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求降

第198章 求降

思考了一會兒,昌平君便搖頭說道:

“副將有所不知。”

“若本君便如此在秦地偷生,又何苦降秦?”

這話說的是。

其實昌平君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什麼事都不需要做。

沈兵說的那一套多麻煩:先逃到楚國做了大王,再勸項燕降秦……結果他昌平君還是像現在的處境一樣,依舊成天提心吊膽擔心嬴政會殺他。

不說結果與現在沒有改善,與其過這樣的日子還不如干脆死了算了,或者乾脆做楚王與秦國拼個魚死網破。

沈兵的想法當然也不會這麼簡單,他只回了句:

“昌平君可知安陵君?”

wωω ▲ttκǎ n ▲¢ ○

昌平君點了點頭,然後若有所思的望向沈兵:

“副將的意思是……本君與大王談條件保有自己的封地?”

沈兵回答:

“正是。”

昌平君有些擔憂的回道:

“可本君並非安陵君。”

“到時大王只怕……”

沈兵道:

“安陵君之所以能保有安陵城,一是因其願降,二是因爲安陵城城堅牆厚,三是因爲安陵周圍都爲秦地無所有作爲。”

“因此大王才放心得下,於是安陵君得以保留封地。”

昌平君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這取與不取其實是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

若嬴政只需一念之間或是一句話就能取了安陵城,那麼安陵城當然保不住。

問題就在於取安陵城有一定的難度,且安陵願降又註定不會有所作爲,於是權衡再三,嬴政纔會讓安陵君保留封地。

沈兵繼續說道:

“江東何嘗又不是另一個安陵?”

昌平君恍然大悟,暗道一聲:

着啊!

江東有項氏一族還有百越各部,且山多林密水網密佈。

若是能以江東封地爲條件求降,那豈不就是另一個安陵城?

現代江東也就是上海、江蘇、浙江一帶那是富庶之地,但在古時這片地區卻因爲生產條件落後且到處是森林荊棘、野獸出沒,於是被稱爲蠻荒之地。

楚國也因此總被其它國家稱爲蠻夷之國。

在這片區域行軍作戰十分困難。

這是項氏當年能長期在江東生存最後被楚國收編的原因,也是楚國到現在還保持着貴族封地的主要原因……

自進入戰國以來,隨着軍事的發展和要求,七雄或多或少都進行軍政改革……不改革就落後,落後就只有捱打,於是不改不行。

但七國中唯獨只有楚國改革最淺,甚至可以說毫無寸進。

究其原因,其中雖有貴族因利益受損橫加阻撓,更重要的是國家地勢、地形情況特殊。

楚國是七國中唯一一個大片土地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國家。

長江以北地區地勢較爲平坦適合大面積播種和收成,這對古時生產力不發達、交通不便時十分重要。

長江以南就開始多山多河道路蜿蜒曲折,這對生活、生產及灌溉都極爲不利。

現代人之所以對此感覺不明顯是因爲公路、高速公路、鐵路、隧道等已經將這劣勢大部消除了。

若只能走山路,從這一小片地走到另一片地就要翻過一座山……其困難程度便可想而知。

同樣,在這片區域行軍作戰也極爲困難。

若楚國像秦國一樣實施郡縣制將所有控制權都收爲都城,那麼一旦有盜賊流匪是否就該由都城派兵剿滅?

而都城派來的兵士無法適應地形不知該如何作戰,又要派多少來剿滅才合適?

楚國數十年前就有過一次被稱作“莊𫏋暴郢”的叛亂。

那莊𫏋不過只帶着數千人兵士和族人起事,便是在這水網和山林間穿梭,以至使整個楚國對其無可奈何。

最後歷時十餘年,才由項燕帶着江東八千子弟兵(私兵)一路尾隨追殺,纔將這次叛亂平息。

項燕及江東八千子弟兵也因此成名。

這說到底其實就是控制力的問題……即便是楚國數十萬大軍也無法有效控制嶺南這片多山多水區域,於是只能依靠貴族私兵自行解決。

因此楚國就無法像其它各國一樣大刀闊斧的改革體制。

昌平君身爲楚國公子當然知道這些情況,他輕撫着鬍鬚點了點頭說道:

“副將所言在理,若本君只求江東蠻荒之地自願坐鎮百越,大王或能答允。”

這樣一來就跟安陵沒多大區別了。

同樣願降,同樣易守難攻,且因爲蠻荒之地還沒有多少發展情景,那麼嬴政又何樂而不爲呢?

嬴政若是要強行攻下這片地區又能得到什麼利益呢?

但昌平君話鋒一轉,就說道:

“然副將以爲……楚國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昌平君這話問得甚是大膽。

不過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沈兵也知道昌平君的企圖,那橫豎都是一刀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沈兵聽着這話就明白了。

其實昌平君對楚國還抱着一絲希望。

就像剛纔說的嶺南地區,實在不行打敗了再退到嶺南過苦日子唄。

但沈兵卻搖了搖頭,說道:

“昌平君此言差矣。”

“大王的目的是一統中原。”

“之所以留安陵城是因其已降秦,若安陵未降……”

“昌平君以爲大王會因安陵城堅而損其千古威名嗎?”

昌平君一愣,想了想就長嘆一口氣。

沈兵雖是沒有明說但昌平君也聽明白了。

這楚國的嶺南也是同樣情況。

雖說對嶺南用兵十分困難也沒有多少利益,但若嶺南不降的話……

到時秦國就差這一塊就能一統中原還能停下腳步?

那時的秦國又不缺糧又不缺兵,那大軍就會源源不斷的涌向嶺南,便是千年老樹只怕也會被連根拔起,消滅他們那還不是小事一樁?

所以,昌平君這想法是很危險也是不現實的。

到時只怕想偏安一隅都沒這機會了。

昌平君思考良久,終於才下定了決心重重點了點頭,朝沈兵拱手道:

“多謝副將指點。”

“本君永生難忘,將來本君若是能僥倖求得一命,必報副將救命之恩。”

沈兵趕忙回答:

“昌平君言重了,屬下不過是動動口舌而已,昌平君不必放在心上。”

(本章完)

第355章 圍城第448章 聯軍第491章 大宛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24章 將在外第109章 修橋第193章 密信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34章 困難第256章 新王第458章 夜襲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85章 議和第68章 督陣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299章 圈地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60章 水力第190章 降兵第77章 脂膏第549章第305章 反包圍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9章 兒女私情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305章 反包圍第276章 傳單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6章 眼見爲實第262章 水排第321章 私鬥第86章 樣式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336章 配方第71章 落幕第123章 探子第185章 牽城第517章 文明第143章 降兵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53章 水德第338章 人才第220章 撤軍第93章 姬丹第40章 阻敵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73章 天意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50章 使節第316章 工業化第366章 礦第539章 嚀泉第28章 能人第542章 補給第16章 變局第261章 勞力第290章 門客第73章 榨醬面第31章 火攻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18章 售賣第261章 勞力第438章 巴豆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96章 昌平君第467章 龍城第53章 軍心第314章 織布機第114章 首級第507章 出逃第405章 市場第183章 水戰第517章 文明第506章 霍木桑第75章 樂趣第241章 援軍第104章 好奇心第349章 直道第110章 任務第454章 大將軍第153章 水德第241章 援軍第28章 能人第141章 陷阱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96章 弩第318章 售賣第122章 浮力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381章 交易第544章 真相第142章 大水第147章 戰略第494章 藍氏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43章 資本
第355章 圍城第448章 聯軍第491章 大宛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24章 將在外第109章 修橋第193章 密信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34章 困難第256章 新王第458章 夜襲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85章 議和第68章 督陣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299章 圈地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60章 水力第190章 降兵第77章 脂膏第549章第305章 反包圍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9章 兒女私情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305章 反包圍第276章 傳單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6章 眼見爲實第262章 水排第321章 私鬥第86章 樣式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336章 配方第71章 落幕第123章 探子第185章 牽城第517章 文明第143章 降兵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53章 水德第338章 人才第220章 撤軍第93章 姬丹第40章 阻敵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73章 天意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50章 使節第316章 工業化第366章 礦第539章 嚀泉第28章 能人第542章 補給第16章 變局第261章 勞力第290章 門客第73章 榨醬面第31章 火攻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18章 售賣第261章 勞力第438章 巴豆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96章 昌平君第467章 龍城第53章 軍心第314章 織布機第114章 首級第507章 出逃第405章 市場第183章 水戰第517章 文明第506章 霍木桑第75章 樂趣第241章 援軍第104章 好奇心第349章 直道第110章 任務第454章 大將軍第153章 水德第241章 援軍第28章 能人第141章 陷阱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96章 弩第318章 售賣第122章 浮力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381章 交易第544章 真相第142章 大水第147章 戰略第494章 藍氏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43章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