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節 新的力量

東南國實施戶口管理,這些年來拿到戶口本的倭人足有五萬人!

按照政策,入籍後,按正宗華人移民待遇分配土地,給予福利,其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妻子兒女都可以接來東南國居住。

五年之後,沒人觸犯法律,他的親屬就也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歸化,成爲華人。

歸化對於倭人是件神聖的事情,等於脫胎換骨一般,從此新生----絕大部分的歸化倭人都起了漢名。

嗯,倭人很矮?!

但是他們的孩子,在充足的營養下,會長高個子的。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東南國福利衛生部做過統計,

倭人孩子在東南國成長,打小接受中國教育,說中國話,吃中國飯,穿中國衣,是東南國旗下長大的一代,長大後,對於倭國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

甚至於他們的父輩,爲了更好地融入東南國,對於他們的歷史隻字不提。

就像21世紀移民老美的華人後代,那些二代們究竟有幾分中國心?還是更多是香蕉人呢?

答案不問可知。

東南國對於歸化人的歧視不大,畢竟是移民國家,知道人多力量大,無論是倭人、安南猴子歸化的,還是白皮,都在東南國生活很好。

中華小跟班歸化者不少,白皮想要歸化也比較容易,許多白皮變成了雞蛋人。

白皮黃心。

這些穿着漢服,用着筷子,還能說一口中國話的雞蛋人,是真正一顆紅心向華人的,以東南國國籍爲傲的白皮。

他們的孩子即使是金髮碧眼,說起紅毛番語都困難了!

中華的歸化能力對於智慧民族是強大的,他們太聰明瞭,知道跟隨領袖有好吃的,有上乘的生活享受。

而對於那些智商較差的民族則歸化的效果差多了,比方說想歸化三鍋,真的很難。

你爲他們做得再多,再好,他們也只會說“感謝大神!”

嗯,是神讓你來到他們身邊,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

行了,華人並不傷腦筋,他們移民重點是大明,那裡有無窮無盡的人口寶藏,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

次要移民方向是中華小跟班和白皮,並物盡其用,這當中,白皮、倭人與安南人最合適打打殺殺,他們爲華人成功地屠殺了不知道多少的民族與種族,他們幹得是如此的卓有成效,以致於東南亞和土澳大陸的原住民消失!

而朝鮮人、琉球人則合適基建,當然,各民族民衆之間也有人與本民族屬性不同,有的倭人喜歡幹開發,也有的朝鮮人很殘忍,喜歡殺人。

但不管他們怎麼樣,只要爲華人效力,就是好同志!

“這些年來,新的移民渠道涌現,那就是緬甸人、老撾人、暹羅人(泰國)和柬埔寨人(高棉人),這幾個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於佛教比較信仰。”陳衷紀介紹道。

“領袖高瞻遠矚,一開始就提出了我們可以利用那些國家爲我們效力,我們遵循領袖的旨意,積極與那些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取得了豐碩的成功,我國是上述幾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關係良好,他們都與我們訂立了人口輸出協議!”陳衷紀滿意地道。

“近年來,四個國家平均每個國家都爲我們提供了三萬勞動力,有一萬人歸化了我國,我們將計劃把每國勞動力提高到五萬人,每年入籍數提高到五千人!”陳衷紀高興地道。

щщщ ▪ttκa n ▪¢O

足足二十萬的勞動力,這數字絕對不低!

古代因爲生產力落後,人口數量稀少,二十萬勞動力放在除中華、倭國之外的地區,都是不小的數目。

緬甸自古以來與中國雲南的關係密切,甚至就是同一個民族,是“胞波”,兄弟也!

他們又信佛教,信佛教頗愛華人親睞,蓋因佛教是現在陸上中華和海上中華的兩大國教之一,雖然官方並沒有正式承認,但官方對於道教、佛教是大力扶持的。

雖說領袖信奉道教媽祖娘娘,大力推崇,但佛教也得到了官方的資助,在旭日城裡,有敕造的護國寺、觀音廟,許多民衆既信媽祖,也到佛寺裡燒香,過觀音誔。

顏常武即使是信奉道教,但他是國王,知道治國方法是互相制衡最好,他扶持佛教與道教競爭,並且規定了宗教不得出寺廟。

緬甸使節與民衆到了東南國,發現佛教在那裡有分店,他們徑去燒香拜佛,沒什麼不便的。

消息報到緬甸王廷,於是他們就對東南國大開綠燈,是關係最好、提供勞動力最積極的國家。

至於老撾,現在處於國王蘇里亞旺薩統治的穩定時期,他與鄰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明確地劃定王國的的邊界,老撾的政局穩定,經濟文化繁榮,與華人展開積極的雙邊貿易。

大部分的國家與華人貿易肯定是逆差,因此老撾出口人口以平衡貿易!

至於柬埔寨,處於安贊國王的統治,他的上位充滿了血腥。

17世紀二十年代末起,柬埔寨王室內訌頻頻,政變迭起。

1628年,國王吉·哲塔二世死,烏迭親王攝政,1629年吉·哲塔二世的長子波尼·篤出家期滿(佛教),登基爲王,但實權掌握在烏迭親王手裡,第二年,波尼·篤與烏迭親王之妻通女幹(一個虛君敢去勾引權臣之妻,年輕人找御姐?)被殺,烏迭立波尼·篤之弟努爲君,仍行攝政事。

1640年,努死,烏迭露出了真面目,立自己兒子爲柬埔寨國王,號稱安農一世。

安農一世的非法登位,引發了王室宗親的不滿,1642年,吉·哲塔二世的三太子安贊在占人與馬來人僱傭軍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佔領王宮,殺烏迭,囚安農。

安贊登上王位,爲了酬謝信奉綠教的馬來人與占人,安贊娶了一個馬來女人爲妻,並皈依綠教,改名爲易卜拉欣。

而柬埔寨,是個信佛的國家!

當同樣信佛的華人到達柬埔寨後,得到了民間的極大歡迎,發現華人擁有堅船利炮,更強於之前到來的紅毛番,安贊國王不敢惹華人,雖然心不甘情不願,最終簽訂輸出人口勞務協議,華人再下一國!

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93節喜與悲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52節造船!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457節 我東南軍戰無不勝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19節 郝搖旗對羅季姆·貝伊的禮遇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167節落子(二)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150節 拆城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930節 求援之輕取金邊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440節 新兵一枚之土著本色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1321節 很多槍!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2044節 鐵人軍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513節 匪夷所思的軍令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1081節 法哈德·帕夏的班底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
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93節喜與悲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52節造船!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457節 我東南軍戰無不勝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2019節 郝搖旗對羅季姆·貝伊的禮遇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167節落子(二)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150節 拆城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930節 求援之輕取金邊第1056節 麥斯歐德·帕夏!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440節 新兵一枚之土著本色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1321節 很多槍!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2044節 鐵人軍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513節 匪夷所思的軍令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849節 一聯值百萬第1081節 法哈德·帕夏的班底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