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索要太子

康熙被胤禎這番話說的老臉一紅,心裡暗罵,就不能說的委婉點?立太子是歷朝歷代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又非朕獨創,有必要如此不留情面的批駁?不過,老十四這番話可謂是一針見血,這些個兒子眼裡都只盯着儲位,哪裡會顧及善惡,可着勁的打擊太子再說。

由此而想到老十四,康熙不由頗爲詫異,細想一下,老十四竟是極少針對太子,所倡所爲,清一色是利國利民之事,即便黨爭,扳倒的也都是貪官污吏,這還真是咄咄怪事,老十四何以會如此爭儲?

胤禎哪裡知道康熙的想法,稍稍一頓,又接着說道:“秘密立儲的優點很多,其一,諸成年皇子皆有可能被立爲儲君,相互之間不易結黨,宗室親貴,王公大臣亦是各有所好,不易形成勢力龐大的集團勢力。

其二,衆皇子在競爭過程中,不敢肆意妄爲,反而是竭心盡力爲君父分憂,爲朝廷出力,時時事事以國事爲重,上行下效,從而帶動、推動朝野上下趨向良性發展,如此競爭,可謂是利國利民。

其三,秘密建儲可以有效的保護未來儲君不遭受衆皇子羣攻,保證皇權平穩交接。

其四,皇阿瑪可以慎重從容的選擇儲君人選,若有不妥,亦可從容更換,不會影響朝局,不至動搖國本,即逢倉促之變,亦不會導致國家無主。”

康熙聽的微微頜首,滿臉含笑,他是真沒想到,在秘密建儲這方面,老十四竟然想的比他更問深遠,看來,廢立太子,太子兵變,諸子爭儲,已經引起了他的深思,這個老十四,還真能見微知著,事事想在人前,而且所思所慮,皆可圈可點。

胤禎稍稍停頓,見康熙滿臉含笑,心裡暗道,先別急着笑,微一沉吟,又接着開口說道:“凡事有利必有弊,秘密建儲亦不例外,雖有諸多好處,卻也有不足之處,既然是秘密建儲,則儲君就缺乏必要的培養和鍛鍊,特別是對全局的駕馭。

儲君登基之後,沒有自己的班底,容易爲權臣、勢大的兄弟所乘,這就需要皇阿瑪在儲君登基之前爲其多方制衡。”

“說的好,看的透徹,慮的周全,解的精闢。”康熙暢快的讚道,秘密立儲的想法,他早已有之,卻是遲遲下不了決斷,畢竟這是千古未有之事,不免慎而又慎,再未想到,老十四竟然能夠看的如此透徹,而且全力支持,這讓他大感欣慰。

胤禎卻在緊張的權衡,秘密建儲,是康熙早有的想法,他此番說出來,不過是借花獻佛,以博取康熙的好感,但見康熙如此興奮,連連稱讚,心裡卻不由大爲後悔,康熙的秘密建儲想法此時應該還沒完全成熟,自己這一說,無形中幫他完善了這一想法,若是就此鐵下心來推行秘密建儲計劃,自己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想到這裡,胤禎略微沉吟,便橫下心來,道:“稟皇阿瑪,兒臣還有想法。”

恩?還未說完?康熙不以爲意的微笑道:“說,暢所欲言。”

“秘密立儲雖好,卻是不能用於皇阿瑪。”胤禎出語驚人。

康熙聞言亦是一楞,臉上的笑容凝固起來,並慢慢消散。

既已說出口,胤禎也沉下心來,沉穩的接着道:“如今局面,是八哥、九哥、十哥抱成一團,支持的宗親大臣不在少數,兒臣與十三哥、十五弟、十六弟又是一黨,支持的宗親大臣同樣不在少數,唯有四哥,如今是孤身一黨。

八黨與十四黨,如今即便是皇阿瑪大力打壓,亦難以拆散,三黨之爭,並不會因秘密立儲而有所收斂,反而會因新的希望而越演越烈,一發不可收拾。

皇阿瑪春秋正盛,龍體康泰,三黨相爭十年、二十年後,將是何情形?必然會發展成生死仇敵,不死不休,幾個小兄弟成年之後,怕是亦要捲入其中。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秘密立儲,新君登基,只能有兩種結果,一是勢力強大的兄弟篡位謀反,以致天下動盪,朝野不安,二是新君爲鞏固皇位,大肆殘殺兄弟及宗親大臣,清除異已,不僅朝野動盪,亦大傷國本。”

聽到這裡,康熙的臉色已是蒼白起來,以他的身體,不說二十年,十年應該沒問題,他完全可以打壓八黨、十四黨,但要拆散,確實棘手,除非是圈禁幾個爲首的,老八還好說,圈禁老十四,這損失可就太大了,他損失不起,大清也損失不起。

不能夠圈禁老十四,僅是圈禁老八,又於事無補,說穿了,老十四纔是重點,原本還打算再扶持一黨,形成三黨並立的局面,以牽制老十四,從容佈局秘密立儲,但這種後果,卻是他不能承受的。

不秘密立儲,那就得公開立太子,立誰?能夠立誰?誰能經的住老十四的打擊?老十四此番話可說是公然索要儲君的身份!康熙臉色一下就脹的通紅,卻是很快又抑制住心頭的怒氣,老十四最近可是救駕有功,平太子兵變有功、攻克大呂宋有功,根本不可能圈禁他,發作他又有何意義?只能讓他離心離德,開拓海外領土,打西洋的三大海上強國,稱霸幾大洲,這些事情都還要着落在老十四身上。

見康熙神情變換,胤禎亦是惴惴不安,略爲沉吟,又補充道:“天下大權,當統於一,即便是公開立儲,太子權柄,儀注,皆須大幅削減,太子只能在皇阿瑪的指導下,贊襄辦理朝務,以防重蹈覆轍,如此,儲君與皇阿瑪便不存在衝突。

其次,確立了儲君名分,其他皇子斷了念想,亦不會再有不智之舉,轉而會支持新的儲君,從而避免新君登基後的種種矛盾。”

康熙對此卻是不屑一顧,這些個虛的有什麼用?老十四若立爲太子,財力、實力、勢力、聲望都不是前太子所能比的,再打敗西班牙、荷蘭、英國艦隊,佔領澳洲,海外分封,那聲望威信更是無人能比,只怕朕亦要遜色幾分,那時,又會是什麼情形?朕又該如何自處?

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584章 出路第493章 徵日(二)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51章 招撫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446章 叩關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22章 強勢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422章 家務事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45章 內務府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587章 準備第671章 老辣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60章 分田地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592章 收兵權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21 圈錢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632章 攪局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522章 遊說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729章 去熱河第716章 管理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44章 暢春園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65章 抱火鍋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451章 **老五第469章 意外第493章 徵日(二)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313章 合流第102章 發飆第93章 探望十三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87章 王頊齡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74章 回京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2章 恩威並施第508章 出手第271章 海軍部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81章 上屋抽梯第464章 應對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559章 年號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84章 回京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62章 狠師爺第580章 官缺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28章 困境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538章 公示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92章 徵日(一)第516章 小議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1 圈錢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522章 遊說第595章 嚴懲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424章 御筆福字後記6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178章 摘桃子第133章 祈雨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584章 出路第493章 徵日(二)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51章 招撫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446章 叩關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22章 強勢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422章 家務事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45章 內務府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587章 準備第671章 老辣第23章 妖孽謀士第360章 分田地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592章 收兵權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21 圈錢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632章 攪局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522章 遊說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729章 去熱河第716章 管理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44章 暢春園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65章 抱火鍋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451章 **老五第469章 意外第493章 徵日(二)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313章 合流第102章 發飆第93章 探望十三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87章 王頊齡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74章 回京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2章 恩威並施第508章 出手第271章 海軍部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81章 上屋抽梯第464章 應對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559章 年號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84章 回京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62章 狠師爺第580章 官缺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28章 困境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538章 公示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92章 徵日(一)第516章 小議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1 圈錢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522章 遊說第595章 嚴懲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424章 御筆福字後記6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178章 摘桃子第133章 祈雨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