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

東南府諸事順遂,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大明明卻是苦B得緊,陷入困境。

公元1642年,乃明崇禎十五年。

二月,李自成破襄城殺陝西總督汪喬年。

如今李闖王打出了風頭,殺上個把總督都不是件事,至於殺什麼總兵、參將簡直不值一提!

李闖王包圍開封重鎮,官軍交戰不利,無法解圍!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天牢大獄的一位清瘦老人得到了釋放,剛出獄不久,天使即至,老人官拜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着他率勁旅以解開封之圍。

他就是孫傳庭,大明最後的希望。

孫傳庭(159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

算得上他是明朝中“以文臣行武事”的佼佼者,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他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在榆林建軍,號爲秦軍。

老闖王高迎祥進攻西安。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孫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

新任闖王同樣在孫傳庭手裡討不了好,崇禎十一年(1638年),他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一時心灰想死!

明朝官員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外敵,而是自已人,孫傳庭和頂頭上司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矛盾頗深,兩人隨手搞他,一裡一外,一唱一和,搞得孫承宗居然耳聾了!

孫受不了,引病告休,結果這麼一個功臣,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惡毒地說孫承宗如“白起不應召也!”

白起是怎麼一回事?

他與秦王不和,不肯領軍作戰,秦王怒,賜劍白起,令其自盡。

這還得了!崇禎帝偏聽偏信,聞言大怒,將孫傳庭貶爲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楊嗣昌倒臺,崇禎帝手裡無人可用,只好將孫傳庭釋放,着他領兵對付流寇逆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孫傳庭是個傳統文官,領了詔命,匆忙出京。

他離開後,崇禎皇帝心中稍安,但按下葫蘆浮起瓢,另一個憂慮可怎麼解!

皇宮,欽安殿,供奉着三清祖師,檀香沁人肺腑。

香菸一股股的飄向空中,大明帝國皇帝的默祝也隨之飄向了那無邊無際的虛空之中。

崇禎皇帝與周皇后共同參拜三清祖師,祈求國運昌盛。

周皇后,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裡以給人看相算命謀生,生活艱苦。

但周奎的女兒爭氣,天啓六年(1626),當時的信王朱由檢爲了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後宮事務的懿安皇后,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衆多候選人中挑選了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後,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爲皇后。

周皇后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爲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她與皇帝是結髮夫妻,之間的感情不錯,見皇帝心情不樂,特意與他到欽安殿燒香拜聖。

拜過三清,皇帝心情轉好,對周皇后道:“朕心甚喜,三清祖師必會保佑我大明順順利利!”

周皇后亦道:“陛下乃天下共主,親自求請三清祖師,得他們保佑,大明中興有望。”

說得還是很開心的,崇禎皇帝甚至還說起當初小的時候,在這欽安殿捉迷藏的事情。

周皇后見他時復歡笑,不再是前陣子擰起眉頭,欣慰地點點頭。

然而!

他們腳步一邁出欽安殿門,就見首領TJ王承恩跪於道左,高託一個金盤,內有一個奏本,說道:“稟皇爺,關外吳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禎皇帝身體不由得一顫!

他定下神來,吸了口氣,取過奏本來看。

啊!

吳三桂奏報:“松山洪承疇兵敗!”

事實是松山被圍半年,城中食盡,副將夏成德開城納清兵。總兵官曹變蛟被俘殺,巡撫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疇被執,於瀋陽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難逃,因爲朝廷根本沒有援兵解救他們。

至此,堅守多年之寧錦防線被衝破。四月,清軍破塔山、杏山。明僅有關外孤城寧遠。清軍逼近山海關。

當年老督師孫承宗出關外,主持寧錦防線,把戰火擋在關外。

結果彈劾他的奏章比他人還高,言官認爲修築城池,拒敵於關外不是好計,白費浪費朝廷錢財,但現在看來,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軍固然還從其它關口進關內,可是沒有了寧錦防線的牽制,一想到清軍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壓力,崇禎皇帝只覺得輕飄飄的文書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體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趕快將他給扶住,周圍的宮人也過來幫忙。

崇禎皇帝伸手推開她們道:“朕沒事!”

他啞聲道:“把兵部尚書找來!”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濟濟,如不是運氣奇差,國運衰落,也輪不到北虜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書陳新甲,算得上是一個人才,他是四川省重慶府長壽縣人,萬曆三十六年舉人,授定州知府,之後一路升遷,崇禎十三年,進兵部尚書,從而成爲是從明弘治年間(1488~1505)工部尚書賈俊以後,以舉人身份做到尚書(正二品)要職的第一人。

他是勇於任事,當時軍事危急,大臣們都不願當兵部尚書,所以陳新甲當上了。

崇禎朝的兵部尚書不好當,瞧瞧他前任的下場:

崔呈秀下場:自縊死;

閻鳴泰下場:遣戍死;

王在晉下場:革職查辦;

王洽下場:下獄死;

申用懋下場:革職查辦

樑廷棟下場:服毒死

熊明遇下場:革職查辦

張鳳翼下場:服毒死

楊嗣昌下場:服毒死

傅宗龍下場:革職下獄、戰死

還有一個袁崇煥,加了兵部尚書銜,下場最慘:凌遲,就是千刀萬剮,慘吶,百姓分食其屍!

老闆太叼,臣子不易爲。

崇禎皇帝用人,不僅愛殺兵部尚書,他是什麼官都愛殺,宰相都不例外。他當17年皇帝,殺或者貶的宰相共15人,乾的最長的也不超過2年。

幹實事不阿諛奉承的官員,他覺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殺或貶;

會拍馬屁的官,他覺得此人不幹實事,殺或貶;

人緣好的官員,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給比下去了,殺或貶;

人緣不好的官員,他覺得此人人品不好,殺或貶;

貪財的官員,自然是殺或貶;

不貪財的官員,他覺得是在博取好名聲,想幹什麼?殺或貶;

沒幫派的官員,他覺地此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殺或貶;

有幫派的官員,他怕拉幫結派有奪權的威脅,殺或貶。

瞧,誰能在崇禎皇帝手裡討得好了?

叫神仙來做他的大臣都幹不了!

東南府老大顏常武堅決不趟大明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禎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親手搞掉崇禎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對自己名聲不好。

總之,崇禎剛愎自用,心胸狹隘,除了勤勞,沒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殺人來掩蓋自己的用人不當和戰略失誤。

說到底就是個變態!

對比於他,明朝那些過去東南府的官吏們印象深刻,他們侍奉顏大少,簡單就是美,文官只須做到三點:

一是忠心於他;

二是尊紀守法;

三是能賺錢!

而武官前二點與文官一致,第三點改爲能打贏仗。

東南府的官員,從不用擔心禍從天降,只要不是攤上大事,就算被執,頂多是“發海島從事開發事”進行勞動改造,比海那邊的同行們幸福得多。

所以,陳新甲接到詔命,讓他進宮面聖,他已知關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們的下場,不由得悲涼萬分,萬念俱灰,出發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後事……

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1272節 賣帝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517節 撤退(二)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266節 降與戰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142節女神養成第412節 洋槍團來了第1516節 撤退(一)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009節 哈立德·奧利夫帕夏的不解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445節 硬剛(一)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744節 腿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625節 領悟玄機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47節艦上一天(三)離去:倦勤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822節 船不夠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458節 完成任務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210節 兄弟倆第2180章 定名分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
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1272節 賣帝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517節 撤退(二)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266節 降與戰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142節女神養成第412節 洋槍團來了第1516節 撤退(一)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009節 哈立德·奧利夫帕夏的不解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445節 硬剛(一)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744節 腿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515節 兩國停戰之後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855節 最好的廣告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625節 領悟玄機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47節艦上一天(三)離去:倦勤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599節 冊立皇太孫(二)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822節 船不夠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458節 完成任務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210節 兄弟倆第2180章 定名分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