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節 穿戲袍上臺演戲

今天不是大朝,衆臣各歸官衙理事,但作爲大明帝國最重要的五位內閣大臣,首輔馬士英、次輔楊天生、閣臣楊鋮新、堵胤錫、阮大鋮會同一起進皇宮,共商大事。

皇宮規矩大,哪怕是重臣也得循規蹈矩的,馬士英打頭,後面四位閣老一個接一個跟隨,他們寶相莊嚴,一絲不苟……大佬們出行很嚴謹,哪怕身邊沒有隨從開道,也是威儀深重,沿途衛兵致敬,宮人避讓!

不過這樣的氣氛很快地被打破了,只聽見後面一陣馬蹄聲傳來,迅速接近。

這宮裡敢騎馬的只有一個主兒,閣老停住了腳步,往後望去。

正是東南王顏常武,他騎着一匹神駿至極的白龍馬,沒穿着大明王爺的冠服,依舊一身東南國藍色軍裝,頭戴大蓋帽,身上筆挺的軍裝英姿颯爽,陽光下的勳章與勳表交相輝映,光環籠罩,神武威態,有如神祇!

五位閣老面子很大,東南王臉上先是浮起一些笑意,駛到他們身邊時駐馬停下來與他們打聲招呼,然後再次加速前進離開,他的後面跟隨了一個班的護衛,個個都是棒小夥子,他們揹着朴刀、雙筒噴子和火銃,還有二個背了盾牌,行動矯健。

東南王一行行動迅速離開後,堵胤錫是個有脾氣的人,他出聲道:“王爺先前笑了一下,大家說他在笑什麼?”

馬士英是首輔,最大的大佬,當然不會輕易出聲。

阮大鋮雖說是天下排名第五的文官---對於大明那些頭戴烏紗帽眼高過頂官僚來說,東南國雖然地方比他們大得多,實力更雄厚,但不夠他們老資格,大明纔是天下,所以阮大鋮地位頗高,不過他最爲景仰東南王,豈敢亂說話。

閣臣楊鋮新與東南王是海澄同鄉,不想說話。

唯有次輔楊天生撲哧一聲笑道:“他還是看我們穿着戲袍準備上臺演戲罷了!”

別人不敢這麼說話,楊天生是天底下第二個敢說話的東南王的長輩了,頭一位是東南國內閣總理大臣陳衷紀,相當於託孤大臣、諸葛亮的角色;另一位就是楊天生,正是顏常武的恩主,就是他一手扶持了東南王的上位,同時還是東南王的泰山大人。

有時楊天生自己都爲自己而慶幸,當初他幫助老友之子,年僅十五歲的束髮少年出任臺灣大龍頭之職,沒想到回報竟然是如此豐厚,瞧瞧,現在他是大明次輔,可他的出身是個海賊!

大明官場的尊卑等級分明,最講出身,不是進士出身入不了翰林院,做不得學士,不是學士進不了內閣。

而且海賊---嘿嘿,要是前明官場來說,簡直不是人!

可是楊天生卻堂堂正正站在了這裡,站在了大明的政治心臟,他自己都非常感慨,有時覺得自己有種發着夢的感覺。

不過他對於穿的官袍子很不感冒,更喜歡東南國那種中山裝---天知道爲什麼顏常武給這種衣服叫做中山裝,簡單利落,動作迅速,有利於殺人。

東南國的男官員是簡約式的中山裝加板寸頭,而大明官員則是梳着發髺穿着顏常武所嘲笑的戲袍子官服。

馬士英緩緩道:“官袍子,此乃本朝制式,王爺並不改之,有它的合理性!”

“馬相高見!”楊天生笑嘻嘻地道,大家都知道這位爺並不當一回事,哪怕貴爲次輔,閒時盡是短打,不脫海賊本色。

楊鋮新和稀泥道:“祖宗所置衣冠不可輕棄,東南國服式乃環境使然。”

東南國地處炎熱地區,要是穿起了官袍子人都熱死了,出汗多,人要是梳髮髺盡溼,不得不承認東南國的制服更有利於工作。

東南王在新明的改革,頭痛的事務多多,不會閒着沒事做進行官服和發髺的改革,難不成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中國行中庸文化,顏常武根本不用多做什麼,結果大明越來越多的仿效他來板寸頭和穿中山裝,尤其是年輕人,東南國女式裙子亦在大明流行,有的裙子還頗短……

五位閣老一步一搖地先是進過了午門,有五座石橋在前,稱“內五龍橋”,橋下爲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稱爲“前朝”五殿。

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

奉天殿,則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

新明皇帝朱由產亦曾在奉天殿擺過他的道場,但近年來,他越來越少在南京紫禁城出現,多在外地巡狩,眼不見爲淨----倒不是對他女兒監國公主朱真真,而是不想見呆在南京的那些朱家王爺,一天到晚就來說三道四的,只有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時纔回南京。

監國公主朱真真在文華殿召見羣臣,這文華殿乃皇家藏書場所,深宮歲月寂寞,朱真真性喜讀書,常在文華殿出入,據此殿以理朝政,她從不在奉天殿發號施令,只有父皇回來時才進此殿。

她坐正位,旁邊位置是顏常武,五閣老進內,向他們行大禮,哪怕他們位極人臣,皇家依舊至高無上。

君臣們很快進入了角色,處理起朝政來。

今天的議題很重要:對調!

大明諸總督、巡撫、布政使司、野戰軍長官等高級官員對調!

大明現有兩廣總督、雲貴總督、薊遼總督、宣大總督和三邊總督共五個總督及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陝西、貴州八巡撫及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加上駐紮各地的十個野戰軍的軍長,這些人,就構成了大明軍政中堅!

總督與巡撫同屬中央外派地方官員,均有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同時管官的權力,非同小可。

而布政使司爲省。俗稱爲藩司,代稱爲薇垣,布政使則俗稱爲方伯,爲地方官第一要員,主地方政務。

大明新編了十個軍,主要使用火槍火炮,可以說軍長掌握了強大軍力。

這些人平時地方任上權勢赫赫,跺跺腳地爲之搖動,朝廷都不敢輕視他們。

如今,東南王一回來,即時將他們全部對調!

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24節爾虞我詐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1820節 那不勒斯人的頑抗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1264節 朱由榔出逃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6節日程表第454節 慢一拍第365節 血崗!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9節初建軍(二)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179節 帶着一身金光而來的紅毛番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830節 韃靼人最後的抵抗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651節 窮B沙皇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210節 兄弟倆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51節船底世界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1353節 出其不意的刺殺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164節 三年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761節 黃金艙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23節都在演戲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1031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法奧港城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
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24節爾虞我詐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1820節 那不勒斯人的頑抗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1264節 朱由榔出逃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6節日程表第454節 慢一拍第365節 血崗!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9節初建軍(二)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179節 帶着一身金光而來的紅毛番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830節 韃靼人最後的抵抗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651節 窮B沙皇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210節 兄弟倆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51節船底世界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1353節 出其不意的刺殺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164節 三年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761節 黃金艙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23節都在演戲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796節 我們的征途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1031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法奧港城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