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豐收的季節

顏陳兩人定睛一看,卻是英國人斯蒂芬,這傢伙是個炮術教官,同時兼任英國駐東南府的貿易代表,知道白糖新產,關鍵是看到東南府的白糖純潔、白淨,顆粒結實,完勝所有的蔗糖,他立即跑來要求全額收購!

有他們賣炮的交情在,明年還有兩艘,顏常武慷慨答應雙方合同一訂五年,英國人包銷。

頭一年,英國人就在臺灣購進了30000擔的白糖和1000擔冰糖,之後逐漸增加,卻照樣有多少收多少,令人驚奇。

據英人解釋,他們購進白糖,實際上並不銷售回英國本土,而是在印度洋一帶消化掉了,主要是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沿岸國家,那裡有不少的綠綠國度,加上印度土邦(其實當時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國家,說的是一個地理)、還有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奇人,他們的胃口很大,白糖銷量很好(誰都喜歡吃糖啊)。

其實南洋和印度洋地區也合適種植甘蔗,但那時英國佬沒對那些地區控盤,而各地民衆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大肆種植經濟作物甘蔗呢。

若果給英國佬佔據廣大地區,則可以進行調配,比方說這塊地區光照強,多種甘蔗,另一塊地區種糧食,把出產的糧食送到種甘蔗的地方,如此大家都有糧吃,不會鬧饑荒,英國佬的統治可以持久,又能獲得白糖貿易的收入。

此時東南亞、印度洋還辦不到東南府有體系,三分之一田地種甘蔗、三分之一田地種稻米、三分之一田地種雜糧、青菜瓜果什麼的,作爲主食的稻米供應充足,自然敢種甘蔗。

再退一步來說,即使是那些地區種起了甘蔗,比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甘蔗產量高(兔子種地說他是第二,就沒有誰敢稱他是第一),質量也比不上東南府的白糖質量高。

而東南府除了每年猛增了幾十萬兩白糖和冰糖銀子進賬之外,又將紅糖和少部分的白糖、冰糖給賣到大陸,也有十幾萬兩銀子收入,收入非常穩定,果然是甜蜜的事業。

如此一來,東南府有了自己出口拳頭產品!

不僅如此!

甘蔗一身都是寶,除了白糖,在生產白糖的過程中,會產生“糖蜜”,是製糖工業將壓榨出的甘蔗汁液,經加熱、中和、沉澱、過濾、濃縮、結晶等工序製糖後所剩下的濃稠液體,俗稱糖稀。

它含糖量達40以上,但不合適人類食用,外表不討喜味道也不好聞。可充當液體能量飼料,餵給牲畜吃,消化吸收快,例如給奶牛吃喝(添加到飼料裡),可以增加奶牛牛奶的產量和質量,讓豬吃了可以增重。

但糖蜜的大用途是顏常武用來生產“朗姆酒”!

朗姆酒是英文Rum的音譯,是以甘蔗壓出來的糖汁或糖蜜爲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而生產的一種蒸餾酒。酒度40度,一般不甜,也有加糖的。酒液淡黃,香型突出,沒有衝刺口味,餘香長久。酒精含量45左右。此種酒的主要生產特點是:選擇特殊的生香(產酯)酵母和加入產生有機酸的細菌,共同發酵後,再經蒸餾陳釀而成。

朗姆酒屬於世界上消費量最多的酒種之一,起源於盛產甘蔗及蔗糖的地區,如牙買加、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圭亞那等加勒比海的一些國家,其中以牙買加、古巴生產的朗姆酒最有名。

現在嘛,顏常武憑藉着他做過的一期蔗糖生產節目的記憶,組織釀酒師傅生產朗姆酒,這個不難,中國人畢竟是喝酒的祖宗,生產出來的朗姆酒。

他之前在月港買過不少合用的酒具,經過加工,做出成套的釀酒器具去釀酒。

此時生產出來的朗姆酒比較粗糙、衝辣、後苦味重,除了老酒鬼敢喝之外,一般人不能喝。

紅毛番的作法是原酒放在白橡木桶老熟陳釀,普通酒期爲3~6個月,優質酒9~12個月,也有3~10年的郎姆酒。

成熟後即可取出勾兌,成品酒酒體無色或金黃色。

中國沒有白橡木,遠遠地進口不現實,顏常武哪捨得給錢給紅毛番買木頭?他很老練地使用“中國橡木”即柞木酒桶裝朗姆酒,柞木與橡木同科,質地接近,可以用來濫竽充數。

但酒味不及白橡木桶出的酒好,此時可以添加其他風味添加劑以改善口感。如加入桂皮、生薑和丁香,與最終得到的朗姆酒相混合,並浸泡1-2個星期。

味道還是不錯的!

英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收購了不少朗姆酒,但主要大頭卻賣給了大陸!】

無它,出產量大,價格也相對便宜。

在大陸,絕大多數的酒廠辦不到象顏常武有這麼大的原料來源!

用糧食釀酒?

那會被太公用柺杖打的!

由於氣侯進入了小冰河時期,大陸那邊糧食長年歉收,糧食都不夠吃,還敢用來釀酒?

導致酒的產量嚴重減少,可酒鬼是不減少的。

甚至更多,畢竟一醉可以解千愁嘛。

此時朗姆酒進入大陸,量大價低,且它的銷售以“藥酒”作主打,國人最喜歡進補,尤其冬天喝上一口,本來酒烈,加上藥材的功效,嘿,渾身暖和,爽就一個字!

東南府與明國開戰,但是在諸多明國堅定的愛國者的保駕護航下,朗姆酒成功地進入了大陸地區。

先在福建銷售,再往北,進入江浙,到河南河北山東,最後被當時的晉商給賣給了老野豬皮的族人,所到之處,深受歡迎!

很快就風靡大陸,一年得銀又是幾十萬兩!

……

臺南說實在話,很不繁榮,整個東南府認真說來都是顏常武的佃農和長工,爲他工農業服務,爲他當兵打仗。

而商業是他壟斷的。

不過呢,近段時間來,臺南大街上擁來了不少生面孔的外來商人,他們臉色焦慮地把臺南大街的一個行政中心給擁滿了。

他們需要購買出海貿易的令旗!

一面二千銀元!

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243節 夜茶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40節揚旗稱霸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283節 從軍記之要講中國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2094節 退兵第597節 航行中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990節 喀什何去何從?第1699節 測試第1618節 北海!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351節 幕府戰術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677節 北美洲開發總公司成立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442節 我們都是剎帝利!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2052節 壯行酒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人物、年代大事記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
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1262節 朱由榔的眼淚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243節 夜茶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40節揚旗稱霸第696節 準備再準備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511節 不殺老頭了吧?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283節 從軍記之要講中國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2094節 退兵第597節 航行中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990節 喀什何去何從?第1699節 測試第1618節 北海!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351節 幕府戰術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677節 北美洲開發總公司成立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442節 我們都是剎帝利!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2052節 壯行酒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人物、年代大事記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