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章 定策

鄔思道並沒先講錦衣衛之事,而是談起了朝鮮,並由朝鮮說到了遼東。

“皇爺當年在朝鮮佈局,一來是因爲朝鮮國不尊大明爲主予以小懲,二來朝鮮地理位置重要,北接遼東,南臨北海,東近日本,我大明要控制海上疆域,朝鮮之地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

朱怡成點點頭,鄔思道說的沒錯,這也是他當初佈局朝鮮的主要原因。

鄔思道繼續道:“除去這兩點外,遼東也是重中之重,臣記得去年之時朝鮮大臣就已上報過朝鮮國中同遼東滿清有所勾結之事。”

這件事朝中除了朱怡成外,鄔思道其實知道的比任何人都早。要知道汪文由朝鮮返回大明,恰好就在半路上遇見北上的鄔思道,雖然之後鄔思道僅僅只是初步瞭解一下,後續並未再過問此事,但鄔思道是什麼人?以他的聰明僅此就足夠了,何況之後朝廷在濟州的佈置更證明了這點,這是怎麼都瞞不過鄔思道的。

“如今朝鮮自取滅亡,這對於大明來講卻是一件好事。朝鮮李氏據朝鮮三百多年,眼下王室十不存一,正是取而代之的最佳時機。至於皇爺所謂的顧慮,在臣看來並不算什麼,這天下之國有興也自有其亡,大明雖是其宗主,但如今不取其國反而令人恥笑。皇爺做事一向坦然,臣記得當年皇爺於臣說過一句話,至今臣依舊深爲贊同。”

見朱怡成向自己望來,鄔思道笑着道:“皇爺說,這天下無非利益二字,國與國之間同樣如此,如今的天下已不是千年前的天下,世界之大四海之富有皇爺比臣更爲清楚,如此大勢,如我大明裹足不前,就會被世界所淘汰。”

說到這,鄔思道正色道:“皇爺還說過,一切正義皆槍炮範圍之內,只要我大明強盛於天下,必成霸業。當年之言,依稀在臣耳邊,如何今日皇爺如何起婦人之仁了?朝鮮之國不取,難道任其死灰復燃?至於他國如何看又如何?想當年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弱,羣雄而起爭霸天下。秦滅六國取其鹿,後失德於天下而至以楚漢相爭,最終漢高祖創建煌煌大漢。”

“西北、蒙古、遼東,這三地皆爲我漢人故土,以皇爺之雄心壯志,難道僅復前明之土就滿足否?以臣看來,先定朝鮮,後取遼東,乃上上之策,一旦遼東拿下,皇爺可從關內移民以充其地,甚至從朝鮮移民遼東也無不可。需知朝鮮百姓同我大明百姓並無不同,這朝廷好壞自在人心,所謂無水之萍,何足道哉?”

鄔思道這番話讓朱怡成眼前頓時一亮,鄔思道說的沒錯,這些日子朱怡成的確有些失了本心了,或者說隨着大明的穩步前進,現在的朱怡成有些失去了當初的銳利。

在心裡,朱怡成雖然想打造一個千年帝國,讓自己的大明成爲天下的霸主。可隨着大明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朱怡成的心態卻有了些微妙的變化,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朱怡成開始有些在乎自己和大明的名聲。

但是,作爲一個君主,一個皇帝,所謂的仁義不過僅僅只是手段和工具罷了。翻開歷史,看看哪裡留名史冊的君王,那一個是真正是所謂的“仁君”的?

無論是外王內聖,又或者內聖外王,這些無非都是手段,一旦失去了進取心,那麼必然裹足不前。就像現在,隨着大明已成了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朱怡成卻莫名其妙在乎其所謂的仁德來了,這不是笑話麼?

至於其他國家怎麼看大明和自己,朱怡成需要考慮這些麼?所以無論他對於朝鮮用什麼手段,其真正目的無非就是吞併朝鮮罷了。至於理由,朝廷中那麼多的臣子,隨便找個理由還不容易?那怕今日大明直接把朝鮮一口吞下,日本這些國家會如何反應,大明也絲毫不懼,難道小小的日本有膽量反抗大明不成?

當想通了這些問題,朱怡成頓時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全身上下都暢快起來。再者,鄔思道還提到了一點,那就是對於朝鮮的安置方面,如果拿下遼東,以遼東的地域廣闊,大明不僅能從關內移民以開發遼東,甚至還能從朝鮮移民遼東。

一個國家,如果沒了人口基礎,那麼這個國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朝鮮雖是一個單民族國家,可朝鮮的土地兼併包括官員、士族勢力極其龐大,以至於朝鮮普通百姓的生活極爲貧困。

相比曾經獲得特權,甚至如今還擁有特權的那些朝鮮統治階級來說,普通的朝鮮人哪裡管你這朝廷是大明還是朝鮮?只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就足夠了。

再者,前明對朝鮮的影響是極深的,朝鮮國中無論是文字、服飾、習慣甚至文化都深受前明的影響。而如今的大明同前明又是一脈相承,相互之間融合極爲便利,這也是吞併朝鮮遠比吞併日本更來得容易的原因。

一時間,朱怡成就想到了好幾個方案,而且越琢磨越覺得成功率極大,再加上一直困擾他的兩個大問題迎刃而解,這讓朱怡成心中不由得高興。

“先生此言真是醍醐灌頂,之前是我想岔了,看來以後還得多多向先生請教纔是。”

“皇爺這話折殺微臣,其實皇爺只是顧慮太多而已,就算不問臣,皇爺自然也會想到。”

朱怡成點點頭,接下來就詢問錦衣衛的事,對於此事鄔思道只是笑着反問了一句話,就讓朱怡成先是一愣,緊接着就大笑起來。

鄔思道那句話是:“錦衣衛之權即皇權,皇爺說有就有,說無即無,既然如此又何必糾結細節,皇爺心早有定論,不如實施了再說,如可行就形成制度,如有問題再調整不遲,何必又心憂呢?”

大笑着起身,鄔思道這番話徹底解開了他的心結,這話也就鄔思道敢說,如換個人是定然不敢的。想到這,朱怡成對於當初硬留下鄔思道的決定有些自得,同時對於這個謀士也更爲看重。

說完了正事,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就和茶,君臣兩人隨意地閒聊起來,鄔思道特意把話題朝着皇家學院方面引,而朱怡成對於皇家學院,或者說自己的皇子、公主,甚至包括那些勳貴子弟的教育還是很上心的,不由得多問了幾句。

從鄔思道的講述中,皇家學院辦得極爲不錯,但隨這邊時間的推移,由於勳貴子弟的增多,再加上一些地方世家子弟和新興的豪商對這方面也有需求,這些日子皇家學院接到的入學申請不斷增加,以目前皇家學院的規模無法滿足。

對此,朱怡成給鄔思道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設置入學門檻,同時嚴格對學員進行管理甚至淘汰方式,以控制入學和畢業人數。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皇家學院,雖然鄔思道是祭酒,但實際上是朱怡成創建的,這是一家用他的想法和模式進行對高級貴族人才培養的專業學院。不過中國人向來就有讀書的習慣,何況這皇家學院的特殊性,所以現在如此被追捧也是正常。

“先生如有好友或者信得過的人,倒可以以皇家學院的模式另外興辦學院如何?”

“這倒是個好辦法,讓我暫且想想吧,此事不急。”鄔思道笑着點點頭,一口答應了下來。

臨近下午,朱怡成這才離開。鄔思道也不挽留,畢竟君主在臣子這呆的時間長也不是什麼好事,再說他也知道朱怡成公務繁忙,哪怕是在現在沐休之時同樣要處理不少國家大事。

春節轉眼就過去,很快等過了元宵節,大明帝國的朝廷各衙門在節日的尾聲中開始恢復了正常。沐休過後的第一日,朱怡成就召開朝會,在朝會上確定了對於朝鮮和遼東的新策略,準備在今年內徹底解決朝鮮和遼東問題。

與此同時,在朝鮮王城的朱一貴也接到了由本土送來的命令,命令中要求朱一貴在朝鮮不得進行過多停留,月底前必須前往日本,然後轉道北海道,之後再直接前往新明。

接到命令後,忐忑不安的朱一貴終於鬆了口氣。雖說在朝鮮這一仗打得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過癮,可不管如何這也算是他這幾年內唯一上戰場打仗的機會了。

而且朱一貴這一仗如果真要追究起來的話是有責任的,畢竟朝廷給他的命令中並沒有授權他在朝鮮領兵的權限。但之後朝廷沒有追究責任,可同時也沒有對於他平定朝鮮有絲毫獎勵,換句話來講等於朱怡成就當沒這件事,給他來個了供功過相抵,這讓朱一貴徹底放下了心。

在漢城呆了些日子,朱一貴現在也無所事事,自拿下漢城後不久,後續的明軍就趕了過來,朱一貴的指揮權也直接被收回,所以他現在也沒了任何繼續帶兵的可能。

如果不是因爲年底和春節的原因,再加上前些時候朝鮮下了大雪,道路不太好走,朱一貴恐怕早就返回南港去濟州了。而現在,在漢城呆了這麼多日,接到命令後的朱一貴巴不得早些離開朝鮮,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駐朝鮮大臣黃滔渙。

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一千三十七章 大救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一千五十章 定策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四十一章 初一大朝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一百九十八章 鬱悶的周師爺第二百零六章 拉開戰幕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工業革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兩合則利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俘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四百六十四章 暴怒第九百零四章 當年之仇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部落西遷第一千一十七章 變一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七十七章 考覈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折翼的夢想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三百六十九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一百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求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二十四章 聯手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面的第五百八十六章 鮮花和血淚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戰定音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五百八十章 狗急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霸之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談談第九百二十九章 兒女第七百五十九章 衝鋒!衝鋒!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六百八十六章 現身第三百零三章 南陽朝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一十九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棋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八的焦慮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八百四十四章 年幼的太子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選擇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八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差餓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
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一千三十七章 大救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一千五十章 定策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四十一章 初一大朝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土包子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一百九十八章 鬱悶的周師爺第二百零六章 拉開戰幕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工業革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兩合則利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俘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四百六十四章 暴怒第九百零四章 當年之仇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部落西遷第一千一十七章 變一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七十七章 考覈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折翼的夢想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三百六十九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一百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求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二十四章 聯手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面的第五百八十六章 鮮花和血淚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戰定音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蒙古之戰(4)第五百八十章 狗急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霸之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談談第九百二十九章 兒女第七百五十九章 衝鋒!衝鋒!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六百八十六章 現身第三百零三章 南陽朝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一十九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棋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老八的焦慮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半島海戰3第八百四十四章 年幼的太子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選擇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九百六十四章 柔佛總督府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八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差餓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