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狗頭軍師

廖煥之雖投了朱怡成,但他內心深處對義軍並不看好,再加上文人的通病,耍些小聰明來體現自己價值是難免的。雖說朱怡成理解對方的想法,如果換他自己或許也會這樣,可理解歸理解,但現在朱怡成需要的是一個能讓自己完全掌控的人,而不是另一個周忠良。

在周忠良身上,朱怡成已經吃過一次虧了,如果再在同一件事上跌跟頭他不就是傻瓜了麼?所以,在接受廖煥之投成的同時,朱怡成適當地給他來了個下馬威。

從一個普通的中二少年逐漸到今日的蛻變,朱怡成雖說還不算練就老狐狸的那種角色,但也算馬馬虎虎勉強合格。摸不清朱怡成真正用意的廖煥之想了一夜,第二日黑着眼圈的他終於拋掉了殘存的那麼一點點文人之氣,不僅主動交代起了他所知道一切,同時還爲朱怡成出謀獻策。

“桐廬小縣,雖有地利之便,但卻是四戰之地。之前接到朝庭……不!是清庭行文,僞帝康熙已派大阿哥南下領兵,以圍剿朱、袁殘部……。”

說到這,廖煥之遲疑地看了朱怡成一眼,對於朱怡成的身份廖煥之一直有所猜測,但他卻不知道這位自稱爲洪爺的洪強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怡成。不過有件事他可以肯定,朱怡成這夥人一定是杭州之戰僥倖逃出的義軍。

“袁奇和我有些淵源,不過我和他不是一路人。”朱怡成淡淡說道,這句話也沒錯,他從來就和袁奇不是一路人,雖然袁奇曾經救過他,可也是因爲袁奇的緣故,把朱怡成架在了火上烤,使得朱怡成“名揚天下”。

悄悄鬆了口氣,看來朱怡成只是當日圍攻杭州的義軍一部而已,和袁奇沒有太大的交情。既然如此那就好辦多了,廖煥之道:“張雲翼死後,浙江各部羣龍無首,導致朱、袁部突圍而走,據說其部已進入浙徽之地。此次僞帝派大阿哥南下領兵,原以清廷兵力而言圍剿成功應是早晚的是,不過如今桐廬被洪爺拿下,運往杭州的一應軍糧器械被斷,想來局勢有所變,此次圍剿或生意外不會那麼容易。洪爺何不如遠離桐廬這四戰之地,一來可避開僞清大軍鋒芒,二來也可把桐廬之事轉移到朱、袁身上?”

廖煥之的頭腦還是比較清醒,這點和朱怡成的判斷大致相近。桐廬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但絕對不是能久居之所,在沒有掌控一大片地盤的情況下呆在桐廬絕對是找死。

另外,廖煥之打算讓朱怡成把拿下桐廬的“功勞”丟給袁奇,從表面來看這個背黑鍋主意算的不錯,但是有一個問題,袁奇部現在所在的位置離桐廬有好幾百裡,這時代一沒火車二沒飛機,袁奇絕對不可能從幾百裡地外飛過來打桐廬,這個黑鍋並不好扣。

“這無妨,洪爺有所不知,其實杭州之戰後義軍各部打散的頗多,除了朱、袁爲大股外,還有其他一些小股人馬在各地出沒,比如說賽旋風等人前些時候就出現在洞橋一帶……。”

“賽旋風?你說的是祝建才?”朱怡成頓時問道。祝建才,八卦教的當家,當日就是義軍幾大首領之一,並被朱怡成封爲武威侯,算得上是義軍中比較強的一支力量。一直以來朱怡成只以爲杭州大戰後逃出去的除了自己外也就是袁奇一部了,沒想到今天居然聽到了祝建才的匪號。

“原來洪爺也知道此人?”廖煥之當即點頭道:“正是祝建才,杭州之戰後他也僥倖逃脫,一直蹤跡不定。原本以爲他早就死在陣中了,誰想前些時候在洞橋那邊傳來消息發現了祝建才的蹤影。洪爺,祝建才乃朱、袁手下大將,桐廬一事丟給祝建才同丟給朱、袁又有什麼兩樣呢?”

這話倒也不錯,其實對義軍內部的情況清廷並不是太瞭解,在清廷上下看來領頭的當然是朱怡成和袁奇了,至於那些大大小小的頭領當然也是他們部下,這口黑鍋扣到祝建才頭上從操作上來講也不爲過。

不過,對於祝建才這個人,朱怡成也算是見過幾面,雙方雖沒有什麼深入交往,但他卻知道祝建才雖比不上袁奇,但也算是一員猛將。想到這,朱怡成心中微微一動,卻沒有繼續問下去,而是轉移話題詢問起廖煥之對於離開桐廬後的去向有什麼看法。

“以煥之拙見,有兩處地可去。”

“哦,居然有兩處?景明快快道來。”

“一處是向北,過建德入淳安。”

“淳安?”朱怡成覺得這個地方有些耳熟,想了想恍然大悟:“你說的是千島湖?”

“千島湖?那是何地?”廖煥之疑惑問道,這個地名聽起來名字不錯,可他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當即朱怡成詢問淳安那邊是否有湖泊,廖煥之回答道湖泊是有,但面積不大,不過那邊羣山環繞是個藏身的好去處。

“難道現在的淳安沒有千島湖?而是一片山脈?”對於這點,朱怡成也疑惑了,不過他最終還是相信了廖煥之的話,畢竟淳安的地形只要打聽一下就能瞭解,廖煥之也不可能在這方面胡說八道。

其實朱怡成不知道,千島湖是人工湖,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修建水庫後才形成的。而露出水面的“千島”恰恰就是當年的山峰,而在這個時代,那片地區除了一些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外就是羣山環繞了。

去淳安,從廖煥之的講述來看似乎不錯,往羣山裡一躲,至少能安穩一些時間。不過,對於這個建議朱怡成腦海裡細想後就否決了。東躲西藏的日子雖然暫時安穩,但不是長久之計,跑到淳安去當山大王,到頭來還是逃不了被圍剿的下場。

“第二處就是南下,往福建走,福建多山可藏人,只要一入福建,想來僞清要圍剿也是難上加難啊!”

聽到這第二個建議朱怡成也搖了搖頭,說起來這兩個建議都只是一時藏身的打算。如果僅僅只是這樣的話,朱怡成何必詢問廖煥之?這不和當日他打算去烏龍山一樣麼?

見朱怡成神色不悅,廖煥之遲疑問道:“洪爺可否告知煥之,洪爺您是想求穩呢?還是……?”

“呵呵,求穩?景明你覺得我等現在的情況下僅僅求穩會有出路麼?”朱怡成笑着反問道,同時臉色一冷:“景明你需知,如今我等和清廷已是你死我活的地步,如不能殺出一條血淋淋的生路來,這天下雖大卻無我等藏身長久之地啊!”

“既然如此,那麼……。”廖煥之撫須眼中精光一閃:“洪爺,煥之還有另一策!”

“說來聽聽。”

“煥之以爲朱、袁和祝建纔等人當爲洪爺之力助,洪爺非但不能坐視他們被圍剿殲滅,反當應該適當支援,使其稍稍微恢復元氣,他們在各地鬧的時間越長,鬧的越厲害纔好!只有讓他們等部吸引住清廷的注意力,同時大肆糜亂地方,我等才能覓得一條真正的生路!”

說到這,廖煥之冷冷一笑:“其實自今年開春以來,江南等地就遭災頗多,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要知道江南各省向來就是僞清稅賦之地,其稅賦收入一直佔天下半者以上。而如今江南,尤其是浙江大部經我義軍起義之兵事,可以肯定今年清廷稅賦將減少大半,再加上民間久未得清廷賑救,一旦入秋後百姓斷糧,江南必起大亂。只要江南一亂,北邊定然也不穩,再者據說清廷國庫空虛,京中官員借銀成風,如此一來就有洪爺的機會了……。”

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禮第一千八十九章 人生豪邁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對策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千七十二章 威信打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二百五十六章 斥問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許諾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一百零八章 秋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八百零四章 魔高一丈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殺頭的買賣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六百三十章 戰端已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不能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第一千五十三章 東至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南陸開發第一百七十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八百二十章 潰敗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四十八章 人質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萬大軍第一千四十一章 初一大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二百二十六章 鬧事(求票!)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三百零六章 紅燒肉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四百二十三章 穩紮穩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煩第七百八十八章 過河拆橋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老少將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人口基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四十七章 增援的困難第三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一十六章 湊人頭(求票!)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半島海戰(完)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八百三十三章 小江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
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禮第一千八十九章 人生豪邁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對策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千七十二章 威信打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木屋夜談第二百五十六章 斥問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許諾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五十三章 授旗第一百零八章 秋風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八百零四章 魔高一丈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九百八十六章 京師變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殺頭的買賣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六百三十章 戰端已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不能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四百一十三章 登船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第一千五十三章 東至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南陸開發第一百七十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木屋第八百二十章 潰敗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後宮有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四十八章 人質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萬大軍第一千四十一章 初一大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二百二十六章 鬧事(求票!)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三百零六章 紅燒肉第七十六章 賢王第二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四百二十三章 穩紮穩打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煩第七百八十八章 過河拆橋第五百零六章 穩坐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老少將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人口基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蒙古之戰(6)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四十七章 增援的困難第三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一十六章 湊人頭(求票!)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轉移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半島海戰(完)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李衛述職1第八百三十三章 小江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終生無望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