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

城頭變幻大王旗,肇慶城的民衆一覺醒來,天亮時驚見城池換了旗號。

朱家大旗沒變,之前的鳳旗消失,那是監國公主朱真真的旗號,改爲大大的“桂王!”

還是朱家的天下,沒關係!

時改朝換代並不長久,民衆纔不管究竟誰坐龍廷,反正他們都姓朱!

一夜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大明桂王朱由榔粉墨登場,率八百壯士襲取肇慶城,得手!

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封地於廣西平南,與今上朱由產是叔伯兄弟。

肇慶城原爲兩廣總督府駐地,後兩廣總督移駐廣州後,肇慶有所衰落,不過它濱臨西江,有水可用,依舊不失繁華,且駐軍五千,皆爲新式火槍兵,歸肇慶兵備道管轄。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廣東布政使林佳鼎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昨晚他出面宴請兵備道諸官員,席間擲杯爲號,一舉拿下了兵備道諸官員,同時,混入火槍兵部隊的黨羽趁機起事,剷除了部隊中的忠於朝廷的人員,奪得了軍權。

林佳鼎,嚴重辜負了朝廷的期望!

他是福建莆田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官禮部郎中,改廣東按察使,後任廣東布政使,相當於常務高官級別。

他之所以受到重用,蓋因他的籍貫,閩省人也。

古代爲官,“鄉黨”是非常關鍵的,如賊頭顏常武沒發大跡時,肆虐閩省海外,陸地是大明的,海上是他的世界,猖獗至此!

朝中閩省籍那些頭戴官帽,道貌岸然的官員們統統視而不見,甚至在其他官員彈劾該賊頭時幫他一把,言之鑿鑿,稱顏大少是位好同志!

誰彈劾顏常武他們就和誰急,一意包庇。

同樣地,當顏常武得勢後,閩省籍官員也是雞犬升天,只要表明對顏常武的忠誠,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重用,林佳鼎正是在這個背景更進了一步。

沒想到他是混進隊伍中的第五縱隊,出其不意,被他得手。

肇慶府衙內花廳,桂王朱由榔端坐上位,他才過三十歲,非常年輕,正是銳意進取的時候,如今拿下肇慶,意氣風發。

朱由榔身穿一身明黃綢袍,人長得高瘦,兩道劍眉頗有英氣。但許是他嘴皮長得薄、膚白、皺紋少的關係,顯得有點刻薄相。

下首頭一位坐着一位大儒,瞿式耜!

瞿式耜(1590年-),江蘇常熟人,他早年拜錢謙益爲師,1616年中進士,後授江西永豐知縣,頗有政績。

1623年丁父憂返里,與西洋教士艾儒略往還,後受洗入教,取名多默,曾爲艾氏所著性學觕述作序。

1628年,擢戶科給事中,屢疏劾斥掌權佞臣,皇帝多采其言。後遭溫體仁、周延儒等排擠陷害,與其師錢謙益同貶削,繼而罷歸常熟。式耜在鄉頗治園林,以詩酒自遣,集大儒雋語爲《愧林漫錄》十卷。

顏常武進南京後,詔瞿式耜進京侯用,瞿式耜以腿疾堅拒,當時顏常武大怒,曰“士大夫不爲君用,罪至抄斬!”

想將他拿下,瞿式耜素有清名,朝中大臣爲他打掩護,顏常武給了他們面子,待到東林黨災厄起,瞿式耜是東林黨,早不在朝,終究難以入罪,遂不了了之。

朱由榔欲要起事,必得有人撐臺子,於是延請瞿式耜入幕,瞿式耜大喜道:“桂王乃神宗子嗣,撥亂反正,豈敢不從!”

瞿式耜相助,正是他以他的名氣策反了林佳鼎,林佳鼎坐在瞿式耜對面,當時他在廣州,與瞿式耜相見,瞿說明來意,曰:“敢爲天下先,瞿某何惜此身!”

當時諸人雖然意動,但無人敢先動,瞿式耜意思是說自己隨朱由榔首義,林佳鼎慨然道:“漢賊不兩立,吾當從之!”

他不顧在新明的高官厚祿,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造反派隊伍裡,以爲自己爲義而行。

除此兩君,又有文臣吳貞毓、武臣馬吉翔、劉承胤、宦官龐天壽等幫襯,更有一羣地方士紳爲其搖旗吶喊,積極出錢出糧,一起坐在堂上,勢力漸起。

朱由榔奪得肇慶,心中大喜,乃召衆相議,以爲久遠之計。

他先謝過諸人給力,然後假惺惺地道:“本王不才,常念皇兄知遇之恩。今有南京殲夫銀婦勾結內外,弒君意圖篡位,黨同伐異大肆屠殺忠正之士,太祖傳下來的江山危在旦夕,本王實不忍心國祀敗壞,提倡首義,復我大明江山!”

衆臣齊聲道:“桂王殿下首義,深得民心,天下必羣起響應,反賊授首,指日可待!”

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他們快頂不住了!

南京城裡,馬士英上臺後急於出政績,狗急跳牆,比張居正還要正得多!

張居正行新法,即丈量土地和攤丁入畝,讓士紳地主階層的利益遭受巨大的損害,嚴重壓縮他們暗箱操作的空間。

他的改革給明朝國庫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但觸怒了官僚與地主階層,張居正死後遭到清算,所制定的新法也大部分被廢除,舊的利益集團依然保留下來。爲了私利結成團體,互相黨同伐異。朝政趨於無用,更主要的作用便是推諉扯皮。

先是孫承宗爲新明首輔,推行張居正那一套,但受到很大的抵制,難以實行。

姚明恭執政,採用新人新方法,老人老辦法的形式,暫時沒有觸動那些階層的利益。

不過,他留有尾巴,即不承認以前那些士紳地主階層佔有田畝不交糧的合法性。

馬士英爲首輔,以此爲切入點,大搞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之外,還來土地累進交稅,即佔有土地越多,交稅越重。

最新的方法是地主佃戶地租不能超三成;農稅,百畝田以下的門戶二十稅一,一百畝到五百畝之間的十五稅一,五百畝以上的一律十稅一。

無論是誰,概莫能外,他的矛頭更是指向了大明那些王爺們!

他拿出太祖舊制,聲稱按制度,親王只能擁地萬畝,其他的土地,交稅!

消息傳出來,王爺們譁然。

雖說明朝的王爺是被當成豬來養,畢竟是天潢貴胄,政治地位崇高,豈容你一個背主之臣膽大妄爲。

他們往往擁地數千畝,更多的擁地上萬畝,幾萬畝,甚至十數萬畝,馬士英來的這一套,這是剜大家的肉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的王爺們串通起來,這回不再跪闕哭陵,而是乾脆利落地反了大明。

大水沖倒龍王廟!

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433節 新兵一枚之丘逢吉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256節 三天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878節 負責任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1232節 賊勢熾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844節 高雄169號艦的勝利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351節 殺,不殺!第10節修路風波第1267節 桂林平息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264節 朱由榔出逃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268節 路難行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256節 三天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087節 填溝壑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276節 東南王遠勝燕王第1699節 測試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1498節 劉國軒的衝鋒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
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433節 新兵一枚之丘逢吉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256節 三天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878節 負責任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1232節 賊勢熾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844節 高雄169號艦的勝利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351節 殺,不殺!第10節修路風波第1267節 桂林平息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264節 朱由榔出逃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268節 路難行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256節 三天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087節 填溝壑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276節 東南王遠勝燕王第1699節 測試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1498節 劉國軒的衝鋒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