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節 明軍將歸

且說幕府保科正之主持政務,情報皆匯聚其處,他正在二條城的一間小偏殿聽取“大目付”北條氏長的彙報。

“大目付”又名大名目付,是幕府中負責監視官員、大名的官職,實際上就是情報官,待遇等同於大名。

幕府的憂患很多,因此非常注重情報的蒐集,以制人先機,可惜在這一次亂起中收效甚微,北條氏長是保科正之薦舉,新任大目付之職。

他也算是個名人,日本江戶時代前期幕臣。甲州流軍學者。後北條氏一族北條繁廣之子。曾祖父爲北條綱成。曾外祖父爲北條氏康。1612年父親去世,時年僅4歲。後得到大御所德川家康賞識,賜予500表以供養育。

之後在幕府任職,逐步升遷,他長得很平常,戰力一般,但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得到保科正之重用,上任之後,整頓情報機構,人員重組,已經能夠有效地開展情報的蒐集了。

他向保科正之依次報告了各家大名的情況,此時德川家綱召見大名已告一段落,大名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情報也不斷傳來。

德川家綱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如日中天,明軍也沒撤退,哪家大名敢來摸老虎屁股,俱都老實呆着,各忙家事。

他們不搞事那麼倭國就平安大半,北條氏長說到倭皇、公卿、國人衆、一向宗等,皆循規蹈矩。

但社會有流言傳誦,言明軍爲幕府撐腰,來了就不走了,幕府將割讓長崎給明國駐軍,幕府將成爲賣國賊。

此乃詆譭幕府之言,真正起來並無此事,因此北條氏長問該當如此處置,保科正之心大得很,擺擺手道:“不必理會,其怪自敗!”

明軍會停留在倭國?

保科正之心知肚明,明國對倭國感興趣,但明軍對倭國的食用不感冒,想跑路了!

幕府對於在倭國的明軍是十分“關心”的,上上下下的情報都有蒐集,其中明軍對倭國的伙食頗有微詞,很不習慣,如此諒來不會久呆!

原來明軍伙食費用充足,駐紮倭國,卻是有錢也花不出去。

當時倭國出產實在貧乏,水稻缺肥,顆粒不整,食之如蠟。

水果缺乏、蔬菜不多,雖說倭人極力供應,但五萬明軍都是大胃王,只要可能一人一天一斤果蔬不在話下,給倭人的壓力沉重,駐地附近皆被掃蕩一空,物流又不行,吃得果蔬漸漸供應不上來。

倒是海產品供應充足,然而吃海產品多,還需要吃牲畜之肉。

可惜倭國哪有什麼牲畜給明人來吃,就算有,也不多,他們的山林出產的飛禽走獸,就算打光光也不足以供應明軍的伙食。

倭人對於明人的大胃瞠目結舌,而明人則對倭人的小碗小件菜餚吃不飽。

倭人的伙食做得皆爲精緻,餐具也不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倭人節儉,就算是富豪吃食,不過十碗足矣。

而明軍的年輕小夥子,這樣的碗食來一碗就吞一碗,吃上百八十碗,不在話下!

五萬軍隊,當中至少過四萬的後生,一起開動,可憐倭人哪有這麼多的吃食,他們覺得奇怪,明人這麼有錢,卻似餓鬼投胎?

明人則大覺晦氣,在倭國居然吃不飽也!

顏常武大力發展經濟,當中就有肉類保證,

這些看似小事,實則大事,保科正之明白到明軍不會有心在倭國駐軍。

事實上,中華八個小跟班,明軍並無駐紮,只有東南國在琉球駐軍,乃國王尚氏情意殷殷延請東南國駐紮了一支艦隊,租了座海島給艦隊,東南軍在島上開了養殖農場,養豬牛羊加雞鴨,方保證了艦隊食用。

那是支小艦隊,人數不到五千人,在倭國的明軍過五萬人,豈能保證供應,至於運輸艦補給,海途迢迢,成本巨大,又不是去打仗搶地盤掠奪財貨,不可能用海運補給!

吃都吃不飽,明軍必不久呆久。

北條氏長離開後,保科正之想了想,派侍從去請楊天生吃中午飯。

楊天生欣然而來,就在殿上開宴,倭人大廚做上十來道精美菜餚,兩人都是體面人家,乃細細地品嚐。

飯畢飲茶,保科正之詢問道:“聽聞貴部收攏隊伍,打包東西,可是準備班師回朝,凱旋而歸?”

“正是,叨攏多日,是該回去的時候了!”楊天生坦然道:“要走,要走,此間事務了,大明北方事務還需要處理,得回去了!”

保科正之惋惜道:“楊公博學,不能早晚請益也!”

他心生感慨,與他對面坐的的楊天生,年輕時本是海盜出身,在外則掛以海商的身份掩飾。

豈料他撞大運,隨着顏常武的進步而不斷提升,竟成爲大明內閣次輔,乃大明文官階層中的第二條好漢,換以前簡直不可想象。

大明內閣!

保科正之是個知華派,清楚內閣的分量,但楊天生坐上此位,還真的有足夠的本事!

尤其是其從一個殺人放火的海盜轉職爲經濟學家,主持大明的經濟發展,跨度之大,難以想象。

楊天生說起經濟來那是頭頭是道,他也不作保留,保科正之受益非淺,計有:

總路線是大力發展人口,發展經濟。

農業:農作物生得好,全靠水與肥,這水說得輕巧,實際不容易,當楊天生說起大明全國有超過一萬座的水庫時,保科正之聽得已經說不出話來!

一萬座水庫!

雖然大部分都是小水庫,可是有了這些水庫儲水,則旱時可放水,農作物就有了生機,從而確保收成。

保科正之羨慕道:“有了水庫,大明無災矣!”

還有牲畜家禽業興旺,提供了大量的肥料,農作物生得好,拿明國進口的大米與倭國出產的大米一對比,明國大米顆粒飽滿,營養豐富,明顯在倭國大米之上。

至於經濟,更是全面開花,說到兩中華各行各業之興旺,保科正之羨慕加妒忌,因爲倭國的資源實在匱乏,人多地少,有些金銀銅而已,其它的礦產資料幾乎什麼都缺!

他與楊天生探討過倭國的發展之路,滿滿的都是絕望,不外乎是建設水利設施,利用荒地種果樹及增加放牧,以及動用更多的人口去開礦而已,能頂了什麼事!

其實,在保科正之心目中,大陸纔是倭國的出路!

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739節 亂亂亂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4節得位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34節販奴船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2099節 偷水第1442節 我們都是剎帝利!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150節 拆城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88節絕對領導權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272節 賣帝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022節 嗨咖啡第221節熊文燦請援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160 帝都之亂第108節前往臺北第261節這是神戰第458節 完成任務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517節 撤退(二)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377節 玉雪上艦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924節 華人文弱?!第62節打進廈門港!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263節衆香之城
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739節 亂亂亂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580節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4節得位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34節販奴船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2099節 偷水第1442節 我們都是剎帝利!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150節 拆城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88節絕對領導權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782節 爲反對而反對的維特議員第1272節 賣帝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022節 嗨咖啡第221節熊文燦請援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1160 帝都之亂第108節前往臺北第261節這是神戰第458節 完成任務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517節 撤退(二)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377節 玉雪上艦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924節 華人文弱?!第62節打進廈門港!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263節衆香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