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

在細問了那些羅剎老人後,張冉這才讓穆忠明把他們帶走,等人走後,他一個人靜靜坐在椅中,眉頭微蹙思索着。

懷安出現異族來敵身份已經查明,但這件事僅僅只是剛剛開始,擺在張冉面前的還有許多問題未解決。

這些人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是否滿清已同沙皇俄國正式聯手?對方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具體的裝備又是怎樣的?接下來對方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插手大明和滿清的戰爭?這會給大明統一天下帶來什麼樣的不確定因素?

等等……等等……。

作爲大明最大的情報頭子,張冉必須要考慮到這些,甚至他考慮的比這些更爲深遠。這也是他能一直坐穩錦衣衛指揮使的緣故,同樣也是他在朱怡成面前所體現出來的價值。

如今僅僅只是確定其身份的話,以張冉的地位根本不需要來一趟北京城,再者,就連董大山如此重臣都被朱怡成派了出去,足以表示對此事的重視。

右手搭在椅圈上,兩根手指輕輕敲打着光滑的扶手,不多時,張冉站起身來,取出一副地圖細看起來,越看越是皺眉。

相比南中國,北中國的局勢更爲複雜,首先是因爲南中國除去桂、貴、雲三省外,其餘早已被大明攬入囊中,再加上大明強大的海軍控制着東海、南海乃至到印度洋一帶的海域,南中國已被大明經營得如同鐵桶似的,外來者只要一進入大明的控制範圍就能被發現,其一舉一動全在大明的耳目之中。

可是北中國不一樣,如今的北中國雖然大明已基本控制了直隸大部,甚至打下了山東西北地區,兵鋒已接觸至山海關、山西、河南、江北等地。但是在其餘地方,不是大明和滿清的勢力交錯區域,就是被滿清所控制,至於再北方還是屬於蒙古各部,在沒有徹底打垮滿清之前,大明要想徹底控制這片廣闊的領土暫時是不可能的。

北方的疆域廣大,東至遼東,西至西域,情況錯綜複雜。許多地方,就算是號稱耳目遍佈全國的錦衣衛也無法完全接觸到,也正是因爲這樣,沙皇俄國勢力的出現,給大明帶來的變數是無法確定的。

根據情報,再結合那些老羅剎人所說,沙皇俄國同北中國接壤之處有數千裡之多,如果再加上被蒙古各部所控制的區域,足有萬里。在這樣長的邊境線中,對方完全可以從任何一點進入北中國的領土,更重要的是還有滿清和蒙古各部的配合,要抓到對方的蹤跡並不容易。

“希望情況不是太壞……。”張冉看着地圖,越看越是皺眉,只能安慰自己道。

但作爲錦衣衛的指揮使,常年的持掌情報讓張冉考慮問題遠比一般人更全面,他更傾向於從最壞的結果出發思考,而不是把希望寄予僥倖。最終,張冉把手指向了地圖的幾處,盤算了好一會兒,終於確定了下手的方向。

三日後,董大山終於趕到了北京城,作爲軍中巨頭,朱怡成的軍機大臣,董大山來到北京城的意義重大。明面上,董大山到達北京城是爲了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如何儘快打通南北的方案,但實際上董大山擔負着和張冉同樣的使命。

董大山到達北京第一天就召開了軍事會議,於會的有剛從前線趕回來的林建章,莊巖作爲總參謀長並同負責北方戰局的其他主要軍事將領當然同樣參與,除此之外還有順天府尹孫嘉淦和其他在北京城的文武要員。

會議進行的還算順利,雖然如今南北暫時還未打通,明軍的腳步依舊停止在邢臺以南,同清軍形成僵持,而在南方的黃朝雲等部也只是保持對清軍的壓制,並未展開最終攻擊,但從整體來看,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明在北中國的力量已越來越強,而滿清的力量是越來越弱。

幾個月前,朱怡成在御前會議上就確定了“不急不緩,穩紮穩打”的八字政策,這也是考慮到一下子拿下直隸和包括北京、天津等大片地區後兵力不足的原因,再加上戰線的拉長,爲了避免給滿清有可乘之機,明軍這才決議緩上一緩,一來穩固所光復的區域,二來也是爲了吸收和消化取得得勝利果實。

眼下,林建章手中掌握的不僅是他的新軍和其餘陸續調往北中國的陸軍,同時還在莊巖的協助下對俘虜的大批清軍進行整編以爲其所用,如果不出意外,至多半年時間,北中國就將增加十五萬以上的精銳部隊,有了這支力量,以雷霆萬鈞之勢打通南北就水到渠成。

聽着林建章、莊巖等人的彙報,看着掛在牆頭那副地圖,董大山靜靜坐在那邊並不說話,但他欣慰的目光卻能看出,對於眼下的局勢還是比較滿意的。

等時機一到,打通南北,滿清可以說大勢已去。接下來就可以集中力量掃平山東和江北,等拿下山東和江北後,滿清的力量只在西北和遼東兩處,而在西南地區的滿清勢力更不足掛齒,在強大的大明面前,等待他們的只不過是早晚的事。

“諸位做的不錯,本帥來前蒙皇爺召見,對於諸位的表現皇爺還是很滿意的。”等衆人說完,董大山起身清了清嗓子道。

聽到這句話,衆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能被朱怡成誇讚是件不容易的事,看來這麼多日子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錫公!”林建章把目光投向順天府尹孫嘉淦,孫嘉淦連忙起身應道。

“順天府各處的整頓如何了?一切可還順利?”

“回大帥的話。”孫嘉淦拱手道:“皇城外已經整頓完畢,但大內整頓尚有部分還未完成,不過請大帥放心,一應材料已準備妥當,至多再有半年時間就能結束。”

董大山點點頭,孫嘉淦辦事還是比較可靠的,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到這種程度算不容易了。尤其是在一個月前,孫嘉淦已向南京送來奏摺,奏摺上說天壽山那邊的工程已經完工了,崇楨先帝,包括當今皇爺的父親、祖父及其他家人的屍骨也都已妥善安置,僅此這事就是大功。

衆人聽董大山問孫嘉淦這事,不由得全豎起了耳朵。畢竟,一直以來,相傳朱怡成打算由南京遷都至北京的消息從未斷絕過,而且從法理來講,北京城,也就是順天府纔是真正的大明都城,至於南京只不過是副都而已。

難道,朱怡成已打算着手正式遷都了麼?一想到這,衆人精神爲之一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他們這些人未來的地位必然水漲船高,畢竟是他們出力打下了北中國的國土,收復了故都,等到那時候,作爲大明皇帝的朱怡成論功行賞,必少不了大家的好處。

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九百四十六章 坐論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三合之戰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術第十三章 好戲開場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四百三十章 血流成河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進論勢(求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人口人口2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劃之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一千一十八章 六部改制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臉面何在第八百一十三章 胡言亂語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四十五章 走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尊嚴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悔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望川遠赴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甘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五十二章 改變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康德變法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五百二十一章 遷民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明威嚴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二路易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三十七章 杭州大戰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2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萬大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陸風雲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八百零一章 骯髒的靈魂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三百八十八章 北海圈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三百四十七章 跑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三百四十三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明新政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
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九百四十六章 坐論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三合之戰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術第十三章 好戲開場第一千三十四章 上陣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四百三十章 血流成河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進論勢(求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人口人口2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劃之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一千一十八章 六部改制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臉面何在第八百一十三章 胡言亂語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南戰第四十五章 走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尊嚴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悔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戰(2)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望川遠赴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甘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三十三章 虎視第五十二章 改變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康德變法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戰(3)第五百二十一章 遷民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明威嚴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中二路易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三十七章 杭州大戰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2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萬大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陸風雲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八百零一章 骯髒的靈魂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三百八十八章 北海圈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三百四十七章 跑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三百四十三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明新政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