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

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

大宛王解釋道:

“我若願同安息一般向塞琉西進貢向其俯首稱臣……”

“而絲國大將軍又來攻大宛,那是不是說便是在進攻塞琉西?”

弗拉特斯一世“哦”了一聲,然後就不住點頭。

安息、大宛等其實都有相同的利益。

安息作爲中亞最西邊的屏障,一旦安息被塞琉西攻破,那麼接下來就是大宛。

這也是安息與大宛、藍氏等能保持友好關係的原因之一。

脣亡齒寒的道理不是隻有中原懂。

此時大宛王提出的這建議也是爲他們的共同利益着想……既然西邊有塞琉西,東邊有絲國,且這兩國對比大宛這幾個而言都十分強大,那爲什麼不讓他們爭一爭打一打呢?

弗拉特斯一世越想越對,這樣一來無論結果是什麼對他們都有利:

塞琉西贏了,那就將絲國趕出中亞。

絲國嬴了,那就意味着安息能從塞琉西手裡獨立了。

對於大宛而言也沒什麼損失,因爲反正都是要受些財物損失低下頭,那對誰低頭還有區別嗎?

甚至對大宛王而言,對塞琉西帝國低頭還更容易些。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塞琉西強大,向他俯首稱臣換取和平一直都在討論和猶豫中,現在只不過是再次提上日程而已。

而如果向絲國低頭,那就是前後自己打臉,且還是爲了幾匹馬大動干戈置將士生死於不顧……這就是另一回事。

於是兩人就不再遲疑了。

大宛王一邊穩住沈兵派人談判,一邊則派出使者趕往塞琉西。

此時的塞琉西帝國的國王是安條克三世。

安條克三世是塞琉西二世的小兒子,他爲了證明自己是從開國的塞琉西一世之後,歷屆塞琉西國王中最優秀的君主,於是進行了名副其實的東征西討。

東邊進攻中亞及印度,西邊則一直打到了埃及、希臘並與羅馬人起了衝突。

他的錯誤就在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爲可以兩線作戰……西邊打一下,東邊打一下,結果國力兵力損耗太甚被羅馬人大敗趕出了地中海。

此時安條克三世一聽大宛要俯首稱臣,馬上就同意了。

他高興的對將軍阿凱夫斯說道:

“瞧,塞琉西帝國又增加了一大片版圖。”

“等我打下了印度,我們就會到達亞歷山大都沒能征服的地方!”

阿凱夫斯則有些猶豫的說道:

“陛下,大宛一直對我們存在敵意。”

“他們在這時向我們示好,可能只是想利用我們。”

安條克三世回答:

“那又能怎樣?”

“如果我們不豎立自己的威信,又怎麼能讓他們臣服?”

“更何況……我們也不能容許那個絲國染指中亞。”

“準備好你的長矛吧,我的將軍!”

“把他們趕出去!”

阿凱夫斯應了聲,就退下去準備了。

沈兵這邊一點都沒察覺到外面局勢的變化。

此時城外已是風起雲涌積極備戰了……大宛出兵五萬,安息出兵五萬,塞琉西出兵三萬。

塞琉西出兵三萬並不少,至少他們乃至大宛等國都不覺得少。

因爲高傲的塞琉西帝國以爲他們的兵能以一擋十,以三萬步兵對付幾倍的遊牧騎兵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出兵三萬對付絲國五萬騎兵那還是給足絲國面子了,其目的是要乾脆且迅速打贏這場仗以震攝大宛等國,讓他們明白誰纔是中亞的王者。

沈兵是沒想到這其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會導致他們幾國聯合在一起來對付秦軍……史上也不是這麼着啊,李廣利攻打大宛時沒其它國家幫忙,只有康居在那虎視耽耽想乘其虛弱時咬上一口。

沈兵又哪裡會想到,此時的形勢與漢朝時不一樣,於是戰局也就完全不同了。

此時的沈兵正忙着構築藍氏城的防禦。

藍氏城做爲秦軍的前進基地而且是水源和糧倉,是必須守住的,否則有一天大軍到兩百餘里外攻大宛,敵人卻攻藍氏……秦軍便前功盡棄了。

幾天後,就聽王賁報告道:

“大將軍,據偵騎回報,有支奇怪的軍隊正朝藍氏城進軍。”

沈兵隨口反問了聲:

“有何奇怪之處?”

王賁回答:

“此軍……大多爲步兵,只有少量騎兵。”

“步兵一手持盾一手持數十尺的長槍,看着便如刺蝟一般。”

沈兵不由一驚,道:

“馬其頓方陣?”

王賁回答:

“馬……其頓?屬下未曾聽過。”

“不過據聞確是排成方隊,說是方陣倒十分貼切。”

沈兵又問:

“他們對我等可有敵意?”

王賁回答:

“確有敵意。”

“我偵騎靠近時便被其弓弩手射了回來。”

沈兵又問:

“其距離我軍還有多遠?”

王賁答:

“一百餘里,約三日纔到。”

“另外,安息與大宛似也有動靜。”

於是沈兵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如果不清楚安息、大宛與塞琉西之間的關係的話,可能還會以爲塞琉西部隊是來打安息或大宛的。

但沈兵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安息已是塞琉西的屬國,大宛又是在安息的另一側……

於是塞琉西軍隊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藍氏城。

沈兵不知道爲什麼塞琉西軍隊會突然出兵藍氏與自己作對,但他卻知道自己不能再浪費時間任由塞琉西往前推進了。

因爲沈兵知道,塞琉西這種馬其頓方陣雖說行動緩慢,但這密密麻麻的槍陣對騎兵而言幾乎是牢不可破的坦克……

亞歷山大大帝就是帶着五萬左右的步騎混編的隊伍打垮了整個波斯數十萬大軍……傳聞說波斯有百萬大軍,不過百萬大軍肯定是誇張的說法。

如果讓塞琉西軍隊到達藍氏城,那麼那些馬期頓方陣就會一隊隊在城外像長城一樣將藍氏城圍起來。

到時沈兵手裡的騎兵就只有往外衝……

不衝的結果就是被困在城內一天天耗盡糧食餓死。

而衝的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爲騎兵衝馬斯頓方陣也是找死,而且死得更快。

所以,對付這種部隊就只有一種方法,不能讓它靠近幷包圍藍氏。

(本章完)

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84章 包圍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453章 拒親第127章 魏獒第200章 狼筅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85章 牽城第502章 騎戰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92章 遠征軍第414章 炮彈第62章 舉薦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07章 出逃第399章 三危山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190章 降兵第211章 百越第157章 選兵第441章 問題第444章 沙塵暴第431章 利益第309章 炫耀第296章 弩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55章 圍城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81章 試探第135章 沙袋第395章 羊羣第61章 火彈第145章 楚軍第377章 誤會第542章 補給第91章 代田法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344章 齊國亡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85章 議和第415章 引信第55章 伐木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101章 荊軻第188章 軍魂第214章 較勁第349章 直道第38章 調虎離山第244章 心計第317章 工人第317章 工人第288章 請降第355章 圍城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88章 軍魂第210章 拉攏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29章 變數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57章 勇氣第311章 工業區第49章 許昌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36章 龜茲王第131章 淳于越第499章 出兵第53章 軍心第214章 較勁第254章 突圍第507章 出逃第522章 奴隸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58章 騎兵第199章 蒙武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0章 希望第165章 騎射第448章 聯軍第548章 書信第347章 馳道第243章 壽春第337章 發展第394章 智慧第289章 北地第269章 狼 鹿 花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532章 西域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29章 訓練第491章 大宛第520章 小試身手
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84章 包圍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453章 拒親第127章 魏獒第200章 狼筅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85章 牽城第502章 騎戰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92章 遠征軍第414章 炮彈第62章 舉薦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07章 出逃第399章 三危山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190章 降兵第211章 百越第157章 選兵第441章 問題第444章 沙塵暴第431章 利益第309章 炫耀第296章 弩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55章 圍城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81章 試探第135章 沙袋第395章 羊羣第61章 火彈第145章 楚軍第377章 誤會第542章 補給第91章 代田法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344章 齊國亡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85章 議和第415章 引信第55章 伐木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101章 荊軻第188章 軍魂第214章 較勁第349章 直道第38章 調虎離山第244章 心計第317章 工人第317章 工人第288章 請降第355章 圍城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88章 軍魂第210章 拉攏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29章 變數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57章 勇氣第311章 工業區第49章 許昌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36章 龜茲王第131章 淳于越第499章 出兵第53章 軍心第214章 較勁第254章 突圍第507章 出逃第522章 奴隸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58章 騎兵第199章 蒙武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0章 希望第165章 騎射第448章 聯軍第548章 書信第347章 馳道第243章 壽春第337章 發展第394章 智慧第289章 北地第269章 狼 鹿 花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532章 西域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29章 訓練第491章 大宛第520章 小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