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放不下

胤禛知道這跛子善於察言觀色,也不驚訝,微微點了點頭,便道:“也不算大事,還得看後繼變化,剛剛收到消息,皇上昨日醉酒,半夜中風,隨之昏迷,如今仍然未醒。”

鄔思道看了胤禛一眼,卻未做聲,四爺爭儲之心不死,一有機會,便又蠢蠢欲動,可如今根本就沒實力與十四爺相爭,別說十四爺,就是與八爺相爭,也不是對手,略微沉吟,他便道:“老人中風,可大可小,皇上昏迷還不到一日,四爺可是又心動了?”

“這種事,豈是輕易能夠放的下的?”胤禛說着扭頭看了四周一眼,才坐下輕聲說道:“先生能否試着分析一下,若是皇上就此昏迷不醒,將出現何種局面?”

“回房間去說吧。”鄔思道說着起身,緩緩的踱回房間。

進屋之後,鄔思道潑了涼茶,重新又沏了壺茶,這才落座,給胤禛倒了一杯,又自斟了一杯,而後斯條慢理的品着茶,半晌也沒開口,胤禛也不急,慢慢的嗅着茶香,耐心的等,跛子好茶,收藏的都是好茶,他有了好茶也都要給跛子均一部分。

沉吟了半晌,鄔思道纔開口道:“四爺,二廢太子不過數月,皇上前不久又駁斥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明安立儲的建議,採納了十四爺進奏的立儲制度革新,因此,可以大膽的判斷,皇上目前還沒有立儲,更不可能立遺囑。

儲位空懸,皇上若是有不忍言之事,對所有的成年皇子而言,都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三爺雖然膽子小,但爭儲的心思還是有的,他極有可能是發動羣臣公推,如此,即便失敗也不擔風險,而且,這種方式對他最爲有利,他畢竟是長子,其母榮妃,在康熙二十年便晉妃位,位分亦不低,並且三爺素來受皇上寵愛,也是人盡皆知。

現在二爺被圈禁,沒了嫡子,自古以來,除了立嫡,便是立長立賢立愛,三爺一人獨佔兩條,再加上他的門下奴才、心腹身居高位者也不乏其人,可謂贏面不小。

八爺,雖然是倒向了十四爺,但正如四爺方纔所說,這種事,豈是輕易能夠放的下的?如此絕好的機會,不全力博一博,他又豈肯甘心?

八爺九爺十爺歷來共進退,而八爺黨也實力仍在,王公大臣、文武官員中支持者不在少數,他同樣也會傾向於百官公推,這樣,既有機會,也不至於與十四爺撕破臉面,更重要的是,論軍中力量,誰也無法與十四爺相比,揚長避短,趨吉避害是人之常情。

十四爺雖然海軍力量強橫,但遠水難解近渴,唯一可依仗的便是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排除用武力的話,十四爺的贏面也不小,他通過海外分封、海軍子弟、‘四大恆’、遠洋貿易船隊、呂宋奴隸莊園等手段將大部分的皇族宗親、文武官員的利益與他捆綁在一起。所以,即便是百官公推,十四爺亦是穩操勝券。

雖然明知道這點,但是三爺、八爺也不會俯首認輸,總要努力試一試,官場跟戰場一樣,永遠充滿了變數和機會,更何況是爭儲?”

一口氣說到這裡,鄔思道呷了口茶,才接着道:“如果真是出現這種局面,四爺有二個選擇,藉此機會助十四爺一把,可徹底化解之前的恩怨,您倆兄弟一母同胞,四爺以後也不用擔心遭秋後算帳。

再則,與三爺聯手,暗中製造事端,挑撥八爺與十四爺火拼,以期漁翁之利,思道妄言,即便是三爺上位,您要拉他下來,亦是易如反掌。

當然若是事情敗露,四爺可能要在高牆大院中度過餘生,這是機會,也是陷阱,就要看四爺的選擇和手段了,不過,以思道看來,與三爺聯手,贏面較小。”

聽得鄔思道這番話,胤禛半晌無語,死跛子根本就不提他自起爐竈這茬,還真是有些打臉,不過,他如今也確實沒這個可能,與老三聯手,倒真是好棋,暗中製造事端,可是他的拿手好戲,雖然‘粘杆處’人馬大多已經南下,但他身邊仍有幾個好手,刺殺老十四沒可能,但刺殺老八呢?

老八一死,老十四是最大受益者,他的嫌疑自然也就最大,他即便混身是嘴也解釋不清,屆時,不僅一衆兄弟與他離心離德,一衆大臣亦會對他敬而遠之,如此,老三則是衆望所歸,可又該如何打壓老三呢?待他上位再篡位,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見胤禛默然不語,鄔思道心裡既有幾分期待又有幾分忐忑,如此大場面,不摻合一手,還真有點遺憾,如果摻合進去,又該如何製造事端?

老十三胤祥在聽聞這個消息後,立刻就趕往了恂親王府。

恂親王府的知客門房見是十三爺,忙一邊譴人快報,一邊陪着他前往胤禎的書房。

胤禎正在書房與方苞閒聊,聽聞胤祥前來,心裡不由一喜,康熙中風的消息剛剛散播開來,老十三就直接奔他府上而來,可見在老十三心中,他的分量已經超出了老四,他忙起身迎了出去,在院子門口便遇上快步而來的胤祥。

“十三哥如此風風火火,可是有失大將風度。”胤禎含笑打趣道。

見胤禎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情,胤祥心裡亦是一鬆,笑道:“船上人不急,岸上人急,倒讓船上人看笑話了。”

方苞跟着上前見禮,微笑道:“十三爺這話隱隱透出一絲禪味了。”

“方先生可別打趣我。”胤祥笑道:“我正值大好年華,可對和尚沒興趣。”

三人一笑入屋,落座後,胤祥仍是忍不住問道:“十四弟就不擔心?”

胤禎微微一笑道:“皇阿瑪不過是飲酒過量,引起中風昏迷,身邊一直不離太醫,應該問題不大,不必太過擔心,而且,雅爾江阿等領侍衛內大臣僅僅只是請李光地、溫達二人進暢春園,就足以說明皇阿瑪病情不是太重,至少脈象應該是穩定的,否則就應該是所有的上書房大臣進暢春園了。”

胤祥聽得微微鬆了口氣,卻仍是說道:“皇阿瑪酒後中風,昏迷不醒的時間也有如此之久,情形不容樂觀,十四弟還是早做綢繆,以免禍起蕭牆。”

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94章 陳鵬年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561章 入營第615章 撫卹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148章 建軍港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18章 蹊蹺第118章 上尊號第251章 亂了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00章 機會第528章 不賣帳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603章 出紅差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9章 抽絲剝繭第562章 開局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127章 不賣帳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605章 後宮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6章 督撫之爭第595章 嚴懲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83章 酸第51章 海關制度第197章 替罪羊後記四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64章 方苞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26章 理關係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344章 扳腕子第628章 困境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83章 下馬威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00章 徵日(九)第599章 使團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355章 陛辭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184章 十五入黨後記三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94章 陳鵬年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410章 吃早茶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545章 奪權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51章 選秀女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677章 薄懲第556章 心結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92章 收兵權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22章 強勢第653章 尋開心?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130章 刺殺下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251章 亂了
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94章 陳鵬年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561章 入營第615章 撫卹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148章 建軍港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18章 蹊蹺第118章 上尊號第251章 亂了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00章 機會第528章 不賣帳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603章 出紅差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9章 抽絲剝繭第562章 開局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127章 不賣帳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605章 後宮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36章 督撫之爭第595章 嚴懲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83章 酸第51章 海關制度第197章 替罪羊後記四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64章 方苞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26章 理關係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344章 扳腕子第628章 困境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83章 下馬威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00章 徵日(九)第599章 使團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355章 陛辭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184章 十五入黨後記三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94章 陳鵬年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410章 吃早茶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545章 奪權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51章 選秀女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677章 薄懲第556章 心結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92章 收兵權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22章 強勢第653章 尋開心?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130章 刺殺下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251章 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