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

腐朽的大明,終於走上了它的窮途末路!

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他在破承天(今湖北鍾祥)後,號“奉天倡義大元帥”,號兄弟羅汝才(曹操)“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

謀以荊襄爲根本,改襄陽爲襄京,改承天府爲揚武州。又以牛金星言,設官定爵。李自成無子,兄子李過及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親信用事。以田見秀、劉宗敏爲權將軍,李巖、賀錦(左金王)、劉希堯(改世王)爲制將軍。以張鼐、黨守素等爲威武將軍,谷可成任維榮等爲果毅將軍,凡五營二十二將。又置上相、左輔、右弼等文職,其下有吏、戶、禮、兵、刑、工等政府官,還建府州縣等地方政權。

不要小看這立朝建制,它表明了一個敵對勢力的勢力豐滿,不止於流寇,乃是正爾八經的政權,對於現存的正統的政權的衝擊力極大!

所謂天無二日,當初北虜在東北建立政權時,大明君臣集體失色,震駭無比是爲這個道理!

是年三月,流寇內部火併,李自成殺羅汝才,尋又襲殺藺養成(亂世王),奪馬守應(老回回)兵。馬守應改投張獻忠,加上之前的被他殺的、死在官軍手裡的,至此,原本十三家反賊僅李自成、張獻忠獨存,號令統一,實力大增。

五月,張獻忠稱西王,破漢陽、武昌,縛楚王朱華奎,籠之而沉入江。盡殺楚宗室,遂稱西王。改武昌爲天授府,設官、開科取士。發楚邸金賑饑民。蘄、黃等二十一州縣皆歸附,又一個反賊政權建立。

大明禍不單行,自二月起,京師大疫,死者無數。

說起來有夠倒黴,如果鬧什麼旱災和水災,只要人活着,就可以投東南府,或者東南府直接運糧來買人走。

可是流行病一發作,東南府的人趕快逃之夭夭,人都死光光了,大明真的麻煩大了。

“傳庭死,大明亡!”

大明最後一位名將孫傳庭在潼關架不住着急的崇禎皇帝催促,帶着未經訓練的新兵作戰,被李自成打敗,孫傳庭自殺殉國。

從此之後,李自成再也沒有任何對手。

作爲大明王朝的最大敵手,李自成曾經數次在死亡的邊緣,最慘的時候大軍盡喪,身邊只得18騎。

可都讓他逃過了一劫,最終逆襲。

而明末的剿賊大局或者是在關外和女真的戰鬥,也都曾經出現過絕好的機會和曙光,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的是崇禎皇帝的越級指揮,或者是突然地遷延而出現幺蛾子導致失敗。

現在,李自成就要大明的命了!

十月,李自成破西安,改名爲長安,號西京。

十一月,李自成破延安改爲天保府,又連下渭北諸地,北至榆林,西至隴右(隴山以西)。

十二月,遣前鋒東入山西,西破甘州(今甘肅張掖)。

李自成一步步地制大明於死地,所到之處,毫無對手。

一片壞消息接踵傳來北京的時候,突然從北虜那邊傳來了一個利好:黃臺吉死了。

清太宗黃臺吉暴死,子福臨嗣位,是爲世宗章皇帝,由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改明年爲順治元年。

這是一個遲到的好消息,大明一向苦於兩邊作戰,北虜這邊主少國疑,正好騰出手來對付流寇。

但是,大明能打的將領都死了,能戰鬥的兵都沒了。

大明在一片悽風冷雨中迎來了崇禎十七年,是農曆的甲申年,甲申之變即將到來!

李自成建大順政權,曰十八子主神器,明言要坐龍廷!初三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元永昌,改西安爲長安,稱西京。封功臣,命官職,定軍制,平物價,開科取士,檄告遠近。

正月初八,李自成百萬大軍(號稱)自西安出發,東渡黃河,兵分兩路,直撲北京!

二月,李自成佔太原李自成率大順軍陷汾州(今山西汾陽)後,初八日,攻佔太原,執明晉王朱求桂。尋下上黨(今山西長治)、彰德(今河南安陽),破固關、真定(今河北正定),義遣別將襲畿南。

十六日,太原失陷,敗報頻至,京師大震!

人心惶惶,皆言大明氣數已盡,大明藥丸。

崇禎皇帝心憂如焚,對諸臣抱怨道:“你等怎麼不知道爲朕分憂!“

還是有忠臣的,左中允李明睿上疏稱道:“闖賊氣焰囂張,直逼京師,此誠危急存亡之際,惟有遷都南京,纔可以解目前之急,從而再圖征剿之功!”

此爲良策,想當年宋高宗趙構爲了逃命,一路倉皇南逃,遷都不知道多少次,宋州、揚州、建康、越州、杭州等,都是他停留過的行在,最後定都杭州,十分狼狽。

而崇禎皇帝的局面要比趙構好得多,北方與中原雖爛,但淮河以南卻是完整,地方廣闊,政權穩定,還設置有一套完全好的後備行政班子。

實際上,在去年六月,周皇后就提過遷都之議,她“以寇急”,試探丈夫道:“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指的正是陪都南京。

但遷都是件大事,以致於輔臣周延儒因提遷都而下獄,之後就不了了之。

如今李明睿舊事重提,崇禎皇帝遂召羣臣商議遷都,沒想到贊同者寥寥無幾,反倒是一邊倒反對遷都。

大臣們吸取經驗教訓了!

之前大明有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北京受圍,不是有人曾經提議和支持遷都嗎?

那些人的名字,都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碑上,而反對遷都的于謙,則名垂青史!

誰還敢提遷都?

關鍵是大家看透了崇禎皇帝的爲人,萬一遷都後,將來說起遷都之議,皇帝會說:“不是朕想遷都,而是大臣們怕死,逼朕遷都!”

得,誰敢提遷都誰就是自己找死,這皇帝沒擔待,不地道,我們犯不着爲他火中取栗!

而且大臣們還存在這樣的陰暗心理,就算李自成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改朝換代,他們這些泥腿子能治天下?

治天下還得靠我們這些專業人士,我們不過是改換門庭,換個主子而已。

於是,內閣大學士陳演、魏藻德在皇帝再三示意時,緊閉嘴巴,而他們的黨羽,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則跳出來,堅決反對遷都,他慷慨激昂地道:“天子守國門,乃祖宗家法,這李明睿議遷都,有違祖制,且擾亂人心,不殺不足以定天下!”

衆口一詞,羣臣同一個口徑出氣道:“臣等附議!”

崇禎不得不表態道:“祖宗辛苦百戰,定鼎於此土,如果闖賊來了,朕一人獨去,怎麼對得起宗廟社稷,怎麼對得起京師百萬生靈,即使事不可爲,國君死社稷,乃是大義之正,朕決不南遷!”

爲表示決心,借李明睿人頭一用,李明睿被押菜市口斬首示衆!

從此,再無人敢提遷都之事。

李明睿慷慨赴死,面無懼色,只嘆息道:“吾不是魯子敬,陛下亦不是孫仲謀,且沒有周公瑾!”

第1257節 下戰書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34節販奴船第63節風向改了?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123節刺客(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48節過春節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61節追殺敵船第1379節 帶路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431節 謠言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851節 下鄉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98節女婿強撐!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17節琉球之事
第1257節 下戰書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34節販奴船第63節風向改了?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123節刺客(一)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第48節過春節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61節追殺敵船第1379節 帶路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431節 謠言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051節 勝利的源泉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851節 下鄉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98節女婿強撐!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17節琉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