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這是叛國

秦軍在西北疆沒有優勢。西行轅四個軍,李信守隴西,‘門’g恬守上郡,投入北地戰場的只有‘毛’子睿和白公差的兩個軍,雖然隴西的‘毛’子睿率軍渡河,與大月氏的胖頓翁侯聯合東進,並與北地守將白公差形成犄角之勢,但匈奴人的主力集中在烏水兩岸,秦軍可以守住長城,卻無力擊退他們。

反觀代北戰場,北行轅的四個軍可以集主力於蒼頭河一線向匈奴人展開反擊,而匈奴人攻擊雁‘門’意在牽制,假如秦軍擺出決戰態勢,匈奴人必定後撤。一旦雲中的匈奴人受到威脅,必定影響到西北疆戰場,匈奴人很快就會退出北地,返回河南,於是北疆的緊張局勢自然化解。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寶鼎不能說服代北人,那麼他即便在蒼頭河一線展開攻擊,也無法取得預期戰果。戰場上沒有取勝,寶鼎便在這場博弈中失去優勢,未來形勢如何發展,就不是寶鼎可以控制的了。

代北人的利益和寶鼎的利益休慼相關,寶鼎利益受損,代北人也沒有好日子過,這一點代北人很清楚,所以代北人試圖聯合老秦人‘逼’迫寶鼎妥協,誰知寶鼎不但不妥協,反而和老秦人決裂,要正面對決,由此也把代北人‘逼’上了絕路,不得不跟着寶鼎一條道走到黑。

不過代北人有底線,他們可以跟寶鼎一條道走到黑,但前提是必須保證自身的利益。代北人和老秦人默契配合就是爲了保證現有利益,現在寶鼎摧毀了他們的妄想,‘逼’得他們不得不和老秦人殊死搏鬥,那麼寶鼎就必須保證他們的現有利益不受損失,否則事情的發展就難說了。

寶鼎首要闡述的問題是中央財政持續危機的根源,以及中央財政危機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解決中央財政危機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橫徵暴斂,竭澤而漁,一個是輕賦薄徭,放水養魚。咸陽綜合考慮國內外形勢後,選擇了休養生息之策。

既然大秦要休養生息,要與民休養,輕賦薄徭,那麼中央財政首先有個銳減的過程,觸底之後再開始反彈,然後中央財政隨着國民生活的改善而逐步增加,直到中央財政進入良‘性’循環並持續增加狀態。

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國內外局勢的穩定,所以當前咸陽的首要之務是竭力維持和平統一的穩定局面,爲此,中央需要更多的軍隊衛戍京畿和威懾地方,需要保持一定數量的鎮戍軍以維持邊陲的穩定。

北疆鎮戍的耗費佔據了中央財政的大部分支出,隨着中央財政的銳減,北疆鎮戍的支出必須削減,而削減的辦法就是減少鎮戍軍數量,減少北疆建設支出,尤其重要的是減少邊陲戰事。

爲此,咸陽中止了北伐,延緩了北疆建設,並‘抽’調十萬大軍回鎮京師,但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匈奴人入侵了,導致咸陽的休養生息之策嚴重受阻,導致中央財政直接陷入崩潰狀態,導致大秦面臨着分崩離析的危險。

匈奴人入侵是誰也無法阻止的事情,不管匈奴人的入侵是否在主觀上或者客觀上受到了中土內部矛盾的影響,但匈奴人從自身生存出發,始終要入侵中土,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既然匈奴人要入侵,既然大秦面臨崩潰之危機,那麼做爲守護中土的北軍,必須擱置矛盾,放棄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齊心協力擊敗匈奴人的入侵,幫助咸陽和大秦度過當前的危機。

然而,北軍竟然在這個時候違抗咸陽的命令,北軍內部的派系竟然在這個時候以中土的存亡來威脅咸陽,試圖奪取北軍的控制權,這是叛國,這是謀反,這是殺無赦的大罪責。

“這不是北軍內部的矛盾,也不是北軍內部在攻防策略上的分歧,這是背叛,是對帝國的背叛,是對皇帝的背叛,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錯誤。”

寶鼎聲‘色’俱厲,其‘激’憤的聲音狠狠撞擊着衆人的心靈,讓人極度震駭。

寶鼎站在帝國最高決策者的立場上,以天下大勢的發展來分析北軍內部的危機,那麼王賁的所作所爲就是對帝國的背叛。叛國是誅九族的死罪,憑此罪責,足以給老秦人以毀滅‘性’一擊,把楚系和關東系打得一蹶不振。

一場血雨腥風呼嘯而來。

司馬尚感覺窒息,公子將閭等人也是驚悚至極,誰能想到寶鼎竟然與老秦人決裂?誰能想到寶鼎竟然要利用此事徹底摧毀老秦人?

聯想到寶鼎當日返回咸陽,在沒有與北軍統率們做出任何商量的情況下,就斷然做出‘抽’調十萬北軍將士回鎮京師的決策,再回頭看看這幾個月來咸陽政局和北疆局勢的發展,再看看現在已經焚燬在火盆中的書信,聽聽寶鼎殺氣騰騰的厲吼,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寶鼎‘精’心設下的一個局,一個屠戮老秦人的陷阱,一個完全控制北軍的計謀。

武烈王太可怕了,可怕到讓帳內衆人再也不敢奢望與其討價還價了。

武烈王把王賁的書信一燒,與王賁公開決裂,再給王賁按上一個叛國的罪名,代北人哪裡還有退路?可笑在這之前他們竟然打算改變武烈王的決策,竟然以北疆危機來要挾武烈王,試圖把武烈王推進進退失據的絕境,孰不知武烈王早就謀劃好了一切,‘逼’着代北人不得不與匈奴人拼死一戰了。

與王賁的公開決裂,把代北人‘逼’上了絕路,不得不馬上與王賁劃清界限,而認定王賁分裂北軍就是背叛帝國,更是讓代北人不得不擊敗他,打倒他,否則倒下的就是自己了。這時候若要擊敗王賁就必須贏得始皇帝和咸陽的支持,而若要贏得中央的支持,那就必須擊敗匈奴人,以最快速度穩定北疆局勢。至於利益損失,現在顧不上了,相比徹底傾覆,這點利益損失算得了什麼?

“還要我做什麼解釋嗎?”寶鼎冷聲問道。

帳內衆將霍然驚醒,轟然拜倒在地。

“馬上調集北行轅四軍主力趕赴蒼頭河一線,與匈奴人決一死戰。”

衆將轟然應諾。

王賁看完公子將閭派人送來的密信,久久沉默。

王離卻是驚呆了,他直到此刻才意識到,寶鼎自始至終都牢牢控制着局勢的發展,他就等着王賁上奏咸陽以形成北軍分裂的事實了。北軍分裂了,咸陽會支持誰?難道還會支持老秦人?老秦人極力推動“分封”,是始皇帝和咸陽宮的政治對手,如今始皇帝和咸陽宮好不容易抓住這個機會,豈肯錯過?

當然了,始皇帝和咸陽宮不會背上屠戮功臣的惡名,他們會在武烈王擊敗匈奴人挽救了北疆危局之後,名正言順冠冕堂皇地打擊老秦人,置老秦人於死地。

王離黯然哀嘆。

父親過於自信了,認爲寶鼎不會與老秦人反目爲仇,誰知他錯了,大錯而特錯,他應該想到寶鼎可能會與老秦人決裂。

馮劫是寶鼎的師傅,曾在寶鼎崛起的過程中出了大力,但寶鼎絲毫不顧師生之情,聯合多方勢力,徹底摧毀了馮氏。轉眼間,就輪到頻陽王氏了,不出意外的話,頻陽王氏會像馮氏一樣,在這輪博弈中被寶鼎徹底毀滅。

“他真的要對我們下手了。”王離把密信扔到案几上,衝着王賁叫道,“你說過,你說過他不會和我們反目爲仇。”

王賁冷眼看着兒子,皺起了眉頭。

“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行險一搏,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你不應該如此自信,以致於讓形勢惡劣到今天這種地步。”

“形勢並沒有你想像的惡劣。”王賁神‘色’平淡,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們老秦人畢竟不同於關東人。老秦人是大秦的根基,當年昭襄王誅殺武安君讓大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這是個血的教訓,皇帝絕不會重蹈覆轍,而武烈王也絕不會拿大秦的未來做賭博。”

王離驚惶不安,心神大‘亂’,根本不去思考王賁話裡的意思。

“馬上急告大父,請他老人家想想對策。”王離急得團團‘亂’轉,“或者,我馬上趕赴代北,看看可有挽救餘地?”

王賁搖搖頭,“這是一個陷阱,武烈王和代北人給我們設了一個局,不管我們是進還是退,都會掉進這個陷阱,除非我們遵從咸陽命令,早早讓出軍權,把西北疆的控制權‘交’給武烈王,但這是絕無可能的事。”

十萬回鎮京師的北軍都是老秦將士,而老秦將士主要集中在西北疆,這直接導致王賁、李信和‘門’g恬等人失去了軍隊的控制權。如果他們不予對抗,等於拱手‘交’出軍權,所以他們只有對抗,但爲了避免與武烈王發生直接衝突,他們又必須妥協,於是就有了徵發關東兵役補充北軍兵力的建議。

過去王翦、麃公和‘門’g武等人征伐楚國的時候,曾在關東招募了不少壯勇。統一後,始皇帝和寶鼎聯手,藉口進行南北戰爭把王翦等人及其軍隊集中到了北疆。考慮到關東需要鎮戍力量,南北戰爭還需要準備時間,所以王翦等人的軍隊在洛陽進行了縮編,關東籍壯勇幾乎全部被遣散回家。現在王賁、李信和‘門’g恬就想把這些關東壯勇重新徵募到北疆鎮戍,這樣他們既有了可以實際控制的軍隊,又阻止了武烈王把代北力量延伸到西北疆,就此粉碎了武烈王控制整個北軍的企圖。

武烈王拒絕了這個妥協策略,迫使王賁不得不主動“出擊”,試圖以武烈王自身利益的損失,以及代北人爲保護自身利益而不得不向武烈王施壓等多種手段,來脅迫武烈王接受妥協策略。

這是老秦人“以退爲進”之計,但誰知武烈王寧願損失自身利益,寧願“綁架”代北人利益,也要把老秦人拖進陷阱。雖然這樣一來武烈王即便大獲全勝,控制了整個北軍,但他與老秦人決裂了,與代北人產生了隔閡,其本人在北軍的威信也大爲降低,這對他未來的發展十分不利。

當然了,這是從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來分析,但假如從帝國整體利益來分析,武烈王的勝利可以更大程度地集中北軍軍權,有利於咸陽打擊“分封”貴族集團的勢力,有利於休養生息之策的實施,有利於緩解中央財政危機,有利於中土的和平統一。

王賁面對敗局,重新審視當前和未來的局勢,也不得不承認寶鼎之所以能取勝,自己之所以上當中計,就在於大局觀上的差別。

寶鼎着眼於長遠利益,爲此不惜犧牲眼前利益,而王賁過於注重眼前利益,並且以己度人,把寶鼎也想像爲和自己一樣的人,結果必然失敗。不過假如王賁擁有和寶鼎一樣的大局觀,還會有這場博弈嗎?

“現在失敗了,我們不但失去了軍權,還失去了更多。”王離十分沮喪。

“我說過,形勢並沒有你想像的惡劣。從皇帝和咸陽宮的立場來說,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武烈王掌控整個北軍,這對他們的威脅太大了。”王賁撫須輕嘆,“我們敗得如此迅捷,如此徹底,對皇帝和咸陽宮來說無疑是個警示,而對武烈王來說,完勝固然證明了他的實力,但如此強悍的實力,誰不懼怕?”

王離看到父親始終泰然自若,神‘色’間沒有絲毫驚慌,漸漸也冷靜下來。他首先想到了父親那天所說的生存危機,按照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老秦人肯定面臨生存危機,而武烈王也是一樣,他的生存危機同樣強烈,所以這顯然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

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玄虛?這樣一番你死我活的廝殺,當真不會便宜別人,反而讓武烈王和老秦人各取其利?反而能讓始皇帝和咸陽宮轉而支持老秦人,從關東征發兵役補充北疆兵力的不足?

“武烈王要集中兵力反擊匈奴人了,我們是不是也要做出相應的舉措?”王離問道。

“我們一直在反擊,西北疆能投到戰場上的兩個軍一直在浴血廝殺,我們還能做出什麼舉措?我們哪來的更多兵力?”王賁輕輕搖手,“消極怠戰的是代北人。匈奴人投入到代北戰場的兵力並不多,司馬尚可以把北行轅的四個軍全部投到戰場上,但他至今沒有做出任何反擊舉措以緩解北疆的緊張局勢。”

王離隱約察覺到什麼,因爲公子將閭的密信而帶來的震驚忽然緩解了幾分。

咸陽接到北軍統率部的奏章,考慮到北疆局勢,如果‘抽’調十萬將士回鎮京師,鎮戍力量明顯不足,尤其是西北疆,兵力更是空虛,而徵發邊郡兵役會導致北疆局勢進一步緊張,爲此統率部懇請咸陽,考慮從中原、河北、山東和兩淮等地徵發壯勇以補充北疆鎮戍力量之不足。

始皇帝和中樞當即意識到這份奏章有問題,因爲武烈王在京期間,自始至終沒有提到從關東征發兵役的事情。

徵發邊郡兵役補充北疆鎮戍力量,這是中樞一致認同的。現今邊郡青壯保守估計有三十多萬,主要集中在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西北疆也有近十萬人,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北虜諸族,平時農耕畜牧,戰時則上戰場廝殺。

北疆自身的發展需要勞力,如果把勞動力都投到鎮戍戰場上,那北疆如何發展?而其中的北虜諸族因爲與秦人之間缺乏足夠的信任,一個不敢大量徵募用來鎮戍,一個則不願意爲秦人賣命,只有在外虜入侵的時候,雙方纔會攜手作戰。

既然北疆有足夠的青壯,而中央財政又無法支撐龐大的北疆鎮戍軍,那麼理所當然在削減鎮戍軍數量的同時,徵發邊民予以補充鎮戍力量,但問題是,如此一來,數量龐大的代北鎮戍軍和預備役必然大量進入西北疆,由此武烈王就輕鬆掌控了西北疆,完全控制了整個北部疆域的鎮戍武力。

始皇帝和中樞明明知道此策有助於武烈王增強自身實力,但考慮到十萬北軍回鎮京師,他們也就容忍了。

此策直接損害了老秦人、楚系和關東系在西北疆的利益,所以在實施的時候,北軍內部肯定有一番‘激’烈博弈。果然,武烈王剛剛抵達北疆,雙方就鬥了起來,這份奏章足以說明問題了。

難道武烈王妥協了?如果武烈王妥協了,那麼咸陽就要考慮徵發關東壯勇補充北疆鎮戍力量而導致的一系列後果了。

很快,武烈王的奏章到了。

這份奏章的措詞極其嚴厲,武烈王不但責斥王賁故意分裂北軍,還給王賁扣了一個大大的“帽子”,王賁有叛國之嫌。

朝野震動,文武大臣一片譁然。

這個“帽子”扣得太大了,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是要死人的。

誰能想到,武烈王和王賁,代北人和老秦人的矛盾竟然‘激’烈到如此地步,雙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而且還要置對方於死地,這不但讓北疆局勢陷入崩潰的險境,也讓帝國形勢驟然緊張。

北軍有三十多萬,還有幾十萬預備役,而匈奴人正在入侵,這時候北軍內訌,北疆大‘亂’,其後果不堪設想。

始皇帝當即下詔,請太子扶蘇馬上出京巡視關東。無論北疆出了多大的問題,關東務必不能‘亂’。

始皇帝又下詔,請太尉‘門’g恬、駟車庶長公子騰日夜兼程趕赴北疆進行調解。

第176章 相信我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52章 大薩滿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236章 贖買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122章 遇刺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31章 泡溫泉第208章 出武關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56章 扭轉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110章 烹第137章 鼓風機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387章 回家第381章 世襲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16章 紫銅鑰匙第225章 蓋聶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6章 白衣張良第110章 烹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72章 選擇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52章 大薩滿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17章 死,也是一種幸福第312章 變故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245章 操控第3章 自作聰明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40章 換帥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388章 甘羅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5章 痛扁第356章 扭轉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61章 恍若一夢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68章 《呂氏春秋》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73章 反擊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450章 獨斷專行
第176章 相信我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52章 大薩滿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236章 贖買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122章 遇刺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359章 誰來主攻?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31章 泡溫泉第208章 出武關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33章 步步進逼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356章 扭轉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110章 烹第137章 鼓風機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387章 回家第381章 世襲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16章 紫銅鑰匙第225章 蓋聶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6章 白衣張良第110章 烹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272章 選擇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52章 大薩滿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17章 死,也是一種幸福第312章 變故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245章 操控第3章 自作聰明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341章 代北的未來第177章 寂靜的刁斗巷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40章 換帥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51章 打造一個新權貴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388章 甘羅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431章 博士就是加速器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35章 痛扁第356章 扭轉第27章 插翅難飛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61章 恍若一夢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68章 《呂氏春秋》第395章 詭異戰局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373章 反擊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450章 獨斷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