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

攤丁入畝不算新鮮,實質上來自於“一條鞭法”。

明朝中期之後,土地兼併嚴重,那些什麼藩王啊、勳貴啊、官老爺啊、秀才以上的讀書人啊等等,他們是不用交農稅的,家有良田千萬畝,分文稅收不交!

官府收不上稅,唯有拼命壓榨那些沒有免稅權的農家,如此引發了劇烈的社會矛盾。

朝廷見不是路,當時的嘉靖皇帝琢磨着新法子去掙點銀子花用,推行了“一條鞭法”,由大臣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但實行起來困難重重。

首輔張居正於萬曆九年(1581)推廣到全國。新法規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爲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張居正此法給大明續命,朝廷稅收不斷增加,國庫充裕,史書稱“太倉慄可支十年,庫積金四百萬兩”,萬曆朝的“三大徵”打的是錢糧,張居正居功至偉。

但他的方法,得罪了普天下的既得利益者,不會有好結果。

張居正人走政息,東林黨瘋狂地清算,張居正死後家族遭遇迫害,子孫凍餓而死!

至於“一條鞭法”,想都不用想,直接廢除,當我大東林黨的稅是這麼好收的?!

所以東林黨的戰鬥力可怖,攤作他們一羣瘋狗也似地撲上來,顏大少也怕,先發制人,幹掉東林黨再說。

至於顏常武的攤丁入畝,是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更進一層,除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爲一條之外,針對“一條鞭法”的弊端:丁銀(人頭稅)和田賦仍是兩個稅目,現在土地兼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窮丁、無地之丁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按丁徵收丁銀,貧苦農民就會無力承受,這不僅使國家徵收丁稅失去保證,還會由於農民畏懼丁稅流亡遷徙、隱匿戶口等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東南亞,情況好得多,所有的土地都歸東南府所有,東南府將土地交由農民小戶和大種植園耕種,如果不種地或不開發,就收回土地,按土地收稅,不按人頭,不存在土地兼併的問題(類似天朝的情況,土地歸國家)。

南明情況則不一樣,顏常武不能沒收所有的田地來搞土地改革,那麼就乾脆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稅)廢除,而併入土地稅,實行有土斯有稅,誰有田地就交稅的原則,那些窮丁、無地之丁就不用交稅了!

顏常武得意洋洋地指出道:“攤丁入畝結束了地、戶、丁等賦役混亂的現象,完成了人頭稅併入財產稅的過程,徹底廢除了自西漢以來的人頭稅;由於徵稅的對象是土地,官府放鬆了對戶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對活躍商品經濟起來推動作用;

無地少地的農民擺脫了丁役負擔,不用擔心丁稅,就不會造反了,他們不再被強制束縛在土地上,可以去經商和打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至於“火耗歸公”,明朝官員的收入不高,州縣官員不能借以維持生活,於是有所謂“火耗”。火耗又稱“耗羨”、“羨餘”是正稅之外無定例可循的附加稅,也是默許州縣官在收正稅之外加徵銀兩。

州縣地方官員在得到這筆收入後,除滿足自己使用,層層進貢,至省級官員,又成爲孝敬到京城官員,乃是“炭敬”、“冰敬”等。

朝廷降旨實行耗羨歸公,同時各省文武職官員於俸銀之外,增給“養廉銀”。各省根據本省情況,每兩地丁銀明加火耗數分至1錢數分銀不等。耗羨歸公後,作爲政府正常稅收,統一徵課,存留藩庫,酌給本省文職官員養廉。

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徵稅權力,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的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有積極作用。

打一巴掌給一個棗子,特創的養廉銀大幅提升官員們的收入,如兩廣總督熊文燦的官俸收入爲400兩銀子,養廉銀高達5000兩銀子,總兵高傑官俸收入爲200兩銀子,養廉銀爲2500兩銀子。

更猛的就是土地階梯式收稅,天底下大大小小的地主們,他們看到或者聽到朝廷的詔令,無不發出陣陣絕望的哀嚎。

“地主收佃戶地租不能超三成!

農稅依地而納,百畝田以下的門戶二十稅一,一百畝到五百畝之間的十五稅一,五百畝以上的一律十稅一!

除實封的勳田之外,一概交納農稅!”

具體來說,某位大明親王按律封地萬畝,則該萬畝免除農稅,但該位親王其餘的土地,例如還有十萬畝,則按十稅一來收稅。

以前,親王憑藉權勢,官府不敢向他收稅,那十萬畝是免稅的,現在就不能免稅了。

同樣地,一生潦倒,老年中舉的某範舉人,在中舉後,別人向他投獻五百畝土地,之前也是免稅的,現在同樣不能免了。

反正國家給權貴們的封地按實封免稅,實封之外,一概收稅。

可想而知,這樣的改革是相當地猛烈,顏常武比張居正還要張居正,徹底地站在了藩王、勳貴、官老爺、讀書人的對立面。

“一個海賊頭子能幹出什麼好事來,顏常武喪心病狂!”

“這不是動搖大明的統治嗎?東南公名爲明臣,實爲明賊!”

“姓顏的不傻,他這麼做,是想讓更多的人口到東南亞去!”

“我想念東林黨了!”一位官員幽幽地道。

大家猛醒,東林黨是抗稅老手,他們要是在的話,噴發的口水可以把東南國公府給淹沒,任由顏常武的大炮再厲害,也架不住口水。

可惜時光不能倒流,東林黨不在了,大家爲先前的鼠目寸光而後悔莫及!

之前東林黨倒黴時,大家還開心地落井下石,幸災樂禍地想由他們負責皇帝死難之事,我們沒有責任,多好。

當斯人已去,才發現他們的好處,其它文官可沒有東林黨的“戰鬥力”!

打倒了東林黨!

再取消掉科道官員的“風聞奏事”權利。

大夥兒不由得心中寒意大盛,姓顏的海賊頭壞透了,步步爲營,制大家於死地!

……

靜室裡,顏常武與孫承宗對坐飲茶。

發現孫承宗對於推行他的三項大項消極,孫承宗是朝政中不可或缺的好助手,顏常武特地約他談心,以釋他的心結。

孫承宗長嘆一聲道:“領袖你是不世出的奇人,我自追隨你以來,對於執行你的政策不遺餘力,但今天看來,你這三項大政操之過急了!”

“是的,大明土地兼併現象極爲嚴重,只是現在新朝初定,人心思穩,官員亦未完全部署到位,大動干戈,實屬不智!”孫承宗遺憾地道。

顏常武則用一句話來回答道:“我日暮途窮,唯有倒行逆施!”

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330節 他先上,我就來!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1828節 荷蘭艦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656節 行途中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57節 懲治不義行動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037節 大神神像事件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77節天命在我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1673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二)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800節 皇帝呷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045節 抓壯丁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618節 過癮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42節女神養成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1657節 對岸有堅城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
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330節 他先上,我就來!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1828節 荷蘭艦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656節 行途中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57節 懲治不義行動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037節 大神神像事件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77節天命在我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1673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二)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800節 皇帝呷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045節 抓壯丁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618節 過癮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42節女神養成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1657節 對岸有堅城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