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糧食困局

遼東。

自怡親王主動放棄盛京,領兵北撤後,大清立國之初的南遼地盤等於全部喪失,尤其是明軍由朝鮮和山海關兩路進軍遼東,導致滿清在遼東的三大將軍府的兩處,即盛京將軍和吉林將軍丟失駐地,更喪失了龍興之地的盛京城。

不過雖然丟了地盤,但讓人稍有欣慰的是遼東滿清的主力依在,而且在撤出盛京之前,怡親王聽取了阿扎蘭去世前的勸告,做了一系列的準備,所以清軍雖然士氣低落,卻依舊組織完整,再加上前期搶救運輸的糧草、軍械等等,撤至齊齊哈爾的清軍從表面上來看依舊有着一定軍事實力。

但這只是表面而已,自滿清入關後遼東作爲龍興之地清廷採取了禁止移民的政策,並且並不在遼東設省,採取的是“自留地”的態度。

同時,滿清在遼東設置將軍府,分別爲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其中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爲後設,初期只爲寧古塔將軍府,後康熙年間再設黑龍江將軍府和吉林將軍府以分寧古塔將軍府的權利,而到如今時,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已基本替代寧古塔將軍府,成爲遼東三大將軍府之一。

因爲這三大將軍府所在,所以遼東表面上雖未設省,可實際上在清廷內部已有東三省的稱呼,而這東山省實際指的就是遼東三大將軍府的稱呼。這種稱呼在歷史上也一直延續,後實清末民初的東三省其實就是如此所指。

三大將軍府,盛京將軍的地位最高,黑龍江將軍掌握的地盤最大,至於吉林將軍在兩者之間。

從遼東滿清主力從盛京主動撤離,北上齊齊哈爾後,表明上看是沒什麼問題的,畢竟齊齊哈爾作爲黑龍江將軍的駐地,眼下直接由怡親王掌控,再加上遼東三大將軍府所控制的兵力進行整合,以齊齊哈爾爲中心整頓兵馬,以圖未來,怎麼說也是順理成章的。

目前,黑龍江將軍是託留,這是一位朝中德高望重的老將,當初怡親王由蒙古入遼東,在取得盛京將軍嵩祝支持後,託留得知消息後也站到了怡親王這邊,給予怡親王極大支持。

同時,吉林將軍穆森也是一力支持怡親王,正是由於這兩位老臣在,怡親王才能壓制住盛京的地方勢力,從而在遼東打開局面。

“王爺,如今各部安置暫且算妥了,可糧草情況依舊嚴峻,還請王爺早想辦法處置纔是。”

齊齊哈爾城內,黑龍江將軍府,這裡已經成了怡親王的帥府,當然原本的主人託留依舊住在此處,這倒不是託留仗着資格拿大,而是怡親王要求的,作爲滿清元老,託留一直以來幫助自己甚多,這些年身體也日漸越下,原本託留打算把將軍府直接讓出來,怡親王覺得這樣做不妥,甚至還曾經打算在其他地方另選帥府,最後因爲託留的強烈要求,無奈之下怡親王只能答應下來,但也僅僅只選用了將軍府的一半而已。

“老將軍辛苦了,本王原本想着安置各部至少還得一個多月時間,沒想老將軍居然這麼快就安置完成,實在是讓人欽佩。”怡親王很是客氣地向託留拱拱手道,坐在兩旁的嵩祝、穆森和永謙等人同時異常客氣地謝過託留。

“王爺,諸位,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託留咳嗽了幾聲,勉強笑道:“我老了,讓我再上馬衝陣自然是不行的,但爲朝廷做些事尚還可以。不過王爺,北地雖大,但遠不如遼南,更不用和關內相提並論了。眼下所聚的糧草算算勉強也只夠用到明年秋冬而已,所以此事……。”

說到這,託留停頓了下來不再繼續,但在座駐人卻心裡都明白他要提醒的是什麼。

整個遼東以地盤來講自然是不小的,其他的不說僅僅只是黑龍江將軍控制的區域遠比關內普通行省還要大幾分。

但是,出產這種東西不是說地盤大小,何況關外一直以來滿清就從未有開發的想法。自滿清入關後,對於關外這塊地盤滿清就以自留地,又或者說放任保留的方式存在着,而且還興柳條邊以限制關內漢人去關外的政策。

這種做法從保持原生態方面來講自然是非常合適的,如果在後世的話聯合國肯定會給多爾袞、順治、康熙等人頒發獎狀,以表彰他們在恢復大氣臭氧層,保護自然環境、保護稀有植物、動物等各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進行宣傳。

此外,說不定諾貝爾和平獎也會有提名的可能,可對於目前而言,現在的情況讓怡親王他們這些滿清貴族王公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和後悔。

人是要吃飯的,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如今撤到黑龍江的滿清軍民足有近百萬,如此多的人口,再加上還要保持十萬左右的軍力,後勤的壓力極大。

按照正常徵兵人口比例,大概在五十人左右養一兵。在後世,由於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各國的徵兵要求不同,這個比例也是不一樣的。

以目前大明的徵兵比例而言,大明的兵力大致控制在一百人養一兵的數額。當然根據各地方不同這數字也有浮動,其中新明的比例要高些,這是因爲新明的結構不一樣導致。

再加上之前預備役和退役的兵員是另外安置,所以以大明的國力而言如果要增加兵員在極短時間內就能把目前兵力擴充一倍以上。

但關外的滿清卻不同,眼下怡親王手中掌握的人口近百萬而已,但他的軍隊卻要超過十萬之數。也就是說十口人就要養一兵,這個徵兵人口比例已經很高了,雖然這有着滿清所謂的“全民皆兵”的說法,可再如何這種壓力也是極大的。

想到這個問題,怡親王也是臉露難色,這可並非他而解決的。

在之前,也就是大明攻擊遼東前,怡親王就清楚地知道遼東的弊端在什麼地方了。人口是制約遼東最大的因素,當年多爾袞這個混蛋表面上似乎給滿人留了後路,可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爲分明就是給後代滿人挖了坑。

一塊要人沒人,要糧沒糧的地盤再大又有什麼用呢?爲了改變這個情況,當初怡親王就從朝鮮那邊入手,希望用朝鮮人入遼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可惜的是,大明沒給滿清太多時間,怡親王的想法雖好,但卻已來不及了。他剛做這件事不久,大明就開始向遼東動了手,導致他前期的努力毀於一旦。

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六十六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聯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慶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請罪第六百六十四章 殺氣騰騰第四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九十七章 外交和人口第七百五十七章 西班牙步兵團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三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四百零八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七百零二章 勸諫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三十二章 驚變北來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追責?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明新政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成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九百九十一章 特殊的莊子第九百五十章 借道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九百八十三章 羅剎人的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二百一十三章 喝多就了幹第十七章 城變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第七十一章 入寧波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二十六章 誘惑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四百六十六章 紅頂商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四百八十八章 粘杆處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一千八十五章 老狐狸出馬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四百一十章 流言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八百五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一千八十一章 失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命令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一千零六章 通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一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
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六十六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聯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慶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請罪第六百六十四章 殺氣騰騰第四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九十七章 外交和人口第七百五十七章 西班牙步兵團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三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四百零八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七百零二章 勸諫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三百一十四章 債券(求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三十二章 驚變北來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追責?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明新政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成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九百九十一章 特殊的莊子第九百五十章 借道第一千三十三章 竊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九百八十三章 羅剎人的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到位第四百零五章 沒裝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二百一十三章 喝多就了幹第十七章 城變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第七十一章 入寧波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二十六章 誘惑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四百六十六章 紅頂商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四百八十八章 粘杆處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一千八十五章 老狐狸出馬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四百一十章 流言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八百五十二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一千八十一章 失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命令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一千零六章 通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一百零九章 大火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