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西天

京師皇宮偏殿。

朱怡成的辦公室。

蔣瑾正向朱怡成彙報事宜,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清廷西行印度的大事,對於清廷西行印度,對於大明普通人來說是個新聞,可在大明朝廷核心中樞卻早就做出了判斷,並一直嚴密注視這件大事。

清廷西行,大明軍隊分別進入西域和藏地,西域和藏地兩地歸於大明已成定局,從前線傳回來的軍報,兩地進軍異常順利,除了藏地的明軍還要徹底解決策妄阿拉布坦的殘餘力量外,在西域那邊根本就沒遭到絲毫阻礙。

“嶽帥那邊已讓前軍暫緩,我部行軍速度實在是太快,而且西域各地眼下缺糧嚴重,後勤壓力太大,嶽帥擔心後勤一旦跟不上會影響到自身。”

朱怡成微微點頭,嶽鍾琪西域出兵後沒遭到絲毫阻攔,甚至西域各族見了明軍前來更是欣喜萬分。眼下西域各地糧食緊缺,別說老百姓了,就連之前的殷實之家也被滿清掠奪一空。

沒了財物最多就是損失,可沒了糧食這人根本就活不下去。滿清在西域搶掠無數,殺人盈野,許多地方更是被滿清殺掠成了白地,幾乎十室九空。

明軍進入西域中部地區後,那些地方百姓聽聞後蜂擁而至,爲的就是想要從明軍這邊討到些食糧生存,而明軍那邊也早就做好了準備,雖然不可能全部滿足地方需求,但是部分放糧施粥卻完全做得到,這樣一來很快就贏得了地方民心,使得明軍在西域很快就站住了腳。

這是好事,可目前情況是明軍進展太快,地方缺糧太過嚴重,雖然明軍早就有所準備,可依舊不可能完全滿足地方,所以嶽鍾琪限於目前情況只能暫緩進軍,等待後續物資跟進後再繼續。

這樣一來,地方由於糧荒必然會死上不少人,尤其是原本清廷所在的核心區域,也就是西域的中西部地區。但這和大明又有什麼關係?如果不是因爲考慮到名聲,朱怡成巴不得西域各族死個精光,從而以後把這塊地盤全部留給明人。

“讓嶽鍾琪穩紮穩打,不用顧忌太多,如地方有衝撞軍隊事宜,他可便宜行事。”朱怡成開口如此說道,直接就把西域的決策給定了下來。

蔣瑾應了一聲,接着說起了藏地那邊的事。

“皇爺,藏地來報,說是策妄阿拉布坦上書求降。”

“呵呵……。”朱怡成笑了笑,問:“他的降書何在?”

“降書已快馬送京,約莫着這幾日就能到了。”

朱怡成不置可否道:“既然如此,還是等朕親眼看見他的降書再說吧,大軍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朕雖是大明天子,但也不好過多幹涉前線戰事,蔣卿以爲呢?”

“皇爺聖明!”蔣瑾會意地也笑了起來,策妄阿拉布坦此人狡詐多變,對於大明來說一個死掉的策妄阿拉布坦遠遠好過一個活着的策妄阿拉布坦。

朱怡成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暫時不理會所謂的求降,再說了,假如策妄阿拉布坦真的甘心投降的話,何不直接自綁來京跪降?又何必先弄個降書?

這分明就是策妄阿拉布坦意圖用這方式糊弄大明君臣,朱怡成哪裡是能被糊弄的人?何況藏地收復後,留着策妄阿拉布坦根本沒什麼用,這反而是一個麻煩,倒不如徹底滅掉此人,至於其部只要策妄阿拉布坦一死自然就不成氣候,到時候分散部民安置各處,不出數年曾今稱雄一時的準葛爾部就會成爲歷史的塵埃徹底消失。

“派往兩地的民政官員挑選的如何了?”朱怡成根本就不在乎策妄阿拉布坦的死活。

“回皇爺,這是軍機處同吏部初擬官員名冊,還請皇爺過目。”蔣瑾遞上一份名冊說道。

朱怡成接過翻開看了兩眼就合上了,大明如今官員千千萬,朱怡成作爲皇帝除中樞和地方大員外,普通官員哪裡記得那麼多?既然這個名冊是軍機處和吏部一起初擬的,那麼就按軍機處的名冊安排就是。

這官員派下去,看他們的政績成效,合適的就留任或者升遷,不合適的直接調走甚至降級,大明眼下官員制度經過十數年的不斷完善早就遠超前明瞭,再加上各級監察機構在吏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朱怡成很是放心。

“此事蔣卿同軍機處、吏部同辦就是,朕要看的是結果。”

“臣遵旨。”蔣瑾接回名冊道。

朱怡成想了想又道:“西域和藏地歷經戰火,民間損失慘重,我大明控制兩地後其關鍵還需儘快恢復民生,此事是大事。此外,兩地黃冊也需儘快辦理,一應制度需同中原一般建立起來。”

蔣瑾點頭稱是,朱怡成說的沒錯,要徹底掌握這兩地這些事是重中之中,此外還有繼續向西域包括藏地移民也需抓緊辦理。經歷滿清多年戰亂和掠奪,兩地如今是直接併入大明的最好時機,這個時機比歷朝歷代都好的多,尤其是兩地的人口銳減,更給大明徹底掌控帶來了優越條件,只要從一開始就做好此事,那麼等到數十年之後,兩地就同中原各地沒什麼區別了。

“對了,康德西天取經到了哪裡了?”朱怡成隨口問。

蔣瑾一愣,緊接着就笑了起來。朱怡成形容的還真是恰如其分,康德西行選的路線不就是當年玄奘法師去天竺的路線麼?所以用取經來形容倒也絲毫不差。

只不過歷史上玄奘法師是單身一人西行,話本西遊記中的唐僧是師徒四人再加一匹白龍馬。而康德倒是規模遠超玄奘法師,浩浩蕩蕩數十萬人西行,就不知道是否能修成正果。

蔣瑾告訴朱怡成,康德一行如今大致抵達的方向,朱怡成在地圖上找了找隨後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

還別說,康德等人跑的還真是快,眼下都徹底離開了西域進入中亞了,按時間來算至多再過半個月其前部就會進入阿富汗地區,如果不考慮季節因素,三四個月後滿清大軍就能進入印度核心區域。

一想到滿清大軍侵入印度,朱怡成嘴角就掛起了笑意,印度是阿三所在之地,這片肥沃的土壤可以說是滿地金銀,現在印度還處於莫臥兒帝國時代,但已是莫臥兒帝國的末期了。

莫臥兒帝國在印度曾輝煌一時,可隨着奧朗則布統一了整個印度之後,之後帝國的歷代君主都是昏庸無能之輩,這些年整個帝國馬拉塔人叛亂四起,內憂外患嚴重。

現在的印度版圖可要比後世大了許多,整個印度包括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各地,劃分各邦和行省區域。也就是說滿清進入阿富汗地區後就等於實際上進入了印度了,而這個地區就屬於印度北部的旁遮普。

相比印度南部,印度的北部區域還算比較穩定,由於歐洲各國的入侵,各國在印度南部已陸續建立了殖民地,其中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等國,其中英國人後來居上,不僅拿下了南部孟加拉區域設立孟加拉總督府,還在印度各地不斷擴張。

在原本歷史上,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統治的徹底奔潰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如果歷史沒有改變,那麼不出百年的時間,英國就將成爲印度的主宰,從而徹底把印度這片土地變成英國國王王冠上的明珠。

正是因爲擁有印度巨大的領土和人口資源,英國人才開創了後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成爲這個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國家。而現在,由於歷史的改變,康德帶着滿清數十萬精銳和人口直接闖進了印度,按照阿三的能力,他們根本不可能阻擋滿清入侵的腳步,而且滿清的八旗制度和印度原本的種姓制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等到滿清在印度立足,朱怡成非常期待滿清和西方的碰撞。

第六百二十六章 接風酒第一百九十二章 丟出城去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教導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利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矢口否認第一千三十一章 半島亂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地方第一百八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鍋粥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建設兵團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變化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更替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反轉(求月票)第八百五十九章 格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煩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江水滔滔第七百一十一章 當皇帝的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殺頭的買賣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五十章 狡猾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六十八章 豬隊友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第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尚書人選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六百八十四章 博果鐸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緬甸亂局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遙控第四百三十七章 無能爲力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六百零九章 要錢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七百七十五章 第三方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十九章 鬧大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欺君之罪(求票!)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故地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主子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
第六百二十六章 接風酒第一百九十二章 丟出城去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教導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利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矢口否認第一千三十一章 半島亂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地方第一百八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鍋粥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建設兵團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五百四十七章 變化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七百五十章 鬼話連篇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更替第五百三十九章 張冉抵京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反轉(求月票)第八百五十九章 格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煩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江水滔滔第七百一十一章 當皇帝的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殺頭的買賣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第五十章 狡猾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六十八章 豬隊友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怒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第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尚書人選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六百八十四章 博果鐸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緬甸亂局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遙控第四百三十七章 無能爲力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六百零九章 要錢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七百七十五章 第三方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兄弟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十九章 鬧大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欺君之罪(求票!)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故地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主子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祭祀回京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合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