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落子(五)

“你們與後金之事,本官很理解!”顏常武的第一句話,他這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說話,你不理解,徒令雙方煩惱而已。

除非帶大兵平了後金,可目前顏大少辦不到。

洪翼漢即時兩頰流淚,哽咽地道:“上國……我們對不起上國啊!”

說實在話,朝鮮王國非常羞愧於向後金的屈服,他們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將自己都認作了漢人(當然,只是上層認爲自己是,朝鮮的P民是沒資格的)視後金爲蠻夷,身爲漢人,豈可事蠻夷!

但對方強權即公理,騎兵衝來,刀子臨身,朝鮮人能怎麼着?

他們力量孱弱,又不是戰鬥民族,無力抵抗。

據出使的後金的朝鮮使臣回來一說,知道後金依舊保留着大量的蠻夷屬性,讓朝鮮上層嚴重BS之,更痛恨自己向蠻夷屈服。

“過去就過了,關鍵是未來!”顏常武不爲已甚地道。

於是雙方達成協議,主要內容是朝鮮支持皮島毛文龍的抗戰,每年國庫裡撥出銀錢,達該國四分之一的支出送皮島,同時在平安道和黃海道徵收糧食送皮島,收的米就叫做“毛米”!

至於與東南府的貿易,收集後金的情報、不與後金合作則是理所當然。

兩人在江華島“天方地圓”閣會唔,這座樓閣位於半山中,正好俯看港口,此次會唔就叫做天方地圓協議,後來朝鮮人專門修建了紀念館。

談過話,顏常武邀請洪翼漢參觀東南府炮艦。

顏常武沒讓其他的勢力上船,但對朝鮮則是施加了壓力。

大炮鉅艦!

一流素質的官兵!

良好的補給!

給洪翼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快返回漢城,向朝鮮君臣彙報此行的經過,同時奉上顏常武的禮物和對他們的問候!

顏常武很大氣,送了朝鮮國王一套臺灣出的上等的銀器(餐具),給大臣們各一套精美的瓷器,加上茶葉、朗姆酒和牛奶糖,其中朗姆酒和牛奶糖是臺灣特產,他這傢伙大方,送的都是一桶桶的,而牛奶糖特別的鮮甜,洪翼漢示意了該怎麼吃糖。

“既是上國的禮物,大家多嚐嚐!”李倧開恩道。

在國王面前吃東西是失儀行爲,但是明國送來禮物,李倧就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於是殿下值班軍士們看着君臣們剝開糖紙,吃了一顆又一顆,從未見過的場面讓他們都流口水了。

“呵,真甜啊,確實是上國!”君臣們吃得甜滋滋的。

“……臣觀這臺灣衛炮船,火炮巨大,炮多,而且官兵頗爲精幹,我們……”洪翼漢的話沒說出來,但大家都清楚了他的意思。

明人還有實力,真要是打上門來,朝鮮就有大麻煩。

尤其聽聞臺灣衛艦隊的伙食(洪翼漢就是在船上吃的中飯),簡直讓朝鮮君臣覺得不可思議,就連小兵都有肉吃?而且還不少?

這對於送排骨就是重禮的朝鮮君臣是個不小的衝擊,導致有的大臣不信,洪翼漢不高興地道:“上國沒有必要騙我們,因爲他們都有這麼大,這麼高!”

他做了手勢,示意明人塊頭比朝鮮人大了一圈和高了一些,證明他的所言非虛,大家也就信了。

重臣李貴遲疑地道:“支持上國抗戰,乃理所當然,然而建州蠻人……”

一句話沉甸甸地壓在大家的心頭,還是洪翼漢站出來,堅定地道:“一定要支持上國,臣以身家性命擔保,上國必勝!”

大家都知道這個洪翼漢是個堅定的明粉(這個堅定不含貶義),向來旗幟鮮明地支持明國(如果沒顏常武,後來歷史進程是後金要朝鮮稱臣,朝鮮不肯,後金進攻,朝鮮投降,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位支持抗戰的大臣被捉到瀋陽英勇就義,爲了他們的上國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叫做三學士!)但在以前是愁眉苦臉的,苦惱於自己國家不得不向後金屈服,不支持明人的話,良心過不過,支持明人的話,腦袋又不安了。

是什麼令他改弦易轍的?

“因爲臺灣衛指揮使顏將軍的年輕,他不到二十歲!”洪翼漢中氣十足地道。

年輕就是好,如旭日初昇,給人巨大的信心,讓人不得不信服。

現在他已經很厲害了,未來都是他的,不從他的話,他有至少三四十年來搞朝鮮,問朝鮮怕不怕?

……

接下來洪翼漢取出了一箱顏常武送給朝鮮百姓的禮物:土豆!(不止,還有很多)

土豆於16世紀至17世紀間傳入了中國,福建月港作爲對外貿易的窗口,有中國商人把土豆給弄回來,然後東南府也種起來,顏常武曾有打算用土豆來釀伏特加,後來發現蕃薯更適應臺灣,種蕃薯產量更多更易活,土豆只有小面積的種植。

但給朝鮮來種,則更加有利,朝鮮的氣候合適種土豆。

“土豆高產,爲民食物,可以解決我朝鮮的糧食問題,顏將軍說了,他希望我國百姓得食,統治穩定,特奉上土豆和種植技術,還願意派出技術顧問,幫助我國種植,俾使我國糧食增產!”聽過洪翼漢的講述,朝鮮君臣激動啊,多好的上國,對比建州蠻人,簡直是天地之別!

只是……洪翼漢傳達明人的聲明道:“土豆是小民的食物!”

如陳衷紀所說的蕃薯是餵豬的食物,土豆要是不會製作方法,譬如來個“清水燉土豆”,真的是難吃死啦!

那又什麼,貴族吃米,小民吃土豆,得了!

土豆在朝鮮種植開來,因產量高,易活,民衆多因之而得生(朝鮮山地多,種米麥不好種,而土豆在山上只要有泥即生),因感念顏將軍的恩德,顏常武是督軍,因此朝鮮人又把土豆叫做“督豆”!(督軍的土豆)

……

諸多的鋪設之後,朝鮮朝廷簽署了與東南府的秘密協議,支持皮島的抗戰,朝鮮的錢糧源源不斷地流向皮島,讓皮島人大吃一驚,他們先前也收過朝鮮人的接濟,但沒有現在的穩定和量大。

做了好事不會不留名,在皮島上的張守雲私下宣揚,大家知道是東南府的出手幫忙,於是張守雲工作局面打開。

……

至於顏常武,帶着一船的皮貨、人蔘(從皮島和朝鮮收來的)返航,回國途中,順訪了江戶幕府。

他現在可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哩!

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664節 差點決鬥!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414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一)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765節 火燒韃子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086節 快與慢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89節甘輝的任務(一)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435節 新兵一枚之到爪哇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740節 進徐州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239節文趙氏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369節 顏大少的倭式婚禮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440節 鞭刑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97節毛文龍掛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79節大海戰(一)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166節 新遣唐使!
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664節 差點決鬥!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414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一)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765節 火燒韃子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086節 快與慢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89節甘輝的任務(一)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435節 新兵一枚之到爪哇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740節 進徐州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239節文趙氏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369節 顏大少的倭式婚禮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440節 鞭刑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97節毛文龍掛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79節大海戰(一)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166節 新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