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

甘輝踏足碼頭區沒等多久,見到一個安南官員騎着馬,後面跟着一羣人飛快而來。

安南官員年齡大概四十多,容貌就是標準的安南猴相,穿着類似明朝的官袍,由於人小,衣服大,有點銼子穿大衣的感覺。

他滾鞍下馬,跑得快以致於烏紗帽都歪歪扭扭的,他正正衣冠,過來向這羣明人中明顯是頭子的甘輝彎腰拱手,用文皺皺的道:“下官阮福安,是本地知府,誠惶誠恐,歡迎上國使節,請問……”

甘輝朗聲說道:“我家大人,是大明東南府督軍、大明驃騎將軍、臺灣衛指揮使、福建海防遊擊、廣東海防遊擊顏常武殿下出行,我是他座下的副參謀長甘輝,你可以叫我是甘副座!”

顏常武一大串的頭銜,阮福安不敢掉以輕心,努力地記下了!

哪敢不記下,人家這麼多的大炮!

雙方寒暄幾句,阮福安請甘輝賞臉、移步同去他的官衙,讓他能夠款待天朝來的貴賓!

甘輝接受他的邀請,後面跟了一隊上百人的火槍兵作他儀仗隊,那些火槍兵,都是特意挑選出來的禮儀兵,身高都有一米八以上,高大威猛!

名詞叫做“高大威”,另一名詞叫做“粗大硬”或者是“粗大多”。

古代人矮,但東南府近百萬人口還是能夠湊出這些高佬來,尤其是一些孩子們趕上好年景!

顏大少是在公元1625年奪權,現在1631年,當時東南府的孩子們是十二歲的話,營養充足,加上足夠鐵鍛鍊,立即就象雨後春筍般節節高,五六年功夫,當他們十七八歲參軍時,身高非常可觀!

他們與周圍的安南人一比,安南人秒變猴子。

看到那些高大的明人,再看他們帶的槍,一水的燧發槍!

阮福安客氣得不得了,落後甘輝小半步的位置跟着!

他的名字,顯示他是阮主的近親,在阮朝裡地位高貴,他也相當高傲,哪怕是紅毛番來也是一副Diao樣,但在這批明人面前是非常的認低微。

見他識做,甘輝也就不爲已甚,對他客氣有加。

大家氣氛融融!

去到他的官衙,門前雙石獅,類似明朝官衙,不過顯得小家子氣多了。

這官衙是新做的,可是明朝的舊衙門都比他們有神氣。

沒辦法,山寨的能力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得來的。

阮福安的官廳居高臨下,可以望向港口,難怪剛纔他來得這麼早。

請了甘輝坐主位,阮福安吆喝着俏婢給他端銀盆洗手還有敬香茶。

雙方坐定,阮福安大談他對天朝上國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甘輝則虛與委蛇,對他的行爲深表讚賞!

然後阮福安送禮,送出三份禮,一份是給東南艦隊的勞軍費,達一萬西班牙銀元!另一份是給顏大少的,同樣是一萬西班牙銀元!再到甘輝的,爲三千西班牙銀元。

甘輝照單全收,不過,送他的銀元他不會收下,而是交入公家,就連顏常武的也是如此。

他是第一個不收送禮的統治者!

雖然他也是家天下,但對於送禮他分得很清,收入的銀錢,入公賬,而禮物呢,有的禮物不方便變現(外人送禮給你,是一番心意,你敢賣掉?)則專門建立了展覽館去展示。

至於那些送給下屬的禮物,下屬如果喜歡,可以自己買下,否則都得變現或者送展覽館。

有一個利好則是有時顏常武會拿起展覽館裡的貴重禮物賜給下屬,尊者賜,不可辭,

甘輝回贈了對方一百桶的朗姆酒還有100包的白糖,加上一些鹿肉乾和絲綢,僅此而已。

雙方禮物不對等,安南人付出更多,但沒辦法的,誰對人家炮多,這麼多大炮,給少了,怕人家以爲他們是打發乞丐啊。

不過阮福安也敢下本,倒令甘輝對他刮目相看,更加客氣。

人敬你一丈,起碼還個三尺唄。

……

阮福安小心翼翼地動問:“敢問貴軍所爲何來?”

“我們是爲演習而來,軍隊不能光呆在港口裡,我們在遠程拉練……”甘輝胡謅一氣,聽得阮福安眼眨眨,心忖不知道是誰會倒黴了!

他在會安久了,見識過紅毛番的夾板船來來去去,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大規模的夾板船艦隊開來,不,他們不是武裝商船,他們是專業的軍艦!

就不知道什麼人倒黴了,好在明人的這位首領對他很客氣,阮福安知道自家安全,心中稍定。

接着甘輝說起需要補給之事,列出了清單,不過他聲明:“照價給錢,不讓你們吃虧,當然,你們給點優惠更好。”

“好當然,那當然!”阮福安連聲道,叫來一個師爺,計劃一下,給了一個優惠價,然後派人與甘輝手下軍官忙碌起補給來。

當天中午,阮福安招待甘輝一行吃了一個豐盛大餐,出人意料地,菜式都是正宗的東南府菜式,例如蚵仔煎、燒酒螺、油炸花枝(烏賊)、東南肉圓等等,一問,原來在會安的閩南人不少,菜式新穎,阮朝官吏都比較喜歡吃,這算是中餐征服世界的一個表現了。

……

吃過東南菜,甘輝回到碼頭上,立即有人稟報道:“有不少客人來訪,留下了名貼和禮物,我們已請他們爲首的幾個人在船艙裡坐着了。”

進入座艙,立即七八個漢人行商站起來,向甘輝致禮,當中有三人還穿着明朝的官袍,乃是捐官得到的一個同知和二個知縣。

甘輝對他們是熱情有加,並不高姿勢!

東南府的官員普遍和氣,出要出於顏常武的教導,道理大家統統理解:你現在在打江山的時候,搞什麼排場!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對他們好一點,讓他們心甘情願給多點錢,造多幾門大炮不好麼。

甘輝與他們愉快地交流起來,得知會安的華人不少哩!

會安是安南最早的華埠,自1615年開埠就有不少從商的華人到此做買賣,漸漸落地生根,形成一個繁榮昌盛的華人社區,華人會館非常多,有潮州會館、福建會館、廣肇會館、瓊府會館,還有關帝廟、佛寺、各姓宗祠等。

那個捐了同知的華商是閩省人,叫做施同安,含笑道:“這裡的本地人普遍懶散,智力又差,我們有時搞建築,都得從家鄉請工人來……”

雙方講得入巷,當下甘輝隨他們去潮州會館、福建會館坐坐,先去媽祖廟裡上香。

第1191節 槍與甲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2094節 退兵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328節 錦衣衛的勝利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2033節 恰似一座人間大屠場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717節 虧本生意好好幹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96節海洋貿易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375節 歸化之路順利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2184章 直落(二)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385節 驚天的鹽政大調整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295節 得手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1172節 大明改改改第482節 皇協軍的幹活(二)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1555節 此起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
第1191節 槍與甲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2094節 退兵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328節 錦衣衛的勝利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2033節 恰似一座人間大屠場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467節 中國人頂住了中國人第1717節 虧本生意好好幹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96節海洋貿易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375節 歸化之路順利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2184章 直落(二)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385節 驚天的鹽政大調整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295節 得手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1172節 大明改改改第482節 皇協軍的幹活(二)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1555節 此起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