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

實際自江戶保衛戰打響後,無論是幕府軍還是倒幕軍,都是不爽。

幕府軍守城,看到城外敵人如此之多,大有淹沒他們之意,不知道何時破城,讓幕府軍自上而下都是惴惴的,每天惶恐度日。

而倒幕軍攻城,死得多,死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何時天外飛來一槍,就可能小命嗚呼,更可能死得慘,挨黑火藥炸彈炸中,生鏽的鐵釘引起破傷風,發高燒說胡話死得忒不光彩,最慘的是被火油淋着的,燒傷直到現代化的醫學都是個難題……

大家的煩惱不少,打心眼裡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痛痛快快地肝上一場,以求念頭通達。

好了,準備肝了,幕府軍六萬人,倒幕軍則有三十萬,這樣大規模的場面,兩翼的鼓號聲相互都聽不見,放眼看去,也看不見遠處的情況,如此之下,只能各自爲戰,各部都有其主將,事先商議好了戰術和策略,臨時各自應變。

千葉合戰的主角都是大名,他們分散去了各部,騎着馬在隊伍行列之間巡視軍隊,以鼓舞士氣。

看到那些大名騎馬,頗具喜感,這是作爲觀察員呆在幕府軍中的明軍參謀的感受。

江戶時代的武將、戰國大名普遍身材不高,江戶幕府第一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身高只有159釐米,他是屬烏龜的,烏龜的身高不用說,他的前任老闆豐臣秀吉屬猴,矮種猴子身高1.4米;與猴子同高的有本多忠勝,他在日本有着“戰國第一猛將”的稱呼,還被譽爲日本的張飛,可他的真實身高才1.4米左右;戰國名人石田三成156釐米,山縣昌景130釐米,真田幸村不過163cm,武田信玄才162cm,倒是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高有1米7,被倭人稱爲“巨人”!

這樣的巨人在東南國比比皆是,東南國立國將有三十年,前十年還不算好,後二十年出生的兒童營養夠好,吃肉多,吃米多,吃什麼都多,冠甲全球,現在入伍的東南軍的軍人身高均過一米六,一米七的至少佔有三分之一以上,導致東南軍新制戰艦不得不增高!

爲什麼古日本人被稱爲“倭人”?這就是“倭國”的來源,在古意中“倭”同“矮”,意思就是叫日本人爲“矮人”,這真的不是諷刺。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爲窮,吃不上什麼好東西,這個情況不止日本存在,中國歷史上基本也都是這個狀況,但是比日本要好一點,畢竟日本是一個島國,耕地面積有限,與外界交流起來也不方便,深受大自然災害的影響,所以食物來源很不充足,故而才形成了這一奇特的現象。

再怎麼窮,大名們還是有錢的,他們從國外進口了高頭大馬,甚至看不起矮小好用的蒙古馬,這樣一來,騎在那些馬匹上本來就矮,加上披上厚厚重甲簡直就象是一個個的矮冬瓜放在大牲畜上運輸,他們踩着馬奴的背上馬都有點困難,貌似需要多級梯子才能上馬!

他們倒是自我感覺良好,向着部下揮手,部下自然得給面子,衝着他們大聲吶喊,聲浪一陣蓋過一陣。

氣氛很熱烈,明軍參謀們則強忍着不笑,見着他們,還得給他們拍掌致意。

幕府軍的大名們高呼着:“爲大將軍而戰!”

聲音響亮,超出了矮冬瓜們的平時的聲量。

之前他們可沒有那麼地理直氣壯,被重兵圍城,都不知道幕府的旗幟還能打多久。

今時不同往日,大名們對於這場合戰的勝利沒有絲毫的懷疑,他們想的是既要奪得勝利的果實,又要保命,因此都穿上了自中華進口的堅固鐵甲,一些作風穩健的大名,更是套上了足足三件!

兩中華軍工出品的鐵甲,實際上屬於合金甲,堅固結實又輕質,出口的價格昂貴,不過大名們爲了保命,不吝重金購進。

其實,顏常武這次來援,也給幕府帶來一份厚禮,包括有:三千杆倭人常規用的火槍,五十萬發子彈,三千件合用的鐵甲。

所謂倭人常規用的火槍,就是不那麼長杆,直接能夠用上,否則倭人人矮,哪能用得上,拿着華人的長火槍,就是小孩持竹篙,拿都拿不動,更不用說戰鬥。

子彈包含彈丸和彈藥,彈丸也就罷了,中華的彈藥精心製作,侵徹力強,具有相當的破甲力,打起倭人來包保一槍送一個倭人去見他們的天照大神,不亦樂乎。

合用的鐵甲同樣針對矮人的身高,否則拿華人穿用的鐵甲給倭人穿用,實爲銼子穿大衣,就是害他們了。

顏常武幫助倭人殺倭人之心絕對真心,細節都注意到了,德川家綱只覺得這位叔父待他真是太好了,太好了!遂將裝備下發到前軍中。

除此之外,諸大名也得到大禮包一份,分別爲火槍一百杆、鐵甲二百件和一萬發子彈,供他們好好地殺倒幕軍,多殺幾個!

還表示彈藥有的是,請大名名大方用,打完此仗,耗掉的彈藥可以報銷,分文不收!

先前送彈藥,一個“送”字是不用花錢的,戰後還能報銷,同樣不花錢。

豪爽大氣的大明東南王,不愧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哪!

他送米給倭人捨不得,送軍火有夠大方。

除了熱兵器,還附贈砍刀一批,容後再稟。

有了更多的軍火,諸大名神氣活現地在軍前呼喊,勉勵倭軍們“好好打,別丟了自己的臉”,這是說得最多的第二句話。

是的,幕府軍中有一些明軍觀察員,還在接近山頂處設下了御帳,那是大明東南王與德川家綱在邊喝茶邊觀戰,不能讓兩位貴人看了笑話,更不能丟了大將軍的臉!

……

固然幕府軍士氣高漲,倒幕軍士兵們,由於許多都是籤軍,強徵入伍,訓練不足不爲兵,或許能叫做參戰人員們,也是非常亢奮。

因爲他們有了早餐,發一個飯糰,預計中午一個飯糰,並承諾晚上還有一個飯糰。

這對於已經節衣縮食每天只得一個飯糰進肚的倒幕軍的士氣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三個飯糰,吃得飽飽的,足以讓他們賣命。

至於倒幕軍的大名們,也忙着鼓勵士氣,他們同樣穿上了多重裝甲,更顯得身高比例失調,騎在高大的馬匹上,就象幕府軍的大名們,如同一個個矮冬瓜放在大牲畜上被牽着走!

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686節 過大洋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662節 萬馬齊暗中唯周敢戰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115節金銅童子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671節 打城牆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833節 西雷斯馬要摸老虎屁股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53節造船(二)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273節 虜帝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1934節 鄭柞的雄心第1273節 虜帝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276節 東南王遠勝燕王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第1744節 爲何反?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1656節 行途中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329節 東南王徵倭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
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686節 過大洋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662節 萬馬齊暗中唯周敢戰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568節 中國人無處不在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115節金銅童子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671節 打城牆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833節 西雷斯馬要摸老虎屁股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358節 漠南蒙人不好過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53節造船(二)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273節 虜帝第1041節 藉口有了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1934節 鄭柞的雄心第1273節 虜帝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247節 高一功到任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276節 東南王遠勝燕王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第1744節 爲何反?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1656節 行途中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329節 東南王徵倭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