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蒙武

第199章 蒙武

昌平君希望沈兵能爲其作證。

這是很明智的做法。

因爲此時昌平君的處境十分尷尬,沈兵與昌平君定下的這策略對嬴政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對嬴政直說了吧,比如昌平君打算逃回楚國成爲楚王之後再怎麼怎麼滴……

生性多疑的嬴政能信嗎?

嬴政一聽這計策肯定就會想:

你小子這是把寡人當三歲小兒吧?

你逃回楚國成了楚王到時還能來降?

到時豈不是放虎歸山?

於是不僅不會同意反而還會將昌平君軟禁甚至關押起來。

這要是不說吧……

有一天昌平君勸說了項燕等人來降,說這是早就計劃好云云。

到時嬴政又怎會輕易相信?

嬴政只道昌平君這是牆頭草,被秦軍所攻見覆國無望這才帶人來降的。

所以只有沈兵作證纔可以證明這一切,到時才能更好取信嬴政也可以有更多資本討價還價。

沈兵很乾脆的應了下來。

畢竟這是好事,這可是勸降了昌平君並帶着楚國殘部來降給秦國少了許多麻煩,自然又是大功一件。

當沈兵回軍營時,就見蒙良已在門外焦急的等着他了。

一見沈兵回來,蒙良趕忙迎了上來行禮道:

“沈副將救我。”

沈兵不由奇道:

“何事如此驚慌?”

也難怪沈兵疑惑,要知道這蒙良可是龐臣蒙嘉之子,在這軍營裡又有什麼能害得了他!

那蒙良卻回答:

“副將有所不知,那從邯鄲趕來的十萬秦軍就要到了。”

沈兵笑了下,一邊走進副將府一邊反問:

“那十萬秦軍到了又與你何干?難道他們是來捉你的不成?”

蒙良回答:

“這倒不是,只不過……那領兵的卻是蒙武將軍。”

沈兵“哦”了一聲,心下更是奇怪。

蒙武是蒙驁的兒子,蒙嘉又是蒙驁的弟弟,那這蒙良豈不就是蒙武的堂弟?

這有個當將軍的堂兄領兵前來蒙良應該高興纔對,怎麼會是一副大禍臨頭的樣子。

蒙良顯然知道沈兵在想什麼,於是嘆了口氣道:

“副將有所不知,家父與堂兄一家素來不和。”

“今趟若是讓堂兄尋個由頭把我派上戰場……”

聽到這沈兵就明白了,原來蒙良還是擔心蒙武藉此機會公報私仇。

這似乎不奇怪,蒙驁是秦國名將,而蒙嘉卻是龐臣。

自古名將和龐臣就是對立的,所以他兩人關係自是好不到哪去,於是蒙武自然也不恥蒙嘉一系的作事風格。

也難怪這蒙良有個當將軍的堂兄卻要到砲師去承功。

蒙良拱手對沈兵說道:

“副將,若是那蒙武要將我等調到他置下,還請副將……”

沈兵裝作一副爲難的樣子:

“這個……我不過是一名副將,而蒙武卻是將軍。”

“若是將軍有令,我這個副將哪還有不從之理?”

蒙良臉色唰的就白了:

“副將,這萬萬不可,若我到了他置下,可是九死一生啊……”

沈兵哈哈大笑起來:

“你這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蒙武身爲一軍之將,考慮的多是攻城殺敵,又如何會想成心爲難你?”

“只怕他根本就沒把你放在心上。”

“你便放寬心吧!”

蒙良這才稍鬆了口氣:

“他要是沒把我放在心上纔好。”

“總之,副將到時千萬要護着屬下!”

“蒙良感激不盡!”

沈兵無奈只能答應了。

沈兵猜的沒錯,蒙武的確沒把蒙良放在心上。

秦軍這十萬大軍是三天後才趕到的。

邯鄲距大梁只五百多裡,本應十餘天就能趕到。

但因爲兩城之間道路被淹,這十萬大軍只能繞了遠路,足足二十餘天才到大梁。

這也是沈兵打算明年開春再攻楚的原因之一。

河水未退菏澤一片,軍隊補給都很難運送。

除非將黑甲軍擺在河道上巡邏護航,否是都無法用船運。

但這樣一來黑甲軍又會被絆住手腳無法脫身。

楊端和免不了又要爲沈兵引薦一番。

這蒙武已是四十幾歲的老將,他只看了沈兵一眼微微點頭然後就沉默不語。

過了好一會兒,蒙武纔對楊端和拱手說道:

“上將軍,據聞暫定攻楚方略是沿汴水下陳城再攻淮水。”

“屬下以爲不妥。”

楊端和問:

“有何不妥?”

蒙武回答:

“我軍若是攻淮河便是孤軍深入楚地。”

“此方略雖可將淮北楚軍退路切斷,然我軍亦是四面受敵。”

“若後方陳城有變,則我軍便深陷楚軍包圍,到時只怕攻楚不成反而損兵折將。”

楊端和問:

“那麼,以將軍之見我軍該如何攻楚?”

蒙武想也不想就回答:

“先取曹州,再取陳城。”

“如此便可保陳城不失。”

楊端和與沈兵交換了下眼神。

蒙武的方略的確更穩妥,但卻太穩妥了……這就相當於一城一池的攻佔穩紮穩打。

然後打着打着,就會發現敵人一個都沒少,只不過就是把戰線後移而已。

而沈兵和楊端和定下的戰術雖然危險,卻是在楚軍中間沿淮河插上一刀,然後再分割包圍。

要知道此戰是秦軍戰鬥力強而兵力少,而楚軍戰鬥力弱而兵力多,所以應該充揮發揮秦軍的優點大膽穿插而不是穩紮穩打。

由此也可看出蒙武是個偏傳統的人。

楊端和沒有當場拒絕,只是客氣的回了聲:

“蒙將軍所言在理,我等稍後再做討論。”

不想蒙武卻依舊堅持:

“上將軍。”

“我軍滅趙之戰用時十數年。”

“如今這楚國不輸於趙,其國力甚至強於趙。”

“是以蒙武以爲,我等切不可心急,應做長久作戰的打算。”

這話聽起似乎有理但實際上趙國與楚國的情況不一樣。

且滅趙時的秦國與滅楚時的秦國也不一樣,所以當然不能用滅趙來推滅楚。

沈兵皺了皺眉。

暗道也難怪蒙氏一族爺爺輩的蒙驁是名將,孫子輩的蒙恬、蒙毅也是名將,偏偏就是中間這蒙武名不見經傳。

如果說他有參加過什麼戰鬥的話,那就是分別跟着李信和王翦滅楚。

卻沒有像蒙驁、蒙恬一樣獨領一軍。

(本章完)

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99章 三危山第83章 農家第426章 綠洲第536章 龜茲王第273章 太平盛世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80章 請辭第87章 翻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34章 勸降第320章 高人第352章 心態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207章 王賁第398章 肅州第123章 探子第457章 信任第97章 狼來了第188章 軍魂第120章 承功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6章 巧合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201章 鴛鴦陣第227章 反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4章 水路第454章 大將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8章 公士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85章 遷移第290章 門客第62章 舉薦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96章 陷馬坑第312章 探礦第400章 算盤第72章 麪粉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114章 首級第307章 索箭第393章 肅州第532章 西域第530章 茲陽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35章 先機第87章 翻車第211章 百越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34章 勸降第457章 信任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67章 偷襲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04章 好奇心第321章 私鬥第179章 牽城第271章 敵人第172章 製法第229章 閃電戰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58章 錦囊妙計第397章 丘就卻第539章 嚀泉第199章 蒙武第532章 西域第108章 求放過第424章 將在外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370章 收購第232章 補給第252章 消息第217章 項絡第101章 荊軻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67章 龍城第433章 復國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218章 騎射第493章 補給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81章 高田第461章 改革第129章 變數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3章 分裂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89章 上將軍第154章 謠言第66章 凳子第370章 收購第367章 偷襲第13章 睚眥必報第408章 難題第389章 沙州
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99章 三危山第83章 農家第426章 綠洲第536章 龜茲王第273章 太平盛世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80章 請辭第87章 翻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34章 勸降第320章 高人第352章 心態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207章 王賁第398章 肅州第123章 探子第457章 信任第97章 狼來了第188章 軍魂第120章 承功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6章 巧合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201章 鴛鴦陣第227章 反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4章 水路第454章 大將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8章 公士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85章 遷移第290章 門客第62章 舉薦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96章 陷馬坑第312章 探礦第400章 算盤第72章 麪粉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114章 首級第307章 索箭第393章 肅州第532章 西域第530章 茲陽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35章 先機第87章 翻車第211章 百越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34章 勸降第457章 信任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67章 偷襲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04章 好奇心第321章 私鬥第179章 牽城第271章 敵人第172章 製法第229章 閃電戰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58章 錦囊妙計第397章 丘就卻第539章 嚀泉第199章 蒙武第532章 西域第108章 求放過第424章 將在外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370章 收購第232章 補給第252章 消息第217章 項絡第101章 荊軻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67章 龍城第433章 復國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218章 騎射第493章 補給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81章 高田第461章 改革第129章 變數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3章 分裂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89章 上將軍第154章 謠言第66章 凳子第370章 收購第367章 偷襲第13章 睚眥必報第408章 難題第389章 沙州