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明算

曾逸書只是爲黃履莊感到不值,在他看來,明算只是小道,以黃履莊的才華走正途更爲合適。可惜,像黃履莊這樣的人才清廷不用,不僅屢試不中,更因黃履莊平日裡喜愛擺弄些小玩意,研究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常常被人視爲不務正業,從而受到嘲笑。

如不是黃履莊如此蹉跎半生,又怎會在年過五十的情況下冒如此風險南下應考呢?假如他這一次再考不中的話,或許黃履莊就徹底心灰意冷,再不做此想了吧。

實際上,曾逸書何嘗不也是如此,古人常言三十而立,如今曾逸書早就年過三十了,少年時的神童之名在鄉間早就成了笑話,如不是信念支持他的話,也許也早就放棄了科舉此路,同其父一般在鄉間教書爲生,了卻此生了。

他們兩人,無論一個來自揚州,另一個來自湖南,冒如此大的風險就是爲了做最後一搏。相比清廷,大明的科舉錄取率更高些,對於士子的求仕也更寬鬆些,更重要的是,現在大明相比大清更有朝氣和活力,而且大明和大清本質不同,大明纔是真正的中華正統,作爲一個真正讀書人,在蠻夷和華夏之中何棄何取,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麼?

半月後,大明的第二次科舉正式開始了,曾逸書和黃履莊提前一日離開龍泉寺來到城中,找了個地方臨時借宿了一晚,第二日的凌晨,他們和其他許多士子一般,帶着早早準備好的筆墨紙硯、乾糧、飲水等物品,還有表示自己應試身份的“准考證”,來到考場外,跟隨着指示和人流各自依此如內。

“兄長,祝應試成功,我們考完再見!”在考場門口,由於四科的分類不同,考場是內部是分開的,進士科屬於大科,所佔的考區是最大的,而黃履莊參加的明算科在另一邊,即將要分頭進入考場,曾逸書正正衣冠,對黃履莊行禮道。

“祝賢弟馬道功成,考完再見!”黃履莊同樣鄭重其事地行了個禮,隨後提着放着東西的籃子朝着明算科考場而去。

明算科這一次參加的人數並不多,四千多應試士子中,除五百多人蔘加武舉外,明算和明法兩科加起來也不足三百人,而且其中大多都是年長的士子,也許是因爲走進士科屢戰屢敗,這些人中都覺得再考進士或許也是考不上,倒不如在這兩科上碰碰運氣,或許可行的打算吧。

不過事實的確如此,年輕的士子向來心高氣傲,所謂文無第一,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讀書人誰都有着一股子傲氣,雖說大明這些年在民間不斷用各種方式體現明法和明算的地位,試圖拉攏更多的士子投考這兩科,而且這兩科凡是考中的人,一般來說授官並不差,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進士科出身的起步更高。

可事實上,人們心中對於進士第一的想法根深蒂固,如果說同樣兩個讀書人,一個進士出身,另一個卻是明法或者明算出身,其社會地位有顯著的不同。

但這些,對於黃履莊來講並沒什麼顧慮,他如今只想好好地考這一場,無論中還是不中,也算了卻了自己的心願。

除考試內容不同外,明算科的科考程序和進士科完全一樣,在經過嚴格的搜查和核對身份之後,黃履莊終於走進了考場,順着自己的號碼找到了所在的考室。

進了考室後,把筆墨紙硯這些先一一拿出來在隔板上放好,而其他物品暫時放早一旁,隨後很是平靜地開始研起了墨,同時耐心等待考試的開始。

大約半個時辰後,隨着吉時一到,科考終於開始了。試卷發下後,黃履莊打開看了一眼,這一眼下去讓他稍稍一愣。

黃履莊是參加過清廷科舉的,雖然他接連幾次都未考中,但對於科舉的內容並不陌生,而像大明的明算科考還是頭一回,原本他只是以爲類似於進士科的內容,寫篇八股文再加些其他的,最後再出道關於明算的題目也就差不多了。可誰想大明的明算科完全不同於他的想象,一張考卷中,題目是密密麻麻,粗粗算下來居然有近五十條,這些題目中每條都牽涉到明算運用,難度極高,不懂着,僅看着題目中密密麻麻的甲乙丙和三五六、百千萬等等數字就得頭暈。

“嗚呼!這些是何物,爲何一個個字老夫全看得懂卻連起來怎麼都瞧不明白?是誰?究竟是誰哄騙老夫明算科容易的?這……這不是要了老夫的命麼?”

在離的不遠的一個考房頓時傳出了一陣悲哀喊聲,緊接着就有着嗚嗚的哭聲又傳來,恐怕是一個根本就不懂明算的老士子打着考明算混一官半職的美夢破裂,所發出的悲哀吧。

其餘士子,看到這些考題也臉色發白,雖未像那位老士那樣當即痛哭,但心中也如吊了個秤砣一沉到底。還有些人,應該是懂些明算的,但在這些題目前拿着筆桿子苦苦思索,許久無法落筆……。

倒是黃履莊卻絲毫沒有變色,相反當他看到這些題目時愣了下後就饒有興趣地細細看了起來,看完幾題,他的臉上甚至露出了興奮的表情,這興奮並非是對於能看懂題目感到的興奮,也不是因爲他比其他士子在明算中更強而興奮,而是這些題目讓他感到了濃厚興趣,就像是一個絕頂的廚師遇到了平日難得一見的食材般那麼興奮,其中有些題目出的更令他拍案叫絕。

大明第二次科舉,朱怡成尤其重視,從開考當日起就密切關注着考場動靜,至於考場那邊,也有朱怡成派去的人盯守着,一方面是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是隨時把考場的動態傳到朱怡成這裡。

考場百態,幾千士子,當然有發揮好發揮差的,無論是在考場內還是考完後離開,各種各樣的狀態都有可能發生。

有的,在考場內由於緊張而暈倒,有的因爲答不出題而顛狂……至於考完後,各士子的反應就更多了,有的痛哭,有的捶胸頓腳,還有的像瘋子一般狂笑,當然更多是忐忑不安,不知自己究竟是否能中,也只有少數考的不錯的人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

考完之後,士子離開,但各考官暫時還不能走,爲避免舞弊依舊是封院的,各考官要完成閱卷評分後一系列的工作纔算真正結束。

這一日,朱怡成處理完公務,詢問了一下閱卷的情況,當得知今天是最後一日閱卷,再過幾個時辰就得完成後,一時興起決定去那邊看看。

當朱怡成來到考院的時候,雖已天黑,但考院中依舊燈通明,主考官鄔思道正在主考房內,而其餘考官也各司其職正在忙忙碌碌。

第一次科舉考試,主考官是廖煥之,鄔思道只是進行協助並未實際掛名,但這一次開考科舉,廖煥之以他已擔任過主考官爲由推辭了這個差事,所以朱怡成就讓鄔思道出任主考。

聽聞朱怡成來到,鄔思道連忙站起,取過放在一旁的柺杖準備出門迎接,但剛剛走到門口,朱怡成就到了。

“臣未能及時出迎,還請皇爺恕罪。”

“鄔先生說哪裡的話,先生腿腳不便,這些日子本就辛苦先生了,朕今日也是臨時興起過來看看。”

朱怡成和鄔思道之間既是君臣也是師友,平日裡本就沒太多規矩,鄔思道當即笑着連道不敢,隨後請朱怡成進了屋。

走進屋子,一眼就看見擺在大書桌上的考卷和一份名錄,其中名錄還未完成,這要等全部成績出來後再由鄔思道審覈後逐一排定,然後再報朱怡成以確定最終名次。

“此次四科開考,除武科外,進士、明法、明算三科情況如何?”武科的考試不一樣,而且武科的名次決定比較直觀和簡單,所以眼下由董大山主持的武科已經全部完成,眼下只剩鄔思道負責的這三科。

向朱怡成拱了拱手,鄔思道說道:“今年科舉其人數比當年要多一倍,而且各士子也比當年要強不少,臣在此先恭喜皇爺了。”

朱怡成笑着擺擺手,的確這次科舉雖然沒有第一次那麼有歷史性,但是卻體現瞭如今大明的國勢,不僅士子多,士子的素質高,更重要的是還吸引了一些清廷控制區的士子前來應試,這足以證明大明的正統。

各自坐下,朱怡成詢問了下關於各科士子的情況,鄔思道先挑了進士科說,進士科考的好的士子不少,其中有才華的也有好幾個,目前其中四人是最出挑的,鄔思道剛纔正在審閱這四人的考卷,以確定他們的排位。

“皇爺要否看看他們的試卷,給臣一些建議?”

朱怡成搖頭道:“這就不必了,你是主考官,朕不便插手這些,等名單確定後朕在看吧。”

實際上,朱怡成根本就不想去看進士科的考卷,要知道他的八股文水平糟糕的很,作爲一個擁有後世知識的人,算上幾道數學題,講解牛頓三大定律,再寫幾個化學方程式還馬馬虎虎,寫篇古文什麼的可難爲他的。

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八十七章 水師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小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舉拿下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戰(7)第十四章 監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博果鐸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七百八十三章 行子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五百八十四章 王樊的苦惱第六百七十九章 誅九族第九百四十五章 修文楊寒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墜落的勇士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一件大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遊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九百二十九章 兒女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二十章 走風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九百四十三章 生路?第一百一十章 喜洋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西班牙人在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八十章 提議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六百五十二章 憤怒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一千九十九章 農曆生日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五十九章 伏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用兵?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八百四十章 無聊的老馬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十五章 定君臣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閒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三百一十六章 搶購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駒第六百六十五章 風暴中心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九百七十三章 策略的調整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緬甸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
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八十七章 水師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小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舉拿下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戰(7)第十四章 監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博果鐸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七百八十三章 行子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五百八十四章 王樊的苦惱第六百七十九章 誅九族第九百四十五章 修文楊寒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墜落的勇士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一件大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遊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九百二十九章 兒女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二十章 走風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九百四十三章 生路?第一百一十章 喜洋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西班牙人在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煞費苦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八十章 提議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六百五十二章 憤怒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一千九十九章 農曆生日第四十一章 杭州大戰7第五十九章 伏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用兵?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八百四十章 無聊的老馬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十五章 定君臣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閒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三百一十六章 搶購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駒第六百六十五章 風暴中心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九百七十三章 策略的調整第一千八十六章 東西兩北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緬甸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八百零八章 地動山搖第五百零七章 猛攻銅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