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防範未然

想明白這點,胤禩、胤禟二人不由面面相覷,老十四實在太讓人無語了,連藩屬國都要侵吞,而且還振振有詞,如此一來,大清日後還會有藩國?現有的衆多藩國會是何種反應?

沉吟了一陣,老九胤禟才試探着問道:“日本、朝鮮、琉球是出於戰略需要,南洋諸國,難道也是戰略需要?”

聽的這話,胤禩不由狐疑的看了看胤禟,而後又看向胤禎,南洋諸藩國難道也要侵吞?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道:“英國已經在莫臥兒帝國建立了商貿據點,並且往來頻繁,緬甸與莫臥兒帝國接界,又瀕臨孟加拉灣,暹羅則瀕臨安達曼海,都在南洋之外,也都有可能成爲歐洲人東侵的據點,納入大清版圖自然更爲放心,而且南洋諸國,富庶不下於江南,你們可知道南洋稻米多少銀子一石?”

胤禟對商業最爲上心,立即便問道:“多少錢一石?”

“三錢到四錢一石,我才採購了五十萬石。”胤禎沉聲道。

三、四錢銀子一石稻米?胤禩、胤禟二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便是江南,稻米也在一兩二錢銀子一石的價格上下浮動,南洋竟然只要三、四錢一石?難怪老十四要侵吞南洋藩國,什麼戰略需要純屬扯談,僅僅這一條,就令大清垂涎三尺,這簡直就是一大糧倉!

“他們究竟有多大的產量?”胤禟身子往前微微一傾,連忙問道。

“九哥動心了?”胤禎微微一笑道:“乘早別打這主意,澳洲移民的口糧,我計劃都從南洋諸國出,日後的漕糧,也可能要改由南洋諸國供應,不允許商人私自販糧。”

一聽這話,胤禟不由微感失望,老十四手裡握着海軍。整個南洋,如今都是南洋艦隊掌控,他說不準私販糧食,估計沒有海商敢不聽話。即便偷偷摸摸的能運點,那也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販賣其它貨物。

見胤禟一臉的遺憾,胤禎不由微笑道:“九哥何必在意那點蠅頭小利?海外的金礦纔是大頭,您負責組織的勘探和提煉金礦的工匠可有眉目了?”

“此事已經譴人分赴各地有名的金銀礦區聯繫、聘請。”胤禟從容說道:“最遲在年底,都能聚集到天津。”

胤禎點了點頭,道:“也好。聚齊了一塊動身,噶羅巴的駐軍少了點,民團還需要時間訓練,年底正好,也利於海上遠航。”

胤禩身爲理藩院的尚書,對於宗藩關係自然是格外上心,按老十四這種搞法,不消數年。這理藩院可能就將變成大清最爲清閒的部院,略一沉吟,他便繼續問道:“十四弟。侵吞藩國可不是什麼好名聲,而且大清的藩國衆多,一個不慎,甚至會引得諸藩國羣起而攻之,此事,皇阿瑪可會同意?”

“侵吞藩國,自然是要找藉口的,豈能出師無名?”胤禎不以爲然的道:“皇阿瑪那裡,更無須擔心,嘴邊的肥肉。強忍着不吃掉,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一聽康熙也是這想法,胤禩不由半晌無語,看來,侵吞藩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思忖了半晌,他才道:“此事,朝中一衆大臣怕是會極力反對。”

“他們反對有何用?”胤禟不屑的道:“海軍遠征,他們連一丁點風聲都聽不到,怕是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

“能說服他們自然更好。”胤禎含笑道:“說服不了,就只能打了再說。儒家治國乃是上上之選,但在開疆拓土方面,卻是有些迂腐,懷柔遠仁厚往薄來,只能是在無力征服的情況下,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仍堅持這點,那豈非食古不化?我大清若是也如此迂腐,此時豈不仍在遼東?”

“正是如此,天授弗用,反受其咎,天授弗取,反受其害。”胤禟興奮的道:“嘴邊的肥肉,強忍着不吃,那還不饞出病來?”

胤禎點了點頭,卻是看向胤禩,沉聲說道:“從今日早朝的情形來看,反對旗人進軍工作坊的務工的王公勳貴怕是不少,要提防着他們唆使一些較爲富足的旗人聚衆鬧事,九門提督鄂倫岱那裡,還需八哥去叮囑一聲,着他加派兵丁在內、外城巡邏,發現旗人有聚衆鬧事的苗頭,快馬回報,若因怠慢而失職,八哥也須救他不得。”

胤禩肅然道:“十四弟放心,鄂倫岱不是不知輕重的人,我這就親往步軍統領衙門走一趟。”

胤禎微微頜首,又對胤禟道:“旗人進軍工作坊的務工已成定局,九哥要儘快起程趕往天津,旗人抵達天津後,要儘量妥善安排,銀子,我通知‘四大恆’,您徑去天津的分號支取,五十萬兩上限,你自斟酌,如今處處等着用錢,九哥切毋鋪張,這錢要用在刀口上。”

胤禟沉聲道:“十四弟放心,九哥就是把鐵算盤。”

起身將胤禩、胤禟二人送走,胤禎返身便吩咐包福全道:“着人叫達春、羅靜二人來我書房。”

“喳。”包福全忙躬身應到。

待胤禎一路緩步踱着回到書房,達春、羅靜二人已在門口候着,他也不跟二人客氣,徑直進房落座,沉聲道:“羅靜,命人嚴密監視內城動靜,密切注意內城有無旗人聚集,有情況隨時快馬回報,無事一時辰一報。”

“奴才尊命。”羅靜忙躬身領命,隨即退了出去。

胤禎隨即提筆寫了封信,用了印,吹乾之後,才遞給達春,道:“快馬去順天府,將信交給順天府府尹王懿,着他留意內、外城的動靜,滿城張貼告示。”

雖然胤禎口口聲聲是說康熙欲適度放開對旗人控制,允許旗人進入工部的軍工作坊務工。但既不見康熙的諭旨,也不聞口諭,一衆旗主、王公勳貴、文武大臣自然都心知肚明,這是胤禎在拉大旗做虎皮。

因此,散朝之後,皇太子要將旗人投入天津軍工作坊做工匠的消息便一傳十,十傳百,迅速的在內城傳了開來,不到一個時辰,就傳遍了內城的大街小巷,整個內城也隨之轟動起來。(未完待續)

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l85章 京報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675章 下馬威第242章 出征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65章 戴梓第499章 徵日(八)第571章 試探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9章 眼紅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496章 徵日(五)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205章 糾結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06章 接見第37章 滿漢之爭?第115章 施世驃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191章 大喜第628章 困境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127章 不賣帳第613章 拿捏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49章 白送?第91章 工商雜稅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64章 失算了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587章 準備第538章 公示第6章 都是精英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70章 嚴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539章 誤猜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612章 爭執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47章 順勢而爲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123章 旱情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187章 王頊齡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123章 旱情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3章 探病第569章 大旱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446章 叩關第3章 探病第674章 泄露第396章 插手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461章 放不下第606章 接見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569章 大旱
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l85章 京報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675章 下馬威第242章 出征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65章 戴梓第499章 徵日(八)第571章 試探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9章 眼紅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496章 徵日(五)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205章 糾結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06章 接見第37章 滿漢之爭?第115章 施世驃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191章 大喜第628章 困境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127章 不賣帳第613章 拿捏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49章 白送?第91章 工商雜稅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64章 失算了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587章 準備第538章 公示第6章 都是精英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70章 嚴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539章 誤猜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612章 爭執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47章 順勢而爲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123章 旱情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187章 王頊齡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123章 旱情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3章 探病第569章 大旱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446章 叩關第3章 探病第674章 泄露第396章 插手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461章 放不下第606章 接見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569章 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