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炫耀

第309章 炫耀

頭曼單于當然不知道像沈兵這樣的軍隊全天下就只有這一支,尤其是那以打亂匈奴騎射的三弓牀弩,除了沈兵的北地有裝備外其餘地方那是連聽都沒聽過。

不過用三弓牀弩的出現還真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秦軍尤其是對抗騎軍。

比如在野外與騎軍對陣,動不動就往周圍發射幾道索箭……於是匈奴繞着周圍轉圈然後朝中間射箭這招就玩不轉了。

冒頓也是與頭曼同樣的想法。

在這情況下若還要進入中原劫掠沒有利益……就算能劫到些財物只怕也是得不償失,賠本的買賣匈奴當然不願意做。

因此沈兵這一仗實際是打出了雲中郡的安寧,甚至再往後沈兵繼續擴大圈地範圍並加快步伐時,匈奴也只能忍氣吞聲不敢輕舉妄動。

沈兵這邊就重新把注意力轉到了發展生產的問題上來。

從中原運來的糧草、礦石和勞力也逐漸增加。

其實沈兵知道,雲中郡最缺的不是這些,而是百姓。

有百姓就有了一切,否則所有的都只能仰人鼻息……

比如此時的雲中郡,因爲沒有百姓所以兵員只能由中原提供,另外還有勞力、礦石等。

這不是說沈兵想造反,而是沈兵知道往後歷史會如何發展:

嬴政死後趙高串通李斯爲了立胡亥,密不發喪假傳聖旨賜死扶蘇。

扶蘇一死,身爲扶蘇半個老師的蒙恬被逼死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雖說沈兵貌似已經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但要說改變其實也沒改變……他只是加快了秦統一六國的歷史進程。

如果說有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死的人少了許多。

比如昌平君和項燕應該兵敗自刎,還有千千萬萬秦、楚相爭的兵士。

尤其趙高和李斯兩人的利益關係沒變,這點沒變就意味着他們會有害死扶蘇的動機。

而沈兵卻偏偏替代了蒙恬成爲扶蘇的“半個老師”。

如果歷史重現怎麼辦?

趙高是嬴政身邊代寫詔書下達聖旨的人。

李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他們說嬴政沒死那誰敢說嬴政已經死了?

他們下假聖旨……事實上那就是真聖旨,因爲聖旨一直都是趙高代寫的,又蓋有嬴政的大印,真聖旨也長這樣,一分不差。

它與真聖旨的區別就是,那不是嬴政說的話。

但嬴政要是死了,難道還能爬出來將趙高和李斯這兩人問罪不成?

於是,幾乎全天下都在趙高和李斯兩人的控制之下。

當然,這控制是暫時的,趙高和李斯兩人無法長期這樣借屍傳旨,時間一久百官沒見着嬴政的人就會起疑。

於是趙高和李斯必須逼死扶蘇立一個他們可以控制的人當皇帝以保住自己的權勢,這個人當然就是趙高的學生胡亥。

至時若沈兵碰到這情況怎麼辦?

抗旨不遵?

那就是與天下作對就是謀反!

後世許多人說扶蘇是因爲迂腐看了道賜死的聖旨就自盡,然而站在他的立場上看……扶蘇不知道嬴政已死,以爲這就是嬴政真實的意思。

那麼去咸陽面聖還有意義嗎?

嬴政是要下怎樣的決心才能將其兒子賜死?

又豈是幾句話就能勸回頭?

於是擺在扶蘇面前的路只有兩條:要麼依旨自盡,要麼起兵造反。

扶蘇不願選擇後者,同時也對後者沒有信心,於是只能選擇前者。

沈兵不希望最終還是這個結局,所以必須事先多做準備。

該怎麼才能得到更多百姓?

沈兵思考良久就找來了剺,問:

“二五百主可通曉匈奴言語?”

剺拱手回答:

“我等與匈奴言語相近,雖不能說通曉,但八九不離十。”

沈兵點了點頭,道:

“如此甚好!”

說着就讓人帶了一名匈奴俘虜並譴退左右,讓剺轉告俘虜:

“轉告匈奴大王,在我沈兵獨創的牀弩、索箭之下,爾等來多少我便滅多少!”

剺不疑有它,把這話原話翻譯給俘虜接着並將其放回去報信了。

這表面看起來十分正常,就是沈兵向匈奴示威並警告,甚至就連頭曼單于聽了也只是氣憤,差點就要把回來轉告這話的俘虜一刀砍了。

但冒頓卻攔住了頭曼,問俘虜:

“再說一遍,你可記清了?”

俘虜又重述了一遍,然後回答:

“左賢王,屬下記得一字不差。”

冒頓又問:

“你確定他有說‘獨創’二字?”

俘虜很肯定的回答:

“確定!”

這時頭曼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問:

“這是不是說……只有雲中郡有牀弩和索箭?甚至那如此了得的弩箭也是?”

冒頓點了點頭:

“這也是我所想。”

“我探得情報,據說那沈兵是工匠出身,能制也各種千奇百怪的兵器及用具。”

“所以這或許是真的,中原或許還沒有牀弩和索箭。”

“只是……”

頭曼單于焦急的問:

“只是什麼?”

冒頓回答:

“沈兵如此精明,又怎會透露這情報與我們?”

“而且這似乎是他有意讓我們知道的。”

“這是不是引誘我們前往中原的陷阱?”

頭曼蠻不在乎的回答:

“哪有那麼多計,這只是沈兵炫耀自己的功勞犯下的錯!”

“何況,我們只需派出探子打探一番就知道了!”

說着馬上就派出牧民僞裝成販馬商人前去打探。

其實冒頓猜對了一半,這的確是沈兵有意透露給他的消息。

其實沈兵是真不願意跟匈奴打這一仗,更不願意這一仗會勝得如此完美。

這並不是說沈兵喜歡被虐,而是從長遠考慮不應該有這場勝仗。

如果匈奴這麼容易就被打敗,如果邊境只需沈兵這一萬多人駐守就可保安寧,那還有必要往雲中郡遷移百姓做長遠打算嗎?

換句話說,此時的沈兵從某方面說跟匈奴是一條船上的:匈奴強則沈兵強,匈奴弱則沈兵弱。

只有匈奴夠強能威脅到中原,中原纔有可能源源不斷的往邊境送人送物。

否則,那什麼翻倍的糧草與資源,以及一萬勞力……不過就是戰勝後的獎勵而已。

(本章完)

第325章 騎軍第510章 聯盟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4章 通敵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59章 希望第68章 督陣第174章 親衛第461章 改革第320章 高人第277章 結果第372章 西套第83章 農家第77章 脂膏第72章 麪粉第123章 探子第328章 戰車第70章 番木鱉第54章 休整第366章 礦第536章 龜茲王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14章 炮彈第92章 家書第382章 獵人第152章 破冰第22章 一雪前恥第535章 先機第286章 難題第380章 火神第207章 王賁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03章 月氏王第206章 潰逃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70章 番木鱉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511章 火繩槍第10章 摩擦力?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75章 野人第8章 公士第5章 底牌第125章 心理第72章 麪粉第218章 騎射第110章 任務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86章 樣式第414章 炮彈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49章 改革第320章 高人第242章 撤軍第511章 火繩槍第506章 霍木桑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21章 蒙良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22章 浮力第404章 教育權第347章 馳道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83章 農家第48章 定滑輪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517章 文明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170章 收購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98章 梟首示衆第386章 屬國第382章 獵人第44章 通敵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6章 變局第52章 李牧亡第381章 交易第543章 楊婷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88章 軍魂第370章 收購第49章 許昌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389章 沙州第239章 奸細第443章 改革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91章 代田法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73章 農業第499章 出兵第153章 水德第311章 工業區第46章 不世功勳
第325章 騎軍第510章 聯盟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4章 通敵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59章 希望第68章 督陣第174章 親衛第461章 改革第320章 高人第277章 結果第372章 西套第83章 農家第77章 脂膏第72章 麪粉第123章 探子第328章 戰車第70章 番木鱉第54章 休整第366章 礦第536章 龜茲王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14章 炮彈第92章 家書第382章 獵人第152章 破冰第22章 一雪前恥第535章 先機第286章 難題第380章 火神第207章 王賁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03章 月氏王第206章 潰逃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70章 番木鱉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511章 火繩槍第10章 摩擦力?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75章 野人第8章 公士第5章 底牌第125章 心理第72章 麪粉第218章 騎射第110章 任務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86章 樣式第414章 炮彈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49章 改革第320章 高人第242章 撤軍第511章 火繩槍第506章 霍木桑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21章 蒙良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22章 浮力第404章 教育權第347章 馳道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83章 農家第48章 定滑輪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517章 文明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170章 收購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98章 梟首示衆第386章 屬國第382章 獵人第44章 通敵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6章 變局第52章 李牧亡第381章 交易第543章 楊婷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88章 軍魂第370章 收購第49章 許昌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389章 沙州第239章 奸細第443章 改革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91章 代田法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73章 農業第499章 出兵第153章 水德第311章 工業區第46章 不世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