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

“何大人,此次琉球歸附,何大老勞苦功高,等回朝后皇爺必有重用,在下在此先恭賀何大人了。”

當下午宴會後,負責傳旨的鄧秉同何顯祖喝着茶,笑容滿面地鄧秉對坐在對面的何顯祖道。

“爲皇爺辦事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說到琉球之事,那也是我大明威澤四海,皇爺聖明所至,區區我等何來什麼功勞。”

“哈哈哈,何大人說的好,來來來,我們以茶待酒,祝我大明萬年,聖上萬年!”

“自當如此!”何顯祖笑着舉起茶盞,兩人同時一飲而盡,隨後放下茶盞對視大笑起來。

何顯祖雖然久在海外,但他的官職不低,如今已官居禮部尚書,雖然這並非本職,但他的本職卻是左侍郎,從這點來講相比汪景祺還稍高一頭。

在琉球立下如此大功,等他回到大明受重用是必然的,說不定直接執掌禮部的可能很大。現在禮部是軍機大臣廖煥之管着,軍機大臣雖然類同內閣,但實際上本職並不高,就如同前明時期的內閣閣老一般,他們權重但官職低,一般閣老的品級也就是四品而已。

後來,隨着內閣的日漸重要,皇帝除封內閣閣老爲大學士外,還有閣老兼六部差事的慣例。雖然現在內閣已被軍機處所替代,但這個規矩卻依舊延續了下來。

不過算算時間,廖煥之當首席軍機也好幾年了,退出軍機的日子近在眼前,等到那時候朱怡成必然會重新調整之前幾位軍機大臣的本職,所以說何顯祖回大明後接替尚書之職的可能性很大。

禮部雖說不起眼,管的也無非是一些尋常事,相比掌握錢糧的戶部、管理軍隊的兵部還有手握刑罰的刑部還有號稱天官的戶部,和眼下炙手可熱的工部而言,禮部顯得不那麼突出。

但要知道,在六部中真正清貴,或者地位最高的恰恰就是禮部。禮部尚書之職非重臣不能擔任,這也是廖煥之會擔任此職的重要原因。

一旦成了禮部尚書,何顯祖就極有可能是下任軍機大臣的熱門人選。對此鄧秉是心知肚明,再說他作爲掌管通事處,在之前同何顯祖一直有所交往,雙方合作也頗爲愉快,如果何顯祖能真的入軍機,這對於鄧秉來講是一件好事。

同樣,何顯祖也是如此,鄧秉的職位雖然不高,但他清楚通事處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更重要的是在朱怡成心裡,鄧秉恐怕要比張冉更爲信任。畢竟鄧秉曾經是當過朱怡成秘書的人,更是他一手放在通事處位置上的,如果不是心腹又如何會這樣做呢?

相比其他臣子,說句實話何顯祖的優勢並不大,要知道他可是降臣,而且並非一開始就投靠朱怡成的降臣。在琉球還好,作爲全權大臣他不需要顧慮其他人的想法,可一旦回到朝中就要面臨許多問題。

當了這麼多年的官,何顯祖自然清楚這點,能夠拉攏鄧秉成爲盟友,對於自己來講並不是壞事,這也是他爲歸國所做的一些準備。

在雙方都打着交好對方的想法下,兩人交談甚歡,同時聊了許多。當然,他們所說的大多隻限於如今琉球的一些事,至於對朝中情況什麼的只是一帶而過。就算是盟友,有些防備也是必須的,像他們這樣的官員於人說話留三分早就成了習慣。

正談得興起,只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兩人頓時朝着門口方向望去。

這時候,只見一個通事處的官員急急而來,鄧秉有些意外,下意識地向他看去。

“大人,新明那邊來船了。”那人來到鄧秉身邊壓低着聲音道。

“新明來船?”鄧秉先是一愣,這琉球是大陸至大洋的中轉地,隨着海貿的展開,無論是至日本或者前往新明船隊都會在琉球經過,現在大明和新明之間的航運已經趨向正常,平日裡每隔十天半月就會有船隻來往其中。

所以說,新明有船來琉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鄧秉很清楚自己的屬下肯定不會僅僅因爲新明來了船就找自己,那麼肯定是有什麼要事。

回過神來,鄧秉頓時使了個眼色,然後起身笑道:“何大人,實在抱歉,突有公務在身,在下先行告辭。”

“無妨無妨,我送送鄧大人。”何顯祖自然是聽到了剛纔那句話,但他卻裝作不知,畢竟他清楚通事處是幹嘛,有些事不知道反而比知道更好。

把鄧秉送出了門,何顯祖這纔回轉,可他剛坐下還沒一會兒,大明琉球駐軍參將龐泯急急找了過來。

“卑職見過大人。”龐泯是潘夢園的愛將,之前曾經擔任新明新城的駐軍校尉,後來因在新明立功後被調回本土,去年的時候,兵部和總參謀部對琉球駐軍進行例行調動,由於龐泯原本就在琉球呆過,對於當地情況熟悉,再加上海軍方面的大力推薦,所以就由龐泯替換之前的駐軍將領。

“龐將軍怎麼來了?”何顯祖連忙問道。

“卑職前來是告知大人一聲,新明那邊出事了……。”龐泯神色嚴峻道。

“什麼!”何顯祖頓時一驚,他猛然就想到了剛纔通事處來人的情況,瞬間就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

作爲大明在琉球的全權大臣,何顯祖的權利很大,至少現在在大明朝廷還未正式向琉球派遣官員,進行直接開府設衙管理前,他這個全權大臣依舊掌握着整個琉球的的軍政大權,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地方駐軍的權限。

雖然說,大明如今文官和武將之間的權利劃分涇渭分明,可這是在大明國土內部,而在外藩的情況下,朝廷爲了避免雙重管理導致的政出多門,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所以都會指派一個最高官員進行總制。

這種情況基本和總督制差不多,當然所謂的文官對駐軍有管轄權,或者統兵大帥對地方有治理權,這其中也並非沒有絲毫,其中的權利劃分還是有區分的,不過這種區別在一定程度上依舊能夠體現他們的權利,這對於正常情況來講已經足夠了。

龐泯作爲駐軍將領,肯定是新明那邊的軍方有什麼消息傳來,而他接到情報後自然是第一時間要彙報給上級,也就是何顯祖了。

當即,何顯祖讓他趕快說新明那邊究竟出了什麼事,當得知新明在不久前因爲推進迅速,其領土過於深入,最終和在北美的法國人勢力範圍接觸。而那時候,英國和法國正打得不可開交,突然出現的大明軍隊令雙方都是一驚,而很快當英國搞清楚了這支突然出現的部隊是明國人後頓時大喜過望。

至於法國那邊,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支部隊是敵非友,更讓法國意外的是明軍出現的方向居然是在西邊,那就表示大明在法國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在法國後花園佔了極大的一片領地。

此時,法國方面哪裡還按捺得住?當即就指揮軍隊同新明軍隊發起了進攻,一開始明軍並不以爲然,畢竟在神州大地明軍已打得滿清毫無還手之力,而且在南海之戰中又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葡萄艦隊,在新明這些日子來,明軍更是勢如破竹,一路東進,從無遇見對手。

但誰想到,讓明軍意外的是法國人出乎意料地強大和兇猛,戰爭一開始準備不足的明軍就被氣勢洶洶的法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這支明軍只不過是先遣隊,人數不足千人,面對數倍自己的法軍和擁有重火力大炮的敵人,明軍交戰後很快落入下風,節節敗退。

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一百七十章 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一百零三章 變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強硬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代明君第七十二章 加派第八十章 提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國籍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九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條路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七百七十五章 第三方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七百九十三章 轉移目標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八百五十一章 家人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四百七十七章 送別第九百七十二章 提議緩和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九百六十二章 心情複雜的鄂爾泰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一千一百章 帶有目的的吹捧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之策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九十九章 糧荒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五百七十六章 危危可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探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後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六百六十三章 當殿拿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九百二十章 調包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七百六十六章 北美格局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三塊骨頭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煞費苦心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九百零五章 有變第二百零六章 拉開戰幕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登門拜訪第四百七十六章 三省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六百四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
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一百七十章 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一百零三章 變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強硬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代明君第七十二章 加派第八十章 提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國籍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九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條路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七百七十五章 第三方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七百九十三章 轉移目標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八百五十一章 家人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四百七十七章 送別第九百七十二章 提議緩和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陳的智慧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九百六十二章 心情複雜的鄂爾泰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一千一百章 帶有目的的吹捧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之策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九十九章 糧荒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五百七十六章 危危可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探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後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選第六百六十三章 當殿拿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九百二十章 調包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天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九十九章 皇權第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功成屍枯第七百六十六章 北美格局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三塊骨頭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煞費苦心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九百零五章 有變第二百零六章 拉開戰幕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登門拜訪第四百七十六章 三省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六百四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