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連騙帶唬

事情明擺着,中央財政瀕臨崩潰,豪門貴族們本打算以此策來『逼』迫咸陽宮在分封上做出更大讓步,誰知關鍵時刻,大秦第一權貴武烈侯“倒戈”了,理由是南北戰爭迫在眉睫,北疆局勢危急萬分。

武烈侯爲了贏得國內形勢的穩定,與秦王政取得了一系列的妥協,其中的重點就是挽救中央財政。

挽救中央財政的第一個策略就是先打統一戰爭,後進行南北戰爭,其餘凡影響到這兩場戰爭的不必要的財政支出統統擱置,包括直道修築都暫時停止了。其次就是藉着遷徙關東富豪的名義大肆搜刮關東財富,同時把可能導致國內叛『亂』的隱患一次『性』解決掉。

既然咸陽宮竭盡全力搜刮財富,怎麼可能漏掉歸附在蓼園之下的關東巨賈?武烈侯瘋狂了,竟然在中央財政瀕臨崩潰的情況下,從自家的私庫裡掏出錢糧來倒貼了。

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武烈侯不“倒貼”,蓼園門下的關東籍鉅商富賈必然會遭到中央的洗劫,甚至可能遭到致命的打擊。不過想想這些年蓼園鉅商富賈們依靠武烈侯的支持掠奪了中土諸侯國的大量財富,而且還憑藉大秦的優惠政策獲得了難以估量的好處,如今大秦有“難”,他們把這些年賺的財富貢獻一部分出來,也是應該的,既能名利雙收,又能保全身家『性』命,更重要的是,在武烈侯的運作下,他們花錢買到了“貴族”這個護身符,比如烏氏倮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想像,假如哪一天大秦在工商政策上突然來了個顛覆『性』的改革,蓼園門下的鉅商富賈們也必然能搖身一變,以大秦顯貴的身份避過這場劫難。

琴氏是大秦本土巨賈,在這個關鍵時刻也不能“無動於衷”置若罔聞,該捐獻的時候自然要捐獻,但武烈侯根本不滿足琴氏的捐獻,而是要搶劫琴氏。蓼園與琴氏再次合作,武烈侯送給了琴氏一塊大肥肉,但這不過是武烈侯的誘餌,武烈侯真正的目的是把琴氏誘進他的陷阱,然後任意宰割。

琴唐暗自恨得咬牙切齒,但隗氏兄妹倒是十分淡然。不就是錢財嗎?要多少給多少。武烈侯爲了渡過眼前難關,什麼事不敢做?但這個難關一旦渡過,他的實力就非常可怕了,即便是秦王政和咸陽宮也不得不禮讓三分,到那個時候鉅商富賈跟在他後面,有賺不完的錢財,今日的損失或許在明日招招手就回來了。

寶鼎接着就給了琴氏一個驚喜。

“隨我去北疆如何?”寶鼎手指琴珪,笑着揶揄道,“你這個琴氏少主不做也罷,如其讓別人掌控你的命運,不如將來你入主中樞,主宰天下人的命運。”

琴珪毫不猶豫,當即大禮拜謝。

琴珪不是沒有機會出仕,而是沒有機會獲得足以讓他躋身權力高層的軍功。沒有顯赫軍功,即便像烏氏倮一樣花錢買個倫侯,那也始終擺脫不了巨賈的身份,命運還是控制在別人手上。

隗狀知道自己在這場交易中落於下風,但沒辦法,不管是立儲一事還是打造屬於自己的新楚系,都離不開武烈侯的支持,這時候他只有忍耐,來日方長。

如果說琴氏是巴蜀人的“錢袋子”,那麼隴西李就是巴蜀人手中的利劍。寶鼎既然打劫了巴蜀人的“錢袋子”,當然也不會放過巴蜀人手中的這柄利劍。

寶鼎從琴珪到北疆報效國家,談到了未來的南北戰爭,由匈奴人的強悍談到了北部邊疆的鎮戍軍。

北部邊疆的鎮戍軍目前有三十萬,其中西北邊疆十萬,這十萬中上郡的離石要塞就佔據了五萬,剩下五萬分佈在隴西和北地,由此可知京畿西北部防線鎮戍兵力的單薄。這種狀況暫時無力改變,所以大秦和大月氏的盟約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了大秦西北邊疆的安全。

未來南北戰爭的主戰場一個是河西,一個是河南,都在西北邊疆,很顯然,統一戰爭結束後,渡江作戰的秦軍主力肯定要陸續趕赴西北疆。

問題就在這裡,咸陽調得動嗎?當然,功臣們不可能公開違抗咸陽的命令,但假如江東始終動『蕩』不安,楚人頻繁叛『亂』,甚至就連山東、江淮等地也是反賊四起,咸陽如何從大江兩岸調撥軍隊?大江兩岸的軍隊調不動,功臣們乘機穩固和發展地方勢力,對抗中央,那南北戰爭一旦爆發,咸陽怎麼辦?是不是就要向功臣讓步,分封諸侯,繼而來換取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單靠武烈侯和北部邊疆的力量去打南北戰爭?那假如南北戰爭久拖不決,再一次拖垮了大秦的中央財政,試問中央還如何控制地方?如何阻止分封了諸侯的功臣們乘機分裂大秦,破壞中土的統一和和平?

寶鼎當初正是因爲看到這一點而擔心中土在統一後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但他沒辦法,一度沮喪甚至絕望。直到西南遠征捷報頻傳,咸陽宮利用開闢西南之功再度扭轉了政治上的劣勢,秦王政也因爲寶鼎所拿出的西南策略取得了成功而加大了對他的信任,他才藉助北部邊疆的新形勢正式確立了進行南北戰爭的戰略構想,試圖以南北戰爭來轉移國內一觸即發的矛盾,並乘機把功臣們及其所屬軍隊調往北部戰場,給秦王政和咸陽宮贏得更多的時機來穩定國內局勢緩解國內矛盾,進一步加大對地方郡縣的控制,繼而在未來成功阻御功臣們對分封的攫取。

歷史上秦王政就是藉助“南征北伐”來達到了這一政治目的,其後更是藉助“焚書、坑儒”兩大重案重創了攫取分封的豪門貴族,維護了中土的統一和中央的權威,但因爲南征北伐拖垮了中央財政,激化了官與民之間的矛盾,導致秦王政剛剛駕崩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大秦隨即傾覆。

現在寶鼎改變了歷史,“南征”提前完成,北伐還需要不少年的準備,這給了大秦穩定國內局勢的時間,當務之急就是緩解中央財政危機,讓大秦不至於因爲橫徵暴斂而激化官與民之間的矛盾。休養生息是不可能了,但最起碼要讓普羅大衆活下去,要讓他們看到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中土的普羅大衆經歷了幾百年的戰『亂』,各諸侯國的一代代君王們無不極盡壓榨之能事,普羅大衆的忍耐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只要能讓他們活下去,那麼就不至於出現“官『逼』民反”的極端現象。

咸陽宮打算把關東富豪遷徙到大秦本土,並讓他們分散而居之,其目的正是要以暴力手段摧毀六國之民對大秦的反抗。普羅大衆是單純的,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但六國富豪們的利益受損嚴重,他們要奪回自己的利益,於是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機會煽動普羅大衆舉旗叛『亂』。

寶鼎堅決支持咸陽宮的這一舉措。此策不僅可以遏制六國反賊的叛『亂』,還可以斷絕功臣們藉助地方富豪的力量大力發展地方勢力,同時也可以斷絕兩者聯手謀反試圖割據地方分裂大秦的圖謀,另外順便還能擄掠一番以緩解中央財政,可謂一舉多得。

地方勢力的發展因此遭到遏制和打擊,中央也因此贏得了時間,可以繼續維持對地方郡縣的有限控制,這樣當統一大戰結束後,咸陽調撥功臣及其軍隊北上征伐匈奴的阻力就要小得多。功臣們在咸陽各種手段的輪番轟炸下,最終或許都將被驅趕到北疆戰場,那對秦王政和咸陽宮來說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了,他們因此獲得了足夠的時間來控制和穩定地方郡縣。

寶鼎在言辭中透『露』了一些自己對未來局勢的分析,帶着一點威脅,也帶着一點勸說的意思。

隗狀並沒有考慮太長時間,便隱晦地答應了寶鼎的要求。

巴蜀人自身的力量畢竟有限,雖然隗氏統領新楚系不會被認做有螞蟻吞大象的不自量力之嫌,但巴蜀人始終不能與當年的熊氏外戚相提並論,所以巴蜀人有自知之明,謹慎本份,先把根基之地掌控牢了,然後再擇機發展。巴蜀人只有把自身實力發展了,才能更好地掌控新楚系,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巴蜀人即便有隗藏、李信之輩在關東大顯身手,但至今沒有公開介入到各大勢力對新佔領疆土控制權的爭奪之中。

眼下宗室、老秦人、關東系和一些楚系貴族爲搶奪地方控制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彼此間的矛盾衝突也是層出不窮,唯獨巴蜀人小心謹慎,不敢把自己放在風口浪尖上,唯恐遭到對手的打擊。

隗藏如今在荊宛,鎮戍江陵重鎮,由此把巴蜀的勢力範圍大大向東擴張了一步。這一步對巴蜀人來說至關重要,而這一步的成功正是得益於與武烈侯的政治交易。

李信在江淮戰場上,不出意外的話,統一戰爭結束後,他可以在大江兩岸的某個地方控制一定的地盤,但這對巴蜀人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大江兩岸將來肯定是宗室和老秦人的勢力範圍,關東系也從中『插』上了一腳,而遠在嶺南的東南熊氏十有八九也要『插』上一腳,形勢太複雜了,如其將來在那裡處處受制,不如順應形勢,痛痛快快地返回隴西,承擔起戍守京畿之責。假如隴西李在未來的南北戰爭中再度建功,那對巴蜀人的發展來說就非常有利了。

寶鼎抓住了巴蜀人的要害,一打一個準,收穫頗豐。

然而,寶鼎在與老秦人和關東系的談判中,卻是阻力重重。

老秦人是大秦的鼎柱,沒有老秦文臣武將的浴血奮戰,也就沒有大秦的今天;關東系是大秦發展的源動力,沒有商鞅、張儀、範睢、呂不韋這一代代賢臣的不懈努力,也就沒有大秦的統一大業。

有付出就要有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大秦獲得統一大業的同時,下山“摘桃子”的卻是宗室,而功臣們只能靠邊站。老嬴家是王族,王族理應“吃肉”,但總要給功臣們一塊骨頭啃啃吧?就算沒有骨頭了,至少也要給一口肉湯喝喝吧?

秦王政和咸陽宮太過薄情寡義。如果實施高度中央集權,功臣們不要說啃骨頭和喝肉湯了,最多也就是站在鍋邊上聞聞肉香而已,這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好在宗室們也被這一國策趕到一邊,估計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喝一口湯。看看熊氏外戚的下場就知道了,即便是血緣親人,如果你敢把手伸進鍋裡撈肉吃,對不起,我不是要砍你的手,而是要剁下你吃飯的傢伙。所以宗室們也是忍無可忍,終於武烈侯跳了出來。

武烈侯拿出來的國策變革策略實際上只是照顧到了宗室,統一大業的豐碩果實不再由秦王政和咸陽宮獨享,而是由老嬴家共享,而且還是秦王政一脈的嬴氏子孫共享。由此可以想像,就連武烈侯自己只不過湊到鍋邊喝口湯,更不要說那些功臣們了,他們還是一無所有。

我累死累活流血流汗幫你老嬴家打下了天下,統一了中土,最終一無所有,這還有沒有天理?自古以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大周武王,哪一朝哪一代君王不是與自己的功臣們共享天下?中央集權,君權至上,這天下的一草一木就連空氣都是你君王一個人的,這是哪一家的道理?

特定的時代決定了特定的思想,這個時代的人除了大秦的君王,沒有其他諸侯國信奉法家學術,而大秦的君王之所以信奉法治,是因爲太窮了,窮則思變,被關東諸侯國所摒棄的法家學術,到了經濟和文化雙貧瘠的西陲,就變成強國之寶了。如今一統天下,秦王政更進一步,試圖把“法治”發展到極致,並用之統治中土,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這個阻力不僅僅來源於關東諸侯國的普羅大衆,也來源於大秦本土國民。

寶鼎無計可施,最終選擇了“拖”字訣。

過渡策略的實施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統一後的中土人在思想上的變化。思想變化得快,對大一統的認知越來越深,那麼過渡策略實施的時間就越短。從歷史經驗來看,大漢帝國由郡國制過渡到中央集權制,大約用了百年時間,但那是建立在舊時代舊貴族舊文化幾乎徹底滅絕的基礎上,而現在寶鼎試圖在這個時代這批貴族和這些傳承文化的基礎上達到同樣的目的,那麼所需要的時間肯定更長,過程肯定更爲艱辛。

寶鼎在與王綰、王戊的會面中,在與馮劫、蒙嘉的交談中,直言不諱地說到了這些尖銳問題。

如果大秦在統一後實施分封,那麼中土必然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不難想像,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而其他人就像關東六國一樣灰飛煙滅。這個險是否值得冒?

如果大秦在統一後實施郡國制,那麼順應了時代,順應了民意,大秦可以維持統一,中土可以維持和平,大家都能得到發展和壯大。大秦統一後百廢俱興,權力和財富有限,大家一窩蜂地去爭搶,所得有限。既然如此,不如等一等,等到中土發展起來了,國力增強了,權力和財富更多了,大家再去爭搶權力和財富,豈不是收穫更多?

寶鼎甚至在密談中做出了暗示,秦王政是人,不是神,他也有離開這個人世的一天,他離開了,大秦難道還是一成不變?一朝天子一朝臣,君王和公卿大臣都換代了,誰敢保證國策還能始終如一地得到貫徹執行?誰敢說現行國策五十年、一百年都不會改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昭襄王和武安君的激烈碰撞是個教訓,假如武安君先把邯鄲打下來了,把趙國滅了,那歷史肯定會發生改變。今天也是一樣,假如今天我們和秦王政對抗到底,最終就是玉石俱焚之局,雙方都是失敗者,有必要嗎?

寶鼎最後再一次做出了明顯的暗示,你們所需要的,所想的,也是我所需要的,我所想的,但我認爲,大秦富強了,我才能獲得更多。

很明顯的例子,假如當年昭襄王讓步了,武安君和當年的功臣們能獲利多少?即便分封諸侯,也不過一縣甚至數縣之地而已,但現在呢?現在假如分封諸侯,我們能擁有多大的疆土?所以不要急,欲速則不達,慢慢來,尤其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

寶鼎的勸說最終起到了作用。事實擺在這裡,一旦爆發內戰,大秦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極有可能崩潰,一旦崩潰,大家不要說一無所有了,連『性』命都保不住。如其冒着國破家亡身死族滅的危險去賭博,倒不如步步爲營了。

最終各方達成妥協。以最快速度吞滅楚國,然後迅速穩定新佔領疆土,至於南北戰爭,那是幾年後的事,暫時不討論。

第184章 韓非有難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346章 青陂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137章 鼓風機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364章 序幕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405章 歸來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章 最大內奸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438章 善!善!善!第72章 極度誇張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433章 反擊第30章 人間蒸發第61章 恍若一夢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205章 相信你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4章 回到秦國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57章 再現傳說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22章 遇刺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224章 張良計第176章 相信我第9章 被你害了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37章 攻魏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381章 世襲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347章 被動防禦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37章 鼓風機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287章 過江龍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88章 甘羅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27章 插翅難飛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48章 大秦噩夢第32章 野蠻公子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246章 天災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59章 悍將王賁
第184章 韓非有難第159章 誰殺了休旬王?第346章 青陂第183章 初見章邯第137章 鼓風機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364章 序幕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405章 歸來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第4章 最大內奸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438章 善!善!善!第72章 極度誇張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250章 生存之道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433章 反擊第30章 人間蒸發第61章 恍若一夢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160章 公孫老爹有秘密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94章 就爲這一刻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75章 彪悍的豹率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205章 相信你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4章 回到秦國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57章 再現傳說第167章 有人要滅我烏氏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22章 遇刺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224章 張良計第176章 相信我第9章 被你害了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37章 攻魏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381章 世襲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347章 被動防禦第142章 韜晦藏拙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137章 鼓風機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287章 過江龍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88章 甘羅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27章 插翅難飛第168章 我命不由天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48章 大秦噩夢第32章 野蠻公子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246章 天災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30章 人間蒸發第209章 有人搶我的錢第203章 兄弟反目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59章 悍將王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