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

破城很多方法,這麼短時間內,目前看來只能是蠻力強攻,無腦破城。

大家的臉色陰鬱,上戰陣拼殺都算不得恐怖,攻城纔是噩夢。

都很明白無腦爬牆,還有個更形象的術語叫“蟻附”。

士兵們一個個爬在雲梯上,就象一隻只的螞蟻上樹一般,然後遭遇城上敵人的箭射、槍擊、檑石木炮、瓶灰金汁(就是糞水)的攻擊,諸容分呈。

一盆沸油潑下來,象不象人類用熱水來澆螞蟻?

又或者淋火油下去,點燃了象不象火燒螞蟻?

還有最新加入戰爭的火藥炸彈,炸得士兵慘嚎着倒下。

可是不蟻附攻城,看來也沒什麼好辦法做得到十天破城啊。

問題是即使蟻附攻城,也不一定能夠在十天內攻下此城。

蓋因城內人多物資多,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定會拼命抵擋。

十天破城,難吶!

而且蟻附攻城,死傷慘重,將來大家寫信將會寫到手軟!

寫信---軍官有責任給陣亡士兵寫信,而高級官員也有此任務,負責給立大功被追認的士兵寫信。

這是一個沉重的責任,誰也不想寫信。

大家細忖破城之策,開始討論,說出種種辦法,想盡可能做到兩全其美,既殺敵我們又損失小一些。

第一種就是蟻附攻城,是不得已的辦法,留着先。

第二種是炸城、挖地道,方法雖笨,也要保留。

到於高價收買敵人,威懾敵人,目前難辦,

還有圍點打援,讓城裡人餓死,扯遠了!

……

談來談去,還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真要是蟻附攻城,大家心中不甘哪!

這時張鼐發言了,鼐的拼音爲nai,大鼎的意思,爲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撥,收爲義子,屢立戰功,在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參與巴西、魚腹山突圍,李自成打剩五十騎,張鼐是其中之一,可見他的能耐與運氣!

後來在西安封義侯,軍中稱爲“小張侯”,自成兵敗死難,張鼐隨李過、高一功等投奔新明。

他一直在新明地界鎮守,顏常武大規模攻擊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就把他給調來了。

眼下他拿出了一本口袋書,給諸將唸了一段故事。

所謂的口袋書是近些年來中國讀書風氣大盛,能夠印製小書本,不過巴掌大,放進衣服口袋裡,是爲口袋書。

聽他念道:孔明傳令曰:“每軍衣襟一幅,包土一包。無者立斬。”衆軍亦不知其意,只得依令預備。孔明又傳令曰:“諸軍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賞。”衆軍聞令,皆包淨土,飛奔城下。孔明令積土爲蹬道,先上城者爲頭功。於是蜀兵十餘萬,並降兵萬餘,將所包之土,一齊棄於城下。一霎時,積土成山,接連城上。一聲暗號,蜀兵皆上城。

哦哦,他念的可是諸葛亮七擒孟達中的一段。

不過,中國人西征,已經用過了這一喬段。

張鼐提議道:“我們中國人叫做基建狂魔,我們就發揮狂魔特色,我們人多,建議建立多座土山,一路平堆過去,與敵人硬碰硬!”

祖可法則反駁道:“先建立土山,居高臨下,攻擊敵人,使用雲梯,連攻五天,再用土山,堆到城下,直接上城!”

大家都是老手,會意地點頭。

如果直接堆土山,很可能大家兩敗俱傷。

祖可法的方法更穩妥,先前五天是個鋪墊,是疲敵之計,挫敵銳氣,持續給敵人放血、泄氣。

然後立起土山,一鼓可下也!

既然有了章程,諸軍官將它完善,然後報到行在。

很快就得了一個準字,於是三軍緊急行動起來。

之前已經把城外護城河給填平了,還築起長圍,深溝厚壘將城池圍困起來。

參戰的軍隊達到二十四萬,還有六萬的民工,總共三十萬在下午開始一擁而上,看得城上包頭佬頭皮發麻。

他們看到了中國人在三面城牆大規模地修築土山十八座!

讓他們驚恐萬分的是這些土山以極速成長,中國人以肩扛、車運的方式,讓土山飛一般地變大變高。

近城百米,“他們在我們的射程範圍內!”軍官向帕夏稟報道。

換言之包頭佬也在中國人的射程內。

包頭佬線膛槍狙擊對方,試圖阻滯土山的成長。

打中了中國人,打倒了中國人,但是中國人根本不在乎。

就象中國巨炮打擊城防出一個個的大洞,包頭佬修補,遭遇中國人的遠狙,包頭佬不在乎,中國人又豈會在乎!

因爲十天就要破城!

軍官們悉數下到部隊,作了中國特色的總動員,今上要求十天內破城,那麼就一定要辦得到,絕不能給軍旗蒙羞。

那麼就幹吧,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

當然中國人也不會讓敵人猖獗,進行了反狙擊,敵人一開槍,我方線膛槍馬上回敬。

大炮也不停地轟擊城防,尤其是使用了巨炮去打棱堡。

棱堡的威脅不小,使用巨炮去砸爛它們。

打不中也沒關係,炮彈會落進城內,一樣能破壞城市、人心。

不僅如此,三個軍長還請了海軍幫忙,提升艦炮的DPS,集中火力砸城。

剎那間,中國人的火力提升了!

而包頭佬也作了激烈的還擊,以前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包頭佬捨不得開炮,如今用一炮打一人的方式,也毫不吝嗇地揮霍。

“再不打,就怕沒有機會了!”巴貝爾帕夏當機立斷地道。

萬一以後沒有了彈藥,則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論起巴貝爾帕夏也是有點本事的,他猜出了蘇丹大軍正在來援,因此中國人一反常態而猛烈攻城,因此巴貝爾帕夏向軍民們道:“堅持住十天,蘇丹陛下的援兵必到!”

因此包頭佬士氣有了小幅提升,打起來更帶勁了。

狙擊與反狙擊,破壞與反破壞,雙方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迸出了無數的血花!

中國人付出了死傷二千餘人的代價,換來的是第二天十八座高逾城牆的土山象十八尊巨獸般虎視敵城。

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761節 黃金艙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221節熊文燦請援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196章 登臺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2065節 得上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446節 硬剛(二)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1760節 海戰其實就是混混打架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24節刺客(二)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19節碼頭上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1273節 虜帝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06節火槍逞威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80節出師落旗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24節刺客(二)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8節真相大白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210節 兄弟倆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249節到呂宋之時代不同了!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1275節 不殺人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
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761節 黃金艙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221節熊文燦請援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196章 登臺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2065節 得上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446節 硬剛(二)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1760節 海戰其實就是混混打架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24節刺客(二)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19節碼頭上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1273節 虜帝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06節火槍逞威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80節出師落旗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24節刺客(二)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8節真相大白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210節 兄弟倆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249節到呂宋之時代不同了!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1275節 不殺人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