雜,李自成是他的侄子,跟隨他多年了,顯露出來非同一般的才能,影響力日益巨大,一度超過了張獻忠等人,張獻忠離開陝西進入山西,現在想來,確實與李自成有着很大的關係,如今,義軍隊伍思想混亂,李自成再次出頭了,提出來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張,在義軍中間的威望,更加的巨大了,如此的發展下去,他這個義軍的首領,地位遲早也是動搖的。

會議的效果很不錯,因爲李自成的一番話語,激發了衆人的鬥志。

終於討論到重要的事情了。

蘇天成和江寧營剛剛到陝西省,立足未穩,趁着這個時候,發動一次出乎預料的進攻,打消江寧營的風頭,振奮義軍的士氣,顯得尤爲重要。

這一次的進攻,非常重要,可以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高迎祥早就想好了,自己親自領導這一次的進攻。

高迎祥剛剛提出來建議,衆人就開始熱烈的討論了,大家都認爲,這一次的進攻是很有必要的,必須要進行,但沒有人主動請纓。

ωwш★ Tтkā n★ ¢O

等到衆人討論完畢之後,高迎祥神情嚴肅的開口了。

“這一次的進攻,我親自率軍,蘇天成和江寧營剛剛到陝西省,他們不會想到,我們會主動進攻的,幾年時間以來,義軍和江寧營的廝殺情況,很是不好,這一次一定要扭轉局勢,各部要抽調精兵強將,江寧營有五萬人,我們這次出動十萬人,打一個大勝仗。”

說完這些話語,高迎祥看向了羅汝才。

“羅兄,我離開漢中府之後,一切的事宜,請你負責,自成,你要協助羅將軍,管理好義軍。”

羅汝才和李自成都沒有開口說話,兩人點頭表示知道了,不過,會場的氣氛有些微妙了,在義軍之中,羅汝才的威望比不上李自成,按說高迎祥帶兵出去征戰,應該是李自成負責所有事宜的,想不到高迎祥會做出來如此的安排。

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482章 大禮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256章 悲愴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5章 蠢笨如豬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166章 迅雷(1)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492章 宿命論(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92章 偶遇(3)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86章 朝廷嘉獎第669章 心結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73章 麻煩事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775章 海戰(5)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421章 佈置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811章 詫異第107章 授官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58章 花絮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24章 準備(3)
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482章 大禮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256章 悲愴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5章 蠢笨如豬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166章 迅雷(1)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492章 宿命論(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92章 偶遇(3)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86章 朝廷嘉獎第669章 心結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73章 麻煩事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775章 海戰(5)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421章 佈置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811章 詫異第107章 授官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58章 花絮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24章 準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