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

祖大壽說出了一個真理!

在明朝,將軍們爲了避免被朝廷卸磨殺驢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往往“養寇自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遼東李成樑,當時老野豬皮不過是李家的馬伕!

李成樑鎮守遼東三十年,先後十次奏大捷,無論是蒙古還是女真,都被他壓得死死的。

可是這樣一個猛人,這樣屢建奇功的守邊大佬,是言官們的優良“靶子”,口水與暗箭齊射,在萬曆十九年,終於把李成樑射落馬下,理由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其實作爲一個軍閥,李成樑還算不上最奢侈的,比起同時代的嚴嵩、徐階、張居正,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明代文官的傳統是“我可以貪得無厭,但你要清廉似水”。

後來李成樑重新起用,他還能怎麼着?

他只能養寇自重,只要他向朝廷報告一聲說邊境平安無事,下個月朝廷詔令即到,客氣點的請他下野,不客氣的就要他離開老巢,到京城去對質---對他的彈章有他一人那麼高!

但在東南府就不同了,用孫承宗對領袖評價來說:“上似永樂!”

意思是說領袖象永樂皇帝朱棣,而朱棣是個馬上天子,他就是國家最大的一個軍頭,在他的統治下,不存在文官欺凌武將之事。

事實上,自朱重八起,直到土木堡之變,這期間,一直不存在文官凌駕武將之上的事情。

新的輪迴來到,如今東南府用“法治”而不用言官,軍隊的人事權和財權都歸領袖直管,戰略決定歸由專業的參謀部謀劃而不是文臣來決定,武將的春天到了。

對於武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家族變成世代簪纓家族,那就是個傻瓜!

按照東南府的行事原則,逢進必考,所有的軍官士兵進行學習三個月,因此,直接把軍營當學校,東南軍府陸軍學院派出教師前往軍營裡教新騎兵師的官兵們進行各項學習。

包括掃盲,這是必須的,所有的人都學習簡體字。

象個軍人的樣子,剃東南軍特有的板寸頭!

板寸頭精神,軍人流汗多,有板寸頭不容易發臭,受傷了不容易感染,也容易醫治。

這點對於東南地區的兵沒什麼,但對於北方軍人還真的有點什麼。

他們受過的教育是“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祖大壽、何可綱等軍官帶頭剃光頭!

官兵們看到兩位崇敬的長官光着的腦袋,呵呵。

祖大壽說道:“我們是東南府的軍人,這剃頭不爲什麼,是爲了保命,命是最重要的,勝過其它東西!”

一聲令下,騎兵師官兵人人理髮,變成了短髮小平頭、板寸頭或者是光頭。

軍隊裡可以留短髮,但不能留長髮,上戰場的部隊一律剃光頭!

內務整理,整理牀鋪,把下發的軍用被子疊得整整齊劉,這點對於士兵不成問題,對於軍官卻是個問題。

按軍制,中低級軍官已經沒有了勤務兵伺候他們,高級軍官還有勤務兵,但即使是高級軍官,也是自己疊被子!

然後進行隊形隊列訓練,站軍姿,這是東南軍的必訓內容,無論是步兵騎兵海軍海軍陸戰隊統統有份,按領袖的說法是軍人就要象個軍人的樣子!

這點對於騎兵師官兵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看到前來示範的一個排的標兵,站立時橫是一條線,豎是一條線,斜着也是一條線,如此的齊整威風,騎兵師官兵們驚呆了!

沒二話說,練唄!

訓練科目正式開始,有體能訓練,器械訓練,戰地急救,軍械訓練,騎兵作戰訓練。

其中騎兵訓練大綱是邊訓邊編著,由祖大壽、何可綱、周全斌、羅布尼四個師長聯合編寫。

包括戰馬的馴養,騎兵劈殺訓練、騎兵行軍訓練、騎兵作戰訓練等等,騎兵的戰術也在完善中。

錦州軍的軍官們在這次教材編寫中出了大力,他們纔是行家!

”騎兵作戰,首先要會騎馬,遵守紀律列陣,衝鋒、砍人,這是騎兵的首要任務!”

“弓箭射擊在於速度,所以要常練不綴!”祖大壽說着,操弓連中三個紅心!

“我軍的制式弓不錯!”祖大壽說道,如今東南軍亦將弓箭列入了軍購項目中,不過只得騎兵使用,其餘的還是用回槍支。

大家都羨慕祖大壽弓箭水平不錯,祖大壽卻說道:“用弓箭是一種應急,應該加強龍騎兵對付敵人騎兵的戰術研究!”

龍騎兵對上敵軍騎兵,應對是下馬列成槍陣作戰,如果敵方騎兵膽敢正式進攻,失敗有很大的可能。

因爲滑膛槍的射程遠過弓箭,同時弓手射多箭的話會手軟,而火槍手裝彈不成問題。

重要的是龍騎兵隨行往往帶了行軍炮!

這是大殺器,它們可以發射霰彈,能嚴重地摧毀騎兵衝鋒的密集隊形。

東南府送來的馬不甚合意,比較矮小,勉強用着。

當然了,不是天天都在訓練場上,還要進行政治學習,讓官兵們知道東南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要明白爲誰抗槍的道理,以後的歲月裡,大家都明白了“政治學習”是怎麼一個折磨人,還有法律知識也是必然要學的,用法律保護自己,遵守法律,不能觸犯法律。

《東南府反分裂法》是學習的一個重點,所有公職人員,都有義務與責任維護東南府的統一。

“換言之,你發現有誰進行分裂的宣傳,你有權去抓他,這是領袖賦予大家的權利,反之,哪一個公職人員進行分裂的宣傳和活動,就要開除公職,追究法律責任!”教官如是說。

“尊崇領袖及其家人,領袖神聖不可侵犯,誰敢侵犯到領袖的尊嚴,你就得去抓誰,畢竟你這碗飯是領袖給你吃的,誰給飯吃,我們就聽誰的話!”教官的道理說出來即讓大家明白。

晚上要進行唱歌,軍歌嘹亮是東南府的一大特色,如《精忠報國》是常唱的,還有《殺韃虜》也是騎兵師喜歡唱的,這回唱出來是理直氣壯,現在他們是正式的東南軍了。

經過三個月訓練,騎兵師官兵脫胎換骨,初步形成了向東南府靠攏的局面,如此,領袖顏常武這纔出現,舉行了隆重的授軍旗儀式,宣佈第2、第3騎兵師成軍!

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859節 吃得好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638節 北海攻略(一)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2196章 登臺第1756節 跑都跑不掉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216節風浪中的戰列艦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98節女婿強撐!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541節 四帕夏失風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794節 不對眼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794節 不對眼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423節 圈套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34節戰俘生涯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1573節 普通人陳蝦普通的一天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478節 打進王宮
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859節 吃得好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638節 北海攻略(一)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2196章 登臺第1756節 跑都跑不掉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216節風浪中的戰列艦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325節 還不知機就是死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98節女婿強撐!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541節 四帕夏失風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794節 不對眼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630節 又一次教科書式的進攻(一)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794節 不對眼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423節 圈套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34節戰俘生涯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1573節 普通人陳蝦普通的一天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478節 打進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