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

仗打到這樣的程度,奧斯曼人也服貼了。

固然華人的火力兇猛,但大家心中明白,華人的戰鬥意志絕不在奧斯曼人。

當被炸得渾身是血、狀似地獄放出的惡鬼般的奧斯曼人瘋狂襲來時,華人寸步不讓,與奧斯曼人面對面地幹起來,以上了槍刺的火槍與奧斯曼人近戰,後面的開槍。

面對奧斯曼人,華人的陣勢不亂,裝彈的手不抖,打退了奧斯曼人的進攻。

所以奧斯曼人對華人表示欽佩,被打服了。

事情的真相是,讓奧斯曼人吃癟的主力部隊其實是印度阿三!

不守,奧斯曼人不承認!

阿三向來被世人看不起,奧斯曼人尤甚,他們同教兄弟是莫臥兒人,統治着印度大部分地區,毫無壓力,印度人逆來順受,是個小受,他們會打仗?三鍋能戰?

別逗了!

可是,打敗奧斯曼人的主力確實是印度三哥無疑!

守開羅新城的東南軍新編第四軍大部分軍人都是從印度徵召的三鍋,李來亨訓練他們,最終形成了有印度特色的指揮模式。

即華人軍官爲骨架,組建起第四軍的印度部隊。

而這些印度部隊,只要華人軍官不死,那麼印度兵就會死拼到底。

反之,如果在印度兵中的華人軍官死掉,那麼印度兵就會潰陣。

因此打仗的時候,華人軍官高聲下達命令,印度兵執行,不用華人軍官身先士卒,他們讓印度兵“給我上”,而印度兵欣然從命,以之爲然!

軍官當然是要呆在後面的,哪有軍官衝在前面的?

衝在前面的軍官,是不負責任的軍官,死掉了,誰給咱三鍋下命令?!

沒有命令,三鍋見到敵人時,連槍都不會開!

這是真事!

對於印度兵,你得把他們放在眼前你才能放心!

當你一個人帶着印度兵時,絕對不能你站在他們的前面,重要的話說三遍,“當你是軍官,獨立指揮印度兵時,要站他們的後面而不是前面!”

否則當你回頭時,發現那些印度兵不知道跑哪了!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三鍋做不出的---公元1962年天朝紅軍與三鍋的戰爭中,一個地堡裡的三鍋廓爾喀兵束手被擒,紅軍問話說:怎麼不開槍?回答:沒接到命令,問話:爲什麼不逃跑?回答:沒接到命令。

三鍋中的廓爾喀士兵沒有命令絕不亂動,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着,他也不會離開。

其他三鍋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的理念是軍官爲剎帝利,屬於貴族階層,而普通士兵則爲低級的吠舍與首陀羅,哪有剎帝利去拼命而不是吠舍與首陀羅先死掉的?!這太不印度了!

奇葩的三鍋理念徹底傾覆了東南軍的頭腦,在華人官兵看來,軍官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是理所當然的,如他們的領袖在海戰中哪一次不是站高挺拔把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戰火中,讓全軍將士們看得見!

其他軍官敢在作戰時不是“弟兄們跟我衝”而來“兄弟們給我上”的話,他在軍隊就呆不久了。

但指揮三鍋作戰的話,你完全可以在陣後開一把大遮陽傘,拿上二張沙灘椅,你坐一張,找個美女坐另一張讓美女相陪,同時鋪上一張圓桌,上面放了小蛋糕和茶水供你與美女吃喝,你就這樣指揮作戰的話,三鍋的士兵絕對不會不滿!

事實上,第四軍中的一些被提撥起來的印度軍官對於東南軍的一些軍規嘖有怨言。

比方說,印度軍官起牀後要自己疊被子、行軍時要自己揹包,還要自己走!……

在那些印度王公的軍隊裡,印度軍官的小日子相當的滋潤,他們將士兵視爲奴僕,由士兵伺候他們這些軍官老爺們。

行軍時,軍官有馬騎馬,有牲力車坐牲力車,比如驢車,高官甚至騎象出陣,部隊行軍速度以象速爲基準,不能走快!

要是什麼牲畜都沒有的話,那麼就是人力頂上,肥屍大隻的軍官坐在由四個瘦骨的士兵擡着的轎子上,一個軍官就把四個士兵壓得雙眼發直,用盡吃奶的力氣擡着他前進!

既然三鍋是這樣的德性,華人從善如流,打仗的時候也就站在後面,拿着皮鞭!

東南軍自身不搞體罰,對於三鍋也不想搞體罰,但你得明白,你對他們說一百句也不如皮鞭抽一下!

三鍋就是那麼地犯賤!

你對他說是沒用的,打一下他們立即明白!

哎,這樣打仗,軍官不是很爽嗎?都不用站在陣前容易死了。

如果真是這麼爽的話,公元1962年的那場戰爭三鍋就不會大潰了!

道理很簡單,軍官不靠前指揮,哪能夠取得勝利?!

戰機一縱即逝,軍官不衝鋒,不審時度勢,三鍋自己會打仗?!

別說奧斯曼人看不起他,華人也在搖頭,哪怕是對三鍋久經訓練,可三鍋就是不行---這點,平行空間中英國人將三鍋兵訓練來訓練去,訓練到滿意了,帶他們去非洲打仗,結果頭一仗,三鍋就被敵人趕下海去喝海水去了!

在開羅新城使用印度兵作戰,東南軍創造性地使用了“夾心指揮模式”即印度兵前面有華人軍官指揮,後面有華人軍官督戰,並且獎罰分明,結果收到奇效。

三鍋兵作戰勇猛,他們使用密集的火力對來襲的奧斯曼人實施了火力覆蓋,火力兇猛,給所有的奧斯曼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鍋兵投擲的一顆顆炸彈如同雨點一般打在了奧斯曼人中間,一時間迸飛的彈珠與與玻璃夾雜着煙塵籠罩了陣下。

負責投彈的是錫克人,他們普遍身材高大,當擲彈兵很有優勢。

當奧斯曼人突上開羅新城城牆時,華人軍官在前面指揮,教印度兵如何對付奧斯曼人,後面的華人軍官則痛罵着那些印度兵,臭罵着他們的祖宗三代,叉着他們家裡的女人,說也奇怪,你越罵印度兵,他們打得越好!

他們沉着的開槍,與奧斯曼人肉搏,向奧斯曼人投擲炸彈。

這麼多天的戰鬥下來,居然沒有一個印度兵成爲孬種,打得棒極了!

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1345節 千葉合戰之一念之差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904節 開心第1887節 血與肉的磨坊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573節 普通人陳蝦普通的一天第885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二)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815節 打什麼主意的上將?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7節刺殺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1461節 老傢伙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61節追殺敵船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518節 撤退(三)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1794節 不對眼第1257節 下戰書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313節 媽祖娘娘顯靈了!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21節琉球當入我中華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375節 歸化之路順利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102節張龔氏(一)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642節 東南府的娛樂
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1345節 千葉合戰之一念之差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904節 開心第1887節 血與肉的磨坊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573節 普通人陳蝦普通的一天第885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二)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815節 打什麼主意的上將?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7節刺殺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1461節 老傢伙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61節追殺敵船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518節 撤退(三)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1794節 不對眼第1257節 下戰書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313節 媽祖娘娘顯靈了!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21節琉球當入我中華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375節 歸化之路順利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102節張龔氏(一)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642節 東南府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