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

仗肯定得這樣打,沒道理客人打生打死,主人在旁邊袖手旁觀。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甲申之變,李自成入北京,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不降,還引韃靼人入關,李自成率大軍攻打吳三桂,戰於一片石,吳三桂不敵,卻成功地消耗了李自成的力量,待到韃靼人殺出,大破李自成。

先例在此,豈能不依!

照做就成了,衆倭人也明白道理,雙方順利達成了共識。

也正在這時,前方急報,倒幕軍派來軍使。

於是保科正之出面去接待軍使,很快回來後說道:“他們要與我軍合戰!”

合戰就是中國的“會戰”,指的是主力之間的戰鬥,小鬼子不會說話,好吹大牛皮,總把他們縣縣之間的械鬥稱爲“合戰”,相比之下,中國人謙遜,哪怕是省省之間的大戰都稱爲戰鬥而已。

“合戰?”德川家綱得明軍到來,也撐起來了,他容光煥發,豪邁地道:“打,狠狠地打!”

以前江戶被圍時,他象霜打過的葉般蔫蔫的,雖在臣子面強作鎮定,可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

食慾不振,夜不能安寢,因爲他知道真要戰敗,就是他自己身死德川家族滅族,別人投降還可能有生存的機會,他若戰敗,就萬劫不復,死無葬身之地。

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帶來的是殿堂盤旋着低氣壓,哪象現在,一衆倭人象打了雞血般地叫嚷開來,高呼“打,打,打,殺賊!”

保科正之接令,與倒幕軍約定於江戶東面的“千葉”地區合戰,回覆了對方的軍使後,他與倭人諸大名、將領及明軍將領、參謀們同往未來的戰場,揮斥方遒,作出戰鬥部署。

至於顏常武與德川家綱兩人則悠閒地進餐喝茶,大戰在即,德川家綱竟不再以之爲患,事務交給小弟去辦,可見明軍來援給他帶來了多大的信心。

公元1654年5月25日,在倭國千葉合戰即將打響!

千葉地區是一片狹長半島形地帶,西側瀕臨江戶灣,幕府軍從東攻西,當仁不讓地佔據了一座山的高地,但高極也有限,頂多是三百米高度而已。

這座山叫做“溪山”,一條小溪自山往東南流而得名,小溪水不深,僅達半人,除此之外,戰場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山下就是一片不小的平原,灌木叢生,農田不少,足以容納幾十萬人的戰鬥。

他們佈陣于山西,而明軍則屯於背坡。

明軍協助幕府軍整頓軍隊,同時戰地醫院準備了大量的藥物用來給倭人醫治,消息傳出去後,收到了倭人的歡迎。

幕府軍分爲三部,保科正之自將中軍,以川越藩藩主鬆平信綱爲左軍主將,他是德川家光時期的重臣,德川家的一門衆,曾打過島原之亂,鎮壓當時赫赫有名的天草四郎,就是聲明“強者,就是要逆天的”那個傢伙,鬆平信綱兵敗,幸得顏常武參戰,這才消滅了天草四郎。

家光去世後,鬆平信綱輔佐第4代將軍家綱,7月鎮壓了顛覆幕府的“慶安之變”,屬於幕府中柱國之一,被委以重任。

右軍主將則是陸奧國弘前藩的藩主津輕信義,一個年輕的藩主,正室是鬆平康久之女慶林院,算是與德川家有親戚關係。

1631年,因爲父親過世而繼位爲藩主。因爲當時他還年幼,因此引起家中的騷動,後來得到幕府的幫助而安定家事,也積極的強化了信義的藩主權力。他在位期間的治績是開發津輕的新田、尾太銅山等等,功績很多。

由於開發銅山的緣故,家中有礦,得幕府特允,津輕信義組建了三千鐵炮隊,他請來東南國優秀的退役軍官組建軍官團,負責訓練軍隊,頗有見效。

這次亂起,津輕信義勤王,率軍到江戶助戰,憑藉鐵炮屢挫倒幕軍的進攻,寸步不退,倒在他防區內的倭人衆多,因此表現很突出,保科正之着其負責右翼是可以放心的。

幕府軍中軍一萬八千,八千人持冷兵器,一萬人持鐵炮(火槍),爲德川家的本隊,其糧餉充足,裝備精良,訓練不錯。

左軍二萬人,其中精銳部隊有一萬,一萬人持有鐵炮,部隊多屬於德川家的一門衆,即親藩大名的部隊;右軍部隊二萬五千人,乃是譜代大名的部隊,持有鐵炮者爲八千人。

倭人很久前就認識到鐵炮的威力,先後自制了前膛火繩槍和前膛燧發槍,其中燧發槍技術來自東南國的技術支持,亦有類似東南國軍工監製,鐵炮的質量過硬,其生產率不低,倭人還是勤奮的,甚至得到了明國軍隊的訂單。

但幕府軍無法做到人手一支,更不能象東南國海軍達到了人手數支火槍的裝備。

一來燧發槍的技術終究不能包打天下,二來燧發槍初期的投資大,之後的費用多。

想要射擊技術好,靠練,唯有不斷地開槍訓練,銀子化煙。

可倭國物資嚴重匱乏,哪有多餘物資用來製造子彈,不能象兩中華般哪怕是民兵一年的訓練量是實彈四十發,倭人頂多才二十發,已經非常不容易。

倭國的窮困可見一斑,真心話不是黑倭人,事實上,要不是與國外貿易,倭國哪怕出產大量的黃金白銀也頂多能夠用來做裝飾,金銀也買不到糧食!

除了這些軍隊,還有三千御林軍護翼着大將軍德川家綱,也算是總預備隊,萬一戰事不諧時,投入作戰,至於德川家綱的安全,留下百餘人,讓他與顏常武一起,有明軍的保護,十分穩妥。

幕府軍在這座名爲“溪山”的小山處列陣,對面的倒幕軍源源不斷地涌入戰場,很快就堆壘出人山人海!

他們分爲了左中右三軍再加一個後軍,土佐藩大名長宗我部盛堂任中軍主將,左軍主將是肥前藩大名鍋島光茂,右軍主將則爲長州藩大名毛利綱廣,準備一開始就由他們與幕府軍放對,至於一向宗宗主水月大宗,牛皮吹得夠鼓,拍着胸膛說他負責對付明軍木有問題,得,他率後軍作爲預備隊,對付明軍。

兩支軍隊部署,大家都抖擻精神,預備着好好地肝上一場,快意人生!

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223節改造戰艦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53節造船(二)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509節 我要殺了那個老頭!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5節初議事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34節戰俘生涯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160 帝都之亂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2036節 王的祝福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
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223節改造戰艦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638節 騎兵師登臺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2060節 不想死的蘇丹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53節造船(二)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509節 我要殺了那個老頭!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126節 陰謀的醞釀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5節初議事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34節戰俘生涯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160 帝都之亂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2036節 王的祝福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