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

遠處道路上塞滿了土耳其騎兵,浩蕩如一條黑色的長河在向他涌來!

數目不知道有多少,自己這三百多人如果沒有營壘保護,都不夠他們塞牙縫的。

和許多人一樣,普特諾克百思不得其解,不由想到:“不是說土耳其人撤退了嗎?爲什麼他們還有這麼多的軍隊?”

後來,歐洲人才知道,土耳其的主力部隊確定撤退了,留下來的部隊採取一人三馬的方式進行快速機動,同時不斷地改變旗號,給了歐洲人一個錯覺,好象土耳其人到處都有,實際上相隔百里地擊潰不同歐洲人的土耳其部隊就是同一支。

一時間普特諾克有點恍惚,此時有人撲到他身邊,正是親兵伯坎南,小夥子着急地問道:“大人,您的命令?!”

普特諾克往回頭往下一看,營壘內鬧哄哄一片都是人,喊叫聲四起,叫着嚷着,顯得有點混亂。

“讓各個軍官整隊,登牆,到達各自指定的位置去,準備戰鬥!”普特諾克沉聲道。

伯坎南飛快地沿着營牆跑起來,一路招呼過去,於是一支接一支的小隊登上了牆頭,伏在牆垛上往外望。

他們的燧發槍盡數上膛,隨時可以擊發。

東西方的交流溝通在大航海時代日益頻繁,軍隊也深受影響。

長期以來,由於科技不過關,西方軍隊一直使用火繩槍,雖說效率低,但比他們坑爹的燧發槍更好用。

燧發槍傳到東方後,被華人發揚光大,他們改進了燧發槍,讓它變得可靠,之後大量裝備。

歐洲工匠們得到了華人燧發槍實槍後,他們可是鼻祖,技術難題迎刃而解,於是歐洲軍隊也廣泛裝備了燧發槍。

牆下則有近百人的預備隊在排隊,他們都準備好了兵器,戴好頭盔,必要時上牆助戰。

營壘不大,每面五十人,總人數不過三百,而敵人出動的騎兵有三千?五千?甚至更多?

奧地利人畏懼敵人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戰鬥之心!

“爲基督而戰,消滅異教徒!”正是奧地利人的堅定信念。

堅固的營防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就算是死,也要讓那些異教徒付出慘重的代價!

“點烽火!”普特諾克吩咐一名士兵道。

那個年輕的士兵依令爬上一個高高的哨樓,在裡面把一個油壇“哐”地砸碎在一塊金屬盆上,將火把一扔,盆子裡的油着火冒煙,很快就是筆直一條煙柱向上。

士兵接連砸碎了三個油壇,點起了三注狼煙烽火,一注煙表明敵人一百人左右,二注煙表明一千人,三注煙表明敵人很多,多到數不清。

不久後,營壘西面的遠處也有狼煙烽火升起來,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把敵情警報向後方傳遞。

奧地利人緩緩而行,建設軍政顯示出效果來!

這樣做效果比起用騎傳更快更好,畢竟二三個騎兵往後方傳遞信息時很容易被截殺,但是想攻破一個營壘不讓他們發出警報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以往,土耳其人以精幹小隊潛入敵後,截殺白皮的信使、斥侯,讓他們沒有了耳目,各處失去聯繫,從而製造戰機。

可是對於奧地利人,此計不售,也就沒有亂了陣腳。

土耳其人殺至!

紅色新月旗映入奧地利人的眼中,讓他們分外的痛恨。

奧地利人與土耳其人廝殺得十分慘烈,要不是奧地利人抵住了土耳其人,歐洲就危險了,但奧地利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土耳其騎兵非常多,看上去彷彿外面都是人!整個堡壘被人潮洪水圍在了中間一般。

“胡胡胡……”弓弦聲大作,騎兵當空拋射箭枝,天空爲之一暗!

“奪奪奪……”箭矢落下,釘在各處,沒能造成多大的傷亡。

奧地利人幾乎人手一個盾牌,而且營牆上大量搭起了防火防爆棚,這種棚子用木板搭起來,混合了草和泥土,有一定的防護力,箭矢難穿,就算落下,也耗盡動能,殺傷力不足。

接下來就是一枚枚點燃着導火索的黑呼呼的東西扔過來,黑火藥炸彈!

轟隆!……

爆炸聲此起彼伏,空氣中一股嗆人的硝煙味兒,迸飛的鐵釘與彈丸給奧地利人造成了一些損傷,但無人被炸死,嚴重者頂多是腦震盪暫時失去戰鬥力而已。

爆炸很快就平息下來,土耳其人光顧着放箭,沒有再扔炸彈。

別看華人開槍打炮扔炸彈不要錢一般,那是華人土豪有錢,同時有大量人力製造火藥,生產的效率也高,其餘國家根本做不來華人那麼地敗家。

箭矢依舊不斷射來,營壘卻是非常安靜,奧地利人沒開一槍沒發一箭進行還擊。

普特諾克早就作出指示:“等敵人越過壕溝時我們就開槍,沒有命令不能開槍!”

號角吹動,震撼人心,隨着旗幟轉移,大票土耳其騎兵接近了奧地利人的營壘,持着的一面金色大纛上掛了三撮馬尾巴,表明來將身份尊貴。

帕夏是奧斯曼帝國軍事高官,他們持有掛着馬尾巴的旗號,分爲三個等級,分別是三撮、兩撮或一撮,正是突厥-蒙古的傳統。

在戰時,持有者會展示在他們的軍旗上,以展示其軍事權力。只有蘇丹可持有四撮馬尾,持三撮馬尾的來者正是維齊爾素卜哈·帕夏。

他看着對方刺蝟一般的營壘,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別看奧地利人的營壘不大,但要耗費騎兵的生命去攻擊營壘,哪怕是一百名騎兵,素卜哈·帕夏一點都捨不得!

不同於以往的家大業大,主力撤退,土耳其人是賣少見少,無力揮霍。

一名軍官上前稟道:“他們一直沒有還擊!”

沒錯,土耳其人百般挑逗,甚至用半生不熟的奧地利語將基督毀罵,說基督是在馬屎裡出生的,也未能激怒那些奧地利人!

“費迪南大公的兵,還真的是不容易對付!”素卜哈·帕夏微嘆了一口氣。

他用望遠鏡觀看那座小小的營壘,最終沒有下令讓騎兵下馬進攻,而是圍而不打,看看能否圍點打援。

以往幾千,上萬的歐洲白皮,他都敢於進攻,因爲他知道必有收穫。

但對於敵人戒備森嚴的營壘,哪怕才區區幾百人防守,他沒有進攻!

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2094節 退兵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945節 海盜,快到我的碗裡來!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099節 偷水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904節 開心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767節 拖手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146節東南艦隊與福建水師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351節 殺,不殺!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846節 過關第1671節 打城牆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70節落子(五)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2019節 郝搖旗對羅季姆·貝伊的禮遇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463節 肝圖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250節 破火船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210節 兄弟倆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
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2094節 退兵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945節 海盜,快到我的碗裡來!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099節 偷水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904節 開心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767節 拖手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077節 安排事務第146節東南艦隊與福建水師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351節 殺,不殺!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846節 過關第1671節 打城牆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70節落子(五)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2019節 郝搖旗對羅季姆·貝伊的禮遇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463節 肝圖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159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250節 破火船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210節 兄弟倆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