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順者昌逆者亡(求票!)

“看來,如今的河南局勢堪憂啊。”笑過後,廖煥之如此說道:“之前軍機處就接到戰報,說是清軍已增兵河南,祝建才、王致清兩部在河南局勢岌岌可危,而今祝建才又向皇爺送來如此奏摺,明擺着就是打算南下了。”

“可有王致清那邊的奏摺送來?”朱怡成想了想問道。

廖煥之和鄔思道同時搖搖頭,朱怡成笑道:“看來這王致清還抱着他的三聖王不放,不過也是,他可是堂堂的白蓮教主,哪裡那麼容易向朕低頭。”

朱怡成的話雖這麼說,但話語中卻沒有絲毫惋惜,反而帶着一絲嘲笑。王致清同祝建纔不一樣,作爲白蓮教的教主,他是無法作出投靠大明舉動的。畢竟,自太祖起,白蓮教就同大明不共戴天,終明一朝,朝廷對於白蓮教防範甚深,而白蓮教在明朝時期起兵數次,但都被殘酷鎮壓。

假如王致清如祝建才那般向南京發出奏摺,那等於表示白蓮教徹底向大明投降,作爲教主的王致清是絕對不會幹這種事的。另外,如果他真這麼做的話,朱怡成說實話也不敢接收王致清,這樣一顆定時炸彈擺在身邊,天曉得什麼時候白蓮教再一次會給天下人一個驚喜。

鄔思道開口道:“祝建纔此舉是爲他南下做準備,恐怕用不了多久祝部就將撤離河南,從而南下湖北。祝建才這麼一撤,王致清也不可能繼續留守河南,從局勢來看兩部南下已成定局。此外,高進部就在湖北,雖然現在受阻於江夏,可一旦三部在湖北匯合,以清軍在湖北兵力要攔住他們根本就不可能。至於隆科多是否會領兵南下追擊,依臣看來是一定的,如此河南之戰就將蔓延至湖北,此時如我大明西進江西,那麼湖北、江西兩省就成了主戰場,幾方勢力將在此決一雌雄。”

朱怡成邊聽邊想,鄔思道判斷的沒錯,現在的局勢的確如此。原本明軍集結部隊進攻江西,爲的就是要給河南的義軍減輕壓力。但看來祝建才和王致清現在就頂不住了,以時間來看,恐怕他們南下湖北迫在眉睫,究竟是頂着寒冬不顧一切南下,或者還是再苦苦支持,等待開春後再做此行?無論是何種舉措,也就是一兩個月的時間。

對於這個局勢變化,朱怡成現在考慮的是究竟如何應對。是繼續按照之前的策略西進江西,還是按兵不動等待對方南下後在湖北大打出手?究竟如何選擇,朱怡成一時間有些遲疑。

天下義軍,最有名氣的當屬於之前的袁奇。對於袁奇此人,雖說朱怡成曾經恨之入骨,因爲就連性命都差一點兒斷送在他的手上。但除此之外,朱怡成還是比較佩服袁奇的,相比祝建才,袁奇才是真正的梟雄,其他的不說,僅從高進在袁奇死後依舊掌握袁奇部,不顧一切攻擊江夏,意圖恢復當年袁奇在江西的勢力就能看出袁奇對其部署的影響力。

高進此人,在袁部中地位不低,卻一直聲名不顯,朱怡成同高進的接觸也只不過是當年寥寥幾回而已。但沒想到在袁奇死後他居然能繼續以袁奇舊部的名義同清軍作戰,由此可見這也是一位英雄。

假如送來奏摺的是高進,或者說袁奇不死現在向朱怡成低頭的話,那麼朱怡成絕對會伸出援手救援。可偏偏這是祝建才的奏摺,以祝建才的爲人,在場的三人都清楚的很,也一眼就看穿了這奏摺的用意。

王致清的白蓮教就更不用說了,大明和白蓮教的世代之仇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反清復明就能抹去的。

在這種情況下,究竟如何選擇,朱怡成一時間難下決斷,不由得把詢問的目光望向了廖煥之和鄔思道。

見朱怡成向他們投開詢問的目光,廖煥之和鄔思道不由得暗暗叫苦,實際上在前來稟報的時候,兩人就對於這選擇私下討論過一番,卻沒有最後定論。

“說說吧,江西之戰是否繼續?或者另做打算?”

對視了一眼,廖煥之先開口道:“回皇爺,江西之戰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依臣看來,九江是必打的,拿下九江,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就可連成一片,同時扼守住長江要害,進可攻,退可守。如今叫停江西之戰,不僅白白耗費軍資,更對於大局來講得不償失。但臣又覺得,拿下九江後再繼續西進就沒這個必要了,我軍可由九江、南昌一線,沿潘陽湖以東,以取江西半省,同浙江、福建相連。之後,究竟是向北直攻中原,或者說朝西南先解決廣西,這還得皇爺做主。”

廖煥之的觀點非常明確,他是暫時繼續攻擊江西,但是把西攻江西全省的戰略進行調整,以改爲只取江西半省之地的方針。這樣的話,既不打亂現在的軍事部署,也能適當地繼續坐山觀虎鬥,看着祝建才、王致清、高進和清軍四方在湖北和江西以西進行大戰。

不得不說,廖煥之這個建議着實不錯,朱怡成聽後大爲心動。

朱怡成正要說什麼的時候,見鄔思道一副思索的表情,到了嘴邊的話頓時改了,他開口向鄔思道詢問他的看法。

“臣先問皇爺三個問題,可否?”

朱怡成微微一愣,當即笑道:“有何不可,鄔先生要問直接問就是了。”

鄔思道拱手道:“那就先請皇爺恕臣無禮了。”

朱怡成笑着擺擺手,讓鄔思道直接問就是,鄔思道這才問道:“其一,皇爺您覺得,如今我大明軍力是否可以一戰以定天下?”

“這……。”朱怡成沒想到鄔思道會問這個問題,頓時哭笑不得道:“先生爲軍機大臣,如何不知我大明之軍力?雖說我大明如今擁兵六十餘萬,更有江南半壁,再加上海軍之盛縱橫四海,但無論從軍隊數量和控制的地盤、人口而言,還是不如清廷。另外,康熙並非庸主,其臣下也有不少幹才,想要光復神州那絕不可能是一戰而定的。”

鄔思道神色平靜,既不說是也沒說不是,繼續問了下一個問題:“自神州淪落以來,滿清奪我漢家衣冠,滅我漢家文化,天下人無不爲之憤慨,但奉我大明爲正統者,無不思復明之舉,這纔有我大明在皇爺帶領下光復天下之舉。所以,自清入中原,神州大地處處有義士起兵,打出反清復明之旗號,此乃天下之心,也爲百姓之願,是否?”

“當然如此!”對於這點,朱怡成絲毫不能否認。滿清入關,僅是平定四方就用了許久,民間抗清之舉從所未有斷絕,直到袁奇起兵之前,還有四明山起義發生,就連現在的大明從基礎上來講也是以最初的義軍爲結構,這才建立起來的。

而從歷史上來看,終清一朝,民間起義從來沒有缺少過,大大小小上百次,直至清末,孫大炮打出了驅逐韃奴,恢復中華的口號,從這點來講和當年的朱洪武口號沒什麼區別。

“其三,皇爺爲天下反清共主,有朝一日必舉北伐大旗,到時候北方義士自當奉皇爺爲正統,以迎王師,是否?”

聽到這,朱怡成不再做回答了,因爲他已經明白鄔思道這三個問題的真正用意了。鄔思道是要借這種方式來告訴朱怡成,現在大明還未強大到一戰就能吞掉滿清的地步,而且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尤其是北伐中原更是重中之重。作爲天下正統,作爲大明的皇帝,朱怡成的一舉一動全在天下人的眼中,只有得到了天下漢人的認可,那麼這光復神州大業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天子之仁雖是王道,但這天下還尚有小人。如有居心叵測者不服王道,鄔先生覺得如何處置呢?”廖煥之在一旁突然間問道。

鄔思道兩眼猛然一睜,眼中冒出精光:“既有天子之仁,也有天子之怒!自古以來,王道霸道,相輔相成,無非順者昌,逆者亡!”

“好!好一個順者昌,逆者亡!”

朱怡成頓時撫手大笑起來,鄔思道這一言點醒了他,哪裡來的這麼多顧慮?只要牢牢抓住天下大義,作爲正統的大明天子難道還怕一些跳樑小醜不成?祝建才走投無路想要抱大腿,這沒問題!畢竟他也是名義上的大明義軍,但朱怡成這條大腿不是那麼好抱的,如他以後安安穩穩地聽話也就算了,可如果還打着朝三暮四的小算盤,那麼朱怡成手中的刀劍絕對能讓他後悔莫及。

至於高進和王致清兩部,自然也是如此。現在的白蓮教已成了義軍,王致清這個教主也成了三聖王,到時候他們何去何從,自然會給他們選擇的權利,可是一旦做了選擇,作爲大明皇帝的朱怡成也會做出相應的決斷。

一掃之前顧慮,朱怡成心情舒暢無比,回頭再看看擺在一旁的那份祝建才的奏摺,朱怡成拿起就丟給了廖煥之,告訴他一切計劃如常,西進江西戰略不容更改。

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九百六十二章 心情複雜的鄂爾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三百四十四章 爲君解憂第四百八十九章 怒火中燒第一千七十二章 威信打擊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七百六十五章 嚴懲不怠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關外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六百三十七章 嚴查第九百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第八百六十七章 三光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九十二章 老血一口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修史第五百七十七章 兄弟們頂住!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二百五十八章 耍無賴(求票!)第十一章 合利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一千九十章 望海歡迎你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七百五十二章 國家之間的利益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八百九十四章 奴才的銀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七百零四章 利誘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更替第九百四十七章 態度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西方和東方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2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守愚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望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六十五章 套路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強硬態度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五百一十九章 響徹雲霄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坑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八十二章 地圖和火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
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九百六十二章 心情複雜的鄂爾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三百四十四章 爲君解憂第四百八十九章 怒火中燒第一千七十二章 威信打擊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七百六十五章 嚴懲不怠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九十三章 接二連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關外第九百二十五章 出彩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六百三十七章 嚴查第九百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第八百六十七章 三光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九十二章 老血一口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修史第五百七十七章 兄弟們頂住!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二百五十八章 耍無賴(求票!)第十一章 合利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一千九十章 望海歡迎你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七百五十二章 國家之間的利益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八百九十四章 奴才的銀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七百零四章 利誘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更替第九百四十七章 態度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西方和東方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2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守愚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望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六十五章 套路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強硬態度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五百一十九章 響徹雲霄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坑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八十二章 地圖和火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