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考察人才

等武格和衍德出去之後,完顏海鋒卻是大爲不解的望着胤禎,猶豫了半晌,卻終是沒問出聲,胤禎看的好笑,說道:“你是不是覺的我說的太早了?是不是擔心我現在根基太淺?”

聽的這一問,完顏海鋒鬆了口氣,卻還是很配合的說道:“主子既是早有謀算,奴才也就不擔心了,可奴才還是不明白,武格、衍德二人這一談話,無異於公開宣揚,主子現在可是關鍵時刻,爲什麼不能再遲一點?”

胤禎輕笑道:“這兩年我一路行來,稍有頭腦的都知道我的心思,畏首畏尾,倒教人小瞧了去。海軍可是我一大憑仗,必須是鐵板一塊,抓軍隊,首先得把人心抓住,若任由二派拉攏,時間一長,人心散了,這隊伍可就難帶了,再過半年,海軍就要實行首次淘汰,不聽話的,到時候統統都得給我淘汰出去,時間緊迫,可不能再拖了。

公開自立一黨,這事我也是深思熟慮的,現而今,八哥一黨勢力太大,我破門而出,首先,皇上應該是樂於見到的,當初讓我出京建造海軍,皇上應該就存了分化八哥一黨的心思,我這一自立門戶,跟太子和八哥相比,勢力是最弱的,爲平衡考慮,皇上對我的支持力度應該會更大。

其次是太子一黨,八黨分化,他們應該是最高興的,我們現在雖然根基弱,但以太子的眼光,不可能會做出打壓我們的蠢事,再說,就咱們這小不點,他也不會放在眼裡。

其三就是八哥一黨,我破門而出,損失最大的就是八哥一黨,不過,我才送了他們兩份大禮,足以彌補這個損失,而且,咱們也無須擔心八哥一黨的報復打擊,只要太子在位一天,我與八哥就不會是敵對關係。

最重要的是,不公開自立,咱們無法吸納有識之士,形成自己的勢力,眼下咱們的攤子越鋪越大,可手頭卻是無人可用,能不急嘛。

現在公開自立一黨,好處是能夠獲得皇上的大力支持,能夠公開招攬人才,壞處是失去八黨的支持,不過實際上,八哥一黨對我們的支持很有限,他們最大的資源就是人,卻恰恰是我們不想用也不敢用的,所以說,公開自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爲何還要再等?”

說完,胤禎輕笑道:“現在放心了吧,你去把那個劉知生叫來,我跟他談談。”

待完顏海鋒出去之後,胤禎不由一陣苦笑,這番說辭不過是爲了安撫、鼓舞海鋒等一衆手下,真實的原因可不是如此,所謂深思熟慮,也不過是他最近幾天仔細權衡、推敲的,但願八哥他們不要誤會太深。

劉知生來的很快,得知是胤禎單獨召見,他既興奮又有些忐忑,在門口按規矩喊了聲,“報告。”

胤禎淡淡說道:“進來。”

一進門,劉知生幾步跨到胤禎面前幾步遠的地方,標準的立正敬禮,“中隊長劉知生向院長報道。”

看着這漂亮的動作,胤禎微微點了下頭,隨後便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這劉知生不愧是出身名門世家,身高在1.75米左右,身材極爲魁梧,國字臉,臉上棱角分明,濃眉大眼,一雙眼睛既黑又亮,在胤禎的打量下,他絲毫沒有怯場,毫無扭捏或是不安的神情。

僅是這份穩重和大方,就讓胤禎大起好感,劉知生的資料,他記的很清楚,浙江金華人,二十歲,秀才,家中五兄弟,他排行老三,自小熟讀兵書,豁達大度,重信義,不過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在一衆名門世家子弟和新學員中擁有極高的威信,微微打量了下,胤禎就微笑着問道;“聽說你自小熟讀兵書,都曾讀過哪些兵書?”

見胤禎有考較他的意思,劉知生不由微微緊張,謹慎的說道:“回院長,標下自小喜愛兵法,讀過《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將苑》。”

“哦。”胤禎隨口問道:“何爲將驕吝?”

“回院長,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衆判。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

“何爲將之五才十過?”

“五才者即‘勇、智、仁、信、忠’,所謂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十過者即,有勇而輕生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行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儒而喜任人者。”

見他對答如流,胤禎微微一笑,“知兵必知史,司馬錯其人其事,你可知曉?”

“司馬錯乃秦國將領,縱橫家,司馬遷的八世祖,首創‘挖心戰術’一破蜀國,二下黔中。”

“陳慶之呢?”

“梁武帝的大將,陳慶之率七千白袍兵在一年零兩個月之內,在睢陽破敵七萬,在屯考破敵兩萬,在滎陽破敵四十萬,攻佔三十二座城,勝利四十七場,堪稱一代戰神。”

胤禎頗爲滿意點了點頭,溫言說道:“歷來紙上談兵者,如過江之鯽,真正名將卻寥若晨星,你切不可讀了幾本兵書就沾沾自喜,目中無人,驕狂自大,自古名將都是屍山血海中滾出來的,你沒經歷過戰陣,日後每經一仗,必要三省其身,勤總結、善歸納。

兵書是死的,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切忌生搬硬套,活學活用,方是正道,馬上你們就要開始學習有關海戰的課程,海戰不比陸戰,氣候、信風,風速、航海、航線等都是新內容,你要多下苦功,虛心向外籍教官學習操縱戰艦,編隊作戰等新技能。”

劉知生仔細聽完,神色凝重的敬了一禮,“標下定勤奮學習,戒驕戒躁,以不負院長厚愛。”

胤禎輕“恩。”了一聲,接着又問道,“你對海軍目前的情況有何看法?”

第722章 解惑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587章 準備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7章 小朝會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16章 小議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587章 準備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91章 工商雜稅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156章 敲竹槓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58章 傳位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8章 潑天大案第539章 誤猜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683章 晉和盛第561章 入營第3章 探病第507章 報喜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91章 工商雜稅第26 提點老八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4章 初露崢嶸第569章 大旱第656章 聯姻孔府後記5第505章 條約草本後記5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95章 嚴懲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394章 黃帶子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54章 苦肉計第64章 失算了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9章 白送?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2章 狠師爺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16章 江南第492章 徵日(一)第191章 大喜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1章 胤禎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515章 跋扈第599章 使團第123章 旱情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0章 醞釀第451章 **老五第27章 小朝會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545章 奪權第137章 流寇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375章 大忽悠第556章 心結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644章 暢春園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32章 攪局第151章 招撫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33章 揚威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63章 打秋風
第722章 解惑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587章 準備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7章 小朝會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16章 小議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587章 準備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91章 工商雜稅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156章 敲竹槓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58章 傳位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8章 潑天大案第539章 誤猜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683章 晉和盛第561章 入營第3章 探病第507章 報喜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91章 工商雜稅第26 提點老八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4章 初露崢嶸第569章 大旱第656章 聯姻孔府後記5第505章 條約草本後記5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95章 嚴懲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394章 黃帶子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54章 苦肉計第64章 失算了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9章 白送?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2章 狠師爺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16章 江南第492章 徵日(一)第191章 大喜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1章 胤禎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515章 跋扈第599章 使團第123章 旱情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0章 醞釀第451章 **老五第27章 小朝會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545章 奪權第137章 流寇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375章 大忽悠第556章 心結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644章 暢春園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32章 攪局第151章 招撫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33章 揚威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63章 打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